29 December 2008

伍佰唱台客國歌--墓仔埔也敢去




伍佰 & China Blue - 墓仔埔也敢去
作詞:郭大誠 / 作曲:吉田正

初戀愛情酸甘甜 五種氣味唷
若聽一句我愛你 滿面是紅吱吱
尤其是小姑娘心內是真歡喜 表面上她革甲真生氣喔
啊……伊……會學巴比補
初戀愛情酸甘甜 五種氣味唷
若聽一句我愛你 滿面是紅吱吱

熱戀的人真趣味 歡頭喜面唷
愛情熱度像火箭 燒滾滾直直去
不管是落雨天或者是風颱天 猶原是約做陣談情愛唷
啊……伊……會學巴比補
熱戀的人真趣味 歡頭喜面唷
愛情熱度像火箭 燒滾滾直直去

狂戀的人有勇氣 不驚一切唷
無論三更也半瞑 墓仔埔也敢去
只要是心愛的時時來面對面 才來像瘋狗亂亂撞唷
啊……伊……會學巴比補
狂戀的人有勇氣 不驚一切唷
無論三更也半瞑 墓仔埔也敢去

墓仔埔也敢去 墓仔埔也敢去 墓仔埔也敢去 墓仔埔也敢去
=================
12/27參加了花蓮2009太平洋國際觀光節http://www.pacific2009.com.tw/contents.html,看到伍佰現場演唱,真的很High,振希望在遠方的家人能一起參加。

伍佰的魅力真的是無法抵擋。喜歡他自然不造作的台客樣。看Video可以感覺到他對於樂手的尊重和提協。伍佰真的是台客之光啊...

27 December 2008

冥冥中我們不知道的力量

20081223

 

 

今天校區下著飄雨,有點不想出門的感覺,加上翻譯工作的問題,感覺很煩。吃了個麵包和橘子就出門了。

 

 

一到護理之家,就看到阿嬤醒著,放了包包就跟阿嬤打招呼,交代她我要上廁所一下。覺得對住民應該像對一個沒有生病完全正常的人一樣,護理人員了能比較忙,但是我們志工要注意這點。上了廁所後,關掉念佛機,把病床的柵欄降下來。阿嬤今天醒著而且眼睛一直跟著我,對於聲音也特別有反應。無論交誼廳或房外有聲音,或者護理人員交班進房間討論,阿嬤都張開眼睛,想看看是什麼事。我開始敲缽,阿嬤就閉上眼睛。我因為我今天喉嚨有點不舒服痒痒的,一下敲缽,一下咳嗽,一下喝水,一下戴口罩。阿嬤眼睛就在有和無頌缽聲的間隔裏,眼睛又閉又張的。

 

 

我想阿嬤是有意識到頌缽和頌缽聲的。她在我頌缽的時候,有時候是緊緊的閉上眼睛,有時候是微微的抬起頭來,眼望正前方點點頭,彷彿在跟她床前的某人打招呼,或是示意她知道或是她聽到了。她有時候也伸出手要觸碰頌缽,今天就是這樣。我就讓阿嬤輕輕模著頌缽,讓她感覺頌缽微微的震動。有時候阿嬤咳嗽,我就拍拍她的胸口,偶爾也讓她抓住我的手,她有時候會用姆指壓著我的手指。阿嬤握這我的手閉上眼睛,我就想到像小朋友睡覺的時候,要抓著他臭臭的抱枕或玩具一樣。今天特別發現到阿嬤的右手食指和拇指有轉念珠的動作,才想到阿嬤今天沒有戴乒乓球手套,而且她帶在身邊的念珠也不在。我也不知道阿嬤的念珠多久沒有帶在身上了。

 

 

缽磨了一陣子,阿嬤好像是睡著了。上星期替阿嬤磨缽,感覺時間很快過,一小時彷彿一下子就過了。相對後來陪那位HY的大哥講話,我反而感覺時間很難過。今天因為肚子有點餓了,所以看到阿嬤睡著了,就想快快溜走。我輕輕地把病床柵欄昇起,念佛機打開,阿嬤就醒來了。我想拍拍阿嬤的手跟她告別,阿嬤抓著我的手。掙扎了一下,我想就留下來多頌缽一陣吧。一面磨缽,一面就看到阿嬤右手食指和拇指還在做著轉念珠的動作。我猶豫了一陣是否該給阿嬤我手腕上的念珠,我想阿嬤家人會不會有什麼原因不留下念珠給阿嬤,其實主要是不舍得這個在藥師法會請的念珠。其實我請了念珠很久,但是一直沒有戴在手上,昨天也不知道怎麼會戴上。我想著可能就是這樣的因緣。我一直覺得冥冥中應該有一些我們不知道的力量。你說這東西是上帝、神、佛、母娘、祖靈、能量、氣都好,你有時候不得不就臣服於它。

 

 

我把念珠遞給阿嬤,希望讓阿嬤轉動念珠,但是阿嬤右手直接把念珠套在無跟手指上,還提起左手想把念珠撥入手腕中,我才會意到阿嬤可能是想把念珠戴上,就幫了阿嬤,阿嬤就閉上眼睛休息。我想我應該沒有會錯意。我磨了一陣子缽,阿嬤也慢慢的睡著了,我就離開。

 

 

 

 

 

25 December 2008

非洲‧馬里多瑪──原住民的治療智慧

Rating:★★★★
Category:Books
Genre: Religion & Spirituality
Author:馬里多瑪.派崔斯.梭梅 Malidoma Patrice Some 著 江麗美譯


有時候我還蠻相信際遇的,這本書忘了是有人推薦,還是我亂亂選的。反正看著看著書,覺得這書可以和我們現在在進行的頌缽活動有一個對話。對話其實就是胡思亂想的東西,但是能把胡思亂想的東西做成報告其實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在這個報告裡,我不會詳細的介紹非原住民的治療詳情內容,而是看這治療如何和我們的經驗的對話,希望能夠從而體會治療對於我們的意義。

書的目的
本書的目的,不只是要在西方和原住民文化當中尋求互相的了解,也要讓讀者明白,原住民文化和它的智慧如何能夠治療許多西方文明所帶來的精神與情緒上的問題。這問題包括許多現代人都有的寂寞和孤立感……(西方)文化禁止表達真正的情緒時產生的一種無人聞問的感覺;以及……人們偏離自己真正在意的事物。pp17

何以治療?
由原住民的觀點來看,唯有了解人與可見的大自然和人類的社會關係,以及人與不可見的先祖與靈的力量間的關係,個人的心靈才可能獲得治療。pp19

治療、儀式與社區
非洲原住民認為這三者是和生命和生存有重要的聯繫。因為人類的心理和生理是脆弱的,所以需要治療。大自然充滿了各種肉眼見不到的微妙事物,儀式能夠通過這些隱形的微妙事物,能夠使想要治療的問題產生影響。而人類需要有整體的方向,個人整體的健康與幸福和社區息息相關。pp23

非洲原住民達格拉人相信,每一個人都是為了某一目的而生。不了解自己目的的人,就像滄海漂遊的一條船,他們會在原地打轉。他們認為把不同天賦的個人編織進社區,能讓社區和大自然世界的力量互動。非洲原住民也認為物質世界是一種能量的反射,隱性的力量是複雜而細微,也較物質世界持久。假如在物質世界的某些事物正在經歷不穩定狀態,那是因為能量世界也存在著不安。社區的村民需要給予儀式的,是相信隱性的力量可以治療,同時他們明白該治療的是甚麼。這是唯一他們知道的,至於儀式的形式和結果,則是操之於眾神手中。以下是我自己的小小經歷:


剛躺下休息,一直睡不好。凌晨4點醒來,聽到GU打電腦的聲音,就睡不著了。曾有幾次覺察到自己,在剛醒來的時候,聽覺也像身體一樣是慢慢的甦醒的,聽到的聲音是從小聲漸漸轉大聲。但是這次我知道這不是因為聲音,應該是GU又在煩躁了。拿了頌缽起來敲,缽聲還是不能把躁氣排走。我在床上看那本我需要報告的《非洲‧馬里多瑪》,後來覺得實在不行,匆匆地逃離現場,跑到房間外的沙發上看書。後來累了,也剛好看到這段:


假如人們知道自己遭遇了甚麼問題,就有能力自己創造出儀式來加以處理……假如你一開始便能夠信任自己和自己以象徵手法處理問題的能力,就可能會強化你自己在設計儀式的能力……儀式是人類能力的一部份,有創造,有記憶,又想像,同時可以運用這種想像力來造福人群。記憶和想像的最嚴重障礙,就是缺乏對自我的信任,因為如果你不相信自己可以參與轉化的過程,你就等著別人來為你效勞。Pp40

回房間打算進行一個保護自己遠離躁氣的儀式,我知道用薰衣草有安撫定神的作用,就用薰衣草按摩精油涂在手章中搓柔,然後用掌心把香氣在我臉部、頭部、肩膀、身上四周圍劃過,彷彿在我身上形成一層保護。到後來我甚至進入一陣短暫以身體為引導的過程,這過程有點像我們有一次在護理之家,MH說我像是在跳舞的那一次。我開始比出一些連我都不知道的手勢,如果從意識來觀察這些姿勢,其實應該是很優美的,因為從一個手勢到另外一個是很平順,而且毫不猶豫,有一點像我們上次進行的“自然動作”。身體其實最了解身體的。到最後身體帶領我按摩頸項,而且按摩的手勢是我平時不會做但是很順手的方式。平時如果左邊頸項酸痛,我會直接舉起用左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按摩,但是這次我卻用右手繞過頭頂,以拇指作為支撐點安著頸項右邊,然後用食指中指無名指按摩頸項。其實這幾個月,我不知道為甚麼自己會開始為自己按摩,尤其前陣子還常常按摩腳底和頭部的一些穴道。酸酸的,但是很舒服。

在為自己按摩後,不知道則怎麼的,我整個人覺得很輕鬆,就睡著了,留下來在煩躁的GU在默默再打電腦。

向未知開放
我在思考這儀式是如何發生?有一個可能性是因為我的性格使然,我對於未知的人事物常常抱著開放的態度。

我喜歡自助似的背包旅行,行程只要有一個大方向的規劃,其他的就讓事情發生。有時候我自己覺得蠻奇怪的,當我在途中正迷失方向或者猶豫不決時,就會遇到一些人,發生一些變化,只要頭腦裡不要太過期待有甚麼事情會發生,或者一定要有怎樣的結果發生,自然就會有一條路、一個人、一件事讓你知道接下來應該往那裡走、做甚麼。然後就享受在這些不期而遇的人事物中,當然在享受之餘,不要忘了回家的路。

另外一個令我自己覺得很納悶的是總有人會跟我透露他們的內心的聲音,直到後來和妻子討論這件事情,她才指出說因為我在聽別人故事不帶價值判斷。當然平時的我還是有個人的價值道德判斷,但是在聽別人的故事時,如果能夠完全接納的站在他人的視角,就能夠看出一個與自己完全不一樣的世界。你可以不認同,但是卻需要尊重。

這本書的作者其實不斷的提醒我們,必須離開我們熟悉的領域,把自己的主控權消退。這是不是一種向未知開放的經驗呢?

啟蒙的危險
作者在為西方人士介紹一場悲傷的儀式時,就被質疑這儀式的效果,還有到底有沒有危險性。作者覺得可能遭受到危險的經歷,事實上和非洲青年在接受啟蒙時遭受到的一樣,而這種經歷會使人獲得成長的機會,會造成我們對生命的改觀。

這個觀點和莫瑞•史坦在《轉化:本我的顯現》(Transformation:Emergence of the Self, by Murray Stein)的看法類似。Murray認為蝴蝶幼蟲在蛻變的時候,會因為保護層蛻脫而顯得無助。如果能經歷過這段時期,就會有另外更厚的保護層長出來。他用這個來比喻人的蛻變一樣。35歲的人在生理上和社會上已經發展成熟,而在這個人生的中點,正開始要蛻變,而這將要蛻變的時期,發生的中年危機,卻常常被看成是憂鬱症。Murray認為這種人生的危機就像是蝴蝶需要經歷蛻變的階段,如果我們以藥物或其他方法去壓抑它,我們便失去可以蛻變成為蝴蝶的機會。

治療與覺醒
作者自身有一個非常奇特的經歷。就之前所講,非洲原住民達格拉人相信,每一個人都是為了某一目的而生。作者的名字叫馬里多瑪,意思是「與陌生人或敵人交友的人」。他在四歲的時候,從非洲到西方接受西式教育,並且接受西方文明的薰陶。在西方教育下,非洲原住民進行的治療儀式是邪惡的,是撒旦給予的靈感。但是作者回到原住民部落時發現,又很多西方醫院無法治療的疾病,在達格拉治療師手中卻是藥到病除的。後來作者自身的經歷卻發現,他在經驗和學校傳播的理論是背道而馳的。他才發覺文明的心靈其實是很狹隘的,西方學校學習的知識有一大片未經開發的知識領地。

先前我們提到書本裡里說的:在我們可見的世界外,還有許多不可見的力量。後來,作者才發覺儀式是為了要提高對這些不可見的覺識,而這就是人轉變的關鍵。人類意識的幅員遼闊,心靈豐富,幾乎是沒有儘頭的,只是我們不願意或者沒有能力去承認。

作者認為精神和心靈合一,眼界遼闊,超過了我們世界所見。不真實的世界只是在意識層面未經證實,我們應該以不否決陌生事物來定義自己。這樣可以讓隱性的世界有寬廣的存在空間。身體是精神的延伸,精神是身體的延伸,而這無法分割,覺識將帶領我們,設法使二者合為一。作者最後總結:

我們的基地就像在精神世界裡,儀式幫助我們開啟通往該世界的管道。這就是為什麼在原住民的心裡,所有的事務都有靈,或可能有靈的存在;我們渴望著航行的指示,到一個自己往往無法確知的世界。(pp35)

頌缽和身體
在這段頌缽的日子,我感覺到放開自己的意識,讓身體帶領著我們其實感覺很自由。對我而言,這就夠了。因為其實很有可能,我們所謂覺醒、療癒、轉化都只是我們向未知開放的一種副產品罷了。我最後再重複引一段《非洲‧馬里多瑪》的話,來作為總結:

村民…(只)明白該治療的是甚麼,這是他們唯一能夠預先知曉的;至於儀式的形式和結果,則是操之於眾神手中。



24 December 2008

她他--




她他
作詞:徐若瑄 作曲:Sugizo
演唱:徐若瑄

他他 深深愛著她
他他 永遠的嗎
他他 送她玫瑰花和吉他
她她 也深愛著他
她她 不變的嗎
她她 收到的玫瑰花 已枯萎了 已枯萎了
他和她 愛很美 浪漫就像玫瑰花
他和她 愛很難 很小心 也不一定 留得住它
他和她 有時很可怕 靜靜地死去 它不掙扎 不說話

他他 輕輕吻著她
他他 彈著吉他
他他 最愛摸她的長頭髮

她她 看著那個他
她愛聽他彈吉他
她寂寞的小世界 被他溶化 慢慢溶化
她和他 愛的Melody多到擠不下
她和他 人隨時也可能沒有明天 不要害怕
她和他 讓靈魂自由 看見愛與被愛在打架 算了吧
他和她 愛很美 浪漫就像玫瑰花
他和她 愛很難 很小心 也不一定 留得住它
他和她 有時很可怕 靜靜地死去 它不掙扎 不說話

他他 送她Rose and Guiter

22 December 2008

大家來珍惜水資源吧...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221/17/1bkpw.html
好省!政府規劃每人日用水限250公升
更新日期:2008/12/21 14:47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

你知道你每天都用多少水嗎?很多人恐怕都沒有概念,但現在總統馬英九決定,要水利署規劃限制每人每天用水量,最好在250公升以內,不過一般人洗一次澡就會用掉125公升,這樣的政策規劃讓不少民眾都抱怨很不方便。

