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todayonline.com/Singapore/EDC110527-0000143/Rules-of-Prudence-for-PAP-MPs
Rules of Prudence for PAP MPs
08:05 PM May 27, 2011
This letter was issued by the Prime Minister's Office to all PAP MPs, a copy of which was made available to the media:
RULES OF PRUDENCE
1. Our Party has won 81 out of 87 seats in the just concluded General Election. The opposition contested 82 seats, of which the PAP won 76, with 60.1% of the votes.
SERVING IN A NEW ERA
2. The people have given us a clear mandate to carry out our programmes. We must fulfil what we have promised to do in our manifesto. We must never break faith with the people, but always carry out our duties to them responsibly, address their worries and advance their interests.
3. The elections have shown that voters have concerns which need to be addressed. The Government will have to significantly improve our outreach to voters, our approach to formulating policies, and our policies themselves. As MPs, you play key roles in all these areas. You have to listen hard to voter concerns, help them to tackle pressing needs, reflect their worries and aspirations to the Government and persuade them to support policies which are in their own long term benefit.
4. Singapore is in a new phase of its political development. The PAP government has to operate and govern in a different way than before. But two things should not change. First, we must always hold fast to the spirit of service to the people, and work hard on their behalf. Second, we must never compromise the high standards of honesty and integrity, which have enabled the PAP to keep trust with the people all these decades.
UPHOLDING OUR REPUTATION AND INTEGRITY
5. The PAP's reputation for clean, incorruptible government is one of our most precious assets. As PAP MPs, your standing in society reflects this high standing of the Party as a whole. I cannot stress strongly enough that every MP must uphold the rigorous standards that we have set for ourselves, and do nothing to compromise them. Never give cause for accusations that you are misusing your position, especially your access to Ministers. This would discredit both you and the Party.
6. As MPs, you will come across many different sorts of people. Some will be altruistic, public spirited people who will help you without wanting anything in return, spending their time and money to get community projects going and to serve your residents. But a few will cultivate you in order to obtain benefits for themselves or their companies, to gain respectability by association with you, or to get you to influence ministries and statutory boards to make decisions in their favour. Gift hampers on festive occasions, entertainment, and personal favours big and small are just a few of countless social lubricants which such people use to ingratiate themselves to MPs and make you obligated to them.
7. You must be able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of people, and be shrewd in assessing the motives of those who seek to get close to you. At all times you must be seen to be beyond the influence of gifts or favours.
8. You should be scrupulously proper in your contacts with government departments or public officers. Do not lobby any ministry or statutory board on behalf of anyone who is not your constituent or grassroots activist. Do not raise matters with public officers on behalf of friends, clients, contractors, employers, or financiers to advance their business interests. To be above board, conduct business with public officers in writing and avoid making telephone requests. If you have to speak, follow up in writing to put your requests on record.
9. MPs are often approached by friends, grassroots leaders or proprietors of shops and businessmen to officiate at the openings of their new shops or other business events. They usually offer a gesture, such as a donation to a charity or constituency welfare fund. Though you may find it awkward to refuse such requests, once you accept one, you will be hard-pressed to draw a line. As a rule, you should decline invitations to such business events unless you have obtained prior approval from the Whip. The Whip will grant approval only if the business is one that will add much value to the economy.
SEPARATING BUSINESS AND POLITICS
10. You must separate your public political position from your private business or professional interests. MPs who are in business, who occupy senior management positions in companies, or who sit on company boards should be especially vigilant. You must not exploit your public position as Government MPs, your close contacts with the Ministers, or your access to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civil servants, for your personal business interest or the benefit of your employers. Your conduct must always be above board.
11. MPs who are employed by companies or industry associations may at times have to make public statements on behalf of their company or industry association. If you have to do so, make it clear that you are not speaking as an MP, but in your private, professional or business capacity.
12. When you raise questions in Parliament related to your own businesses, you should first declare your pecuniary interest in the issue. Do not use Parliamentary questions as a means to lobby the Government on behalf of your businesses.
13. You may, however, speak freely to Cabinet Ministers, who are your Parliamentary colleagues. Ministers will listen carefully to arguments on principles, especially when they relate to the general policy of their Ministries. But Ministers will not change individual acts of discretion, unless they have very good reasons which they can justify publicly. Parliamentary Secretaries and Ministers of State who intervene in their Ministries to reverse or alter decisions should promptly report the matter to their Ministers to protect themselves against possible accusations of misconduct. The Government must always base decisions on the merits of the issues, and cannot yield to pressure from interested parties.
DIRECTORSHIPS
14. MPs are often invited to serve on the Boards of private and publicly listed companies. This is a sign that private sector values PAP MPs' integrity and service, and reflects the high standing of the Party and of PAP MPs in general. The Party permits MPs to serve as directors, provided you keep your private and public responsibilities rigorously separate.
15. The public will closely scrutinise your involvement in companies, because you are a PAP MP. You should conduct your business activities so as to bring credit to yourself and to the Party. Adverse publicity on your performance as a director, or lapses in the companies you are associated with, will tarnish your reputation as an MP and lower the public's regard for the Party.
16. You should not solicit for Directorships in any companies, lest you appear to be exploiting your political position to benefit yourself.
17. You should not accept directorships where the company just wants to dress up the board with a PAP MP or two, in order to look more respectable.
18. Some grassroots leaders are businessmen who own or manage companies. You should not sit on any boards of companies owned or chaired by grassroots leaders appointed by you, so as to avoid the perception that you are obligated to them or advancing their business interests.
19. If you are offered a Directorship, you have to decide for yourself whether to accept. The Party is not in a position to vet or approve such decisions.
20. Before accepting, consider the possible impact of the Directorship on your political life. Ensure that the company understands that you are doing so strictly in your private capacity, and will not use your public position to champion the interests of the company, or lobby the government on its behalf.
21. Make every effort to familiarise yourself with the business, track record and background of the key promoters of the company. Satisfy yourself that the company is reputable, and that you are able to make a meaningful contribution. Specifically, just like anyone else contemplating a Directorship, you should ask yourself:
a. How well do you know the company, its business strategy, financial status, shareholding structure and the underlying industry?
b. Do you know your fellow directors, the way the Board and its committees fulfil their responsibilities, the reporting structure between Board and Managem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areholders and the company?
c. Do you have sufficient industry, financial or professional expertise to fulfil your expected role and responsibilities as a Director? Do you understand your obligations under the law and the Cod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Will you be able to discharge your fiduciary duties properly and without fear or favour?
d. Will you face any conflicts of interest, and if so can you manage them?
If you are in any doubt, you should decline.
22. Once you have decided to accept an offer of a Directorship, please inform the Whip. Detailed reporting requirements can be found in the Annex.
PARLIAMENT
23. MPs are expected to attend all sittings of Parliament. If you have to be absent from any sitting, seek the prior permission of the Government Whip. Please inform the Whip if you have to leave the Parliament premises while a sitting is on.
24. If you travel abroad, or need to be absent from Parliament for any reason, you must apply to the Speaker for leave, with copies to the Leader of the House and the Government Whip. You should also inform the Whip where you can be reached while away from Singapore.
25. I will ask the Speaker to give all MPs, particularly new MPs, ample opportunity and latitude to speak in Parliament. Your first opportunity will be during the debate following the President's Address at the opening of Parliament. At the Budget Debate, all MPs should speak up. Script your speeches or put your key points in note form to organise your ideas, and help the media.
26. The public expects PAP MPs to express their views frankly, whether for or against Government policies. In debates, speak freely and with conviction.Press your points vigorously, and do not shy away from robust debate. However, please exercise judgement when putting your points across.
27. Bring out grapevine talk for the Government to rebut, but do not unwittingly lend credence to baseless gossip. By doing so, you help ministers to put across the facts, explain the reasons for policies and decisions, and hence maintain public confidence in the openness and integrity of our actions.
28. Your honest, informed views are an important political input which Ministers will consider in formulating and calibrating policies. Ministers will accept valid,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but they have to correct inaccurate or mistaken impressions. Over time, the public will see that PAP backbenchers are as effective as opposition MPs, if not better, at holding ministers to account, debating issues fully, and influencing policies for the better.
IMPORTANT PUBLIC OCCASIONS
29. On certain occasions, like the National Day Parade and the Investiture Ceremony for National Day Awards, the whole Establishment, i.e. the Executive, the Legislature and the Judiciary, will be there. Those who cannot attend must have very good reasons. Those who have accepted the invitation must attend, otherwise they leave empty seats, which does no credit to them or to the Party.
30. At all public functions and constituency events, punctuality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GIFTS
31. You should not accept gifts which might place you under an obligation which conflicts with your public duties. If you receive any gifts other than from close personal friends or relatives, you must declare them to the Clerk of Parliament who will have the gifts valued. If you wish to keep the gifts, you must pay the Government for them at the valuation price.
FUND-RAISING
32. Party Branches should not raise funds on their own without permission, for example by soliciting advertisements for a souvenir magazine or a carnival. If you intend to raise funds, please clear it beforehand with the Organising Secretary. When your branch embarks on a collective fund-raising activity, e.g. a Family Day or Walk-A-Jog, you must follow the rules strictly.
FINANCIAL PRUDENCE
33. As MPs, you should manage your personal financial affairs prudently. Do not over-extend yourself, or become financially embarrassed. This would be not only a potential source of personal embarrassment, but also a weakness which may expose you to pressure or blackmail.
34. In particular, you should not make major financial commitments assuming that you will continue to receive your MP's allowance. While MPs typically serve several terms, you cannot assume that you will automatically be fielded in future General Elections, or that if fielded you will definitely be re-elected. There is no tenure or job security in politics.
DECLARATION OF INCOME
35. For your own protection, every MP should disclose to me, in confidence, your business and professional interests, your present employment and monthly pay, all retainers and fees that you are receiving, and whether your job requires you to get in touch with officers of Government Ministries or statutory boards on behalf of employers or clients. Office holders need not do so because you will be subject to the reporting requirements of the Code of Conduct for ministers. This should be done by 30 June 2011.
GENERAL BEHAVIOUR
36. We have held our position in successive elections because our integrity has never been in doubt, and because we are sensitive to the views and attitudes of the people we represent. MPs must always uphold the high standards of the Party and not have lifestyles or personal conduct which will embarrass themselves and the Party. Any slackening of standards, or show of arrogance or indifference by any MP will erode confidence in him, and ultimately in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New MPs can pick up the dos and don'ts from older MPs, so that they conduct themselves always with modesty, decorum and dignity. You must win respect, not popularity, to stay the course.
