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December 2007

結語

星期四報告完了後,原本是想另外重新把報告看一遍。但是,事實上我卻一直處在“當機”的狀況,加上犯了感冒。我除了拼命在休息外,就是在看網絡上資訊,其他甚麼事都不想做。直到現在我才勉強的開始逼自己做一些東西。

我想:我是在逃避一些事,或亦是這次對於生命的探討對於我來說,是我生命無法承受的。相對於原籍台灣的日本AV女優觀月雛乃對生命的坦白,我們是逃避現實的(不好)種。觀月對於性的好奇和慾望其實沒有掩飾,雖然這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幹AV這回事不是一件可以啟齒的事。她甚至對於男優仰慕和與十個男人在幹那檔事情也不覺得有所避諱。

余老師那天也提到:存在主義者是沒有家的。這句話我聽到心裡頭去。

我剛剛在我的部落格上po了兩首歌曲:一首是張震嶽的《思念是一種病》和電影《881》的主題/插(?)曲《一人一半》。po完後,我才發現兩首歌曲都和我的故鄉新加坡有關。《思念是一種病》的guest vocal,Tanya蔡健雅是新加坡的詞曲創作人兼歌手。電影《881》是新加坡製作導演的電影,內容反映歌台──一種新加坡次文化為背景。

我想:還好我在報告裡頭,沒有把新加坡的一大段刪除掉。我想這部分是重要的。

一人一半




是一部新加坡製作的電影“881”的主題/插(?)曲
881是Papaya木瓜的意思,是一對歌台姊妹的組名,名字有沒有影射甚麼東西,你自己想想

歌台有點像台灣廟會的清涼秀,但是沒有到牛肉秀、鋼管舞的程度。通常是在七月普渡拜拜的時候才比較出現
雖然電影製作公司主要是把這種次文化拿來當賣點(在新加坡甚麼都能賣),但是我想導演還是相當有勇氣地敢敢把新加坡文化較不敢露的一面秀出來。這是不是對自己認同的一種自信,我還在觀察。

但是我這歌曲、次文化、導演都讓我滿驕傲的,真的。
我是台客,在新加坡叫阿明(Ah Beng)...
哈哈,我至少是一個驕傲的Ah Beng

ω 張震嶽 ( A-Yue ) _ 思念是一種病 _ MV ω




“從王菲的思念是一種很玄的東西到張震嶽 的思念是一種病
反正思念就是這樣的...”

MV可以看到很久不見的蔡建雅Tanya
不管你喜不喜歡,張震嶽是一個有個人思想和風格的人
因為......我也是台客,哈哈哈...

26 December 2007

《死亡輿童女之舞》

Rating:★★★★
Category:Books
Genre: Religion & Spirituality
Author:胡因夢


(研究報告,請勿任意轉載)

(壹) 前言

上一次報告,我先假設轉化有其終極的目的,就是還原存有本真(authentic)的狀態。耕宇問我為什麼用聖輿俗來做解釋,我想一陣子。我其實是不是要講聖輿俗。我應該是要從二元論出發,推論出我們可能理解存有的四種狀態,而二元盤饒就是轉化的終極假設目的。

(A) 二元無關
(B) 二元對立
(C) 二元一體
(D) 二元盤繞

後來在《死亡輿童女之舞》看到胡因夢對於李敖的愛情觀也談到了“二元對立”之說。摘下來和大家分享:

“(李敖)這個(愛情)指導原則完全建築在「二元對立」之上----只能有快樂,不能有痛苦:只能有秩序,不能有混亂;可以瀟灑的玩世,不能有人性的掙扎。

一向自視為「超人」的李敖,在人生觀上其實並不超越,他和眾人是一樣的。他以「智者之愛」作為期許,然而從古至今能全觀的智者都覺察到,「二元對立」就是人性中的顛倒和各種病態的根源,對立性越大,病情越重。”

後來又看到在網友的部落格,提到某法師不把佛教定義為宗教,而是一個“圓滿”的教育。這又引起我對二元論的反擊。

“法就像舟,過河即棄,在陸地上舟會成為我們的累贅。我們不能說法是處處圓滿的,但是法用得恰當就好。 佛教亦是如是,佛教用在恰當處就好,佛教不可能處處圓滿的。 (我沒有說不圓滿,我是說不是處處圓滿)。說圓滿不圓滿便墮入二元對立之爭,也不符合世間的複雜與多元性。