打開水龍頭,水就嘩啦啦地流出來,不管是洗手、洗碗、洗菜,只要不怕水費高,想用多少水原本都隨便你,但是以後恐怕就不一定了。水利署副署長吳約西表示,「因為台灣人口多,還有我們的河川都很陡,水庫又少,所以平均我們每個人可以用的用水,大概全世界排名在倒數第十左右,所以事實上我們必須要面對這個問題,來加速節約用水。」

要紓解台灣缺水問題,馬總統一聲令下,希望限制每人每天用水上限,不得超過250公升,因為根據水利署統計,扣掉上學上班期間用水,每人每天家庭用水量大約在280公升。

只是250公升的水量到底能夠做些什麼?實際來算算看,早上起床後,刷牙洗臉一次水量15公升,一天頂多一次,要上廁所可能要稍微憋一下,因為一天沖馬桶一次12公升,一天頂多上4次,洗手一次2公升,同樣僅能洗4次。

要洗衣服當然可以,不過每次得用水30公升,所以一天最多洗一次,晚上下班後再洗個澡,就要流失125公升水量,外加喝上2公升的水,就已經差不多250公升。

看看每人每天光是洗澡和沖馬桶,就要用掉將近180公升的水量,而這還不包括洗米、煮菜,甚至洗車、澆花的用水。有人抱怨,「不夠啊,一般的人洗澡那些,你看像買東西的話,可能都要不斷再洗,有時候會再洗過一次啊!」也有人說,「覺得這樣用水量比較減少,就是比較不方便,像是洗澡上廁所都不方便。」

民眾認為用水有上限實在不方便,一旦真的使用超過250公升,雖然不會強制開罰,不過可能會多徵收水費來因應。要讓民眾節約用水,政府原本是一樁美意,但是要民眾配合的同時,或許加速淘汰或是替換公共場所的省水器具,或許更能達到治標治本的效果。(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薛宇珊、蔣紀威)

轉引自奇摩新聞

20 December 2008

全歐革命? 希臘學生嚇壞歐盟-Yahoo!奇摩新聞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219/2/1bh6o.html
全歐革命? 希臘學生嚇壞歐盟
更新日期:2008/12/19 15:40 巴黎特約撰述 郭乃雄

毛澤東搞革命時,曾寫信給林彪打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今,希臘社會騷動已持續十天以上,會否演變成老毛口中的「燎原星火」,確實讓全歐盟忐忑不安。歐盟後院著火,法國應是第一個最擔心的國家,倘非如此,法國總統沙克吉日前就不會為教改計畫緊急喊卡,連送國會審查的周日上班法案,也因工會強烈反對而一修再修,努力尋求折衷辦法,以緩和街頭緊張氣氛。沙克吉罕見的政策大轉彎,還因此被批「席哈克化」,揶揄他抗壓力低。

上街頭 高唱無政府

事實上,希臘騷亂愈演愈烈,看在所有歐盟領袖眼裡,無不覺得芒刺在背。即使經歷2005年秋季暴動的沙克吉也不例外,尤其今天全球經濟衰退,民怨四起,危機醞釀,殊非3年前可比,任何一個社會事件,都足以點燃街頭火炬。

一場金融海嘯,暴露了資本主義的缺陷及醜陋,當大家醒悟,原來資本社會的演進,到頭來仍是腐敗不公,勞動者和知識分子注定要被犧牲,這不啻給歐洲極左勢力重新抬頭的機會,希臘政府應變無方,無形中更為那些革命論者搭建復出的舞台。

政黨輪替 亂象依舊

此外,別忘了,希臘是無政府主義發源地。古希臘曾被譽為無政府主義最佳詮釋者,這次希臘燃起暴動火焰,昔年無政府哲學大師、斯多噶學派主張禁慾克己的齊諾(Zeno)和主張快樂說的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學生亞里士底布斯(Aristippus)的徒子徒孫趁機走上街頭,扮演急先鋒,他們高呼埋葬政治體制,打倒任何社會模式,希臘似又重回公元前世界。

讓人憂慮的是,這些暴戾分子爭取到不少年輕人及中產階級認同和響應,人們極度厭倦兩黨政治,因政黨不斷輪替,任何上台的政黨都沒有給人民帶來真正的蛻變,現任保守派政府,選前許諾掃除貪污,結果醜聞依然層出不窮,選民已由失望轉為憤怒。

當國家經濟每年保持3%至4%的成長率,社會弊端尚可粉飾掩蓋。但時至今日經濟惡化,所有問題便像火山爆發,比今夏的山火狂燒還嚇人。中產階級怒吼了,要向「600歐元世代」說不(600歐元是希臘法定最低薪資);學生也擂起拳頭,反對大學因經費短絀淪為私營;年輕人用汽油彈當武器,恣意攻擊破壞,抒發失業的苦惱(年輕人失業率達23%)。

亂象 讓歐盟冒冷汗

政府呼籲全國團結冷靜,結果火上加油,反而換來示威群眾促政府下台。歐盟其他成員國領袖目睹希臘亂象,無不冷汗直冒,今天希臘的場面,難保明天不會發生在自己的國家,危機才剛到歐洲大門口,希臘已亂成這個樣子, 「明天過後」(災難片the Day After Tomorrow)又會如何?

最新消息說,希臘的憤怒學生已不滿足於街頭惡鬥,還向政府發動電子戰,甚至占據電視台,抗爭手段日益升級,最令歐盟寢食難安的是,抗爭分子還天天號召歐洲其他地區學生及勞動階層站起來,加入這場21世紀的「社會革命」!

希臘哲學大師柏拉圖給世人描繪正義完美的「烏托邦」圖騰,如今真的成了希臘人的極大反諷,所謂《理想國》(柏拉圖的著作),從來就未被這個國家正視,如果希臘雄辯家狄摩西尼(Demosthene)復生,一定會對目前的亂象大吼:「墮落!」

轉載自台灣奇摩新聞

18 December 2008

新聞太嚴肅了,來點無聊的。GCE "air" Levels Hokkien Exam Paper

http://yunyann.multiply.com/reviews/item/70
GCE "air" Levels Hokkien Exam Paper

Instructions:
1. 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2. Grade yourself with the grading system at the end of the passage after reading.
3. Not that difficult, chin chai do lah !

Section A: Orrler Exeminetion (60 marks)

Question: Singalella why become rich ?

Koo zhar wu chee ay char bor kia, Singalella.
She got two sisters, but the stepmarder and the sisters all damn kuai-lan, so she quite zhia-lat oso.
Last time Singalella got own maid, but now she become the amah.
Everyday must cook lah, clean lah, simi sai mah bao-kah-liao.
If her sister say liak kar zhuak, she liak.
Tak jit zho kah tau-hin.
EPF poon boh.
But then, kay piak eh ah-pek got one son call Ah Ming got party.
So he say, 'oeh, long chong lai ah.'

Singalella very happy because she never go party before but then her step-marder say, 'Lee Mana eh-sai kee, this one bahru lu eh sisters wu standard.'
Then Singalella must zho sui-sui for her sisters and step-marder.
Tap pai how, buay zhia, buay koon and buay pang-sai.
That night she only can wave bye bye and then she go back to the kitchen and cook Maggi mee.

Her neighbour came over and ask, 'Eh, an-zhua lu boh kee party?'
So Singaalella kong, 'I-wan, lau-bu kong buay-sai, so boh pian.'
She never expect but the neighbour say, 'Aiyah, kee lah, I give you money.'
So singalella brush teef and zhang-zhui, chen-kor, after that look very different.
She quickly run to opposite of the beh-chia-lor, already 11 o'clock.

At the party, Ah Ming also quite sian because the char bor all boh sui one.
Dance floor even got one ah pek dancing.
Just as Ah Ming told himself, 'Aiyah see-pay zhia-lat', Singalella came in.
Ah Ming straight away lau nuar.
'Wah-lau eh, see-pay heng ah, chee kor buay pai.'

Ah Ming say to Singalella, 'eh, sui eh, wah ai kah lee zho flen!'
Singalella say ok but Ah Ming like octopus, touch here touch there.
But then just it was 12 o'clock, one ah pek die on the dance floor.
He become ghost and tell Singalella all the good 4D number.
So after that Singalella quickly go and buy 4D, and then tiok tau-pio, zhit-pak ban.
So she pay back the kay-piak eh lau-kay-poh and then kah kee cho sen-lee.
Simi kuan eh sen-lee wah mana eh zhai.

Section B: Grades - Gauge Your command of Hokkien....

A1. Can understand the story and pronounce Hokkien correctly.
Hokkien eh sai, bo beh zao.

A2. Can understand half story and/or cannot pronounce Hokkien properly.
zhia lat

E8. Don't understand story and/or catch no ball.
leow leow, mai ka lang kong you is Hokkien Singabolean

F9. Don't understand rating.
kee see lah, wah mana eh zhai lee kong simi?

17 December 2008

公園打瞌睡、在家裸體都要罰錢? 充滿驚嘆號的新加坡

http://www.nownews.com/2008/12/16/153-2381359.htm
公園打瞌睡、在家裸體都要罰錢? 充滿驚嘆號的新加坡(2008/12/16 10:56)

記者王以瑾/新加坡報導

新加坡的嚴法重罰早不是什麼新鮮事,不過,罰的內容一定可以找到讓人驚嘆的例子,比如說,在公園裡打瞌睡竟然被取締,或是在家裡浴室裸體被鄰居看見報警,竟然不罰鄰居這個窺視狂而罰在家的人;新加坡執法人員的權力是其他國家無可比擬,防治登革熱是可以直接拿鑰匙開門進你家,器官強制捐贈,親人剛過世還在哀痛之中,醫院人員卻已進病房要摘除器官。

.公園裡打瞌睡要罰錢

在公園裡為什麼不能打瞌睡?這就要問新加坡政府了;有一名62歲的私人巴士司機在東部淡濱尼太陽廣場騎腳踏車,後來下起大雨,就到公園涼亭裡避雨,老人家年紀大,有點累又沒事做,不小心就睡著了,15分鐘後稽查員出現,不但沒關心他老人家戶外睡覺可能著涼,還冷冷地送給他一張罰單,理由是「濫用公園設施」,這張罰單值多少錢?新加坡幣200元,折合台幣約4500元。

這聽起來好笑又離譜,一定有人會以為我是瞎掰的,但這卻是真有其事,事情就發生在今年的9月1日。

.在自家浴室裸體違法

再來說那個被鄰居告發裸體的例子,被罰的這名男子每天早上都在自己家裡浴室裸體,鄰居的歐巴桑看不順眼,就拿照相手機拍下照片報警,在「自家」、「浴室」裸體,這名男子竟然真的被判違法。

.防治登革熱,稽查人員拿鑰匙開門進你家

防治登革熱,新加坡的環保人員是有權力拿萬用鑰匙開門進你家,看你在家有沒有遵守規定,積水有沒有倒乾淨,有沒有會滋生病媒蚊的生活習慣;最近就發生爭議了,一名老翁出國,回家之後發現竟然要繳交上千元新幣的電費(約2萬3千元台幣),因為出國這段時間沒有人在家,老翁懷疑稽查人員在家裡亂用設備導致電費大增,主管單位就派員來檢查,說是因為廁所漏水才導致電費激增,但老翁堅持自己離家之前一切設施都是好的,目前這個案子環境局還在調查中。

環境稽查人員拿萬用鑰匙進門,他們通常會留張通知表示進來檢查過,只留通知算是比較不麻煩的,如果住的是組屋(類似國民住宅),門鎖還會被換掉,你必須到管理單位去拿新的鑰匙才能進自己家門。

.強制器官捐贈

新加坡的器官移植令規定你必須簽署一份拒絕捐贈器官書面聲明,才能避免死後被強制摘除器官,也就是說,如果未簽聲明,視同同意捐贈器官;原本也沒有什麼人在意這件事,直到有一天,新加坡中央醫院(新加坡最大的公立醫院)的一名病患過世,家屬還因痛失親人而悲傷流淚時,器官摘除人員卻來了,準備開始摘除死者能用的器官,悲傷的家屬當然不肯,最後醫院叫來了警衛把家屬架開,仍是依法強制摘除了死者的器官。

這件事在訴諸媒體之後引起軒然大波,民眾開始在意自身權益,紛紛簽署了拒絕器官捐贈聲明,可用的捐贈器官大量減少,於是,新加坡政府最近已著手研議,準備將器官買賣合法化。

以上這些事例,都是當地媒體曾經報導過的,都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接下一篇,繼續新加坡的妙聞趣事→新加坡立法 出國旅遊不得嫖雛妓)

轉載自NOWnews台灣今日新聞網

16 December 2008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

(逭:huan,逃,避的意思)

14 December 2008

他是国王 他是统治者

http://www.zaobao.com/yx/yx081214_510.shtml

他是国王 他是统治者

(2008-12-14)

  (曼谷讯)一位聪明的西方外交官与许多人一样,在评述泰国发生的变化时指出,这回的危机是泰王蒲眉蓬解决不了的,尽管在他当国王的62年里,他处理政治危机是那么杰出。

  另一种看法和上述外交官不同:刚在医院庆祝81岁生日的泰王,其实正品味着一次非常特别、经过长时间精心策划的胜利。

  果真如此,那么,这位世界在位最久和最富裕的国王,就可能是一位不只是象征性而是具有实权的国王。他不只是挂名的王,他是统治者。

  1946年,蒲眉蓬在不吉祥的气氛中即位,他兄长被人神秘暗杀,军人政府挟持他。他曾经回忆道:“我一开口,他们(将军们)就说‘国王陛下,你什么都不懂!’我就住嘴,我懂,可是我住嘴。”1957年,新政权拉拢国王推翻了军人政府,国王以智谋逐渐获得人民的拥戴。

  1973年底,大学生发起民主运动,国王看准时机把三人执政团流放。

  80年代,美国总统卡特要求第三世界民主化,权势膨胀的国王就允许一名柔顺的将军以他的名义执政。那时候,泰国经济繁荣,没有人敢向这样的安排挑战。

  1992年,另一次镇压学生和民主人士的行动不能奏效,国王又采取了1973年式的高招,把首相和反对派领袖召来参加电视会议。全世界的人都看到了,对立的两个巨头,匍匐在王宫地板上等候国王差遣。此后,泰国平静10年。

  2001年,蒲眉蓬面临最大的挑战。达信以自己的一套吸引了成千上万农民的支持,赢得了压倒性胜利,成为首相。然而,这位以手机起家累积了巨额财富的首相,这时犯了一个错误,他想追究,是谁允许那个老人这时刻搬到南部的海滨离宫居住。他没公开反对国王,却想削弱他的权势。

  不是国王权势被削弱。2006年,王宫点了头,军队把达信赶出国。显然,没有王室的默许,这一切不会发生。有些部队还在等待行动,只要王室示意。国王正在等着瞧,看达信还有什么作为。

他的魔术还管用

  国王这回需要一根魔术棒吗?过去几年来,他的魔术慢慢发生作用,使得达信成为他自己最坏的敌人,手伸得过远了,而且进行着叫人不敢想象的事——逐渐损坏国王的宝座。达信像伊朗已故沙王到处寻求庇护。想与泰国保持友好的,谁敢接受?蒲眉蓬,根据预言可能是这个王朝的最后一个国王,已是泰国最卓越的君主。

  泰国不久会平静,经济会再繁荣,游客还会群集到庙宇和海边。而且,只要凭点运气,这位国王还会享有多一段时间,品味着他的胜利。

●节译自《洛杉矶时报》特稿,

作者W. 斯科特汤普森(W. Scott Thompson)是塔夫茨大学国际政治学荣誉教授,东南亚问题专家,常驻峇厘和马尼拉。

转载自新加坡联合早报网

12 December 2008

這就好了...