MEDIA PUBLICITY
37. I am releasing a copy of this letter to the media so that the public knows the high standards we demand of our MPs.
DIRECTORSHIP DISCLOSURE REQUIREMENTS TO THE WHIP
1. Please inform the Whip of all the Directorships that you hold, and of the director's fees or benefits in kind e.g. stock options, which you receive. Include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the position(s) held, the date of first appointment and the current Chairman of the Board (if he is someone other than yourself) by end January for the preceding calendar year, using the Schedule attached
2. There is no need to report Directorships of subsidiary companies that you hold by virtue of your employment in the main or holding company.
3. Please update the Whip whenever you have relinquished a Directorship or accepted a new appointment, within two weeks.
當時在台灣念宗教研究所時,恰巧有一些轉世仁波切在當時當地傳法。在台灣一般草根性較强的男性稱爲“台客”。我喜歡台客代表歌手“伍佰”,同時也在台灣做客。轉世新加坡的台客就是這樣成爲我的部落格名稱。 “世間有轉世的仁波切,我只是墮入紅塵的台客...”
31 May 2011
周杰倫 - 髮如雪 Fa Ru Xue - Jay Chou by Transition 前進樂團
髮如雪
作詞:方文山
作曲:周杰倫
狼牙月 伊人憔悴
我舉杯 飲盡了風雪
是誰打翻前世櫃 惹塵埃是非
緣字訣 幾番輪迴
妳鎖眉 哭紅顏喚不回
縱然青史已經成灰 我愛不滅
繁華如三千東流水 我只取一瓢愛了解
只戀妳化身的蝶
妳髮如雪 淒美了離別
我焚香感動了誰
邀明月 讓回憶皎潔
愛在月光下完美
妳髮如雪 紛飛了眼淚
我等待蒼老了誰
紅塵醉 微醺的歲月
我用無悔 刻永世愛妳的碑
Rap:
你髮如雪 淒美了離別
我焚香感動了誰
邀明月 讓回憶皎潔
愛在月光下完美
你髮如雪 紛飛了眼淚
我等待蒼老了誰
紅塵醉 微醺的歲月
啦兒啦 啦兒啦 啦兒啦兒啦
啦兒啦 啦兒啦 啦兒啦兒啦
銅鏡映無邪 紮馬尾
妳若撒野 今生我把酒奉陪
Transition, not to be confused with a disbanded Pittsburgh punk group of the same name, is an English rock indie band hailing from Bristol. They lend their style to the influence of U2, Radiohead and Jeff Buckley, and were voted amongst the Top Ten Bands in the UK on Channel 4's Slash Music Showcase. Formed in 2007, Transition is made up of the brothers Jesse Edbrooke (guitarist) and Josh Edbrooke (drummer) together with Niall Dunne (guitarist). They said that they like Taiwan and Taiwanese people, they can speak Chinese.
http://en.wikipedia.org/wiki/Transition_(band)
29 May 2011
新加坡的政治空间,从一张桌子改起……
http://www.zaobao.com.sg/yl/yl110528_001.shtml
游润恬:从一张桌子改起……
(2011-05-28)
● 游润恬
“哇塞,有人在组屋楼下开赌盘?!”
一名居民经过勿洛水池路第713座组屋楼下时,意外地发现那里人头攒动,有人围着几张桌子嘀嘀咕咕不知说些什么,有看起来像在做事的人手里拿着几张活页纸游走于不同桌子之间,有人低头忙着在电脑输入资料。这名居民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在挨着繁忙大路和巴士站的组屋楼下,百余人竟公然聚赌。
但这名居民看错了。他们不是在聚赌,而是在见议员。而这里的阿裕尼集选区居民投选出来的议员,是工人党秘书长刘程强。
刘程强接见选民的折叠式桌子,就摆在组屋底层的一个角落,前面是两张红色塑料椅子,头顶是一盏条形荧光棒。桌子的两旁是停车位,一边伸手可触到的是脚踏车停车架,另一边则是露天停车场。
这里没有门或四壁、没有风扇或冷气、没有打印机或复印机、没有厕所或茶水间。工人党所有六名当选议员都是在类似这样的组屋底层,举行每周一次的接见选民活动。
相比之下,行动党议员多数是在行动党社区基金会的冷气房里接见选民。对议员、居民和党工来说,那都是一个相对舒适、设施完善的空间。
朝野议员接见选民的环境与条件一个天一个地,令不少国人咋舌。我本周四去刘程强当选后的第一场接见选民活动。一名等候见刘程强的居民说,国家发展部不应歧视在野议员及在野党管理选区的居民,而应该提供一个像样的地方给所有议员。
另一名居民则关注议员被迫在组屋底层见居民似乎有损新加坡的国际形象,并认为在冷气房办活动比较有组织,另外也能比较好的照顾到选民的隐私。
一名妇女则为刘程强感到心疼。她说:“这里灯不够亮,议员‘看纸’很辛苦,灯不够亮蚊子也多。没有厕所,我们不要紧,急的话可以上楼回家用,议员就很不方便。”
在野党议员不是一直都来在组屋楼下接见选民的。在刘程强1991年当选之前,不少执政和在野党议员都是在组屋楼下或社区大厅里设办公室,以进行党支部活动和接见选民。1991年8月的大选,在野党一举拿下四个议席,这是自行动党执政以来及本届大选之前的最高纪录。建屋发展局在大选落幕后的两个月后,宣布了普遍被视为是出于政治考量的新条例——所有政党从来年的9月起,不准在组屋楼下设办公室。
当时的国家发展部长丹那巴南说,理由是,组屋底层应保持空旷,并留作居民的社交及休闲的空间,不应被政党所建的隔间或设施占去。
这项条例自然受到在野议员的猛烈抨击。自1985年以来便在组屋楼下设办公室的当时的新加坡民主党秘书长詹时中一语道破:政府是因为国会里在野党议员多了,而改变条例。
第一次进入国会的在野党议员刘程强、蒋才正和林孝谆,抗议条例让行动党议员占尽不公平的优势。
这是因为建屋局允许议员租用设于组屋底层的教育基金会的部分空间,并以部分时间的方式,在那里进行政治活动。这显然为行动党议员留了一条方便之门,让他们继续使用行动党社区基金会已在全岛各区设的幼稚园。
建屋局允许基层组织、福利团体或教育基金会继续以象征性租金租用组屋底层场地,而私人经营的托儿所须付的租金则是市价。
行动党当年反驳新条例不公平的说法时指出,在野党大可设立教育基金会,或以市价租用供商业用途空间。对资金与资源有限的在野党来说,这种故意刁难的话听了刺耳。
选民心里也不是滋味。政府美其名说不让政党设办公室是为了要保留空间给居民使用,但却为了满足执政党的利益而不惜把以小孩子为服务对象的幼稚园政治化。况且接见选民活动已是国人对任何当选议员的基本期待,不尊重议员在正当空间展开接见选民活动的必要,就是不尊重选民的意愿。
所以当国家发展部昨天下午宣布,建屋局即日起废弃延续了20年的禁令时,互联网上一片欢声四起。
在新条例下,建屋局今后允许当选议员,以教育基金会等非盈利组织所享用的优惠租金,租用组屋底层的空间以建设办公室。
许文远上任后的漂亮一步
这是原卫生部长许文远,接替因房屋政策而伤痕累累的马宝山,走马上任当国家发展部长后的第一个重要宣布。这第一步,不只走得漂亮大方,也反映出许文远顺应民意的高度敏感。国人是在工人党议员本周一展开接见选民活动时才开始发出政策不公平的呼声,本报星期三电邮建屋局询问是否考虑放宽禁令,刘程强在同一天的晚上发表“是否放宽政策就看政府的良知了”的言论。两天后,有关当局就宣布放宽条例了。
从行动党不再以组屋翻新为诱饵的迹象,相信它已经意识到一个受教育水平更高、除了关心口袋也关心社会公平的价值的选民,不再轻易苟同政府过度偏袒执政党的作风。
其实不少行动党议员也很卖力地付出时间和精力来接见选民,但选民看到工人党议员在条件较差的环境里接见选民,就难免会认为工人党议员的牺牲比较伟大,并对行动党和对政府产生反感。这无助于行动党赢取人心。许文远应该是明白这点,所以作出了识时务的决定。
行动党议员在冷气幼稚园里接见选民,在野党议员则在人来人往的组屋楼下接见选民。我在起草这篇评论时,本来要用的开头是,“如果说‘冷气国度’是人民行动党治理新加坡的最佳象征,那么‘组屋楼下开桌’,是在野党议员在本地政治生态的夹缝中生存的最明显体现。”不过随着国家发展部修改条例,这个比喻今后不再成立,我也欣然改掉这个评论的开头。
原内阁资政李光耀办事时保持头脑灵活的先决条件是必须有冷气。政治观察家契连·乔治(Cherian George)因此以“冷气国度”(Air-conditioned Nation),来比喻行动党治理新加坡时确保一切细节尽在调控之中,就如李光耀用冷气来确保房间一定是某个温度。随着李光耀的淡出,以及行动党3.0领导人新思维新作风的抬头,希望各种政策将有更多伸缩的空间。希望行动党领导人也能履行承诺,更频密地为民意探温,发现人民太冷时就把冷气关小一点,发现人民太闷时就打开窗户让空气流通。
随着行动党采取更包容及更公平的态度,在野党也必须作出适当的调整,减少发出“我们受不公平对待”之类的申诉,因为将更难博取选民的同情。毕竟,马绍尔当选首席部长后只被分配到楼梯口的一张桌子,直到他恫言把桌椅搬到政府大厦草场中央后才有正式办公处的时代,已经终结了。
转载自联合早报网
新寶島康樂隊-鼓聲若響
鼓聲若響
作詞:陳昇
作曲:陳昇
心愛的你甘也有塊聽 聽到阮用心唱的歌聲
嘸管落雨天 或是風颱天 阮是跑江湖的藝人
阿娘你甘也有知影 阮置咧外頭真正打拼
嘸敢來耽誤 當時的詛咒 袂乎你親戚頭前嚥氣
若聽到鼓聲 阮的心情較快活 攀過了一山又一嶺 演唱阮甜蜜的歌聲
若聽到鼓聲 阮的心情會快活 沒疑誤環境的拖磨 唱出阮悲情的歌聲
心愛的你甘也會諒解 阮會來離開是不得已
三餐著要吃 嘸通來畏寒 想到你嘸敢來哭出聲
若聽到鼓聲 阮的心情會快活 攀過了一山又一嶺 演唱阮甜蜜的歌聲
若有聽到鼓聲 阮的心情會沉重 跳著嘸情願的舞步 全為你風流的人客兄
若聽到鼓聲 阮的心情就快活 拿出阮俐落的本領 演唱阮哀怨的歌聲
若有聽到鼓聲 阮的心情就快活 嘸要當做阮風度輕浮 全望你熱情的人客兄
歌聲真迷人 阮的心情是暗淡 日日夜夜塊作夢 返來去 我溫暖的故鄉
27 May 2011
李光耀: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http://roll.sohu.com/20110525/n308436373.shtml
李光耀: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来源:北国网-辽宁日报 2011年05月25日05:41
在全球享有很高声望的李光耀,与他的继任者吴作栋双双宣布退出政府内阁,不再担任资政,只保留国会议员的身份。
这个消息来得非常突然,出乎各方意料之外。但连日来绝大多数人的反应都是支持和赞成。这也证明了一个时代的终结。
据《新民周刊》报道,新加坡人对大选结果的热议尚未退烧,一个爆炸性新闻就接踵而至。
李、吴隐退的直接导火索是5月7日的国会选举结果,执政人民行动党在反对党的强攻下,虽然得票率有60%,但丢失一个集选区,外长杨荣文和另一名部长陈惠华因而丢官,同区还有一名马来族外交部高级政务部长再诺也被迫离职。
这样的结果对人民行动党而言不啻是巨大的震撼。执政党从未输过集选区,更没经历过部长打败仗的情况。然而新加坡选举前后出现在网络上的民意,一面倒地炮轰执政党,已经令人预感到山雨欲来。
选民不满的问题,包括执政上的缺失,如头号恐怖分子从看守所脱逃,执掌内政部的副总理黄根成却没有被问责;雨季期间商业中心乌节路连番淹水,也没有部长因此受处分;同时,还伴随着房价节节攀高、物价上涨、外来移民带来的各种问题等。
但是归结到底,选民最不满意的还是政府高官的薪水。
新加坡部长薪金世界最高,初级部长约200万新币,资深部长三四百万,这种标准是西方若干发达国家最高行政首长的总和。
大量选民认为,拿这么高的薪水就不该犯错,既然犯错还不认错,当然要下台。因此这次大选中民情汹涌,总理李显龙两度道歉,选民却仍不依不饶地追着问:既然错了为啥没人问责?在网络上呈现的民意与主流媒体大相径庭,新加坡执政党的形象也是一片尴尬。
“四面楚歌”的背后
本来在选举提名前夕,当地舆论还私下议论今年88岁的李光耀会不会继续参选,而结果显示他还想留任,这才导致最终选举结果令人诧异。因为如果他不想留任资政,根本就不必参选,难道他还想当个议员去干服务社区选民的事儿?