依我的淺見,不墮入二元對立之說乃佛教之大事。”


其實我先前提的四種狀態,沒有高低之分,沒有前後之分,不是因果關係,只是個別的四種狀態。以貝特森(Gregory Bateson)的脈絡來看,這相當於“邏輯類型”(logical type)。任何存有現象都具有無數的邏輯類型,即是說任何存有現象都有不同的邏輯層面,而每一邏輯層面都沒有辦法超越自己去適應其他的邏輯層面。因此,世界是多層次的現實,一個現實也有多元版本的。 我最近也有在思考關於意識界輿潛意識界的問題,以下是我對於不同介面的態度。

父親病了,我臨時放下一切趕回來,主要一個原因是因為他說他在病房看到了很多小孩,一些平常人視為不存在於世間之物。用一般民間的說法是他看到了陰間之物,我則是以潛意識來看這件事。

……這些存有物是在潛意識這個介面上存在。介面是借用電腦語言的Platform。這個介面(Window XP, Window Vista)本身不能生產事物,但是可以讓其他的軟體(Window Words, Power point, excel)在這個介面上生產。所以父親看到的存有物(小孩)是在潛意識這個介面活動。用科學幻象小說家倪匡的脈絡來說,小孩像是無線電波,要靠潛意識這個收音機才能收得到。

我們本時因為需要處理世間的事物,所以我們大部分時間是用意識這個介面來看待、了解、分析、解決事物。但是,在睡覺、作夢、談戀愛(?)的時候,潛意識的介面不知不覺的替代意識。而我們的價值觀、生活經驗、回憶也存在於潛意識這個介面上。從醫學、理性上來解釋,父親卻是因為吃藥,加上沒有進食,所以有幻覺,看到別人看不到的事物。個人覺得這是思維在潛意識的活動。

醫學是意識界的解釋,民間說法是潛意識界的角度。兩者是不同的介面,沒有自相矛盾的問題。

這次報告,我是想談談轉化“如何”發生。我們從胡因夢經已成為事實的經歷來看轉化“如何”發生,先用標記的方式把轉化的許多可能性顯示出來,然後再嘗試依序列知識,甚至模式性的知識來加以論述。


(貳) 標記
(A)從宗教入手
宗教的啟蒙pp063-64
二十七歲之後我開始「瘋狂尋道」,時常參加各種法會……我從信仰進入探索,歷經了漫長的轉化過程,日後因為某些人生的危機,才有了深化的契機。

我找到了pp208
我回想起自己一開始接觸宗教,法師教我的幾乎是持咒和觀想,再不然就是透過隨息、數息來集中焦點和妄念。一開始,這方法有效,奔馳的思維活動很快就安靜下來,但不久它又恢復了原狀,於是我又開始重新數息、持咒,就這樣重複再三,來來回回地角力。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我開始懷疑:難道這麼做就可以解脫了嗎?答案是,它不但無法幫我解脫,還進一步製造了更大的矛盾……(我)無法全神灌注於工作,心裡老是掛念著“修”這件事。

克里希那穆提的洞見pp211
當我們努力在“修”的時候,心中充滿著想要“變成”某種理想狀態的慾望,這份慾望的本身就會令我們原地踏步……某些“努力”打坐或打七的“老參”,并不給人一種人格成熟、智慧明透的感覺,反而有一種較量和競爭的世俗感,比不“修”的人還要封閉、狹隘。

(B)超個人經驗
B1 潛意識的啟發??--意識的轉變pp68-69
……我開始出現一些意識上的特異現象。某個週末我和幾位同學結伴到西門町看電影,大家走了幾條街,走到一個十字路口正在等紅綠燈時,我突然進入一種「大忘」的狀態,我忘了自己是誰,忘了要往哪裡去,也忘了為什麼站在十字路口;我傻傻地跟在同學的身後走了好幾條街,才想起自己是誰。
……後來上大一時,有一回坐在男同學的摩托車後,也突然興起「我是誰」的大疑問。平日暼見鏡子裡的自己,感覺竟然很陌生,有一種「我不是我」的疑惑,像這一類的現象,都是促使我尋道和找尋自己的根本原因之一。