 

 

......後來MM阿嬤醒了,我看到她的雙眼眼角都沾著眼屎,左邊的眼屎還呈黃色,彷彿留在眼角很久沒有擦了。我拿了紙巾替阿嬤擦,阿嬤的眼睛馬上呈現出紅色了。我不知道是不是用太大力了。

 

我拿了多一張紙巾放在旁邊。MM阿嬤雖然沒有講話,但是她其實完全有知覺,她望了望我,眼睛和我對上了。這是阿嬤的眼睛已經恢復,不紅了。我開始頌缽,先敲後磨。磨缽的聲音我自己很喜歡,彷彿是墊在底層的感覺,有一種厚實感。尤其是用了上個星期剛用JI皮粘的棒子,讓我有一種棒子和頌缽結合完整的感覺。突然間,我聽到隔壁阿嬤的打鼾聲。她熟睡了,我很滿意。

 

MM閉上眼睛,偶爾也咳嗽,我停下來拍拍阿嬤的胸口,偶爾也摸摸阿嬤的額頭。我不知道這有沒有幫助,但是我知道自己生病的時候,總想要有人在身邊。口渴幫我遞一杯水也好,靜靜的陪著我。之前,MM阿嬤咳嗽很辛苦的時候手會發抖,我會握著阿嬤的手,沒有說話。我想阿嬤是知道有人在旁邊陪著她的。

 

這時,阿嬤不知怎麼的,就咳出一大團黃色的痰,我馬上用剛才多拿放在阿嬤枕頭旁的紙巾,把痰擦掉。阿嬤這時候的眼神又和我對上了。過後,我雖然還繼續在磨缽,但是心裡的思緒波濤洶湧。

 

我想到老師說過的話,生病的人有幾分鐘可以安穩的睡覺已經是很好了。其實我們進病房在腦子裡,想了一堆有的沒有的。其實我們當下能做一樣是一樣,我們完全不知道下一刻有甚麼狀況。我進一步想:我們每個人難道就不是這樣在世上活著嗎?在病房裡,我們能讓病人有多一點點的尊嚴、多一點點的衛生、多一點點的歡娛就可以了。MM阿嬤能夠咳出一口痰,MM隔壁阿嬤能呼呼地打鼾睡她兩分鐘,WX能夠笑一笑,把手指彎一下,身體血液稍微循環一些,這就好了。

 

我的腦子裡其實還想了很多東西,但結束後就忘了。反正我覺得進病房常常會讓我有莫名其妙的情緒起伏。

 

 

许通美:各国人权政策摇摆 因人权与国家利益须平衡

http://www.zaobao.com/sp/sp081211_518.shtml
许通美:各国人权政策摇摆 因人权与国家利益须平衡

(2008-12-11)

● 游润恬
  人权往往得向政治利益和现实情况低头,因此无论多理想化的国家,都不能自称把人权放在第一位。

  政策研究院主席、巡回大使许通美教授昨天在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60周年的研讨会上讲话时指出,各国都必须在人权和国家利益之间求取平衡,因此所制定出的人权政策会因抵触到维护安全和经济发展等因素而出现摇摆。

  他说:“所以,我们没必要批评西方国家的人权政策如何前后不一致,因为我们所有的人,包括欧洲人、美国人或亚洲人,都有‘集体虚伪’之嫌。我们都一样道德败坏。在这方面,我们是平等的。”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一个专题节目就令他感触良深。

  这个节目讲述西方国家过去基于各种政治理由,没有阻止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对库尔德族人使用化学武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又如何眼睁睁地看着卢旺达的图西族人和波斯尼亚的回教徒惨遭屠杀。

  许教授说:“看了这个节目,我不禁感叹在人权这方面,我们总是说一套,做一套。我得到的另一个结论是原则远远得向政治屈服,利益永远战胜价值观。”

  他也谈到对于人权和责任的取舍。由拥有包括内阁资政李光耀在内的29位成员的国际间行动理事会发起草拟,并得到理事会中24位国际资深政治家签名支持,在1997年发表的一份希望能与《环球人权宣言》并行的《人类责任环球宣言》,就是要强调自由不是绝对的,世人在享受自由时都必须负责任。例如当人们在行使言论自由权利时,也必须负责任地确保所说的话属实。

  这些政治家准备在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50周年之际向联合国提交《人类责任环球宣言》,但由于受到欧洲和美国的极力反对,最终无法实现。

  许教授认为西方国家当年不应该反对这份宣言。“权利和责任就像阴和阳或硬币的两面。如果自由能受到责任所平衡,那世界会变得更美好。概括地说,西方社会有太多的自由、太少的责任感;东方社会却有太多的责任感、太少的自由。”

  昨天在四季酒店举行的研讨会是由欧洲委员会、欧洲联盟、东南亚研究院、新加坡国际事务学会、提倡人权的非政府组织MARUAH和新加坡联合国协会联办,约有150人参加。

转载自新加坡联合早报

07 December 2008

迷失的民进党

http://www.zaobao.com/special/china/taiwan/pages11/taiwan081207.shtml
迷失的民进党

(2008-12-07)

● 沈泽玮
  从“美丽岛”辩护律师崛起,到代表民主进步党(民进党)首次夺得执政权,再到下台被收押成贪污嫌犯,台湾前总统陈水扁的起起落落,间接折射出民进党这二三十年来在抗争路线和诉求议题的转变。

  自今年8月14日陈水扁宣布自己“做了法律所不容许的事情”之后,失去政权又失去方向的民进党,就困在挺扁、反扁的迷雾中,找不到重新崛起和转型的支撑点。

  从党外一直到陈水扁在2000年胜选上台执政,“民主、本土、清廉” 一直是民进党三个基本诉求。不过 ,随着台湾步入民选总统的阶段,加上国民党努力为自己添加本土色彩,民主和本土已不再是民进党的专利;清廉这一块,原是民进党认为与国民党最大的区隔,也因为前第一家庭涉贪而荡然无存。

  执政八年,用光了二十年所累积的老本,民进党还找不到新出路的当儿,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来台前的酝酿期,正好给民进党提供强打维护台湾主权的契机。而陈云林在台期间,民进党批评警察执法过当,顺势打起了人权牌。在陈水扁被收押后,处境尴尬的民进党也只能委婉地诉诸人权议题,批评当局动辄押人取供,侵犯司法人权。

民进党重回街头找出路

  在路线上,拖着扁家弊案大包袱而回到在野党身份后的民进党,在立法院难有作为,于是在陈云林来台期间,选择上街头抗议“台湾主权在马政府手中一点一滴地流失”。虽然示威演变成暴力冲突,但党主席蔡英文强调,街头路线将与议会路线并行,由于立法院内没有发挥空间,街头路线是不可避免的选项之一。街头,继续是反对者的战场。

  党外、执政、在野,民进党走过了一轮,接下来似乎还要再走一轮。曾经是陈水扁的左右手、民进党中常委罗文嘉受访时就预示,台湾可能会进入“第二阶段的抗争时代,第二次党外”。

  他说:“如果国民党态度继续傲慢,我认为民进党要做好准备,我们要步入二次党外。我们要步入循环:经过抗争、走回抗争,再一次转型,再调整,但不需要像上次那样要二三十年时间;现在我们已经有43%的民意基础。”

  对于民进党重返街头路线,并且以凸显人权问题作为与国民党对抗的武器,相当熟悉绿营的东华大学原住民院长施正锋认为,这是一种倒退。

  他说,在路线上,民进党内部习惯街头抗争,因为觉得政策浪费钱、浪费精力,“他们认为那是书呆子,没有用。抗争有媒体效应,可以争选票。街头和议会是剪刀的两刃,但如果其中一刃是钝的,或者是已经断了一半,怎么办?在议会里面还是打耳光吗?”

  在议题上,施正锋受访时也指出,当初的美丽岛事件抗争是为了民主、人权,而人权是民主最基本的一部分。后来,民进党在运动中加入了社会改造,对弱势、原住民、少数族群和少数文化的尊重等等,以及工人、学生运动和妇女权利,然后就是台湾的独立建国。加算起来,诉求的议题一共有三大块。

  结果呢?施正锋说:“民进党执政八年,只剩下人权这一块。过去八年,自由、清廉、本土,都给用光了。我认为,随着扁王朝的终结,民进党也在退化。基本上,民进党无能,也无心。”

  施正锋所说的美丽岛事件发生在1979年,它是民进党重要的政治图腾,党内好些要角包括陈水扁都有参与。

  美丽岛事件的缘起是黄信介、许信良、张俊宏等人办的政论杂志《美丽岛》在高雄举行“国际人权日”集会游行,与会3000多名群众情绪激昂,高呼“打倒特务统治!”“反对国民党专政!”等口号,最终引发暴力冲突,多名党外人士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并控以“为中共统战”和“台独叛乱”罪名,当时还在做海商法律师的陈水扁答应为黄信介的辩护律师,从此踏上政治的不归路。

挺扁?切割?民进党进退两难

  美丽岛事件掀起党外运动的高潮,进入80年代,各种党外实力逐渐统一,并打破国民党一党独尊的局面,组成台湾第一个反对党——民主进步党(民进党)。在野14年,一直到2000年,代表民进党参选总统的陈水扁取得历史性胜利,为民进党首次夺下政权,写下了民进党历史中辉煌的一页。正因为如此,弊案爆发后,陈水扁的功与过难定断,让民进党在挺扁与反扁的思考中挣扎。

  对此,罗文嘉认为,陈水扁是民进党历史的一部分,历史是无法切割的,民进党要做的是向历史交代。

  他说:“‘切割’是不明确的用语,是语言的迷失和暧昧。陈前总统是民进党历史的一部分,就像蒋介石、蒋经国是国民党的历史。历史是已经发生,历史是不能切割,但是民进党要往前走,你不能一直停留在这个点上,所以要对历史做清楚交代。对于陈前总统在执政后期,对于他所承认的,把款项汇到海外的事,民进党应该要表达,我们要跟人民道歉,我们要确保将来我们的领导者不能有这种事情。”

  对于民进党无法坚定地表态,罗文嘉认为,这和党主席蔡英文的风格有关,“她有她理性的一面,但是态度不够坚决。她可能不想得罪任何一方。当你处处想讨好,结果就是处处不讨好。”

  近两个星期来,为了顺应台湾社会当前关注的经济课题,蔡英文连续几周举行了“财经下午茶” ,找来前朝经济阁员与媒体对话。《新新闻》指出,“民进党正悄悄进行一场宁静的转型”,蔡英文想打经济牌,拚绿营转型,不过她欲借财经议题走出挺扁、反扁困局的策略仍面对许多挑战,她还得抚平党内鹰派要角的异议声浪。

  最近一期的《新台湾新闻周刊》也指出,挺扁反扁的矛盾让民进党各路政客借着议题找寻发挥舞台,让整个价值观错乱到失控的地步,也逼着党不得不去面对挺扁、反扁这个撕裂性的议题。

  报道引述一名民进党前党中央核心幕僚说,“许多人都呼吁(民进党)团结。大家都想团结,但是究竟要团结‘在谁的下面’?这个根本扯都扯不清”“有人认为要团结在唯一 ‘ 有战斗力’的阿扁之下,才有出路。只要不挺扁,就是破坏团结,破坏台湾前途的罪人;也有人认为,阿扁的所作所为,伤透台湾人的心,团结在他之下要如何找到整个台湾核心价值的正当性?”

  陈水扁残留的政治影响力就这样牵动他曾经领导过的政党,让继承者难以摆脱他在狱中伸出的无影手。


转载自《联合早报》网

06 December 2008

反客为主--世界实力大翻盘

http://www.zaobao.com/special/forum/pages6/forum_zp081205a.shtml
中国外交紧随“内需”转变

[杜平] (2008-12-05)

  中国单方面取消原定于本周一举行的中国—欧盟年度峰会,这是一个极不寻常的外交行动。此举虽然是针对法国总统萨科齐而来,旨在对其坚持会见达赖喇嘛表达强烈不满,但其力度之大,态度之果决,连欧盟其他26国都感到惊讶。

  在中欧交往史上,笔者只记得1989年欧盟凭借其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上的强势地位,居高临下地单方面决定断绝与北京的高层政治接触。现在轮到了中国,北京领导人在感到愤怒的时候,也可拿高层政治接触做文章。时移势易,由此可见一斑。

  过去,中国曾对个别欧盟国家采取过强硬措施,但总体上很克制,影响范围止于双边经贸和外交领域。例如,为了报复法国向台湾出售“幻影”战斗机,中国关闭了法国驻广州领事馆,取消了法国参与广州地铁建设的计划;为了报复荷兰向台湾出售军舰,中国召回了驻荷兰大使,将双边关系降格为代办级。但除此之外,中国基本上都留有余地,控制损害范围,避免伤及高层政治关系,尤其是要避免伤到自身利益。

  相比之下,北京此次在盛怒之下取消与欧盟的首脑峰会,显然已经打破了过去的反应模式,因为它不仅超越了双边关系范畴,而且更上升到多边高层政治。

为何对法国重拳出击?

  再看一下中国历来重视欧盟的程度,就更能发现中国此次的外交决策为何显得非比寻常。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时间里,中国一直把自己与欧盟的关系视为外交战略的支撑点之一。在北京的战略视野里,欧盟不仅是其经济、贸易和投资的重要伙伴,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借鉴对象,而且更是世界格局中的一极,是制衡美国的战略伙伴。简言之,中国对欧盟的身份定性,更多是合作伙伴,而非竞争对手。

  既然如此,中国为何一反常态,不留余地、不作妥协地报复法国?表面上看,这似乎是“盛怒之下”的举动,但实际上必定经过了一番审视和判断。笔者的感觉是,中国似乎并不担心中欧关系的可能恶化,并且似乎做好了在中短期之内与法国政府持续交恶的准备。我们不妨看一下此次外交出击的背后,可能有哪些现实的考量。

  其一,法国目前正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中国拒绝与会,显然是要羞辱萨科齐,警告法国将来继续带头对抗中国之前要三思而行。北京曾经以“枪打出头鸟”来警告欧洲国家,提醒它们不要在人权、西藏和台湾问题上刁难中国,但过去一直是言语多于行动,包括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对萨科齐的言行予以容忍。现在,这一枪终于打在了喜欢“出头”的法国身上,结果不只是中欧峰会受牵连,中国购买法国飞机的大笔订单大概也免不了会遇到波折。

  其二,对于某些外交事务,中国民间已经积累了很多不满情绪,以至于外交部被形容为“软骨头”,因为很多人认为中国政府在与西方国家交往中,显得过于迁就和软弱,包括对萨科齐忍让太多。在奥运会之前,萨科齐在西方领导人中,第一个把拉萨骚乱事件与自己是否出席奥运会挂钩,中国民众的愤怒情绪至今并未平息。现在奥运会已过,此时又出事端,如释重负的中国政府正好乘势把旧账新账一起算。

  其三,中国很清楚,法国和欧盟此时只关心自己在国际经济秩序重建中的角色,并且对中国有很多要求。至于中国最关心的问题,即欧盟何时取消对华军售禁令,萨科齐和其他国家领导人都表现得漠不关心。因此,对北京而言,此时不出席中欧峰会毫无损失,只会打击法国在欧盟中的威信和领导地位。同时,在未来国际经济秩序的重组中,中国依然掌握着主动权,欧盟还会主动要求中国支持。

以前从未有过的自信

  然而,以过去的一贯外交风格来看,中国尽管有上述多种考虑,但还是不大可能毫无顾忌地与整个欧盟翻脸,最多只会在双边关系上报复法国。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中国不再投鼠忌器,甚至豁出去也要让法国领教一下自己的愤怒?这一行动背后是否有更深层的考虑?是否反映了中国外交战略的思考方向有所变化?在世界格局再次陷入动荡和重组之际,这一点也许更值得关注。