直接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以这么分析:党内与他儿子同一代的成员反应前所未见,令他产生大江东去之慨。而网络民意出现的反弹与揭露,也太令他感到震撼。
李光耀在选举期间,一如既往地对选民提出“威吓”,以强烈字眼表示选反对党的人要“忏悔”5年。选举结果却显示选民对他这一套已经不买账了。
最令他脸上挂不住的,应该是儿子李显龙第二天马上对选民表示道歉,并且与他进行切割。而杨荣文也公开表示老人家的讲话影响了选票,更糟的是,马来部长再诺选后也公开指出,李光耀先前对马来族国民忠诚度的质疑,也影响了选票。
“国父”接二连三被晚辈批评,这在过去的新加坡是不可想象的。甚至连政治保守的主流华文报章《联合早报》也刊登了这样的读者来信:“李资政对现在政党政治的评语是很片面和过于单元的,甚至是一种偏见”、“李资政应该借此次政治良机,鞭策党内的同志,自我提升,而非在反对党取得突破成绩时,还在固执地非议反对党,这样会使党内的更新难持客观的态度自省。 ”
这种在过去“大逆不道”的文字出现在选后,让李光耀大有四面楚歌之感。
新加坡网络和主流媒体连日来对杨荣文丢官表达了不舍和同情,甚至还出现了转向指责李显龙的趋势。
大选之后,网络上开始流传“阴谋论”,指称李显龙和李光耀都不喜欢独立思考的杨荣文,虽然早知阿裕尼选情不利,却仍然要拿他当祭品。李光耀除了在杨荣文选区“恫吓”选民,更表示“输掉阿裕尼并非世界末日”。该“阴谋论”说,挺杨的吴作栋先不满杨被推入险地,后气愤老李“并非世界末日”的话,也随即公开表示选民可以拉其他犯过错的部长下马,但杨并没有犯错。
诸如此类“同党相残”的话在选举期间冒出,真是令一向以为行动党高度团结的选民看傻了眼,也加剧了外界对行动党即将分裂的猜测。
网络流言尽管不可信,也没有证据,却已经置两位老先生(前总理吴作栋也已70岁)于难堪的境地,吴作栋以前总理和资政之尊,在总理任内领军全国选举屡创佳绩,这次相隔20年又在自己的选区被挑战,却因团队中一名女新人的形象不佳,差点被选民抛弃,得票率只有56%,不可谓不惊险!
尽管流言不可靠也不可考,但从网络舆论和当地民众的反应来看,执政党内因本次大选而出现比较激烈的内部争辩应该是有的。
接下来,李显龙将宣布新内阁名单,各界都在关注他如何对应选举结果所展现的民意。
如果要像网民一样浮想联翩,也可以从李光耀和吴作栋双双引退所发表的联合声明中看出蹊跷之处。令人奇怪的是,又不是两国缔约,竟然要出动联合声明,这让人联想到是不是两大佬彼此妥协,免得各自发表的内容出现“叫阵”或隐含不满的意思,又在党内产生嫌隙呢?
两人的共同说法是要放手让李显龙完全主导内阁人事和未来的工作,其实也说明他们过去的确有影响力,李显龙并没有能够自主执政。
原来设立资政的用意,是在辅佐总理,但选举结果却证明了另一个副作用,即两位老人家并没有在基层支持度上给总理加分,反而因为超级高的薪水,使得人民行动党长期被炮轰。
这里顺便谈点轶事。早期有个印度裔元老退位之后,被赋予类似的顾问职位,当时按照英文叫做高级部长,到李光耀出任这职位时,当地中文界人士觉得“高级部长”庸俗了点,为了表示分外尊崇,特地学了台湾地区国民党那套,把他给“资政”了。
强人的信仰
李光耀干了20年资政,尽管在两任总理继承人期间,多次对外表示只充当顾问,而不过问日常决策,然而党内党外几乎都知道他长期以来一言九鼎的分量。
年长的新加坡人都记得,在过去的选战中,执政党多次以人身攻击手段对付突出的反对党人,很可能都出自李光耀的意志。这些现象在本次大选全然不见,也说明李显龙政府更愿意光明磊落地从事民主竞争。
至截稿为止,笔者尚不清楚李显龙的新政府名单,但从两名资政迅速退位的举动推测,这次人事布局应该更能大刀阔斧地摆脱父权意志的形象,更接近新时代的选民。
其实公平地说,李光耀从一开始不打算退,到迅速做出退位的决定,可以反证一点,即人民行动党内部还是具有相对高的道德共识,在判断民意走向之余,能够快速做出反应。
当然批评者还是可以说他这是为了让儿子坐稳江山,才拖着吴作栋一块儿退。也可以说新加坡太小,他又是最高领导,当然来去自如。
不过话说回来,放开一手打下来的江山裸退,对父权思想深刻的李光耀及其他东方政治人物来说,真那么容易能在七天内做出决定吗?
新加坡传统媒体连日来大炒李光耀的丰功伟绩,虽然人还在,但这把年纪了,离了权,大家仿佛都知道,是回不来了。
李光耀三十几岁就从政,为底层工友百姓打官司、争福利,迅速得到支持。将近半个世纪以来,他把英国殖民时代已经相当繁荣的新加坡,建设成井井有条的花园城市,经济和外交政策的正确,使得小小岛国左右逢源,欣欣向荣。他自己也在国际社会累积了深厚的政治能量,在岛内叱咤风云,在海外风云叱咤,一生备享尊荣。
然而他在政治上结合司法的霹雳手段,却使得新加坡在野势力几乎没有生存空间,政治改革停滞不前,所谓政坛甚至弥漫着白色恐怖。
这是他作为强人的信仰,却明显与追求民主和更多发言权的新时代新加坡人脱节,更不能保证政策符合人们预期,最终连自己的儿子也受不了了。这何尝又不是老人家的悲哀!
李光耀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仰仗他绝顶聪明的妻子柯玉枝,妻子昏迷直到两年前去世后,大家都关注他会不会被击倒。
他没有被击倒。因为能击倒他的,只有他自己。
(责任编辑:Newshoo)
文字图片转载自搜狐滚动频道
http://roll.sohu.com/20110525/n308436373.shtml
人民行动党前立法议员、新加坡总理公署前政务次长、马共成员陈新嵘:对李光耀先生放手让李显龙总理面对国家难题的随想
http://www.zaobao.com.sg/yl/yl110525_001.shtml
陈新嵘:对李光耀先生放手让李显龙总理面对国家难题的随想
(2011-05-25)
热点话题
陈新嵘
5月7日,新加坡经历了一场深受世人瞩目的第12届国会大选。 5月14日,被誉为“开国元老”和“建国之父”的内阁资政李光耀先生和国务资政吴作栋,一起宣布不再进入内阁。据报道,两位资政在联合声明中说,他们已经慎重研究了岛国新的政治局面,也思考了如何影响新加坡前途。他们已经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现在是让李显龙总理和他的年轻一代领导团队有个全新阵容的时候了。
李光耀先生决定放手让长子李显龙“独自领导人民行动党面对国家未来”的消息,被舆论界形容是“政治分水岭”,是“后李光耀时代的开始”。
5月18日,李显龙总理宣布了新内阁名单。他不再让多位向来最受中下层民众非议的人民行动党重量级成员继续留在内阁当部长, 以此作为他面对新一代选民诉求的积极回应。
不少远方学长和好友要我发表点对新加坡时局动向的观感,一再催我快点回答那本几年前由新加坡报业控股出版的《白衣人—新加坡执政党背后的故事》有关我和李光耀相处共事的描述。他们说,切不可等到将来讲历史故事的时候,“没有人可以对证”、以免“为时太晚”。
事实上,十多年前有一位从北京来泰南观光访友、已经退休的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挚友和我相聚叙旧。我告诉他,我想写封信给李光耀先生,说说我对新加坡前途和对他的为人的一些看法。他立刻提醒说:“要千万慎重呀!你现在生活得安安稳稳,何必招惹麻烦?难道你还不清楚李先生的气量吗?你不考虑后果吗?”于是,我就打消了写信给李的念头。眼下,我还在思考是不是合适把那位参与编写《白衣人》的记者2003年来合艾对我做访谈的录音记录,加以整理发表。
随着这次国会大选结果,新加坡的历史进程已经翻开新的一页。我和绝大多数渴望国会里有代表中下层老百姓呼喊的新加坡人民一样,感到非常兴奋。我为年轻一代选民高度的政治觉醒感到高兴。他们不愿做笼中鸟!他们是视野开阔的一代,他们是敢于冲破笼牢的一代。他们继承了上个世纪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勇于为新加坡人民争取社会公平和正义、不畏惧面对铁拳者的精神。他们朝气蓬勃、更加富有创造理念!尽管我既庆幸又无奈地已经成了泰国公民,但是,我对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新加坡的前途仍然牵肠挂肚。
相信李总理会有独立见解
新加坡是个没有天然资源的小岛,之所以并入然后脱离马来西亚成了独立国,稍微知道些新马关系及其历史进程的人们尤其是老一辈大都清楚。正如我敬佩的已故挚友方壮璧曾经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和李光耀伉俪见面交换意见时,直率地对李先生说,他个人认为新加坡共和国“是个怪胎”。他接着又说:“虽然聪明得出奇,令人担心的是怪胎一般容易夭折!”