B2 用迷幻葯--知覺的禁區pp114-115
我自己抽了大麻的反應是音感特別敏銳,但是知覺會從日常的普遍覺知,縮小到只有一個感官在運作的狀態。譬如正常的聽覺可以接收到週遭各種正在發生的聲響,抽了大麻之後卻只能聽見樓上的水滴聲,而且聲量大到像鼓聲一般,此外理性思維的能力會降低,有一點類似錯誤的禪定所造成的遲鈍而和緩的反應。



B3 向內心深處探索pp168
有一天傍晚,我在自己的房內,正進行這樣(瑜珈的大休息式)的修習,似睡非睡時,我耳邊的耳朵突然傳來一個女性的聲音。那聲音透露出來的品質,非常的成熟圓融,好像一切都已了然,有一種超乎物外的美。她像是在耳邊,又像是在另外一個空間,我想武俠小說中的“千里传音”,大概就是這種味道吧。“她”以英語重複地對我說:“I want you to enlarge, I want you to enlarge, I want you to enlarge……”聲音從小到大、從近到遠,逐漸淡出……接下來的一個多禮拜,每天晚上睡到三點,一定準時醒來……房間開始瀰漫一團白色的氣體,好像整個要把我吞沒了一般。

B4 神秘體驗pp344
12月7日清晨4點,我默念了幾遍二十字真言,突然覺得混身發熱,熱到大汗直流的地步……接著我靜臥中的身體,像是接通了一個巨大的電源,渾身數萬條的經絡,不約而同的共振起來。我當時的神智非常清醒,眼睛是閉著的…竟然看見自己的身體和身體的周圍,突然轉進一個漩渦。緊接著,半空中出現了兩個人……是我多年前雙雙過世的父親輿母親。他們是以中年的模樣示現的……我以心靈感應的方式和他們溝通……


(C)當演員
「演員」的深意pp138
在原始的社會裏,演員是以「薩滿」或「巫」的形式展現的,那時他的功能是充當神人之間的媒介……換句話說,在原始的社會裏,演員曾經是擁有過神權以及崇高的地位……(現在的社會裏)真正傑出的演員,都具有豐富的心靈世界,有神秘體驗的也不乏其人。他們似乎達到了心智與感情之間的整合與平衡(意識與潛意識??),因此能展現出高等形態的理解力與流暢無阻的感情表達。

(D) 性愛
「譚崔」pp267-268
两個之間有一股靜謐的張力……我們凝視著對方的眸子,開始非常緩慢、非常清醒地,一邊注意著自己的深呼吸,一邊感覺著身體的趨近。這階段的我對身體的覺知,已經從粗糙的肉體,轉向隱微的經絡系統;當他的身體進入我的身體的那一刻,我很清楚地接收到一股能量。這股能量迅速往我身上的上半部擴散,我的臉和手開始逐漸麻痺。我知道麻痺是因為頭部通往两雙手臂的經絡不通……我深呼吸,不久麻痺感便逐漸解除……两個人的能量交流成一個完整的循環,因此達到不可思議的通經絡的效果……两個人的關係因而進入另一個階段—其中有感恩、有深刻的感動,也有一份聖潔的喜悅。


(E) 愛情
真愛是甚麼?pp272
(和稱作為“靈性伴侶”的Robert吵架後)我發現真理和智者的話語如果不能落實在日常生活中,两個人充其量只是滿口佛言佛語的法執者。

克里希那穆提Krishnamurti:恐懼不是愛,依賴不是愛,嫉妒不是愛,佔有控制不是愛,責任義務不是愛,自嘆自憐不是愛,不被人愛的痛苦不是愛,愛不是恨的反面,正如謙卑不是虛榮的反面一樣……所謂的愛是屬於完全不同次元的東西,可是你不知道如何進入那美妙的源頭,那麼你該怎麼辦?當你不知道怎麼辦時,你就甚麼都不做,不是嗎?就是這樣,甚麼都不做,然後你的心完全寂靜了,你知道這是甚麼意思嗎?這表示你不再尋找,不再渴望,不再追求了。當自我中心一消失,愛就會出現。
史考特‧派克醫師:為了滋養個人和他人的心靈成長而擴大自己的意願。
胡因夢:一般人的認識卻剛好相反,總認為如果兩個人的關係中沒有佔有慾和嫉妒心,就是“不在乎”對方。我們總認為愛情之中一定要有強烈的感覺,否則就不是愛情了……在兩性的關係中總是不斷立刻做抉擇,或者尋找更理想的狀態,其實這就是“自我”的慾求,基本上和“愛”是扯不上關係的。