  过去三十年,中国的主要发展目标一直是与国际接轨或者“融入国际社会”,而其外交任务就是要为这一目标服务,为此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创造和谐的外部环境。本这一目的,中国在外交上始终强调“维护大局”,主张合作,避免对抗,能忍就忍,能让则让,底线是“斗而不破”。中国民众一直批评中南海领导人“软弱”,甚至“怒其不争”,其实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是特定发展阶段所难以避免的处境。

  但是,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这一切似乎都在悄悄地改变。首先必须指出,在未来很长一个时期,中国不可能放弃开放政策,还会继续注重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但就趋势来看,中国将会从新的角度、以不同的心境,重新思考“融入国际社会”的方式和进程。

  具体地说,此次金融危机虽然使中国经济遭遇冲击,但同时也使中国决策者更清楚地认识了“国际社会”和中国自身的处境与利益需求,并且从中感受到了以前从没有体会过的自信。过去,中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越大,它在国际事务中就越是受制于人,在外交决策中瞻前顾后的心理也越是明显;现在,既然外部市场的萎缩已成为事实,中国不如索性放弃其他幻想,改而专注于经营内部市场。从过去低三下四地有求于人,并且急于得到西方人的认可,到现在不惧西方的施压和孤立,自信和自主地自救、自强,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

外交更突出“以我为主”

  固然,中国离不开外部市场与外部合作,但在不能完全指望外部世界的情况下,其发展战略的重心正从“外向”转为“内需”。就如同过去任何一个时期一样,这个转变的过程,将必然导致外交决策者的思考角度和反应模式跟着转变。

  换言之,在国际事务中,其实也是“无欲则刚”。对外部市场依赖程度的减轻,加上已经积累了比较雄厚的实力,有助于中国外交决策者放下很多包袱,从而在必要的时候,能够作出不同寻常的行动。中国此次对法国采取极其强硬的措施,也许就是一个标志。

  中国当前的国力说强不强,对外开放的程度说全面也非全面,国际地位说高也不是很高,总之是处于尚未完成的大国上升阶段。在外部市场利益减少、外部环境不够友善、外部局势不够稳定的形势下,处于这种历史阶段的中国,其战略视野的焦点很有可能由远而近地收缩,而自力更生、自主图强的信念,将重新回到战略决策过程的显著位置。

  最近,北京领导人多次强调,在世界经济动荡混乱的形势下,中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是对世界经济的最大贡献。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既意味着中国将专注于内部发展,也意味着中国在外交上将更加突出“以我为主”的自我意识,其抗拒外部干扰的力度也会更加强烈。中国绝不可能回到闭关锁国的状态,但其开放的步伐也许会变得更加沉稳和从容。中国大概不会照搬美国当年实行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但在经济危机横扫全球的特殊时期,也许有必要把它拿来进行一番研究。

作者是《联合早报》评论员

转载自新加坡《联合早报网》

29 November 2008

John Cage '4'33'




一首很怪的曲目。

作曲是John Cage,美國的作曲家、哲學家、作家、藝術家、版畫家,還是業餘的真菌學家和蕈類收集家。蕈類就是我們一般講的菇類。

維基中英介紹他的資料如下
http://en.wikipedia.org/wiki/John_Cage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4%84%E7%BF%B0%C2%B7%E5%87%B1%E5%90%89

藥師懺悔法會和爵士樂

SY師姊家,師姊一直勸我一定要到小巨蛋參加藥師法會。後來根據SY師姊的說法,她在田調後聽到我講到懺悔,而且覺得我很虔誠,就約我去參加藥師法會

 

當天還好有MH一起,不然才睡三小時的我,一定會賴床睡不醒。法會其實沒有甚麼,比較累的是在間中有唱頌到佛號的時候,我們需要間隔的五體投地的跪拜。後來跟SY師姊分享說:我還是喜歡跟住民們懺悔的感覺。

 

當天晚上,我到花蓮文化局看一場爵士音樂會。爵士音樂相對於藥師法會反而比較像是一場儀式,藥師法會到像是一場典禮。

 

“由原住民的觀點來看,典禮是一些可以複製,可以預期,可以控制的活動,而儀式則期望自然發生的感覺,也相信它的結果……儀式指的則是一段未曾計畫的時間,無法預期結果,卻是亂中有序。而在典禮之中,人們有可能覺得很乏味,因為在場人士大多清楚活動過程,至於在儀式之中,靈魂和人類的性靈則獲准表現自己。

--《非洲‧馬里多瑪》pp161”

 

熟悉爵士音樂的人會知道,樂手在演奏中間常常有所謂的“Solo”獨奏。在樂團把歌曲的主旋律演奏完後,無論是鋼琴/鍵盤手,低音吉他手,鼓手,歌手有一段的Solo。這Solo可能是16小節,24小節,默契好的樂團可以任由樂手Solo到他滿意高興為止。而Solo的拍子一般是依據整首歌的的節拍由鼓手繼續維持著,但是調子旋律卻不依照主調主旋律,是即興的變調和扭曲主旋律,造成一種不一樣有時甚至是不協調的美感。到了鼓手Solo時,因為鑼鼓沒有很多的調子旋律,所以鼓手一般以拍子的變化和變奏為依據。因此,一般上鼓手在Solo的時候,其他樂手都需要停下來,讓鼓手自由發揮。樂手在Solo時,我覺得是進入一種空隙中,一個自由的空間中。雖然腦子背後有旋律為基礎,但是演奏的卻是樂手即興的音樂思考。如果說頌缽搖擺的身體是沒有意識的身體,Solo的音符應該是沒有意識的身體發出來沒有意義,但卻有音階的符號。這雖然比起語言還不能構成意義,但比起身體的搖擺卻多了一些東西。

 

從在護理之家,到藥師法會,到爵士音樂會,三種空間場合有三種不一樣的質地。我的主體在哪裡?

 

王若琳 - For No Reason (中文版)




For No Reason (OT:For No Reason)
詞/曲:Joanna Wang/Bing Wang(中文改編詞:Joanna Wang)
編曲/制作:Bing Wang
唱:王若琳(joanna wang)

穿上你的鞋子 人們跟我這么說
可是過兩三年后 又變成 你很自由
我該如何解釋 每個季節的迷信
這是種很勉強的 過渡分析
到底自由和赤腳有什么關系
社會練成我的 悲觀主義 我說給你聽

Hey let's start running for no reason
開始笑吧 笑點才用不到
When did we need excues to do
what we do人家不必懂
因為沒有什么好懂

that's right 可以偷去 看場電影
climb out my window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等全世界都睡了
我們要亂跳舞 不需要理由
聽起來是不是不錯

你打赤腳是否 有特別的意思
大家都期盼著一個 感動人的隨性
我突然感覺委屈 為何他們騙自己
我的個性真只是 如此的無趣
最后大家把我慢慢的忘記
因為有人決定 脫衣抗議 但我不在意

Hey let's start running for no reason
開始笑吧 笑點才用不到
When did we need excues to do
what we do人家不必懂
因為沒有什么好懂

that's right 可以偷去 看場電影
climb out my window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等全世界都睡了
我們要亂跳舞 不需要理由
聽起來是不是不錯

that's right 可以偷去 看場電影
climb out my window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等全世界都睡了
我們要亂跳舞 不需要理由
聽起來是不是不錯

黄龄 - 痒




我室友说不是刻意勾搔人的痒,而是情侣之间细微触碰身体的痒。有〈淡之颂〉的味道,不会太over。像巩俐的感觉,但是章子仪却需要多做一点来表现自己,会太over。

anyway,〈淡之颂〉是法国哲学家的书。他写论文写疯了。


歌手:黄龄

她是悠悠一抹斜阳 多想多想 有谁懂得欣赏
他有蓝蓝一片云窗 只等只等 有人与之共享

她是绵绵一段乐章 多想 有谁懂得吟唱
他有满满一目柔光 只等只等 有人为之绽放

来啊 快活啊 反正有大把时光
来啊 爱情啊 反正有大把愚妄
来啊 流浪啊 反正有大把方向
来啊 造作啊 反正有大把风光
啊痒

大大方方 爱上爱的表象
迂迂回回 迷上梦的孟浪
越慌越想越慌 越痒越搔越痒

26 November 2008

從文獻和田野調查資料看花蓮慈天宮

(甲) 從文獻和田野調查資料看花蓮慈天宮*1

(一) 基本資料
慈天宮位置是在
蓮市主信里忠孝街81號,主祀神是天上聖母(也就是媽祖),配神包括了千里眼、順風耳、觀音佛祖、十八羅漢、福德正神、註生娘娘。媽祖和觀音佛祖前都可以供民眾抽籤,六十甲子籤詩兩邊共用。寺廟卻沒有抽年籤的習慣,也沒有轎班在媽祖繞境時抬轎。寺廟是由廟公打理,早上五點就開門供信徒參拜,晚上九點休息。

(二) 歷史沿革
慈天宮俗稱媽祖廟,原為日本佛教日蓮宗花蓮港佈教所。台灣光復以後由黃崑峰接收,民國三十八年改建,稱媽祖廟,奉祀天上聖母。民國四十年十月二十二日花蓮大地震,廟宇倒塌,第二年,地方上仕紳吳萬恭、林德旺等發起募捐重建,定名為「慈天宮」。民國五十五年再次重建,並增添二樓,始有現在廟貌格局。

(三) 管理委員會、爐主、頭家
慈天宮平日廟裡庶務由管理委員會處理,據副主任委員陳阿德(副主委)表示管理委員會共二十七名。但是掛在辦公室的委員照片上的只發現二十四名,主任副主任委員各一名、一般委員十九名、常務監察一名、監察兩名。因此正確的管委會人數有待另外訪問證實。從辦公室照片資料算,管委會姓吳的共五位。其中也包括了主任委員吳石柱的兒子、女兒及親戚。(關於家屬的參與,筆者在前有一些見解,詳文見第五頁,乙章第二節「家屬的參與」)

舊時(副主委說是十多年前),還有爐主會參與廟裡祭祀活動,在產生爐主的同時,也同時產生頭家,當時花蓮市每一里就有一個頭家。當年慈天宮信徒組織龐大,信仰圈廣,但現在已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漸漸衰微了。當年,慈天宮是花蓮唯一的媽祖廟,負責管理花蓮市的四十六個里,但後來隨著慈天宮在民國五十五年重建後,媽祖廟有所增加,使到花蓮市的媽祖信仰局勢改變了。

(四) 其他媽祖廟的興起
民國五十六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聖誕,地方仕紳迎北港媽祖至花蓮,為花蓮祈福,並暫時搭蓋草壇以恭賀媽祖聖誕。當時主祀福德正神,原名為福德祠的土地公廟剛好重建落成,便決定將媽祖與福德正神合祀,定名為「福慈宮」,在農曆五月二十三日安座大典。後來美侖區的五里的,便不再屬於慈天宮管轄,慈天宮的媽祖神境就剩下四十一里了。

港天宮是花蓮可以考據到的第三間主祀媽祖的廟宇。從民國六十二年當時的縣長夫人楊薛彌捐獻五千多坪土地開始,港天宮就是在坊間一片媽祖顯靈督促建廟的傳聞中建起。港天宮於民國六十六年正式動工,民國七十八年聖母安座。因為港天宮所處的風水極佳,廟宇建築規模又大又完備,而且加上和政商關係密切和經營管理辦活動現代化。這一切使到慈天宮相對港天宮而言,沒有太大的發展。

根據《續修花蓮縣志‧民國七十一年至民國九十年‧文化篇》花蓮市還有另外一間主祀媽祖的廟宇天惠堂,但是在《洄瀾神境──花蓮的寺廟與神明》里的調查,在花蓮市及附近的花蓮市、秀林鄉、 新城鄉、吉安鄉都沒有找到天惠堂這間廟宇。筆者以後若有找到更新的相關資料,將會補上。

(五) 從進香到分靈
慈天宮奉祀的主神媽祖,係自北港媽祖分身而來,因此,每年媽祖千秋慶典,慈天宮每每會回北港請一尊媽祖神像蒞臨花蓮慶祝。通常廟方於農曆三月二十三到北港請回一尊媽祖,然後再由花蓮各廟請回供奉,再於農曆四月八日送媽祖回鑾。然而兩年前,民國九十五年農曆正月二十三,北港朝天宮終於正式分靈給慈天宮。這表示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到北港請媽祖,然後農曆四月八日送媽祖回鑾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取而代之是慈天宮每年在農曆正月二十三到北港朝天宮進香,並在途中參拜其他的廟宇。在媽祖誕時,慈天宮也進行巡境的活動。(其他詳細的資料可參考第三頁,乙章第一節「“交陪”的重要性」)

據副主委表示,當年花蓮前往別地進香只有慈天宮而已,前往北港媽祖廟進香有十二台遊覽車。後來,港天宮、天公廟、土地公廟,每間廟都有招進香遊覽。慈天宮的信徒就逐年減少了,現在都兩台三台遊覽車。在四月初八佛祖生,請媽祖北港信徒人數更是只有一輛遊覽車送媽祖三天而已。而在媽祖遶境時,原本來湊熱鬧的二三十陣頭,更因為美崙的福慈宮同一天繞境,而減少了許多。 這些種種的跡象都顯示了慈天宮相對從前衰微下來了。

(六) 做醮
另外讓慈天宮感到驕傲的是,它曾結合地方民間信仰,主辦過三次範圍涵括全花蓮市的清醮祈福。民國五十三年農曆十一月二十日,慈天宮結合地方民間信仰的力量,辦了首次大型「建醮」活動為地方祈福。按古制於民國六十九年的「福醮」,民國八十四年的「圓醮」,每次都圓滿完成,於地方人心的穩定,及地方的祈福,有相當大的貢獻。也因此,歷來慈天宮即把此一「做醮」活動,當做廟方的榮耀,並將民國五十三年「建醮」的農歷十一月二十日,做為廟方的重要慶典,以為紀念。


(七) 正信會
此外,慈天宮的信徒還組織媽祖正信會。正信會成立大約三十年,除了農曆正月到北港媽祖廟進香和農曆三月媽祖誕辰外,逢農歷二十三定期聚會。正信會沒有頌經團,而是由慈天宮師公教出來的海岸路金龍寺主持林春生師父為媽祖頌經。在頌完經後,大家就一起辦吃會。吃會每人一百塊,扣掉正月和三月,一年十次需要交一千塊。每月來參與吃會的信徒大概有三十多名左右。

(八) 小結
慈天宮負責全花蓮市四十六里的媽祖神境,在民國五十三年結合地方民間信仰的力量做醮,應該算是當時花蓮市民間信仰的翹楚。民國五十五年重建後,本應當持續發展成為花蓮市媽祖信仰中心。但是一年後,在民國五十六年媽祖聖誕,地方仕紳迎北港媽祖至花蓮為花蓮祈福時,不但不恭請媽祖到慈天宮裡,還暫時搭蓋草壇供養媽祖,甚至在日後與福德正神合祀,最後落戶在原名為福德祠重建落成的土地公廟──福慈宮。後福慈宮更與慈天宮分別舉行媽祖繞境,使到信眾、陣頭的分散。

另外一方面,從民國六十二年捐獻地開始,民國六十六年正式動工,民國七十八年聖母安座的港天宮,更是在坊間一片媽祖顯靈督促建廟的傳聞中建起。

從這裡看起來,媽祖信仰的發展與傳播,事實上與地方人士的派系和人脈關係有相當的關係。而坊間的顯靈傳言是否會受到凡人對於事物看法的影響,也是在思考慈天宮發展脈絡的其中一個我們可以探討的問題。另外一方面,慈天宮會不會隨著兩年前從北港朝天宮分靈之後,有更多的香火,這也是我們繼續追蹤的線索之一。