然而,人们现在看到的事实是,这个位置处于两大洋交界、最初由英国人发展起来的、早已成为国际航运中枢的小岛,毕竟生存下来了,而且被誉为经济发展的亚太地区“小龙”之一。不少有见识的人认为,在当今的国际形势下,基于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历代各族人民的努力,新加坡国的继续存在,凭借和迎合当今世界强权的需求便有保障。在英国受教育、获得英国人支持、讲求实用主义的李光耀先生聪明机智过人。他较有先见之明,特别是他总有办法以各种手段运用国家机器打压或排挤被他怀疑是比自己强的竞争对手。
主流舆论总是把岛国的经济成就归功给某某个人,却尽量避免提及被管治下的人民所付出的沉重代价,例如:各族人民逐渐没有了本民族的根;个人物欲高于社会责任的风气弥漫;靠赌博税维持经济繁荣,让赌场取代了“社会主义”;在强制性的优生政策下,新加坡成了需要大量外劳的老人国;等等,等等……。总之,需要李显龙总理解决的难题真不少。不着重解决这一大堆难题,能算是开创新时代么?
我不知道李显龙总理在哪些方面受到他父亲的教导和影响。但愿他不会只求自己表现出众,不容许他人做好事,把挑战者描述为必须打压的魔鬼。
记得很多年前,我曾经对来访的新加坡《新明日报》记者冯仲汉说;就像是试验室的试管,新加坡执政当局推行的一切,在客观上对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有参考借鉴的意义,无论其主观用意如何。至今我还是这一看法。
相信李显龙总理有自己的独立见解,顺从民意,不致让人们的期望破灭。
@@ 作者现年77岁,在自治邦时期,曾是代表人民行动党的立法议员,并担任新加坡总理公署政务次长,之后加入社会主义阵线阵营。马共成员,曾在马来亚革命之声广播电台服务。目前是泰国公民。
我为年轻一代选民高度的政治觉醒感到高兴。他们不愿做笼中鸟!他们是视野开阔的一代,他们是敢于冲破笼牢的一代。他们继承了上个世纪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勇于为新加坡人民争取社会公平和正义、不畏惧面对铁拳者的精神。
转载自新加坡联合早报网
http://www.zaobao.com.sg/yl/yl110525_001.shtml
=======================================
陈新嵘曾任总理公署政务次长,1963年潜逃到廖内群岛。他以亲共分子的身份匿居印尼,并在70年代在泰国和马来西亚边境成为游击队员。
1989年,当马来亚共产党接受马来西亚和泰国政府的和平协议后,陈新嵘就与超过1000名游击队员,放弃武装斗争,恢复平民生活。
转载自新加坡文献馆网站
http://www.sginsight.com/xjp/index.php?id=3394
22 May 2011
Ethical implications of charitable giving by Slavoj Zizek 《慈善的伦理问题》斯拉沃熱·齊澤克
First as Tragedy, Then as Farce-《先是悲劇,然後變成鬧劇》中文字幕版
This is a talk by Slavoj Žižek, one of the worlds most influential living philosophers, visits the Royal Society for the encouragement of Arts, Manufactures and Commerce (RSA) to investigates the surprising ethical implications of charitable giving. It is animate for interesting and easy understanding.
Wiki page for Slavoj Žižek
http://en.wikipedia.org/wiki/Slavoj_%C5%BDi%C5%BEek
这是当代哲学家斯拉沃熱·齊澤克在英国皇家艺术、制造和商业促进学会(RSA)的一场演讲,探讨慈善的伦理问题。RSA加入动画,使到这演讲比较“平易近人“。本片中文字幕由『 齊澤克學會 』翻譯,陳顯龍、唐健譯、方川明後期製作,
斯拉沃熱·齊澤克简介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6%AF%E6%8B%89%E6%B2%83%E7%86%B1%C2%B7%E9%BD%8A%E6%BE%A4%E5%85%8B
19 May 2011
《独立新闻在线》- 即日起停刊倒数11天 请读者解囊抢救《独立》
http://www.merdekareview.com/news/n/18371.html
即日起停刊倒数11天
请读者解囊抢救《独立》
作者/本刊公告 May 19, 2011 11:04:48 am
【本刊公告】2010年8月,我们虽然没有为《独立新闻在线》举行创刊五周年庆典,但我们始终相信,凭着五年来交出的成绩单、凭着广大读者群的支持与鼓舞,我们势必有能力大步跨过第六年,甚至第七年……。
然而,就在同仁们踌躇满志地为随时会举行的全国大选备战之际,未料竟传来长期赞助人不再注资之噩耗!
五年半前催生《独立新闻在线》、始终无怨无悔地支持年轻后辈推动网络新闻事业的饶仁毅先生(右图左二),过去数日不辞劳苦地四处奔走,冀望挣得新资源力挽狂澜。然而,况然有声之丧钟终于还是传到了耳边:5月31日将是《独立新闻在线》停刊之日!
六年的耕耘眼见成果却突然要付之阙如,我们愿意就此轻易放弃吗?
六年前,我们在毫无基础的情况下,一步一脚印建立起《独立新闻在线》。
六年来,我们渡越一个又一个挑战,因官方不发证件而得想方设法采访国会议事、因揭发企业治理纠葛而被起诉诽谤、因未知的理由遭首相办公室禁止入场采访、办公司接连遭爆窃、网站遭骇客攻击、匿名人士子虚乌有抹黑……。尽管一路走来不易,我们毕竟走过来了,而且始终坚持创业初衷。
迈入第六年之际,读者人数持续攀升、编辑部新人辈出、两年前增设之马来文版已建立了口碑,广告业务亦见起色……我们委实不忍看到,六年来前仆后继的同仁付出心力奠定之根基,就此走入历史!
这般不舍、这股热情,我们不愿轻易弃械投降,我们冀望继续坚守岗位!
昨日部署自救行动
我们仍然相信,过去六年来,我们凭着坚定的专业信念、能力与道德勇气,责无旁贷地为扩展舆论空间与新闻自由而奋斗,屡次果敢而实事求是地揭露各种不公义、违背民主精神、践踏人权与新闻自由之情事,应已得到广大读者群的认可,并且愿意义助这个未竟事业。
我们仍然相信,凭着广大读者的支持,以及同业们的支援,异议新闻网站对于推动马来西亚的新闻自由、拓展舆论格局、提升新闻专业、树立媒体典范,仍然大有可为。
这盏信念、这般坚持,使得昨日原拟商讨关闭办公室与资遣团队之会议,成了部署自救行动的工作会议。
停刊之日,近在眉睫;抢救《独立新闻在线》,刻不容缓!
每月预算:六万元
如果要维持现有的规模,《独立新闻在线》每月所需预算为马币六万元。我们恳请:
《独立新闻在线》三周年庆晚宴,场面热烘烘。
⊙ 随喜捐助《独立新闻在线》,帮助我们度过此一难关,让拟议中之业务计划得以开展,以利自力更生,以及争取有较为充裕的时间征求长期赞助人。
⊙ 注资领养或引荐能者注资领养《独立新闻在线》,成为长期赞助人。
⊙ 赐文《独立新闻在线》,为我们打气;或在其他媒体撰文,号召响应我们的自救行动。
⊙ 广为转达《独立新闻在线》紧急求援之讯息。
您可通过银行转账或直接存款的方式汇入捐款,以下是《独立新闻在线》的账户号码:
Hong Leong Bank:Merdeka Review Sdn. Bhd.
Account number: 04001025891
EON Bank Account:Merdeka Review Sdn. Bhd.
Account number: 0595110002973
Maybank Account:Merdeka Review Sdn. Bhd.
Account number: 514440123099
注:汇款过后,敬请电邮通知本刊,注明您的中英文姓名和电话号码:admin@merdekareview.com
任何疑问,敬请致电或电邮《独立新闻在线》洽询,电话:03-79601831、电邮:admin@merdekareview.com 谢谢!
