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January 2011

各部门机构相互协调和配合有助疗养院减少长期住民

联合早报127日报道,卫生部长许文远宣布卫生部计划改变对疗养院的拨款模式,以鼓励疗养院更积极推动有助病人康复出院的计划。他希望能利用当局将重建和新添设的六所疗养院来推展试验计划,改变人们认为“疗养院”也是“养老院”的印象。身为投入疗养院工作不久的社会工作者,希望对这个报道提出我的浅见。

 

我们必须承认疗养院的确有一些住民在疗养院待很长的时间。部长也同意不少入住疗养院的病人病情相当严重,在要疗养院帮助所有病人恢复一定程度的自理能力出院不太可能。我们看到的其他的一些个案,其实本身有一些家庭社会问题。譬如有一位住民精神有问题,家里剩下的是年迈母亲和幼龄的孩子。依他的状况,家中的幼小绝对不能应付。但是由于他有家人,所以也不符合社会发展青年与体育部所属的精神之家的入住条件。另外一位是再婚人士,前妻的孩子经过法院判决不需要负责奉养,现任妻子的孩子也因为他不是生父,也不愿意奉养。虽然身理状况适合回家,到日间复健中心继续复健,但是晚上却没有可以收留过夜的地方。这只是数多案例的其中一二,疗养院的长期住民其实有各种不同的社会问题。我个人同意疗养院主要还是以复健疗养为目的,疗养院也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机构,但是像这些已经在疗养院长时间居住的住民,我个人觉得我们在人道立场上还是必须继续收留他们。但是进一步来说,由于这是社会问题,卫生部和各部门(社体部或者社区发展理事会CDC)如果能够有跨部门的沟通方式,或者甚至设立跨部门委员会来进行沟通转介,或者研究解决方法的话,相信类似我举的第一个案例的问题,可能就会有机会提出解决方针。

 

由于疗养院的病床很有限,个人觉得在把病人转介到疗养院前,转介机构或者病人应该先考虑日间复健中心、日间托管中心,甚至是社区服务(Commuinty Based Service)。现在可以为慢性病服务的社区服务就包括了居家医疗(Home Medical)、居家护理(Home Nursing)、家务助理(Home Help)。部长在其它的报道也提到护联中心(前称综合护理机构,Agency for Integrated Care)。护联中心其中一个工作是负责把病人从医院或社区医院转介到疗养院。但是现在的状况是日间中心的协调工作是护联中心,而其他的社区服务却是由另外一个机构活力中心(Centre for Enabled Living Ltd)协调。因此某些时候在协调的上有时候比较不顺畅。如果病人能够在这两个机构的共同协调下,先尝试把病人送回家,然后借助这些服务的协助;到了连这些服务都不足以协助病人的时候,才送病人到疗养院,这样必定能够减少转介到疗养院的病人。同时,即使这两机构如果能够共同协调,我们还需要关注的是这些日间中心和社区服务是否足够应付现有,以及日后增加的需求。我相信部长提到澳洲的疗养院之所以能够在数月把病人送回家的原因,也就是因为他们有足够的社区服务网络。

 

本文主要谈到的是在转介病人到疗养院之前,如果负责不同服务的机构能共同协调,先介绍病人利用其他的服务,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转介到疗养院。同时社体部能够和卫生部协调,设法解决已经在疗养院,但是有社会问题的病人。我尝试从“入院”和“出院”的两方面提出意见,期望能减少疗养院可能出现长期住院的问题。

 

最后,我觉得家庭和社会问题应该尽量由家庭负责,减少使用社会资源,我们也同时要承认政府不需要,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家庭社会问题的。疗养院病人住院多久和其他问题,不但是疗养院也是其他关联机构的的重要绩效指标(KPI)。不过个人觉得病人能否得到适当的照料却是最重要关键。各机构除了关心其KPI之外,如果能相互之间的协调和配合,而非相互竞争或转介,才能增加解决各种本地疗养复健各类问题的可能性。

 

以上是我作为一个社会工作新鲜人的浅见,望各位前辈和长者多多赐教。

 

(本人纯粹是以个人身份发表意见,本人的立场不代表工作单位。)

28 January 2011

疗养院获多少拨款 或与病人康复效率挂钩

http://www.zaobao.com.sg/sp/sp110127_008.shtml
疗养院获多少拨款 或与病人康复效率挂钩

  疗养院是否能获得更多拨款,就要看它是否能帮助病人恢复一定程度的自理能力出院;卫生部计划改变对疗养院的拨款模式,以鼓励疗养院更积极推动有助病人康复出院的计划。

  卫生部长许文远指出,用来评估疗养院表现的一个重要绩效指标(KPI)会是病人需住院多久。他指出,他明白不少入住疗养院的病人病情相当严重,要疗养院帮助所有病人恢复一定程度的自理能力出院不太可能,但他希望至少有一半能做到这点。