(乙) 田野訪問的啟示

(一) “交陪”的重要性
台灣漢人社會注重人際關係網絡,在地話就叫做“交陪”。林美容(1997,pp63)以宏觀的角度談到台灣的民俗宗教文化,在談到宗教文化的社會性時候就提到,人們常常藉著拜拜的機會,與親朋戚友聯絡感情。而莊落與莊落之間也需要交陪,特別是南部就有所謂的“交陪境”,即是指與某村有交陪關係的諸莊社。廟宇之間也更存在著交陪的關係,一個廟往往與鄰近的幾個廟有固定的交陪關係,在彼此有廟會、法會時互相應酬支援。

筆者在整理這次的田野調查中發現,交陪在台灣民間信仰裡的確是非常重要的。廟宇通過宗教活動,不但傳播宗教,集合信徒的凝聚力,還聯繫廟宇和信徒之間,廟宇和廟宇之間的感情。從田調的慈天宮的交陪方式有以下幾種:

1. 進香與參拜:
慈天宮每年媽祖千秋慶典三月二十三,會回北港請一尊媽祖神像蒞臨花蓮慶祝,然後再由花蓮各廟請回供奉,再於農曆四月八日送媽祖回鑾。從前都是八夜九天,這幾十年才有一個改制,因為信徒時間不能配合這樣多天出外的關係,都改成六天。但是從民國九十五年農曆正月二十三,北港朝天宮終於正式分靈給慈天宮後,慈天宮改換成每年在農曆正月二十三到北港朝天宮進香,並在途中參拜其他的廟宇。

從慈天宮民國九十四年的進香遊覽路程表來看:慈天宮是在正月二十,從花蓮出發進香,經過宜蘭昭應宮參拜,晚上在指南宮參拜休息。第二天前往關渡宮、淡水福佑宮、清水巖祖師廟、新莊慈祐宮參拜,在三重市休息。第三天到新莊慈祐宮請媽祖,後往新竹長和宮天公壇、梧棲朝元宮、豐原慈濟宮參拜,晚上在台中旱溪樂成宮參拜休息。第四天(正月二十三)到樂成宮請媽祖往彰化南瑤宮、鹿港天后宮、新祖宮、新港奉天宮,晚上進北港朝天公參拜休息。第五天往朴子配天宮、台南大天后宮、高雄縣梓官鄉亦慈宮參拜,晚上在高雄市休息。第六天往亦慈宮請媽祖往台東天后宮參拜,返回花蓮舊火車站步行回慈天宮,才算圓滿結束。

據副主委表示,除了正月二十三在北港媽祖朝天宮過夜外,其他廟宇可能會有一些小改變。因為如果每間廟宇年年走的話,“媽祖走不透”啦。

2. 分靈:
這裡分靈有兩種,其一是從慈天宮分靈給其他的廟宇,據副主委陳阿德在訪談中表示,慈天宮有雕刻媽祖像,讓人們請回家。從慈天宮分靈出去的包括了台北板橋、屏東、高雄,甚至在宜蘭的昭應宮還沒有建,要破土的時候,就因為沒有媽祖,也從慈天宮請了一尊媽祖去了。此外,也有花蓮人家的請到家裡去。但是對於這些分靈的事項,慈天宮沒有正式的紀錄在案。

另外一種就是從別的廟宇分靈回來,慈天宮就是在民國九十五年農曆正月二十三,從北港朝天宮正式分靈回來。

3. 繞境
慈天宮的媽祖會被其他的廟宇請出外看戲與繞境。如新城鄉的廟宇是在農曆正月十六開始請媽祖看戲和繞境。鹽寮的廟宇則是農曆二月十六請媽祖去繞境,而且鹽寮也邀請千里眼順風耳去。吉安鄉的廟宇也請媽祖看戲繞境,但是日期不詳。

此外,慈天宮也在三月二十三的時候,在花蓮市的四十一里進行媽祖繞境活動(除美崙的五里外)。但是卻沒有轎班在媽祖繞境時抬轎。以前媽祖在繞境時,有二三十陣頭。現在因為美崙的福慈宮的媽祖也在繞境,分散了陣頭,所以來熱鬧的陣頭也相對的較少了。

4. 與有名望的人士的關係:
副主委陳阿德在言談中,一直表示他認識大人物,如:他兒子被媽祖選中當爐主,他必須代他兒子為媽祖服務時,他就表示當時的國民代表兼市長吳萬恭,同時也就是慈天宮的主任委員,就曾交代他要好好替媽祖服務。另外,當提到到北港朝天宮分靈時,他就提到朝天宮的董事長是花蓮以前的立法委員。這些都表示了他和這些有名望人士的交陪。

5. 正信會
筆者認為正信會也是慈天宮交陪的一種方式,關於正信會的詳細資料,可以看第三頁的「正信會」小節。

6. 小結
在訪問副主委的時候,筆者就問一個問題:為甚麼媽祖在花蓮市巡境需要花一整天的時間。副主委就說:“(巡境的時候),遇到了(其他)宮廟要下來拜,來參禮,禮貌性都這樣啊。像我們去人家家裡,進去坐一下,喝一下茶。坐一下,聊一下天,這些都要時間啦”。這種把繞境也當作和到別人家做客,一語道盡台灣漢人的交陪觀念。無論進香、分靈、繞境,除了宗教的目的外,和信徒、其他廟宇的聯繫感情的交陪,也是組織和信仰宗教不得不學習的事情。

(二) 家屬的參與
在談到管理委員會的成員時,林美容老師觀察到姓吳的委員相當多,陳阿德副主委證實姓吳的委員的確有五六個人,並表示“吳石柱的兒子也有來這裡服務,女兒也有啦,親戚也有啦。”

筆者手頭上沒有數據證明宗教團體裡,家屬親戚一起參與多寡。然而筆者在社區服務的近十年的經驗裡,發現在社區團體活動裡邀約家屬親戚,參與組織或活動的現象一直存在。

社區團體活動包括社區宗教團體活動,由於時間的花費蠻多,以慈天宮為例,每月進行的正信會吃會十天(扣除正月北港進香和三月二十三的媽祖誕辰)、正月初到北港進香六天,其他節慶還包括了三月二十三的媽祖誕辰、四月初六的釋迦摩尼佛誕節、七月十五的中元普度、十一月二十紀念祈安清醮。加上一些不屬於節慶的開會和人事上的“交陪”,花在社區團體的時間是相當多的。如果是在職人士,這簡直就是犧牲了許多可以和家人聯繫的家庭時間。

筆者在2007年二度隨著盧蕙馨老師,參與國科會計畫到印尼做田野調查。*2在調查中,就有一個伊斯蘭教印尼男性Yusup Sadikin就表示,他的太太Sofia參與慈濟基金會印尼分會(簡稱慈濟)的初期,“家人對Sofia抱怨,說她很早譬如5點半離開家裡,晚上7點才回家。但是後來Sofia慢慢的學習管理她的時間。現在Sofia大概4或5點就回到家裡,她對於家庭很盡心,對慈濟也一樣的盡心。” 他甚至承認他們夫妻因為對於志工活動的不同觀點而有些衝突。後來,Yusup不但對太太Sofia參與慈濟表示支持,也加入成為少數的印尼人男性志工,同時也鼓勵其他印尼男性參與慈濟的志工活動。

以上說明了,由於參與社區團體活動(包括宗教團體)必須花費相當的時間,間接犧牲了與家人共處的時間,因此,家人的了解和支持是很重要的。所以,家人親戚同時參與某特定的團體的關聯性也在此。家人的參與既可以同時聯繫家庭親戚的感情,也可以有共同的社會連結。

(三) 田野訪問技巧的運用
林美容老師在田野調查的經驗相當豐富,在田調的場域裡,其實我們只知道林老師隨口就問問題,看來似乎沒有連貫性。但是回去後在整理逐字稿的時候才發覺林老師是有應用到一些技巧的。我把這技巧稱為“問題牽問題”。這方法不但把事情的脈絡抓出來,還可以藉機證實上個問題的確實性。比如在說到慈天宮媽祖是管理花蓮市最大的神境時,當副主委很肯定的表示正確時,林老師接下來就問:花蓮市有幾里啊?這個問題不但可以接著知道花蓮市有幾個里外,同時也有試探副主委到底是不是在講實話的味道,因為如果這真的是這樣的話,副主委就應該知道花蓮市有幾個里。所以後來副主委的回答不但肯定了他的話,也引出關於慈天宮和德慈宮的一些相關訊息。

另外一個例子是當副主委表示慈天宮有分靈出去時,林老師就分別問了兩個問題:分靈出去的名單有沒有?分靈出去多少?這時候副主委支支吾吾的,雖然後來他有列出了一些分靈出去的地方,但是卻沒有正式的紀錄。我們可以知道這些資料可能不大可靠,在使用這些資料時,就可以斟酌使用了。

雖然我們從逐字稿看起來,這些問題牽問題感覺上相當尖銳,但是林老師在現場卻態度卻相當謙虛,是抱著一種不知者的學習態度在問問題。所以現場的氣氛是相當的和諧友善。

最後要提到的是,林老師在開場和結束的時候,有特別注意到訪談的禮貌和倫理,在適當的時候表明自己教授的身份和應該結束的時間。這些都是我們做田調時候,應該學習的。

注:
*1 除了另外註明外,本章由姚誠《洄瀾神境──花蓮的寺廟與神明》為主要資料參考,依汪忠良2008年6月11日《花蓮慈天宮田野調查》更新整理。本篇文章一些關於花蓮市廟宇的資料與內容,經林耕宇學長提點討論,這裡一併致謝。
*2 印尼紅溪河整治效應之科技整合研究子計畫宗教會遇經驗,2007年7月14日上午10時在大愛村訪問Yusup Sadikin田野逐字稿。pp2 **引用經盧蕙馨老師同意,在此感謝盧蕙馨老師。


===========================================
參考資料
1. 李世偉、許麗玲編《續修花蓮縣志‧民國七十一年至民國九十年‧文化篇》,花蓮市:花蓮縣政府,2006年
2. 林美容《台灣民俗宗教文化的社會圖像》,出自〈何謂台灣──近代台灣美術與文化認同論文集〉,台灣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1997年,pp56-68
3. 林美容《媽祖信仰與台灣社會》,台北:博楊文化出版,2006年3月
4. 姚誠《洄瀾神境──花蓮的寺廟與神明》,花蓮:花蓮縣立文化中心出版,1999年6月
5. 張珣《香之為物:進香儀式中香火觀念的物質基礎》,台灣人類學刊,2006年第4期第2卷,pp37-73

原文發表於宗教游牧民族

http://www.wretch.cc/blog/tcureligion/20631089

 

想減肥嗎?規規矩矩吃飯-Yahoo!奇摩新聞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125/1/1a2nh.html
想減肥嗎?規規矩矩吃飯
更新日期:2008/11/25 19:05

英國一項研究發現,細嚼慢嚥的慢食可以有效的減輕體重,達到減肥的效果。

研究人員調查了三千兩百多位成年人的飲食習慣。結果發現,吃飯太快的人多數都過胖。


英國禮儀專家「漢彌頓」公爵夫人也說,做好了規規矩矩吃飯,就可以達到減肥的效果。他說,要是在學校能教會孩子吃飯的規矩,並且切實執行,英國的小胖子就可以減少很多。「漢彌頓」夫人建議,吃飯的時候,要坐直了,拿起刀叉,一小口一小口的慢慢吃。小口小口的吃就不會吃過量。他也提醒,千萬不要趴在桌上吃。他說,趴著吃不但不好看,也不健康。

轉載自Yahoo!奇摩新聞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125/1/1a2nh.html

18 November 2008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我離開MM阿嬤的房間後,看到AZ阿嬤,阿嬤劈頭就問我,可以幫他抱到床上休息嗎?這種事情,我當然是義不容辭。我把阿嬤推到了她的房間,拆開幫在她身上充當安全帶的繩子。阿嬤慢慢的把他的外套脫掉,我第一次察覺到阿嬤身上穿的外套是相當華貴料子。正要把阿嬤抱上床上時,有個男護佐進來問我在幹甚麼,告訴我不能把阿嬤抱上床。我一直向護佐道歉;護佐一面把AZ阿嬤調整位子、用力的把阿嬤挷在輪椅上,一面說:沒關係,你們剛來不知道我們的狀況,阿嬤很快就要吃飯了;阿嬤似乎向護佐求饒似的說:我的屁股很痛。看著AZ阿嬤無可奈何的臉,我手無足措不知道怎樣反應。

 

護佐幫阿嬤綁上安全帶後,把阿嬤推到房間外面,建議我可以帶阿嬤去走走就離開了。我跟阿嬤說抱歉,問阿嬤要不要到處走走。阿嬤說不要,要回到交誼廳。把阿嬤推到佛堂前,在阿嬤的指示下我開了佛堂的蓮花燈,阿嬤閉上眼睛,雙手合十。交誼廳很熱鬧,志工在唱著歡樂的歌曲。我拉了一張椅子坐在阿嬤的身邊。

 

明天是新的一天

 

我總在開始想要寫田調的時候裹足不前,打開電腦的資料後,要不然就上網看新聞看資料整理部落格,要不然就寫其他不相關的東西,甚至在週六日上網看了兩天的綜藝節目和電影,共花了接近一個星期的時間寫這田調。我一直沒有意識到這有可能和田調時發生的事情有關,我一直覺得這是因為和天氣變換有關,或者因為看書看不夠而頭腦混混的像漿糊一樣。直到今天真的需要總結田調時,才想起這段時間和HY一起開始做個人田調時,其實我們一直碰到寫田野都有花很多時間寫的問題。HY是因為很想把整個過程詳細的記下來。我其實自己調整了很多,到最後只想寫自己有所感觸的部份。但是即使這樣,還是必須面對著有點膩不想寫田調的囧境。才覺得有可能是因為對於在護理之家發生的事情不能消化,我一直陪伴別人消化身邊發生的事,但是我竟然沒有察覺到自己的情緒也需要一些的反芻和消化。我對於自己眼看事情發生而不能做出反應而感到無奈。我明白我們不能干涉醫院的日常行政事務,但是內心對於住民的生活不能依照自己的意思去生活而感到深深的無奈。這兩種平行而盤饒的心情把我自己纏繞得不能自己。

 

像維尼大哥想唱歌,但是因為身軀的巨大而讓護佐常常不願意早點帶他出來。像HY的阿嬤因為有跌到的前科,不得不一整天被放置在交誼廳裡。像AZ阿嬤想上床,卻被護佐擋著。雖然我表面上似乎像是接受這些事實,似乎對住民的狀況不理不采,但是我連自己都不知道其實在內心深處為了這些不得不的狀況而感到痛心。我不願意再一次溫習這些事情,我不願意重新回首這些不堪,但是我還是需要紀錄……

 

我們要熱切的投入生活裡……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16 November 2008

記憶 - Last Forever -




中孝介就是海角七號的日本歌手,韓雪乃中國玉女演員歌手

15 November 2008

Summer days in autumn 介仁街的秋老虎




It was exceptionally warm and sunny for a few days this autumn. All except few taken in my campus at tzu chi univeristy at hualien, taiwan.

秋天在介仁街,偶爾來了老虎...