庄迪澎 陈慧思 林宏祥 曾薛霏 梁志华 曾剑鸣 翁慧琪 梁康 苏晓枫 管建明 王赛祯 鞠躬拜托
18 May 2011
17 May 2011
吴俊刚:阿裕尼人“牺牲”了杨荣文之后
http://www.98700.org/ge/pages/ge110510j.shtml
吴俊刚:阿裕尼人“牺牲”了杨荣文之后
● 吴俊刚
54.7%的阿裕尼集选区选民果真牺牲了外交部长杨荣文,选择了工人党的团队。集选区首次被反对党攻破,首先说明,反对党过去指集选区旨在为难他们的说法已不攻自破。其次,也再次印证了所有政治都是地方性的(all politics is local)这一说法。
所谓地方性不单是指阿裕尼区内的地方性课题,也指在全国层面上一般选民都感受得到的本地课题。据报道,阿裕尼集选区中的五个区,得票最低的是实龙岗区,那里早前发生过兴建外劳宿舍遭到私人住宅区居民强烈反对的风波,后来又有多层商场导致交通拥挤,引起私宅居民不快的问题。地方性课题也包括全国性的国内课题如组屋售价,物价上涨的压力等课题。种种地方性课题所引起的不满情绪,在阿裕尼找到了突破口。
个人的看法是,反对党在阿裕尼的胜利,并非选民真的理解反对党所提出的制衡论,而是选民不满的情绪找到了一个宣泄的工具。他们真正要的,是便宜的组屋,便宜的物价,较高的薪水,较不拥挤的公共交通,以及政府得听他们的话办事。简单说,还是他们的切身利益,民生问题。他们听信制衡论,主要是他们以为,这一切都是政府一意孤行的结果,有了反对党“制衡”,政府就不会“为所欲为”。这当然是过于简单的逻辑,但显然却是许多选民的感受和认知。无可否认,有人确实信奉两党制,但相信只属少数。
5月8日凌晨1点多,我从外地度假回来,在樟宜机场搭上一辆德士,司机约莫40来岁,他一面开车,一面听收音机报告各区的选举结果,还忙着接听手机和查看短讯。我没有出声,中途,他似乎按捺不住,突然说,反对党赢了后港和阿裕尼。显然,算票的情况已经传开,虽然选举官还没有宣布结果。接着,他又补了一句:“也是好啦,不然样样(东西)都起(价)。”
这是民生课题的“心声”。《联合早报》和其他报章访问后港和阿裕尼一些选民的报道,其实也很真实地传达了同样的心声。后港区一名58岁的女居民说,后港居民多是中年或年长人士,教育程度比较低,没有多少消费能力,主要还是要努力工作多赚点钱,居住环境设备是次要的,“没有电梯就爬楼梯咯,家里不美就给它不美咯”。另一名男性后港选民认为,翻新是次要的,反正大家这样生活已经有好多年。阿裕尼集选区中的加基武吉区一名60岁的男性选民表示,让国会出现更多反对党的声音,希望能够对屋价和保健开支等的持续上涨形成阻力。这样的想法看来是很有代表性的。
外劳宿舍、组屋售价、医疗开支,这些都是与选民切身利益有关的事情,是民生课题,也是地方性课题。反对党对这些课题提出了什么具体的解决方案了吗?其实没有。组屋要便宜,关键在如何压低成本,但可操作的空间是有限的,最后必然只能通过提高津贴,也就是把更多纳税人的钱拿来津贴购屋者,同时减少国库的收入(削减土地的估价)。但反对党不用谈这些,他们只需凸显选民的不满。
抑制物价上涨也不是有了更多反对党进入国会就能解决的。因为,我们的日常消费所需,绝大部分是进口的,在极大程度上价格取决于世界粮价以及原油等原产品价格。若不是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强劲的新元,问题其实会更糟糕。组屋售价方面,若不是有建屋局和政府的“居者有其屋”计划,问题也难以想象。以中国为例,屋价的飙升是惊人的,尽管政府大力调控,我们去旅游的一个三线城市,过去一年里屋价还是上升了25%。一套普通的三房式楼房售价要七八十万人民币,一般受薪阶级都只能望屋兴叹,根本就买不起住房。中国终于不得不赶快推出兴建廉价公共住房的计划。
新加坡推行公共住房计划已经半个世纪,是世界各地的人都很艳羡的,反讽的是,组屋售价竟成了大选的一大课题。不过,这也不是前所未有的事。其实在1981年就已经发生过。那时,组屋售价因为成本大幅上涨而调高,排队等屋的人龙越来越长,也造成选民的不满,成了执政党在安顺补选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今可说是历史又重演了一次。
阿裕尼人决定“牺牲”杨荣文,说明大多数选民的眼光还是聚焦在本地课题,尤其是民生课题上。一碰上民生课题,国家外交、政府内阁的构成和执政能力、选区的发展计划、组屋翻新等,一一都得靠边站。因此,执政党主打选区发展计划,终究无法赢得这些为民生课题烦恼的选民的心。反倒是反对党看准了时机,攻心为上,引导和鼓动选民的情绪,让他们相信政府是问题的根源,从而取得了突破。事后检讨,执政党或许会得到一个结论,大意失荆州,在关心民瘼、与民沟通和争取民心方面做得不够。
无论如何,阿裕尼的选民选择了以“牺牲”杨荣文的方式来传达他们的心声,罔顾内阁和国家的重大损失,这不能说是理性的选择,令人遗憾,却噬脐莫及。执政党说它已接收到选民发出的信息,但一举失去了两个部长,一个高级政务部长和内定国会议长,以及一个可能是第四代领导核心的人选,代价也委实太惨重了,但却已无可奈何。“牺牲”了杨荣文之后,阿裕尼人能得到什么呢?行动党团队的选区发展计划泡汤了,工人党的团队选区计划则还没出炉。国会里多了五个反对党议员,其实也无法实行什么替代政策。接下来最值得关注的,还是执政党会怎样自我检讨,以及做出怎样的调整和回应,并在未来的五年里,赢回民心。
作者为前新闻工作者
转载自随笔南洋网
http://www.sgwritings.com/bbs/viewthread.php?tid=55252
原文刊于联合早报网
吴俊刚:阿裕尼人“牺牲”了杨荣文之后
● 吴俊刚
54.7%的阿裕尼集选区选民果真牺牲了外交部长杨荣文,选择了工人党的团队。集选区首次被反对党攻破,首先说明,反对党过去指集选区旨在为难他们的说法已不攻自破。其次,也再次印证了所有政治都是地方性的(all politics is local)这一说法。
所谓地方性不单是指阿裕尼区内的地方性课题,也指在全国层面上一般选民都感受得到的本地课题。据报道,阿裕尼集选区中的五个区,得票最低的是实龙岗区,那里早前发生过兴建外劳宿舍遭到私人住宅区居民强烈反对的风波,后来又有多层商场导致交通拥挤,引起私宅居民不快的问题。地方性课题也包括全国性的国内课题如组屋售价,物价上涨的压力等课题。种种地方性课题所引起的不满情绪,在阿裕尼找到了突破口。
个人的看法是,反对党在阿裕尼的胜利,并非选民真的理解反对党所提出的制衡论,而是选民不满的情绪找到了一个宣泄的工具。他们真正要的,是便宜的组屋,便宜的物价,较高的薪水,较不拥挤的公共交通,以及政府得听他们的话办事。简单说,还是他们的切身利益,民生问题。他们听信制衡论,主要是他们以为,这一切都是政府一意孤行的结果,有了反对党“制衡”,政府就不会“为所欲为”。这当然是过于简单的逻辑,但显然却是许多选民的感受和认知。无可否认,有人确实信奉两党制,但相信只属少数。
5月8日凌晨1点多,我从外地度假回来,在樟宜机场搭上一辆德士,司机约莫40来岁,他一面开车,一面听收音机报告各区的选举结果,还忙着接听手机和查看短讯。我没有出声,中途,他似乎按捺不住,突然说,反对党赢了后港和阿裕尼。显然,算票的情况已经传开,虽然选举官还没有宣布结果。接着,他又补了一句:“也是好啦,不然样样(东西)都起(价)。”
这是民生课题的“心声”。《联合早报》和其他报章访问后港和阿裕尼一些选民的报道,其实也很真实地传达了同样的心声。后港区一名58岁的女居民说,后港居民多是中年或年长人士,教育程度比较低,没有多少消费能力,主要还是要努力工作多赚点钱,居住环境设备是次要的,“没有电梯就爬楼梯咯,家里不美就给它不美咯”。另一名男性后港选民认为,翻新是次要的,反正大家这样生活已经有好多年。阿裕尼集选区中的加基武吉区一名60岁的男性选民表示,让国会出现更多反对党的声音,希望能够对屋价和保健开支等的持续上涨形成阻力。这样的想法看来是很有代表性的。
外劳宿舍、组屋售价、医疗开支,这些都是与选民切身利益有关的事情,是民生课题,也是地方性课题。反对党对这些课题提出了什么具体的解决方案了吗?其实没有。组屋要便宜,关键在如何压低成本,但可操作的空间是有限的,最后必然只能通过提高津贴,也就是把更多纳税人的钱拿来津贴购屋者,同时减少国库的收入(削减土地的估价)。但反对党不用谈这些,他们只需凸显选民的不满。
抑制物价上涨也不是有了更多反对党进入国会就能解决的。因为,我们的日常消费所需,绝大部分是进口的,在极大程度上价格取决于世界粮价以及原油等原产品价格。若不是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强劲的新元,问题其实会更糟糕。组屋售价方面,若不是有建屋局和政府的“居者有其屋”计划,问题也难以想象。以中国为例,屋价的飙升是惊人的,尽管政府大力调控,我们去旅游的一个三线城市,过去一年里屋价还是上升了25%。一套普通的三房式楼房售价要七八十万人民币,一般受薪阶级都只能望屋兴叹,根本就买不起住房。中国终于不得不赶快推出兴建廉价公共住房的计划。
新加坡推行公共住房计划已经半个世纪,是世界各地的人都很艳羡的,反讽的是,组屋售价竟成了大选的一大课题。不过,这也不是前所未有的事。其实在1981年就已经发生过。那时,组屋售价因为成本大幅上涨而调高,排队等屋的人龙越来越长,也造成选民的不满,成了执政党在安顺补选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今可说是历史又重演了一次。
阿裕尼人决定“牺牲”杨荣文,说明大多数选民的眼光还是聚焦在本地课题,尤其是民生课题上。一碰上民生课题,国家外交、政府内阁的构成和执政能力、选区的发展计划、组屋翻新等,一一都得靠边站。因此,执政党主打选区发展计划,终究无法赢得这些为民生课题烦恼的选民的心。反倒是反对党看准了时机,攻心为上,引导和鼓动选民的情绪,让他们相信政府是问题的根源,从而取得了突破。事后检讨,执政党或许会得到一个结论,大意失荆州,在关心民瘼、与民沟通和争取民心方面做得不够。