  本地目前有63所经注册、由私人机构或志愿福利团体管理的疗养院。许文远指出,要在一夜之间推动所有疗养院改变运作思维不容易,他希望能利用当局将重建和新添设的六所疗养院来推展试验计划,改变人们认为“疗养院”也是“养老院”的印象。

  他指出,目前的情况是,大多入住疗养院病人病况没有获得改善,不少在疗养院住到终老,他希望能推动疗养院为病人提供更密集的复健疗程,让病人朝康复方向迈进,最终能回家。

  他指出:“要(疗养院)取得更好的绩效,我们必然需要增加对它们的拨款,相反的,要是疗养院只是负起监护病人的责任,那所得拨款必然不同于那些积极安排医生和物理治疗师给病人做复健,帮助病人恢复自理能力的疗养院。”

  许文远昨天是在为卫生科学局新开设的兀兰捐血站主持开幕后,接受记者访问谈到卫生部新财政年计划时这么说。他指出,除了加强帮助病人控制好慢性疾病,当局也将着重推展各种计划,帮助入住医院或疗养院的病人康复回家。

转载联合早报网
《许文远:年长和低收入国人 保健储蓄有望获填补》
(2011-01-27)
林慧慧报道

26 January 2011

新加坡的父母,外国人来照顾

繁转难眠
接受申请与否
母爱
照顾父母

缅甸护士照顾新加坡人的父母

社会资源价解决个人问题

新加坡不缺乏资源,缺乏价值观
用奖品来吸引参与

价值观
戒子的价值

14 January 2011

温柔的暴力 -- 亲情+长期病患照顾者的压力=家庭暴力?

到医院做访问,对象是位女性长者。由于丈夫和独子有家庭暴力的倾向,甚至在医院时也有粗暴的行为,所以有关当局正在为她申请人生保护,并且由当局代管。

到医院的时候,见到有一位青年正坐在病人旁,病人侧身面对青年。心里顿了一下,想想为什么施暴者和受害者会同处一室,我应该如何面对这个会动粗的儿子。

后来据医院的社工表示,儿子智商比较低,但是几乎天天来看母亲,母亲看不到儿子会吵闹。后来和儿子做访问,儿子表示担心母亲的住院费,天天踏脚车来看母亲。儿子还说父亲因为担心父亲会被送离开家里,所以没有上班。当我问儿子看到母亲这样的时候,他觉得怎样,他说很辛苦。想到疗养院很多没有来看住民的亲人,我不禁称赞他很孝顺。他没有回应,继续说话。

访问结束后,才知道母亲要找儿子,步履缓缓的在病床前。儿子叫母亲不要乱走,还用力地抚摸母亲的头。虽然,看得出儿子的态度及出手比较重,但是同时也看得出他们亲昵的关系。

母亲得到的是老人痴呆症,因为病情的关系,思考能力和生活能力渐渐衰退。照顾过患上老人痴呆症的人都会了解其中的辛酸,况且是智商较低的儿子,如果两杯黄汤下肚,心里累积的情绪就可能会发泄在病人身上。

我不支持家庭暴力,但是我也不想判别对错。从这次访问我看到家庭暴力后,照顾长期病人的压力,以及一种用暴力来表达的感情。

他们的关系其实纠缠着亲情、压力、关心,还有旁人难以理解的温柔暴力


07 January 2011

自闭是病症?

自闭如果不是病症,它可能就只是你小孩的独特性格;是一种聪明孩子面对世界,我们暂时不能够容忍的观看世界方式。
-- 献给很累,很辛苦,但是却默默努力承受这种看世界方式孩子的母亲

========
一个现象学的老师常常提醒我们现代医学常常把人病理化,如果能够以另外一种看世界的方式,我们的世界可能就减少病人的数量。

在疗养院(护理之家)里,住民常常因为家人不来探访而情绪起伏,睡不着,吃不下。工作人员和义工(志工)无论怎样关怀住民,我们绝对不能代替家人。如果家人一直不探访住民,状况越来越严重,医生最后只得诊断住民为忧郁症(depression),并且抗忧郁药。一个社会问题,最后却以医学方式解决。这就是现代人的悲哀。

自闭到底是不是病症,我没有结论。但是我在想,从前精神医学还没有这样发达的时代,人们到底是怎么照顾自闭的孩子;在没有疗养院的时代,人们到底如何照顾病重的父母亲呢?

=============

我们常听说亲人眷属是修行的最大的障碍。

我在想:会不会可能因为它是最大的障碍,它反而使我们更精进,帮助我们最大的修行功课呢?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