14 November 2008

连氏基金明年3月举行慈怀护理推广运动

http://www.zaobao.com/sp/sp081113_504.shtml
余福金从容迎战结肠癌

(2008-11-13)

● 陈颖佳
  去年11月,NKF主席余福金被诊断患上第三期结肠癌,将患病的消息告诉妻儿时,丝毫没有流露担忧或恐慌,并且坦然地为迎接死亡做好准备。

  余福金在抗癌期间继续献身公共服务,患癌的消息只有同事和朋友知晓,一直没有对外公开。去年12月,余福金主持了NKF财政预算报告记者会,还继续忙碌于公共交通理事会、活跃乐龄理事会的职务,最近更受委调解与雷曼兄弟有关的结构产品所引起的纷争。

  余福金昨天上午出席连氏慈怀中心主持的记者会首次公开患癌的消息,回顾了自己与死神擦身而过的经历。

  59岁的余福金去年11月初,因为连续一个半星期拉肚子,到医院检查之后,才获知自己患上结肠癌。他后来动手术切除5公分的大肠。

  他在今年6月完成了前后12次的化疗,之后定期到医院复诊。余福金说,他的病情已经受到控制,而最近进行的血液检测,显示癌标志物已经降到最低水平。

  从诊断到治疗,余福金始终处变不惊。

  为了不让家人紧张,他将病情转告妻子的时候,避免使用煽动性的字眼,例如“肿瘤”或“癌症”,只淡然地说:“我的结肠有一个肿块,必须动手术切除。”

  推上手术台之前,余福金思考死亡的问题。由于已经立好遗嘱,个人保险也安排妥当,余福金知道自己倘若离世,不会使家人的生活陷入混乱,更坦然地面对死亡。

  由于已经为死亡做好准备,没有后顾之忧,余福金能更积极地对抗癌症。

  余福金在手术之后的两周内回返工作岗位,过后的6个月内,每两周都要进行化疗。每次化疗之后,他都坚持自己开车回家,休息一天之后就回去工作。
  他说:“虽然我患了重病,但是我希望家里的生活一切如常。我不准家人帮我拿东西,规定他们不准把我当废人看待。”

制定预先护理计划

不让家人惊慌失措

  余福金说,每一个家庭都应该制定一套完善的预先护理计划,以便在家属患上末期疾病或离开人世时,不至于手忙脚乱、惊慌失措。

  预先护理计划不仅为丧礼做准备,还包括事先安排家属的医疗照料,决定何时终止治疗,照顾到患病家属的精神层面,同时还确保财产作出妥善的安排,家人往后不会陷入经济困难。

  余福金说:“华人忌讳谈论死亡,往往等到家人逝世之后,才为往后的日子做决定。很多时候,往生者的家属在悲痛之余,匆匆忙忙地办理家人的后事。他们仓促地找出家人的遗照,有时也不知道要在讣告上写什么纪念逝世的亲人,只能照抄别人的讣告。”

  余福金认为,一些患上重病的人会考虑通过安乐死结束生命,是因为他们担心自己无法承受疾病的痛苦,而且没有得到家人的关爱,也不想成为家人的负担。他认为,只要末期病患知道慈怀护理能减轻病痛,家人更积极地为死亡做好准备,人们寻求安乐死的意愿会减少。

  他说:“人生总是事事难料,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终究会死亡。没有人可以逃避死亡,所以我不惧怕死亡。”

东方比利
化疗前拍好遗照
  血癌复发的著名DJ东方比利着手准备后事,为自己的告别式拍摄录像光碟,但是继续坚持下去,每周回到台北接受癌症化疗,同时在新加坡参与《死亡对话会》纪录片的拍摄工作。

  东方比利说,他在化疗之前,当头发还没掉光时,就已经拍好遗照。针对记者询问自己估计还有多少时日,东方比利没有正面回答,反而说:“从去年底,我已经准备好面对死亡。”

每三个月更新“告别光碟”

  除了每三个月更新告别式拍摄录像光碟,东方比利仍然积极完成自己的心愿,拍摄个人圣歌专辑的MTV。

  东方比利亲身感受到病人突然逝世的痛苦,再加上自己的病情严重,了解为自己的身后事做好准备的重要性。他的大哥2005年离奇坠楼身亡,突然离世没有任何交代,使其妻女感到彷徨无助。他透露,侄女一直感到愧疚,以为父亲是因为从高处帮她拿药而跌死的。

  此外,东方比利的三哥目前患上末期肠癌,母亲最近入院动脊椎手术。他说:“我的生命没有任何后悔。我不能选择我的父母。我和三哥谁先离开人世,我们也不能控制,但我们要好好地死,要死得有尊严,有价值。”

  由于母亲最近动脊椎手术,东方比利忍住不告诉母亲,他正在接受化疗。

  在昨天的记者会,东方比利顶着光头,并没有戴帽子掩盖头发脱落的情况,而且精神甚佳。因为化疗会使眉毛脱落,有近视的东方比利也没有戴眼镜或化妆,穿上一身黑色服装面对媒体。

  东方比利说,为了不让家人有任何的负担,他脱售了台湾的两栋房产,已差不多把房屋贷款还清。他也希望自己培养的学生能尽速成长。

  东方比利认为,华人忌讳谈论死亡,经常只同情末期病患,而没有给予鼓励。他说:“华人不会积极讨论死亡,每次提起死亡的时候,家人就会问:‘你为什么在诅咒自己……’面对末期病患时,我们有时又太过关心,使人感到格外尴尬。”
  东方比利说,他在15年前患上血癌,当时发现的时候,已经是第三期,但他还是成功抗癌。信奉基督教的东方比利说:“上帝让我多活了15年,这15年是一个bonus(红利),我要好好地报答这15年,而我也希望上帝能多给我15年。”

  目前,东方比利不考虑接受骨髓移植,专注于接受化疗,以自己的意志力奋斗。他也希望自己的告别式会激励人心。他说:“我的父母或许是在吵架的时候,才把我生下。但是,我希望能以愉悦的心情离开这个世界,我想父亲在天之灵,看到这个情景也会感到很快乐的。”

响应纪录片号召
80人谈死亡经历

  NKF主席余福金将和著名DJ东方比利一起拍摄连氏基金会制作的《死亡对话会》纪录片。超过80人已经响应号召,分享他们如何准备面对死亡的经历。

  连氏基金将制作两个中英文纪录片,这将是本地首个以纪录片方式呈现的死亡对话会。

  该基金会将在明年3月举行慈怀护理推广运动,除了制作纪录片,也会通过电台节目和该推广运动的网站www.lifebeforedeath.org.sg,提供公众一个讨论死亡的平台。

  该基金会希望这些活动能够带动人们与亲人讨论死亡课题,有助于病人临终前获得更好的护理,而他们和家属也能够更有意义地度过病人临终前的日子。

调查显示
知道为死亡做准备重要性
近30%受访者没行动

  陈笃生医院和新加坡防癌协会针对104名出席临终护理的公众进行的调查显示,人们虽然意识到制定预先护理计划,为末期疾病和死亡做准备很重要,但是29.4%的受访者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该调查是在去年10月进行。主办单位一共发出了800多份问卷,仅有104人作出回应。调查显示,仅有5.8%的受访者在任何情况之下,都不会放弃积极治疗。

  放弃积极治疗的三大原因是:认为药物无法治疗、丧失思考能力、对家庭造成负担。

  家庭因素也非常重要。93%的受访者希望家人能陪他们一起走过人生的最后历程。一旦失去自理能力,44%的受访者希望家人会代表他们做医疗护理的决定。

12 November 2008

甘願 - 彭佳慧 Julia Pang





11/5

今天的陽光很燦爛,靠陽光的病房都被照得很亮。我看到一間病房的廁所有盆花,就把它拍下來。聽阿長說花是從豐濱帶來的,陽光下的花有生氣勃勃的感覺,讓人不感覺像是在病厭厭的醫院裡。

後來阿長就叫我去看一個阿嬤,我沒有問原由就到了病床旁,原來是YL阿嬤。上個星期在逛病房的時候,突然聽到有人從病房叫出聲音,我看了看,有個阿嬤在叫我。我進去看了名字是YL阿嬤。阿嬤說她肚子餓了,我看了看時間,晚飯應該快來了。就告訴阿嬤,晚餐快來了。這次這樣巧阿長就叫我來看她。阿嬤今天一直在睡,我就躡手躡腳地拿出缽坐在椅子上磨,我總覺得磨缽的聲音有一種厚實感,讓人聽了很舒服。磨了一陣子,阿嬤起來瞇瞇的眼睛看我,我站了起來把缽拿起來靠近她磨,她又睡覺,我坐下來他又醒。就這樣又醒又睡又站又坐的。從對面房間傳來一首歌,我其實不知道歌詞,但是覺得這首歌很配合當時的狀況,就一面磨缽,一面享受著這時光。後來查了歌詞讓我感動……

甘願
作詞:姚若龍 作曲:陳國華 原唱:彭佳慧

愛你好像半暝坐火車啊 夢搖來搖去心驚惶
睡了一下 驚醒一下 瞇眼看窗外到了哪
你的愛就像星辰 偶爾很亮 偶爾很暗
我不盼絢麗的燦爛 只求微光能擋風寒

是甘願 也就不怕難
不甘願 早放聲哭喊
我要你 別的都不管
倔強變勇敢 茫然變釋然

是甘願 所以能美滿
不甘願 才會說傷感
我愛你 心就特別軟
平淡也浪漫 無語也溫暖

阿嬤後來醒來,對我說到:今天天氣很好…大家都運動…愛睏了…去睏吧。我繼續磨缽,阿麼又睡著了,後來起身又用她的瞇瞇眼對我說:真好天氣…很也晚了…去睏吧…去睏吧……

我收拾起缽,離開前還聽到阿嬤的打酣聲。

10 November 2008

有一种人情叫台湾

http://www.zaobao.com/fk/fk081106_506.shtml
有一种人情叫台湾

(2008-11-06)


● 余云

  《海角七号》旋风袭来本岛之前,看了媒体预映场,像普通观众一样爆笑过眼湿过,走出影院的第一声叹息竟然是:吵什么啊吵,蓝的绿的,这么美丽温情的地方,大家好好珍惜齐心建设多好!

  电影在台湾岛最南端的恒春拍摄,爱情、音乐、梦想包装的励志片,故事并不复杂:小镇要办一场日本歌星沙滩音乐会,镇民代表坚持要有本地乐团热身演出,于是邮差、修车的、警察等等组成杂牌军,每人有自己的生活困扰;与此同时,来自日本的一盒旧信带着一段过往的爱情故事,落到由台北失意而归的邮差手上。

  纷争不断的乐团与60年前的情书并行,生活小品和苍茫的史诗调子映照。台词很精彩——可以草根乡土俚俗爆笑,也可以情意绵长文句优雅。质朴生猛的庶民特质活灵活现,挟着咸海风扑面。是的一切都很老土,但很台湾地煽人泪下。

  我没有去过台南,两年前唯一的台湾之行,只在台北和就近的新竹、九份走了走。无从细微体验南北台湾人性情的差别,八天里最难忘的,是密布台北的小巷里如沐春风的人情。

  在诚品和联经买了肯定会让行李超重的书,只好去街边一家邮局寄回新加坡。不常做这事的我看起来一定笨手笨脚。可是,当那纸箱需要打包时,态度温文的中年男职员就递过一卷胶带,装满了书显得沉重的纸箱需要搬上柜台时,他又主动从里面走出来帮我。最后,事情办完了,肚子却突然痛起来急需上厕所,只好尴尬地又去问那职员附近是否有公厕,他稍一踟蹰,该是明白了我人生地不熟的窘迫,居然打开栏杆和蔼地说:“那你就进来用我们员工的厕所吧。”

  从邮局深处的简朴厕所里走出来时,惊讶依然未消,这是在大城市而不是村庄小镇啊,上海北京香港新加坡,都不太可能发生这样的事吧。平时觉得男人说起来柔软得有点异样的台湾国语,那几天变得如此舒服好听。

  从台湾回来后什么都没写,因为很难准确地描画台北的醇厚民风,自然而带古早遗风的人情。现在有点恍悟了,用陈丹青的话来讲,那是一种“集体性的温良恭俭让”。

  陈丹青近日写了篇《日常的台湾》,说台湾人情好,他早就领教,但那时定居纽约,不以为珍贵,而今居住北京近八年,忽然置身台北,就处处看得稀罕。譬如旅馆服务敬业到令人诧怪,每个服务生会一再提醒你有访客的留言,额外的请求俱可商量,交代的小事,绝对准时照办。去隔壁连锁店买个卤蛋,摸出一把硬币,掌柜的看他裤袋里零钱太重,不吱声,迅速数过,换给整数纸币。在故宫买画册,台币不够,问人民币能用吗——台北尚未如香港那样通用人民币,营业员稍有迟疑,进去问过,欢天喜地回说可以,倒好像是她的麻烦,解决了,比顾客还要宽慰。

  “连日会面的新朋旧友则另是一番温良与教养:非常地想要见见,但必定问清你的安排,不使勉强或为难;席间随口应许的事,我倒忘了,不在意,翌日却已悄然办妥,如变戏法一般;谈话间难免涉及人事作品的议论,抑扬有度,不夸张,不渲染,总留三分余地,说是世故,却世故得自然而斯文,一点不是勉强,显然从来如此……我的留心观察却并非人家怎样待我,而是人家怎样对待彼此,这一看,我随时随处目击的人情,实在并非假装──集体性的温良恭俭让,装不出来,也装不像。”

  他说相比日本人的打起精神事事认真,台湾人的恭谨有汉民族的温润松爽,不给你看得吃力;相比香港人凡事规矩兢兢业业,台湾人的周到透着家常的欢然,並不板着脸。而“温良恭俭让被养成集体的习性,日常生活便不至于荒败。”
  从媒体上看台湾和在那块土地上亲身经历是不一样的。南北民风或有差异,但政治的对立和焦虑之外,陈水扁马英九之外,台湾人的温情一如既往,从南到北。

  乡土写实的《海角七号》让人感受到,有一种味道叫台南。

  那么,有一种人情就叫台湾。


转载自新加坡联合早报网
http://www.zaobao.com/fk/fk081106_506.shtml

08 November 2008

规模历来最大 星展银行将裁退900员工

http://www.zaobao.com/sp/sp081108_503.shtml
规模历来最大 星展银行将裁退900员工

(2008-11-08)

● 李韵琳
  星展银行将在这个月内裁退900名员工,以削减成本。这相等于集团6%的员工,是该银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裁员行动,被裁退的主要为新加坡和香港的职员。

  新加坡方面,遭裁退员工人数超过450人。这是我国自2004年经济复苏以来,本地企业最大规模的裁员行动。星展银行承诺之后不会增加裁员人数。

  星展银行总裁施瑞德(Richard Stanley)昨天在集团的业绩发布会上说:“无论对星展银行,还是我个人来说,这是个很痛心的决定,但在现在艰难的环境里,这是必要的。为了提高效率和生产力,我们必须重组和精简业务。”

  在金融海啸和坏账倍增的波及下,星展银行第三季净利大跌38%,报4亿零200万元,比市场预期来得逊色,也是集团近三年以来,表现最差的一季。

  至于削减人手将为集团省下多少成本,施瑞德表示要等到下一季业绩发布会上才会揭晓。 

  目前在全球聘请约1万5000名员工的星展银行,上一次大规模裁员是在2001年。由于经济不景气,加上集团一些业务合并,集团当年总共裁退了约700名员工,或集团5%的员工,而在职员工也遭减薪。当年约有300名新加坡职员遭遣散。集团这一次并没有宣布减薪。

  星展银行管理层昨天早上在新达城的Rock Auditorium召开员工大会,向1000多名新加坡职员公布这项消息。香港、印尼、台湾和中国的约500名职员也通过视像会议设备参与了大会。

  银行将在这个月内陆续通知遭解雇的员工,受影响员工来自各部门和阶层。

  一名星展银行职员告诉本报,虽然身边还没有同事获得遣散通知,但办公室里弥漫着一片愁云惨雾,大家都在等待消息,如坐针氊。

  被问及裁员配套的详情时,施瑞德表示目前还在敲定当中,但配套会类似新加坡的市场惯例。
  据了解,市场惯例是以员工的服务年资来计算,每服务一年赔偿一个月薪水。

遭裁员工与债券销售无关

  施瑞德强调,裁员计划早在几个月前便定下,被裁退的员工与雷曼兄弟曝险以及星展高升短期债券(DBS High Notes)和在香港出售的Constellation结构性零售债券产品的销售无关,那些被发现销售手法不当的关系经理已遭纪律处分或开除了。