无论如何,阿裕尼的选民选择了以“牺牲”杨荣文的方式来传达他们的心声,罔顾内阁和国家的重大损失,这不能说是理性的选择,令人遗憾,却噬脐莫及。执政党说它已接收到选民发出的信息,但一举失去了两个部长,一个高级政务部长和内定国会议长,以及一个可能是第四代领导核心的人选,代价也委实太惨重了,但却已无可奈何。“牺牲”了杨荣文之后,阿裕尼人能得到什么呢?行动党团队的选区发展计划泡汤了,工人党的团队选区计划则还没出炉。国会里多了五个反对党议员,其实也无法实行什么替代政策。接下来最值得关注的,还是执政党会怎样自我检讨,以及做出怎样的调整和回应,并在未来的五年里,赢回民心。
作者为前新闻工作者
转载自随笔南洋网
http://www.sgwritings.com/bbs/viewthread.php?tid=55252
原文刊于联合早报网
与李资政商榷一下
http://www.zaobao.com.sg/yl/yl110511_005.shtml
与李资政商榷一下
(2011-05-11)
陈鸣鸾
内阁资政李光耀在答谢丹戎巴葛集选区时接受访问,被询及行动党如何与工人党合作为新加坡谋求利益时,对这样的问题不以为然。他反问记者:“你认为工人党在国会里会为新加坡人谋求利益,还是为了反对行动党?” (《联合早报》5月9日)。之后,他又说:“年轻一代不记得我们走来的路,这是意料中的。但是我和那些50岁以上的人都记得。”(《海峡时报》5月9日)。
一位有50几年政治经验的87岁老人的评语,当然不可忽视。然而,丰富经验可以有正面与负面的效应,而每一个经验的被高姿态强调,都有其不可动摇的价值取向作依据。在李资政的经验里,反对党是为了反对而存在,不会为国人谋益。即使他所经历的惨烈政治斗争已过去40几年,这种经验依旧像魔影一样笼罩着他,使他未能看到今天政党政治中有大批人是在行动党带领新加坡转型中成长的,看待政党政治和政治作风已和上一代不同(除了少数偏激党派之外)。因此,李资政对现在政党政治的评语是很片面和过于单元的,甚至是一种偏见,带来的是负面的效应。行动党正是因为党风严谨,才能从当初的反对党变成执政党。任何严肃、认真和诚信的反对党,都有可能成为执政党。李资政应该借此次政治良机,鞭策党内的同志,自我提升,而非在反对党取得突破成绩时,还在固执地非议反对党,这样会使党内的更新难持客观的态度自省。
我正是50岁以上的那一代,在行动党政绩下受惠,但是不能在感恩下,无视长期掌权出现的严重自满和政策缺陷。于人有恩,也不能成为永无止尽的支持诉求,在法治社会里,理性总要驾临感性之上。
行动党人如放不下政绩的自恋与自傲,被老经验困住,党内改革将是困难的。
转载自联合早报网.今日观点
与李资政商榷一下
(2011-05-11)
陈鸣鸾
内阁资政李光耀在答谢丹戎巴葛集选区时接受访问,被询及行动党如何与工人党合作为新加坡谋求利益时,对这样的问题不以为然。他反问记者:“你认为工人党在国会里会为新加坡人谋求利益,还是为了反对行动党?” (《联合早报》5月9日)。之后,他又说:“年轻一代不记得我们走来的路,这是意料中的。但是我和那些50岁以上的人都记得。”(《海峡时报》5月9日)。
一位有50几年政治经验的87岁老人的评语,当然不可忽视。然而,丰富经验可以有正面与负面的效应,而每一个经验的被高姿态强调,都有其不可动摇的价值取向作依据。在李资政的经验里,反对党是为了反对而存在,不会为国人谋益。即使他所经历的惨烈政治斗争已过去40几年,这种经验依旧像魔影一样笼罩着他,使他未能看到今天政党政治中有大批人是在行动党带领新加坡转型中成长的,看待政党政治和政治作风已和上一代不同(除了少数偏激党派之外)。因此,李资政对现在政党政治的评语是很片面和过于单元的,甚至是一种偏见,带来的是负面的效应。行动党正是因为党风严谨,才能从当初的反对党变成执政党。任何严肃、认真和诚信的反对党,都有可能成为执政党。李资政应该借此次政治良机,鞭策党内的同志,自我提升,而非在反对党取得突破成绩时,还在固执地非议反对党,这样会使党内的更新难持客观的态度自省。
我正是50岁以上的那一代,在行动党政绩下受惠,但是不能在感恩下,无视长期掌权出现的严重自满和政策缺陷。于人有恩,也不能成为永无止尽的支持诉求,在法治社会里,理性总要驾临感性之上。
行动党人如放不下政绩的自恋与自傲,被老经验困住,党内改革将是困难的。
转载自联合早报网.今日观点
16 May 2011
学者与政治观察家:人民发声 政府必须改变
http://www.zaobao.com.sg/sp/sp110515_017.shtml
学者与政治观察家:人民发声 政府必须改变
(2011-05-15)
● 黄慧敏 李静仪
大选2011回顾
随着选民的政治意识日趋提高和成熟,本地选举制度有必要加紧改革使其更公平、更公正,否则执政党恐怕在下届大选将丢失更多选票。
执政的人民行动党在本届大选的总得票率是60.1%,比2006年少了6.5个百分点,也是行动党自新加坡独立以来取得的最低总得票率。这样的成绩,除了是因为选举竞争更激烈、选民感觉政府没在聆听民意外,前官委议员维斯瓦(Viswa Sadasivan)相信,选举制度让人感觉有欠公平也是关键之一。
维斯瓦说,在这资讯发达的社会里,年轻一代对各种政见和制度都有一定认识,因此对选举制度的公平与公正要求更高。他说:“年轻一代在外工作时间长,在家的时间反而短,所以对住家环境的管理没那么留意,倒是很重视政治理念。
“而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成为选民,选举制度的公平性对选举成绩的影响也将更大。”
选区划分 公正必须被看到
政府两年前已修订过国会选举法令,除了增加单选区数量、调高非选区议员的人数顶限,也限制集选区的平均议员人数不能超过5人。
这些措施让国会有更多机会出现“不一样”的声音,但受访分析员认为改变依然不足,因为关键性的集选区和选区划分缺乏独立性的问题始终没解决。
维斯瓦说:“每次大选,选区都得重新划分。虽说是为了让各区的人口分布更均匀,可是很多时候让人摸不着头脑。譬如如切路不在如切单选区,谁都觉得离谱。看不出合理的理由,当局又无意加以解释,难免让人觉得这全是为了保障执政党利益。”
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律系宪法专家张黎衍教授也有同感。她说,政府有必要尽量减少重新划分选区,并确保选区划分委员会的独立性。目前,委员会成员来自各政府部门。
张黎衍说:“(选区划分)这工作太重要了,其公正性不能容许任何怀疑。即便负责的政府官员不受政治左右,但只要表面上看似不公正,人们就会不满。公正不能只是做到,也得被看到才行。”
也正因如此,她和维斯瓦认为常常惹人非议的集选区制度应当检讨。但维斯瓦不忘指出,反对党在本届大选似乎已找到了应对或破解方法。
自1988年推出以来,集选区制度一直被指是执政党提高竞选门槛的手段,因为反对党难以召集足够人才挑战集选区,而执政党的集选区团队常不战而胜。但本届大选反对党已有能力挑战15个集选区里的14个。
选举制度不断改进有其必要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陈思贤认为,选举制度的不断改进原本就是个必要的进程。
目前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任客卿研究员的陈博士说:“处理政治意识日趋成熟所带来的问题的同时,国家领袖也得更关注政治道德权威(moral authority)的问题,我们的民主机制也需获得新加坡人的支持,并获人们认同为可靠且具合法性。这是很重要的。”
特别是李显龙总理在群众大会上公开向人民道歉,保证政府会改善后,这样的转变更是势在必行。维斯瓦说,人民还是支持总理的,所以总理道歉相信为执政党争取了好些选票。但人民的期望也因此更高,如果最终一切成为空谈必然招来反感,流失选票。
维斯瓦说:“虽然向来较开明的外交部长杨荣文败选,但这不一定会对执政党的转型造成重挫,因为杨荣文还是能留在党内提供意见。最重要的是执政党其他领袖真的有心要变。”
阿裕尼集选区原议员杨荣文在投票日前曾提及执政党转型的必要,并表示要代选民在党内推动改变。不过他的团队最终败给工人党。
选举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集选区制度在本届大选成了反对党和行动党支持者同声攻击的对象,但受访学者表示,集选区在保障国会少数种族代表性上依然有其作用,只是确切模式和规模需重新检讨。
集选区制度向来是反对党攻击的对象,但随着阿裕尼集选区甚受爱戴的杨荣文在本届大选出局,而年轻候选人陈佩玲却能在国务资政吴作栋坐镇的马林百列集选区当选、进入国会,行动党的支持者也开始批评集选区制度。有网民甚至建议政府让杨荣文取代陈佩玲。
但政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许林珠博士认为,这是大家从一开始就应了解的代价。她指出,行动党在阿裕尼集选区的失败是公平竞争下,民意所定,如果为留住杨荣文而补选,反而让人尴尬。
她说:“集选区的存在更重要是确保国会有一定比率的少数种族。即便因此损失部长,推行集选区的原则也不会被削弱。”
但许博士也认为,如有更好的制度,既能保障少数种族代表性又能避免极端种族主义,那还是值得探讨的。
南洋理工大学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副教授契连·乔治博士(Cherian George)就建议缩小集选区规模。他说:“选举理想中应让选民选出他们觉得最好的87个议员。但我想没人会相信上星期六的选举会是这样的。
“但即便是为保障国会代表有至少25%是少数种族,只要有22个三人集选区和21个单选区就够了,无须那么多大型集选区。”
三人集选区太小?
赞成缩小集选区的杨荣文早前曾指三人集选区太小,四五人则较理想,因为队员能互补能力。
但契连·乔治博士并不认同,因为在他看来,不论大型集选区能带来什么好处,都已因选民的选择受限而被抵消了。
张黎衍教授也补充说,宪法上,推行集选区的唯一道理是为保障少数种族代表性,不是为了方便管理市镇理事会。
学者们因此呼吁政府正视批评声浪,认真探讨集选区的利弊以及保障少数种族代表性这个理念在今时今日是否还有必要。
陈思贤博士说:“我们不该因集选区让年轻且无经验的候选人进入国会,但流失有经验的老议员而怪罪这个制度。毕竟国会也得定时更新,议员们总要从某个地方开始做起。
“不过,如果大家都认为这制度把高素质且受欢迎的候选人挡在国会外,能力弱又不获支持的候选人却可进入,那我们就必须处理这个缺陷,因为它使选举结果与民意背道而驰。”
选民一般选党不选人
工人党在这次国会选举中取得大跃进,其他反对党的“明星”候选人虽然也对选票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最终却未能成功攻下任何集选区,有政治分析家认为,这显示新加坡选民基本上相当理智,大多是选党不选人。
也有政治观察家认为,有了这次反对党积极参选的先例,往后的大选预料还会继续出现大部分或全部议席都有人角逐的现象,一种全新的政治生态正在形成中。
黄奕鹏博士:鼓舞更多人参政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助理教授黄奕鹏博士认为,经过这次选战洗礼后,预料会鼓励更多人参与政治。
他说:“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即使是持相反观点的公民,也不再害怕公开表达意见,这意味着所有政党必须学会通过社交媒体如面簿和推特等来与民众沟通。”
他认为,这间接降低了反对党、有意参选的候选人及政治评论家参与政治活动或政治讨论的门槛,有关讨论也不再局限于政治分析师、智库、学者或媒体圈子。
此外,黄奕鹏认为,另一个预料会出现的改变是,政府家长式的治理方式将结束,集选区制度也不再有利于行动党政府。
他说:“行动党将得同其他政党更激烈地争取最好的政治人才,不只是网罗奖学金得主或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也得吸引年轻、有热忱、熟悉媒体及上镜的候选人,他们要能够提出新鲜点子来解决老问题,也要拥有与民众沟通及吸引选票的能力。”
他认为,随着阿裕尼集选区失守,今后每个政党得更谨慎挑选候选人来组成集选区的竞选团队,不能再假设有一两个“重量级”候选人驻守的集选区就会万无一失,团队里的每个人都必须能接受公众严格的审视。
分析家:工人党是最大赢家
另外,政治分析家也一致认为,工人党长期塑造的形象和品牌,让这个最大反对党成为这次大选的最大赢家。
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副教授陈恩赐认为,工人党这次攻破集选区,而大部分反对党也明显拉低了行动党的得票率,这同政党的品牌效应、较高素质及让选民产生共鸣的候选人,以及民众对执政党推出的政策和处理手法感到不满不无关系。
他说:“工人党拥有所有这些优势,其他反对党则可能欠缺一个或更多这些优势……工人党如果继续在这个轨道上发展,它可在国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也许可在两党制下茁壮。”
独立政治学者德里克博士(Derek da Cunha)指出:“新加坡选民整体而言还是相当理智,他们只投票支持可靠的反对党及其候选人。榜鹅东单选区三角战的结果充分显示了这点。”
榜鹅东是这次唯一爆发三角战的单选区,但行动党在单选区派出的首个少数种族候选人柏默只以54.5%的支持票胜出,未占有明显优势。
反观,他的工人党对手李丽连虽然只在该区活动短短几个月,却赢得了41%的选票,令人刮目相看,民主联盟的林睦荃得票率仅4.45%,这显示“工人党效应”已在榜鹅东发酵。
政府在两年前修改宪法,规定如无反对党候选人成功中选为议员,国会至少有九名非选区议员和九名官委议员,但这次大选结果多少显示了选民希望看到的是国会里有真正的反对声音。
黄奕鹏说:“新加坡人民也是大选的赢家,他们向行动党发出了明确的信息,要的是真正参与式的民主,而不是选举式民主(electoral democracy)及受到严格控制的反馈渠道。”
他说:“总理正面作出回应,他坐镇的宏茂桥集选区赢得近70%支持票,是所有集选区得票率最高的,总理在行动党的领导将进一步加强。
前官委议员萧锦鸿认为,在往后的大选中,大部分或所有选民还是会有机会投票,反对党相信仍会角逐大部分,甚至全部的议席。他说:“这次大选,重量级部长得先捍卫自己的议席,而不是到选情较激烈的选区支援。随着以后更多人勇于加入反对党,预料这个情况还会重现。”
*nghuimin@sph.com.sg
*leecgye@sph.com.sg
12 May 2011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nterests of political parties and the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政治鬥爭重要,還是人命重要──一封共產黨員的遺書(張榮豐) | 頭條要聞 | 蘋果日報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376329/IssueID/20110510
一封共產黨員的遺書(張榮豐)
2011年 05月10日 在1950年代,我成長的山村,村民除部分礦工外,大部分以務農為生。這曾是中國共產黨台灣省工委下一個支部活動的地區。村民歷經1945年的熱烈歡迎祖國、二二八等事件後,看清了國民黨政權腐敗的本質,有理想的知識青年、工農群眾,紛紛加入中國共產黨,以尋求另一絲希望與出路。
我的叔公張仕賢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擔任支部下的小組長。由於上級的背叛與出賣,他在1951年9月18日被槍決於馬場町,結束了他27歲的人生。在被槍決前幾小時他才被告知,匆忙的留下兩封遺書。其中一封是交代遺物,另封則是給父母的訣別書(如附圖)。他雖受過日本的良好教育,但政權更迭使那一代人在一夜間變成「文盲」。所以他的遺書只能用日文中的漢字去拼湊,現試著用中文邏輯翻譯如下:
我跪在父母親大人膝下寫下這封訣別書:
回想我過去所做所為,讓父母擔心真是不孝,但現在也只能乞求你們寬恕這一切了。
我人生只剩下最後幾個小時,此後我只能活在你們的心中。不要替我感到悲哀及傷心,這一切都是命中註定,不必為我舉行任何葬禮。
最後我祈禱家中老幼永遠健康幸福!再度跪在父母親大人膝下說:永遠離別了!
一九五一、九、一八
不肖子 仕賢 稟
為經濟犧牲民主
這封遺書被家屬妥善的收藏了60年,所以仍可清晰目睹上面的淚痕以及恨意甚深的齒痕。我在今年清明節第一次看到原件,內心震撼至今不能自已。60年的歲月,白雲蒼狗、滄海桑田、景物依舊而人事已非。如今中國共產黨為了「讓少數人先富起來」,結合外國財團剝削工農,利用大量廉價的「民工」、能、資源以及不惜犧牲環境,執行「流血性的出口擴張」策略。此外,以權謀私、以權換錢的制度性貪腐橫行,早已忘了什麼是「為人民服務」。反觀,國民黨在民族主義掛帥下,早已放棄了反共,甚至為了經濟利益,不惜犧牲民主、人權的普世價值。
這封遺書,在此刻見世,見證的是一個消逝的真實生命,一則橫遭剝奪的短暫人生,以及一段最荒謬諷刺的歷史。在此,提醒兩岸執政諸君:對你們而言「反共」、「為人民服務」,這些口號也許只是權宜之計,但人命是不可任意剝奪,人生是沒辦法重來的!
作者為國家安全會議前副祕書長
轉載自蘋果日報網站
11 May 2011
Viddler.com - Minister George Yeo's Press Conference, 10 May 2011 - Uploaded by mfasingapore
http://www.viddler.com/explore/mfasingapore/videos/72/
28.28 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every citizen to be involved in politics. Because politics is about the way our life are run collectively. So I don't think I will ever retired from politics because ...... I am a citizen of Singapore. And I have got beliefs, I have got views. If I can make contributions, I should.
政治是关乎如何治理人们的集体生活,所以参与政治是每一位公民的责任。我不认为我会从政治退下来,因为我是新加坡新加坡公民。我有我自己的一些信念、意见,如果我(还能够)贡献(予新加坡),我应当献身。
08 May 2011
新加坡的政治反思 -- 这个屎女人。新的新加坡人
http://lixiebiancoo.blogspot.com/2011/05/blog-post_07.html
SATURDAY, MAY 7, 2011
新的新加坡人
昨夜,走出沸腾的群众大会时,
我有一种沉重感。
或应该说,一种不安。
于是,我在回家的路上
一直琢磨,该写吗?
该在冷静日写吗?
还是等成绩揭晓后,才写?
--------------------------------
亲爱的新加坡人民,
昨晚,我在你们之中,
一起鼓掌,一起激昂念信约。
念完之后,群众大会也结束了。
在这近四个小时内,
我的心,跟你们是同一阵线的。
尽管,我们诉求改革的原因,因人而异。
在我身后,坐着两个中年人。
他们亲制了标语,高高举起,
为工人党打气。
在我身边,是个中年妇女。
大会开始前,她很热情地问我
要不要看晚报,打发时间。
在我另外一边,是三个还在念书的年轻人。
当我们其中有人要杀出重围
去上厕所时,
一个老先生很殷勤说,
去,去,我帮你看着位子。
我喜欢这样的新加坡,
这样的氛围,
这样的互爱。
集会发生了一些技术状况,
音响不理想,
所以,很多人无法听清楚演说。
大家都群起,给台上的候选人打手势,
甚至一起喊“Tia Bo!”(听不见)
这是互助团结。
我又看见很多人,
尽情呼叫,
很多人拿着他们自制的牌子/宣言
五花八门,很自豪地游场。
一游场,群众就转头看,
然后欢呼。
我心里想
音响已经很差,
可是,人们还是自得其乐,
欢呼喧闹此起彼落,
淹没了听觉,
更让人无法听清楚
台上的人
在说什么。
似乎,群众是在为自己举行
一个革命派对。
尽管,是来支持群众大会,
但,更主要是在
享受表达自己。
但,我真的很想听听
最后一场大会
候选人最后,也许是最致命的发言。
虽然,我也理解
群众精卫填海式,爆发的激情。
但,那一刻,
我希望他们
在明知音响有瑕疵的情况下,
自发降低喧哗,
让吃力竖起耳朵的群众,
有机会听演说,
也尊重台上的候选人,
尽管他们已经失声,
但还是努力
对抗音响的哑然,声嘶力竭的演说。
但,自得其乐的喧闹群众,
依旧其乐。
三个坐在我前面的年轻人
听到候选人的言论,
尤其牵涉到PAP,
马上三字经脱口而出,
要他们血债血偿。
一个中年人在讲电话,
他咬牙切齿说,这次PAP死定了,
给他们死。
我知道,很多人都选择憎恨他们。
但,这不是一个以复仇为前提的大选。
人民的愤恨,
却还是依旧强烈,
似乎要血刃仇敌,不得罢休。
人类,因理念而团结,很美好。
但,因仇恨而凝聚,
就让人担忧。
我的朋友说,
当晚,他在地铁站
看到一个拿PAP旗帜的人,
和一个举工人党旗帜的人,
擦身而过。
手拿工人党旗帜的人,
很不屑瞪了对方一眼,
大摇大摆离开。
亲爱的人民
我们都是新加坡人。
不管他们支持谁,
都有他们的自由和权力。
这,就是民主。
如果,因为现在反政府声浪震人,
而产生一种高人一等
或鄙视他人的优越感,
我们也好不到哪里去。
PAP的傲慢狂妄,自以为是,
是我们最厌恶的特性。
但,我们现在人多势众,
顺着反对浪潮,气焰嚣张,
是不是
也开始以另一种self righteous的形式自居呢?
群众大会的尾声
大家都起立念信约。
我前面的男子,马上举起手机,
势必要把这百年难得的景象
拍摄下来。
他一边拿着手机,一边喃喃,
忙得很。
我在想,信约是什么?
它不只是一个国家对人民的承诺,
也是,人民对国家的誓言。
好像结婚时,男女为对方许下的未来。
这,是双向的。
那一刻,他急着拍下整个奇观,
而随口敷衍,
似乎好像无伤大雅。
我又想,是不是我这臭婆娘要求太高了?