  自施瑞德今年5月2日上任以来,星展银行已出现了许多人事调动和业务重组。   

  另外两家本地银行目前为止并没有宣布任何裁员行动或计划。

  华侨银行发言人高菁菁告诉本报,虽然集团在控制成本方面目前更为审慎,但目前为止裁员不在计划之中。华侨银行在全球聘请超过1万名员工。

  大华银行受询时并没有透露是否有裁员,但表示有许多方式来控制成本,裁员是最后途径。

  环球金融海啸和银行业的大整合,已经导致许多金融机构进行“瘦身”,展开全球性的裁员活动。新加坡虽然不在“震央”,但也有不少员工已失去饭碗。

  两个星期前,渣打银行宣布裁退35名消费银行部门的职员,大部分受影响职员来自新加坡,包括新加坡消费银行部分的风险保障主管苏尼尔达卡(Sunil Thakar)。

  此外,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也在上周在全球裁退的500名员工,当中有几名是新加坡公司的职员。
  据悉,新加坡的瑞士银行(UBS)和美林(Merrill Lynch)也从今年初陆续削减人手。

职总将协助被裁星展员工

  针对星展银行的裁员行动,职总副秘书长王志豪接受本报询问时说,裁员若无可避免,职总和属下工会将确保会员受到公平对待,并有机会接受培训以重新受雇。

  他说:“职总将和星展银行的工会紧密合作,协助被裁退的员工。”

  职总也鼓励各工会继续和资方紧密合作,控制薪金成本以及其他成本,加强竞争力。

  王志豪也指出,经济放缓时,公司可利用政府拨款来让员工接受培训,这不单能提升他们的技能,还能保住员工饭碗。

转载自新加坡联合早报网

03 November 2008

男孩看見野玫瑰





男孩看見野玫瑰
作詞:李廢 作曲:黃韻玲 原唱:趙傳

喜歡容易凋謝的東西像妳美麗的臉
喜歡有刺的東西也像妳保護的心
你是清晨風中最莫可奈何的那朵玫瑰
永遠危險也永遠嫵媚

男孩看見野玫瑰 荒地上的玫瑰
清早盛開真鮮美 荒地上的玫瑰

不能抗拒妳在風中搖曳的狂野
不能想像妳在雨中藉故掉的眼淚
你是那年夏季最後最奇幻的那朵玫瑰
如此遙遠 又如此絕對
男孩看見野玫瑰 荒地上的玫瑰
清早盛開真鮮美 荒地上的玫瑰

02 November 2008

Chien-Chi Chang 張乾琦

http://www.magnumphotos.com/Archive/C.aspx?VP=XSpecific_MAG.PhotographerDetail_VPage&l1=0&pid=2K7O3R14TN1D&nm=Chien%2DChi%20Chang
Chien-Chi Chang
American, b. Taiwan 1961

Alienation and connection are the subjects of much of Chien-Chi Chang's work. These themes surface particularly in The Chain, a collection of portraits made in a Taiwanese mental institution. An exhibition of these nearly life-sized photographs has toured internationally and been exhibited at venues including the Venice Biennale and the Biennal de São Paulo.

In two other books, Chang takes a jaundiced look at marital unions. I do I do I do is a collection of images depicting alienated grooms and lonely brides, while Chang's most recent publication, Double Happiness, is an examination of arranged marriages between Vietnamese country girls and older Taiwanese men. His investigation of the ties that bind one person to another - and to society - draws on his own immigrant experience. Born in Taiwan in 1961 he is now an American citizen.

Chang joined Magnum Photos in 1995. He lives and works in Taipei and New York City.

Biography from
http://www.magnumphotos.com/Archive/C.aspx?VP=XSpecific_MAG.Biography_VPage&AID=2K7O3R14TBS7

張乾琦透過長期醞釀 捕捉剎那感覺
文╱吳孟芳
2001/01/09 第250期
相當被看好的國際新銳攝影家張乾琦,是台灣目前唯一得以加入馬格藍攝影通訊社的攝影家,為了攝影,他少了許多物質慾望,但只有底片從來省
 夏天,就是可以會意的炎熱。能夠想像,在美國紐約市的唐人街,在靠近華盛頓特區不遠的地方,會有一群來自中國的非法移民,竟然「高密度」地生活在一起嗎?這棟公寓被分隔成許多個小房間,每個房間裡住著四、五個人,而其中只有三個房間有「窗戶」這種東西。

非法移民辛酸淚

 但天氣實在是過份的悶熱,所以不必出門時,他們往往只穿上汗衫、底褲。於是,吃東西的時候,人們選擇坐在逃生梯上食用。睡覺時,除了逃生梯,頂樓也會是不錯的地點。不會講英文,使得他們極少與真正的美國世界接觸,而唯一一個能與美國生活溝通的管道─電視,卻也只想選擇說中文的節目觀看。一條電話線連接想念親人的糾葛。在異國環境裡,思鄉是特別的嚴重;在寂寞侵襲下,充氣娃娃又是格外的被需要。
 他們多在唐人街的洗衣廠和餐館裡工作,在基層勞動中尋找屬於自己的「美國夢」。(根據CIA的估算,每年都有十萬名的偷渡客從中國進入美國。)
 報導攝影家張乾琦,從一九九二年開始,就多次把自己投身在這個場域裡。為了拍照,他租了個床位,和非法偷渡客們一起生活、一起睡在逃生梯上......。「那地方熱的跟蒸籠一樣!」張乾琦說。
 在媒體未刊登報導攝影家張乾琦所拍攝的「唐人街不為人知的一面─非法偷渡客暗無天日的生活」前,美國人根本無法想像,有這麼多人在號稱全世界最富有的國家裡這般生活著。

精神病患傷痛史

 別以為這只是發生在國外的悲慘故事,事實上,張乾琦在台灣同樣也拍攝到令人震驚的畫面。從九三年起,他就多次前往高雄縣路竹鄉的龍發堂,記錄、報導七百多位精神病患所遭受非人道、不公平的待遇。「那裡有全台灣最大的養雞場,約有一百萬隻吧?所有想像得到與雞有關的勞動,在病患身上都看得到。」
 無償勞動,並非問題的全部。被龍發堂稱為「感情鍊」,對精神病患唯一使用的康復設施,其實早在十九世紀的歐洲已經被禁止。在龍發堂,約有一百對病人,是病情較重者以鐵鍊和較輕者鍊在一起,每天隨著病情較輕者養雞、裁縫。(去年初,有五名龍發堂收容人逃出來,控訴該堂斂財、虐待、性侵害精神病患。)
 和拍攝唐人街的非法移民一樣,張乾琦選擇與被攝者最近的地方居住,就借宿在龍發堂廟裡。只不過,他受到的刁難越來越多,除了有人監視拍攝過程外,許多地方更是被禁止接近。
問張乾琦是否遭受更嚴重的刁難?是否被要求交出底片?「當然」是他所給毫無意外的答案。「那你有給他們嗎?」張乾琦無奈的笑道:「不給,我怎麼離開呢?」縱使如此,透過鏡頭捕捉,紐約一家替張乾琦沖洗照片的工作室人員還是表示,洗完這些人像照片後,一張張面孔、潰爛的雙腳在他腦海中揮之不去。
 而這些照片,也將在一月十三日起,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

用攝影紀錄生活

 有媒體指出,張乾琦是國際新銳攝影家中,相當被看好的一個。他也是目前台灣唯一一位,得以加入「馬格蘭攝影通訊社」的攝影家。(馬格蘭攝影通訊社成立於一九四七年,發起人包括羅伯‧卡帕、布烈松、喬治‧羅傑、大衛‧西蒙等四人。)
 在東吳大學修讀英文,退伍後,張乾琦前往美國印第安那大學就讀,並於一九九○年取得教育碩士學位。但一門攝影課,讓他發現真正的興趣所在。「書唸到一半,我就已經決定要走攝影這條路。所以,八九年,我也開始在學校的報紙擔任攝影工作。並且申請攝影實習。」
《西雅圖時報》、《國家地理雜誌》,都是張乾琦學生時代的實習單位。(其中,國家地理雜誌的實習機會,還是張乾琦贏得全美大學攝影首獎的「獎品」。)畢業後,張乾琦順利受雇於《西雅圖時報》,二年半後,進入《巴爾的摩太陽報》擔任攝影記者。
 「照片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對一個東西有感覺的時候,照片是最直接的表現方式。」張乾琦說。興趣成為工作,對很多人來說,是夢寐以求的事,尤其是這份工作帶來穩固而優渥的待遇時。但是,張乾琦很快的發現自己對攝影的喜愛,著實強過喜愛「新聞現場」。「在報社,照片當天就得出來,其實是很侷限的。我喜愛的攝影不一定來自新聞現場,它應該是生活的東西。而我也比較喜歡長時期的醞釀。」
 於是,一九九五年,張乾琦離開《巴爾的摩太陽報》,並獲得提名加入「馬格蘭攝影通訊社」,自此成為自由攝影者。

貼近攝影對象 真實報導

 但自由攝影者另一方面代表的是,收入的不確定性,「大部分的時候,都是很不好的。」開始的前三年,張乾琦甚至繳不出社會保險費。(但他的不動產--相機,卻每一部都有保險。)雖然有心經營者還是可以透過拍照賺取良好的報酬,但通常張乾琦只拍他想拍的。
 為了他想拍攝的兩大主題,張乾琦成了空中飛人,總計每年他會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紐約、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台灣,剩下的三分之一則不一定是在哪裡。「自由攝影者,其實過得很苦,為了生活還是要接點case來拍。」他開玩笑的說:「我得買米」。然而兩個主題,卻也讓「不為人知的生活」,持續的被關懷著。
 拮据、貸款的生活,讓張乾琦少了許多物質慾望。「什麼東西都能省,只有底片不能。」
雖然張乾琦知道,媒體的多樣化,讓「報導攝影」的黃金時期已經過去,但,他還是執意走上。「報導攝影是歷史的一部分,不記錄就會不見。雖然有些早有人報導過,但我就是想親眼看到,並且用我自己的方式來記錄。」對很多人來說,張乾琦是很「瘋」的一個人。
 「大象不會把腳舉好,等你來拍照。」所以張乾琦說他有個壞習慣,就是「去住在那邊」,「感覺它的脈動與節奏,然後把自己準備好。」而且,沒到現場之前,他也從不預想,在被攝者的環境裡會看到什麼畫面,「因為你只會看到你要看的。」
 遇到殘忍的畫面,人們通常有權選擇閉上眼睛,但對張乾琦來說,「心裡雖然不好受,但還是要記錄下來。」只是,伴隨拍這類的照片而來的心理負擔,卻是無法逃脫的夢魘。「連心理醫師也沒得救了。」

抓拍能力強 影像豐富

 張乾琦使用的是35mm鏡頭(50mm、28mm很少用),這是他認為從「雙眼」變「單眼」的觀看中,較能貼近真實的方式。不裁切、格放照片,也是他認為,從構圖開始就必須對「小框框」裡的事物負責。於是,帶著萊卡相機,張乾琦游走各地拍照。
 國外媒體指出,張乾琦因為具備雙重文化背景,所以拍攝出來的照片格外豐富。政治大學新聞系郭力昕教授表示,張乾琦影像掌握、抓拍能力強,「而像他拍攝婚紗主題,雖是從台灣的角度詮釋,但西方看得懂也能欣賞。他很努力,在攝影界的地位沒有僥倖。」
 張乾琦的作品被刊登於世界主要媒體,包括紐約時報雜誌、紐約客、時代週刊、國家地理雜誌、明鏡週刊、德國GEO月刊、倫敦週日泰晤士報以及費加洛報。而拍攝的唐人街,更讓他獲得紀念尤金.史密斯人道攝影獎、法國貝坪樣雜誌攝影金牌獎、世界新聞攝影比賽日常生活類首獎,一九九九年,全美新聞攝影記者協會特頒他為年度雜誌攝影家。
 即將在北美館舉辦的個展「鍊」,是張乾琦在故鄉台灣的第一次展出,共展出四大主題:唐人街、龍發堂、泰國大象、台灣婚紗工業,也是他截至目前為止最龐大的一個展覽。為了將一百八十多幅照片做最好的呈現,他特地將底片送往美國沖洗,並嚴格要求、親自檢查每一個環節,甚至親自設計展場、掛置照片。「每一個環節,都如同拍攝時重要。」

轉載自新台灣新聞週刊網站
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6989

01 November 2008

生命的流轉

去了醫院後到師姊家,她開始煮老師買的有機蔬菜。大夥還沒有來,我累得在在木製的椅子上小息。在朦朧中,我聽到了大家回來的聲音,聞到師姊在煮菜的味道。這種朦朧有一種讓人羨慕的幸福。

在新加坡的家,除了晚上可以聽到二樓的瘋漢在罵「X你娘的XXX」外,常常也在傍晚聞到隔壁的煮菜味道,因為南洋的香料調味鮮明,我常常可以馬上猜測到他們晚餐的吃甚麼。

晚餐時,老師分享了一位民宿女老闆的生命故事,從婚姻失敗,到生意失敗,到最後和男朋友的認識,然後到男朋友的得癌症;甚至後來突然決定把民宿收起來,專心養病。老師在美倫山上看到在太陽下山後,兩人倚偎的身影,邀約他們來一起頌缽。

師姊後來說她問民宿收起來後,他們怎樣過活?回答是:就這樣啊,活著......在場的我們,突然有一種沉默感。

師姊後來還分享了,她哥哥養的狗在臨終前,哥哥和狗一人一狗在客廳前後嚎啕大哭的景象。為了化解我們現場的悲傷,師姊還開玩笑說她這也是臨終陪伴啊。後來,狗用全身僅有的力氣嘗試滾到哥哥那裡,師姊告訴哥哥他們始終需要講一些告別的話。哥哥才和狗狗道別。

我們就只不過是在生命的流轉當中過活,不是嗎?

想到老師那天在討論時,說我們其實是在修行。我想:是啊,我們真的是......

(照片攝於2008/10/31,往師姊家途中,花蓮市水源路,去醫院前。)

(發表於animacare網站:http://www.wretch.cc/blog/animacare/23926093)

偷鹅庆生被逮 男子受警员祝福羞愧万分

http://www.zaobao.com/zg/zg081101_508.shtml
偷鹅庆生被逮 男子受警员祝福羞愧万分

(2008-11-01)

早报导读

 (台北讯) 台湾屏东县一名失业男子偷鹅准备为自己庆生,遭逮捕后警员除了为他唱生日快乐歌,还买了一个小蛋糕聊表祝福。
  《联合报》报道,49岁的李云昌向警方说,他平常由姊姊帮助生活费,10月29日深夜11时40分,他骑脚踏车经过内埔乡第一公墓,听到槟榔园传来鹅叫声,想到隔天就是生日,决定为自己打打牙祭,于是翻过围篱抓了一只鹅,逃离现场时,拖鞋陷在烂泥。

  内埔警察分局表示,内埔派出所巡佐萧吉良、警员潘春风当时正好巡逻经过,即将李云昌拦下,并在烂泥巴里找到他的拖鞋,李云昌俯首认罪,被带回派出所。

  有盗窃、抢夺、妨害风化等前科的李云昌告诉员警,真的只想过个舒服的生日,听到鹅叫,临时想抓只鹅煮“姜母鹅”驱寒及庆生。

  警方查看李云昌的身份证,确认他的生日是10月30日,相信他“偷鹅庆生”的说词,警员曾焳虽然很同情他的遭遇,但是提醒他,以犯罪方式庆生不光采,于是为他唱生日快乐歌,希望他早点重新做人,“明年生日更快乐”。

  李云昌羞愧万分说:“我以后一定好好做人!”

轉載自新加坡聯合早報網

28 October 2008

進去‧沒有進去

2008/10/22我和HY的田調

最近我們對於頌缽時候,進入或者沒有進入似乎有蠻大的討論,原因是因為HY對於老師指出她常常處於自己進入的狀態有些想法。她覺得自己彷彿不應該沉溺在自己的世界裡,希望自己能夠在進入的狀態下,也能夠出來觀照自己,因此給自己蠻大的壓力。

到底甚麼時進去,甚麼是沒有進去?