呵呵。算了。
然后,我的冷静日,
就在信约中,提早来临了。
这份冷静,不是思考要投票给谁。
而是,思考我们作为新加坡人的责任。
在群众大会结束后
我看到操场上,留下的垃圾,
便到台前,希望工人党的自愿人士,
能呼吁大家清理自己的垃圾。
但,他们说,根据警方条例,
无法再上台呼吁。
于是,我开始捡垃圾。
几个自愿的人,也开始捡。
但,清洁工人急忙出来,加入清理。
其他欢腾嘶喊的群众
继续高举牌子,
继续鼓掌,继续离场,继续拍照。
我有点难过。
这个操场,不属于新加坡吗?
这里的一景一物,
都是新加坡。
吊诡的是,在满腔热血念完信约,
信誓旦旦呼喊爱国,
拯救这个迷失的国家,
却忘了新加坡。
因为,我们理所当然认为,
清理一切,是清洁工人的职责吗?
低收入的清洁工人,不也是我们这次
来群众大会的其中一个原因吗?
我提早来的冷静日
又更冷静了。
看着群众涌上街头,
是一种血脉喷张,捍卫半壁江山的景象。
可是,我的心,
却一直不安。
亲爱的人民
这个选举让人昏眩的地方
就是情绪的释放,
还有一个不可思议的厚望。
可是,不要忘记,
我们也要正视自己
作为新加坡人的责任。
这个责任,不只是用一张选票
推进民主。
这个责任,也是如何改革自己。
如果,我们一味把在野党
当成救世主,
而不正视自己的盲点,
即使他们大获全胜,
也不是人民的胜利。
我们之所以走到现在,
因为过去
我们默不作声,被动冷感。
这,是我们要负的责任。
所以,当在野党出现时,
他们能做的,是代表我们请愿。
我们能做的呢?
就是反省自己,如何一起进步,一起进化。
我回家的路上
一直感觉胸口有种郁闷。
我很担忧
人民真的把在野党当成救世主了。
因为,有这么多的冀望,
这么多爆发的不满,
这么迫切需要一个英雄的迷思。
这,不是一个只有五年的压抑。
而是长期的火山。
爆发之后,期待值跟着暴涨。
如果,在野党真的当选,
这个期望,对他们未必是公平的。
因为压抑了多年的积怨,
造就了这次选民的迫切。
因为迫切,
也可能出现了一种心急。
因为心急,
也可能衍生一种要马上立竿见影的苛求。
亲爱的人民
我和你们一样,
也希望新加坡能改变,变得更好。
民间情绪的沸腾,
让执政者心悸。
这,是一个民主的起端。
但,我们必须退一步,冷静一下。
激情,可以存在一夜之间。
改变国策,却需要长年累月。
激昂,只需要当下的表达。
纠正,却需要长期的抗争。
我希望,在这样的厚望下,
你们也能寄予在野党
同样份量的耐心,
不要陷入服头痛药,马上见效的迷失。
否则,
很快你就会沉入失望,
而且是极端,不可饶恕他们的失望。
因为,你的激情
带你走向一个,呵呵,快如闪电的幻想。
而我们,在这次大选的洗礼后,
也不要忘记
自己的责任,
不要只依赖任何英雄的救赎,
而是先自救。
改革,不能只寄托几个人。
它,必须从自己开始。
制衡国会的力量,
委托他们,
检视自己的力量,
天天都在日常生活中。
亲爱的人民,
我们一定可以做到。
让自己成为一个
更有韧性,
更有反思能力,
更有人性
更谦卑的国民。
如果,
有在野党的胜利,
也有我们人民的自省,
双管齐下,
这,才是新加坡
最健全的进步。
如果,他们全军覆没呢?
呵呵,这里还是
新加坡,你的国家。
你的个人改革,
依旧在进行中,
总有一天,
集体的改变,
将化为不依赖任何人是救世主的动力。
因为,每个人
都在静静革命。
这个缓慢
但坚定的内在革命,
终究会
破茧而出的。
加油。加油。
Posted by 李邪 at 1:15 AM
转载自李邪网站 -- 这个屎女人。
05 May 2011
《独立新闻在线》- 在野党突破集选区限制 新媒体激荡新加坡大选
http://www.merdekareview.com/news/n/18177.html
在野党突破集选区限制
新媒体激荡新加坡大选
作者/本刊特约汪忠良 May 05, 2011 11:40:50 am
【本刊特约汪忠良撰述】
在新加坡大选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我们回头看看新加坡执政党和在野党(反对党)如何出招接招。我观察到的是这次的大选单选区从9个增加了至12个,多个集选区的候选人人数也有减少;非选区议员也增加至9个;政府也放宽了新媒体在参与竞选的限制。
表面上增加单选区似乎加强在野党在单选区的参选机会;成绩最好的9位在野党败选参选人也可以当上没有投票权的非选区议员,这些变化仿佛对在野党有利,但是其实未然。在12个单选区中,只有4个单选区维持不变(包括2个在野党选区),先前的5个单选区被并入了其他的集选区,而新增了8个新的单选区。单选区虽然数目增加,但是,这些新选区的分布,和每次选前选区的重新划分都一样,都是经过精心策划的结果。笔者个人猜测这些改变是因为执政党也知道人民对于集选区制度的反感,与其在大选期间成为在野党的攻击话题,不如先发制人做一些局部性的调整,增加单选区的数目,减少集选区的候选人人数。另外一方面,很多曾在外国名校留洋的专业人士,或者曾经为新加坡政府服务或者曾是获得新加坡政府奖学金的精英分子,在这届大选选择加入在野党,使到野党在这届大选实力加强。结果是在野党根本也不把集选区当成主要政治议题,而是直接献身突破集选区的限制,挑战集选区。这届大选在野党的两位议员刘程强和詹时中先生直接挑战集选区。
执政党增加非选区议员,本来是因为人民希望在国会里需要有反对的声音,它的如意算盘是以为可以让选民会优先选择执政党,以便落选后的反对党候选人以非选区议员的身份留在国会里。两位现任的在野党马上见招拆招,也先后表示即使落选有资格也不愿意接受非选区议员的职位,打破执政党的如意算盘。
至于新媒体,在这次大选更是一个不可以档的风潮。很多网站和社交网站不受到地区时间的限制,加上手机网络服务在新加坡的普遍。新媒体便成为现今社会传达讯息的工具,而世界各地的很多非官方的民间讯息就是由这个管道传播开来。在野党或者任何团体大可在国外设立网站,或者用其他的方式转载外国的评论,而不受政府的限制,这次大选虽然宣布对于新媒体的限制,但是其实是对于新媒体的无可奈何。现在比较受到新加坡人欢迎的公民网站为“网络公民”(The Online Citizen)和“淡马锡论坛”(The Temasek Review)。
主流传统媒体为了抢夺这次大选的报道,因此都加入新媒体的潮流。除了加入很多现场文字转播报道、互动的留言板、影像的上下载,竞选群众大会甚至通过网站以现场转播。在这次新加坡大选的两百多万的选民当中,有超过四分之一的选民是年龄介于21至34岁。新媒体加上年轻人,是一个很有爆发力的组合。笔者在网上的观察是,这次选举推翻了新加坡年轻人对于政治冷感的印象。很多的年轻选民甚至自动自发的为自己的“偶像”设立网站或版位、转发文章、表达意见、拍照上网、转发照片等等,间接推动了新加坡大选的热潮。
尽管这届大选在野党大力宣传新加坡的投票是绝对秘密的,一些年纪较长的新加坡人,仍然害怕自己投选在野党,会被执政党秋后算账。一些新移民为了要“报答”执政党的移民政策,也坚决投执政党。笔者还听到一些公务员的家属,害怕家人会因此被裁退而决定选执政党。
传统主流媒体在新加坡还是站有一定的影响力。在野党这次大选的在传统主流媒体能够发出更多的声音,但是在有些时候报道上还是偏向于执政党。记得当执政党最年轻的女候选人陈佩玲拿着名牌包包的私人照片在网络上流传,还有爆出她可能甩掉旧男朋友嫁给高级政府官员时,报刊社论就以“抹黑政治”来形容这件事情,而且希望选民杜绝这样的言论。殊不知在新加坡,所谓的“抹黑政治”根本就行不通,很多所谓的“抹黑政治家”不是被告得破产,就是逃离新加坡。“抹黑政治”在新加坡根本就没有生存空间。而且,这些照片言论如果有造假或者抹黑,作为政治人物应当有准备应对的方式。而不是等执政党的部长级人物出来讲话。我能否信赖这样的国会议员为我在国会里发声呢?这样的社论到底讨论必要性在那里呢?
就如前面所提,这届大选跟之前一样,执政党都是由部长出来领导集选区,所有问题常常由各个部长轮流发言。执政党其他个别的候选人提出来的都是老生常谈的组屋或者电梯或者社区翻新计划。反观在野党有些重量级的候选人不但提出经济政策,还不断的反驳执政党提出的论点,在野党有些年轻没有经验的候选人,虽然提出的论点没有分量,但是至少他们敢于尝试,而且多尝试从人性化的角度提出一些政见,这是执政党比较缺乏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次大选切切反映了执政党集选区制度的问题。虽然执政党在之前的多次大选,因为集选区制度获得了很多次的胜利,但是执政党议员却没有经过大选的洗礼,没有被大众公开检验,所以缺乏选举的作战经验,而且很难虚心接受人民的检验。笔者认为,执政党之前集选区不战而胜的轻松,恰恰就成为了这次大选执政党的一个最大的难关了。
01 May 2011
SPP's Chiam See Tong at Potong Pasir SMC rally, April 30
"This is a problem because many people don't understand why I leave Potong Pasir. No because of any selfish reason...... The reason why I go to Bishan-Toa Payoh is because is to promote democracy in Singapore.(Cheers and claps)" 00.40-01.22
"You cannot have democracy unless you have opposition in parliament." 01.40
"My only problem is that I going into Bishan-Toa Payoh and not getting into Potong Pasir. (Laughs) The people in Bishan-Toa Payoh do not know me as well as you do." 02.22-02.47
"There is a big mis-understanding at Potong Pasir. They think I am going to Bishan-Toa Payoh and gain more glory... This is a dangerous move on my part but if I have your support and your encouragement, I can feel safer." 05.01-05.51
"Bishan-Toa Payoh is a dangerious ground for me. (Cheers and claps) I need people to lead the way for me. If you lead the way, I shall certainly not fall......Together we can make history at Bishan-Toa Payoh." 06.55
"I am so sorry we cannot provide chairs for you." 07.20
"When we form the government, you will play the leading role. The people will play a leading role. (Cheers..) The people shall not be bullied anymore. (Cheers and claps) Everybody will be treated equally. (public shout "No more arrogance") Quite right. (Laughs, cheers and claps)"09.28
"When there is life, there is hope. When there is hope, you can do anything under the sun." 14.02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