今天又正式重新進入病房了,對於我個人來說,正式進入病房是重要的。醫院是一個醫療機構,正式的進入其實是對於院方的尊重。社服室(社會服務室)主任還直接讓我們填表格,還建議要發志工證給我們。這裡多了一份親切,少了一些官腔。

這次進入的是護理之家(Nursing Home),護理之家和安寧病房稍微不同,安寧病房的目的很清楚,就是一切的積極治療已經沒有醫療效果,進來是減少痛苦地走向最後目的地。護理之家不同,裡面的住民其實住在裡面可能十年八年,甚至是這個的兩倍三倍數,日子其實是遙遙無期的。老師曾經用西部的荒野來形容。

今天大約繞了病房二三樓,印象比較深刻的有兩位。第一位是那位插管的阿嬷,我們星期五頌缽的時候她一直數著念珠,彷彿在默念佛號。我和HY坐在病床旁頌缽,阿嬷也沒有表示甚麼。當我在專心的磨缽的時候,HY在旁邊一面看著牆上阿嬷的家人貼著指示:「麻煩護理人員在早餐的時候加了一罐雞精」,然後一面聒噪的說:「阿嬷,你的孩子很孝順」的時候,我看到阿嬷好像掉了一顆眼淚。因為這眼淚實在是太大顆,我懷疑我看錯,所以沒理會,就叫HY專心的頌缽。HY沒有聽見,繼續地在那裡稱讚阿嬷的孩子,我看到阿嬷的眼睛濕濕的,眼神在不斷的變化著,像是上次在心蓮病房GY阿嬷的眼神一樣(http://clang13.multiply.com/journal/item/40 ):阿嬷進入了很深的思考或者回憶裡。我看在眼裡,淚水在眼眶裡滾動,我進入了一種不可描述的情緒當中。正當HY滔滔不絕的講話,我不知道她甚麼時候也發現了阿嬷的情緒,HY也竟然哽咽起來。根據HY事後的描述,她沒有不知道為甚麼感覺到一陣悲傷的情緒湧上來。我想如果根據Y老師的脈絡,我們三個因為頌缽的關係,(也可能不是,因為我們頌缽的時間太短了) 阿嬷、蕙櫻和我三人一起進入了一種狀態,讓我們能夠彼此能夠了解阿嬷的心情,雖然我們不知道詳情內容,也沒有很肯定這種情緒是甚麼,但是眼流卻不自覺的流下來。

HY擦了眼淚鼻水後,才發覺我也在掉眼淚,就順勢坐在阿嬷的另外一邊。阿嬷這時竟然伸出她的手,摸了摸HY的頭髮,還把HY綁著馬尾的頭髮順來HY的胸前。我不知道HY是慌了還是怎樣,HY一直望著我和阿嬷,問道阿嬷是不是想到她的孫女?問說阿嬷是甚麼意思?我說我也不知道。我想:語言在這個時候真的已經沒有功能了。

正當在思索著語言不能表達之苦,WL老師轉來黃文宏在《純粹經驗及其表達問題》(《台灣哲學研究》第二期[民國883] pp263-280)可能有幫助。文章指出西田幾多郎提到一種所謂的「直接經驗」或者「純粹經驗」,這種經驗的狀態是物我未分、主客未別的狀態。直接經驗中不存在著外於意識的某物,不經驗外於意識的存在。純粹經驗的現在,並非靜止的點,而是擁有時間上的延續。這和余老師之前講的,我們的體感從空間身體進入了時間身體不謀而合。

 

黃文宏進一步指出,這裡的「意識」並非「被意識的意識」,而是「意識著的意識」。意識現象若為唯一的實在,那麼非分別意識即為根源實在的場所。純粹經驗作為根源實在的經驗是沒有主體參與的經驗;反過來說,主體的參與,乃是對事物之如相的遮蔽。主客分別乃反省的產物,而概念意義乃反省之綜合,邏輯的陳述預設了意識的分別。只要存在著所思的客體,必然相應地有能思的主體,在思惟著所思,若非分別的狀態無法藉由分別的概念來表達。黃文宏也指出在學習技藝時,起初所意識到的,也將隨著技術的熟練,而變成無意識。

 

從這樣的論述下來,我們之前所謂的「進入」,其實就是進入身體的時間經驗,或者是西田所謂的純粹經驗。蕙櫻和我嘗試「出來」觀察我們的經驗其實就是嘗試讓主體參與,破壞了純粹經驗的唯一實在現象。我們如果要「出來」觀察,是不是就應該進行和學習技藝相反的運動。從無意識的熟練,保持在純粹經驗,同時另外在開出一只可以自我觀照的非主體之眼。但是我不知道有沒有這一條路的可能性。這點想請Y老師談談。

26 October 2008

20081011-20081020 台東綠島南迴公路




桃園(國光號公車)-->台北(火車)-->花蓮(火車)-->台東(公車)-->福岡港(客輪)-->綠島(客輪)-->台東(公車)-->霧鹿(走)-->利稻(公車)-->台東(火車)-->花蓮(火車)-->台北(購光號公車)-->桃園

◎松院別館
◎舊酒廠花蓮創意文化園區
◎廟口紅茶
◎月光太平洋音樂Party‧萬芳&Ka-Silaw樂團
◎小野柳
◎綠島海邊
◎朝日溫泉
◎霧鹿天龍吊橋、古道
◎南迴公路
◎利稻
◎七星潭
◎璞石咖啡Ka-Silaw哈尼暫別演唱會
◎寧夏夜市

国大生物医学道德研究中心主任:安乐死合法化很危险

http://www.zaobao.com/sp/sp081022_508.shtml
国大生物医学道德研究中心主任:安乐死合法化很危险

(2008-10-22)

王珏琪 报道

  死亡向来是人们避讳的话题,但最近“安乐死”这个课题却在本报的言论版掀起了一阵讨论热潮。令人关注的是,写来发表看法的读者大部分支持安乐死。

  安乐死在本地是不合法的。本地推行的是预先医疗指示,允许病人在神智清醒时,决定在患不治之症并陷入昏迷状态时,不再接受特别延续生命的疗法。究竟什么是安乐死?专家和学者对安乐死又有什么看法?本报分三期进行深入报道。

  如果病人是在考虑到自己会连累家人而感到有必要施行安乐死,这将是寻求安乐死的错误原因。

  这是国际著名伦理学家、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医学道德研究中心主任阿拉斯泰尔·坎贝尔教授(Professor Alastair Campbell,70岁)对安乐死的看法。他也是陈树南医学道德百年纪念教授。

  目前,认同安乐死,让它合法化的国家包括荷兰、比利时等,瑞士和美国俄勒岗州则允许辅助自杀(assisted suicide)。坎贝尔教授指出,虽然安乐死在一些国家是合法的,但绝大多数国家还不能接受;他们大多数相信引进安乐死或会被滥用,病人面对的问题是可以通过提供控制病痛的治疗,以及很好的临终护理来解决。

  日前,一些写信给报章的老年人诉说他们害怕成为家人的负担。对于这一类反应,坎贝尔教授认为,这其实是他们向社会提出要获得更好慈怀护理的诉求,多过于要求立法允许医生结束他们的生命。

  他提出了安乐死可能带来的危险:“人们虽然想要活下去和获得护理,但是因为害怕成为家人的负担而觉得有义务答应安乐死。”

  另外,他指出荷兰的例子,安乐死在荷兰合法化后,就逐渐走向非自愿性安乐死,有更多人通过非自愿性安乐死去世。

  根据坎贝尔教授,在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要求安乐死的病人需要有证人在场证实他们的神志清醒,签署一份清楚明了的表格,还要经过一段冷静期,才能进行。只有医生有权为病人施行安乐死,家属和其他人即使在病人的允许下也不能为病人施行安乐死,那是违法的。而且,医生必须同意,否则不能强求。
  另外,病人如果要求安乐死,家属即使不同意,也不能阻止病人。坎贝尔教授说,这就是另一个危险,因为病人坚持安乐死,家人无法阻止,就可能造成家人很大的苦恼。

  安乐死合法化后可能会改变医生和病人的关系。坎贝尔教授指出,很多医生认为他们的责任是拯救生命和舒解痛苦,结束病人的生命不在他们的责任范围内;医生也会担心,这将改变医生的形象,令他们沦为“死亡的专家”。

  坎贝尔教授指出,很多人害怕的是多余和不必要的无效治疗(futile treatment),因为他们担心费用太高会加重家人的负担,却又不能带来益处。不过,他认为,他们要求的应该是停止治疗,而不是安乐死。主动性的安乐死涉及的是医生通过给病人毒药或药物等,帮助病人结束生命。

  另外,他说,一般人不怕死,怕的只是垂死的过程。他指出,人们害怕垂死时可能感受的疼痛和痛苦,不过,通过现代慈怀护理,这些都能受到控制和减缓,让病人不会感到疼痛、担忧和害怕。

  有鉴于此,他认为有两方面是需要改善的,即鼓励更多人签署预先医疗指示,以及改善临终病人的护理。

  他再度重申:“一个社会如果把安乐死合法化,是很危险的。”他认为,解决的方法应该是提供素质良好、人们都付得起的临终护理服务,那么人们就不会要求提早结束生命。

  他说:“我们都想好死,安乐死的原来意思就是好死。可是,当安乐死成为‘因为活着很糟糕,请杀死我吧’的时候,我们失败了,社会失败了,这个专业失败了。这是我们的失败,不是他们(病人)的失败。”

医生怎么说

与秉持的原则背道而驰

  “我相信我无法办到(让病人安乐死)。生命不是由我们决定什么时候结束和终止。我相信如果我们可以照顾得好,病人没有必要谈到安乐死。”
  照顾临终病人多年的陈笃生医院慈怀护理顾问余辉耀医生(39岁)日前受访告诉记者他对安乐死的看法。

  他举出了入行时医生宣誓的希波克拉底誓言(Hippocratic Oath):“我们的工作是要救人。To cure,就是要治疗他们的病情,能医好我们尽量医好。To relieve,能减轻他们的痛苦我们尽量减轻。To comfort,我们要提供他们多方面的安慰。”

  “如果叫我们结束病人的生命,那跟我们向来秉持的原则和价值观背道而驰,我很难接受。”

  余辉耀医生说:“很多病人在痛苦的时候都会说‘给我们打针’,但那只是他们求救的心声。他们在痛苦的时候会提出这种要求,但如果你可以减轻他们的痛苦,也许他们就不会这样了。”

  有些病人可能不了解安乐死和我国目前推行的预先医疗指示有什么不同。余医生在解释时说:“预先医疗指示先设下限制,病人要到末期,无法医治,才能要求不再抢救。安乐死是有意识地结束病人的生命,而预先医疗指示是保护病人,在病人后期不能再好起来的时候,保护病人不接受不必要的护理,增加他们的痛苦。”

  他举例说:“例如病人有癌症,进来医院,医生为他插管帮助他呼吸,但是这样做无法延长他的寿命,只能增加他的痛苦。所以可以把他的管子拿出来。”他说,这是让病人很自然地去世,而且在六七十年前,在没有发明这种仪器的时候,病人到那个阶段可能也已经去世了。

家属怎么说

我就是舍不得他走

  谢桂桦(45岁)的丈夫今年6月逝世。她的丈夫在2002年患上鼻癌,康复后身体其他部位也出现癌症,一直通过电疗治疗,两年前患上骨癌时,医生告诉他,他只能多活半年。不过,他一年多后才逝世,当时他47岁。

  谢桂桦有两名14岁和12岁的子女,婚后就留在家里当家庭主妇。谢桂桦受访时说,生前担任生产经理的丈夫即使生病也坚持工作,一直到最后的一年多才在家中养病。
  她的丈夫过去几年一直进出医院,每次要住院一个月,他临终前,在家中卧病在床,靠喂食管进食。除了丈夫的家人偶尔到医院探望和接送他进出医院,丈夫主要由谢桂桦照顾。她很感谢丈夫的公司帮忙负担所有的医药费,她们家主要还是靠积蓄维持生活。

  谢桂桦照顾病重的丈夫时,面对的最大困难是丈夫生病后脾气变得暴躁,接受多次电疗后影响他的说话能力,谢桂桦不明白他的要求时就会发脾气。不过,谢桂桦并没有生气:“人要感恩。他以前没病的时候对我们这么好。他是因为生病才会发脾气。我们一般人有一点病都会烦躁,何况是他们这些重病病人?”

  所以,当丈夫发脾气的时候,谢桂桦会暂时离开,喝一杯水或冲凉。“我不可以骂回去,他已经病到这样,日子也不多了。骂回去又怎样?你现在对他好,好过他走了你才后悔。”

  每当因为照顾丈夫而感到喘不过气的时候,谢桂桦减压的方法是找社工和家人聊天,或出外走走、做运动。

  即使看到先生与病魔搏斗的痛苦,谢桂桦还是不赞成安乐死。“很多人看到他这样痛苦,都说宁愿他可以安乐死。但是,我是他的妻子,我就是不舍得他走。可能我比较自私。只要他在,我可以看到他,跟他谈话,他走了,什么都没了。”

制止丈夫轻生

  她的丈夫曾尝试轻生,但被她及时制止。“我跟他说,你不可以这样。这样对不起我,孩子还小,我尽心尽力照顾你,如果上天要带走你我没有办法,但是我们要争取每一分钟。不然我下辈子也不会原谅你。”

  她的丈夫逝世后,家人发现他的手机里有一则他未寄出去的简讯:“为了孩子和妻子,我要一天天的搏斗和活下去。(fighting and living day to day)”

  谢桂桦目前是零售店的店员,未来的愿望是把孩子养大。


09 October 2008

這個字有兩個讀音:chang,是兩端的距離;zhang,是生的意思。這裡指後者。

我們常常用兩極化的字眼形容東西:好壞、對錯、真假...。與其用這種兩極化的字眼,我們這群人常常用這個字,我也越來越喜歡這個字。

長,不只是生長、樣態,還包括了事情的發展、關係的發展。看事情把時間拉長,就看到了事情的發展。事情的發展我們就用“長的怎樣”來說。

這樣的角度來看東西的話,不但減少兩極化的評價,而且也看得出事情的不同層面多元性。

照片是剛拍的,是我種了一學期的花。開始是小盆栽,後來小盆子裝不下,換了一個較大的盆子。每天或隔天就澆水;舊的花謝了,我把它們放在泥土上當肥料;也不去修剪它,想看它後來會長得怎樣...

06 October 2008

千里傳音

今晚和妻子在MSN的時候,她因為月事腹部在絞痛著。我在老遠之外,眼巴巴不能做甚麼。後來甚至用熱敷法也不能解決問題,突然想到我曾在她月事的時候,幫她頌過缽,效果還蠻好的,就不管有沒有用,抓起頌缽就開始敲。

 

開始時把麥克風放在頌缽之外,妻子連說了很多句很:難聽很難聽很難聽,事後才清楚知道,這個很難聽的聲音是帶有吱吱吱吱响的聲音。後來把麥克風調到頌缽內,尤其是不要太靠近金屬的中間部份,效果最好。根據妻子的形容:就像是平常敲缽的聲音,像是廟裡面鍾聲一樣。只有聲音,沒有感覺到缽的震動。

 

敲了一下,她竟然說她想躺下來聽頌缽的聲音。我當然無所謂,反正她覺得舒適就好,就這樣敲了二十分鐘。她後來起身的時候,表示她聽到頌缽的聲音時,不自覺的進行規律的深呼吸,而且身體好像是放慢了下來。這時她覺得累了,我們就結束談話。

 

本來是想藉用敲缽表達一點心意,給她心理上的慰藉。想不到她聽了頌缽後,意外的身理也放鬆了,並且覺得累。頌缽似乎有效,心裡感到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