要注意這裏至少應該有一個轉折。

不是說“當你不知道怎麼辦時,你就甚麼都不做”為什麼不知道應該怎麼做?就因為曾經做太多做太過頭,太over了。就是表示先前至少心中應該充滿了佔有慾和嫉妒心,做到極至之後,令人討厭時。然後,突然之間,不知道應該怎麼辦,頭腦空白一片,不知所措,就甚麼都不做,最後自我才會消失。

一開始甚麼都不做,這完全不叫愛,這是“沒魚蝦也好”。

(F)死亡
母親病危pp287
死亡輿浩劫同樣具有轉化的力量,坐在客廳裡和臥室四周的友人,像是同舟共濟的一家人,自動地拆除了擋在人我之間的藩籬。他們帶給我的關懷和溫暖,撫平了我心中那股巨大無邊的哀傷……放了半天的(阿彌陀佛聖號的)錄音帶之後,母親原本無法合攏的嘴唇,竟然閉了起來,嘴角還有一絲隱約的笑意。布滿風霜的臉孔,也變得慈祥了。最明顯的是臉上如刀割的紋路,竟然撫平。大家圍在她的身邊,充滿著悸動地看著死亡帶來的奇蹟。


(G)生病
如如不動的體悟pp319-320
起初我采取的是大字形的仰臥,後來發現這個姿勢躺久了身體反而緊張(壓迫到脊椎),因此改為側臥。人在動態中很難會體會到細微的經絡走向,一旦靜臥下來,經絡通暢與否立刻覺知。我感覺自己的氣血已經阻塞得如同速度最慢的滴漏──許久才通過一滴……一旦覺知到經絡不通,心裏自然產生焦慮的反應,跟著妄念也會生起。但是長年的自我觀察,已經好了一些基礎,我可以立刻看穿妄想只是逃避焦慮和阻塞感的自我保護機制。其實這些意識的活動都是“我”,既然是我,就不必要再多出一個觀察“我”的監督者──監督者只是二元對立的矛盾和衝突,也就是排斥和抗拒身心真相的價值標準。監督者一旦被看穿,妄念和焦慮感在沒有對立的敵手之下,很快地失去了蠢動的力量,於是內心自然安靜下來。心一安靜,身體一定放鬆,本來緊縮在經絡上的注意力,便開始擴大到沒有焦點的狀態時,就這聽進所有的聲音,同時也能覺知到自己的呼吸、能量的震動、表皮的跳動和如同萬蟻叮咬一般的奇癢。然而你也只是平靜地覺知著一切現象的變化,而不生起任何想要改善或調整的慾望;換言之,二元對立的“自我”活動完全停止,只剩下了純粹的覺知。這時你有一種非常深刻的領悟,原來在所有的病症後面,有一種東西是沒病的,這東西目睹著各種的變化,卻不隨著變化產生波動;它是如如不動的……人們一旦發現自己的內心深處有“它”的存在,對病痛的各種症狀就有膽量承擔,喜悅也跟著生起。

Pp332
(找了菲律賓的神醫Alex Orbito,以特異的方式徒手開刀。結果失敗)我從這件事中學到的教訓是:既然活在這個物質的世界,就要以物質世界的規則行事,奇蹟往往是規避痛苦的捷徑;人生是沒有捷徑可走的。

(H)女兒
尊重生命pp335-336
有人問我,孩子的父親缺席,會不會造成她(女兒)心理上的傷害,我從自己的成長過程體悟出每一個生命都有獨特的學習方式。這宇宙有一個隱含的、失序中的秩序,我們一旦學會了正確的觀察和面對,就能坦然而開放地順著生命之流漂洋過海;然而學習的過程總是充滿著艱辛的……當我第一次發現她對其他的小孩有殘暴得舉動時,我心裏生起明顯的失望感,然而一旦放下那些理想和標準,你就能冷靜地看到人類的基因之中,動物性、人性和神性是同時存在的(多元盤繞?);你必須接納這個事實,如同你接納自己一般。


(叁) 心得感想

從上面的整理看來,生老病(胡個人)死(母親)、愛情、親情、性愛(藏秘的雙修法??)肉欲,這些宗教常常提到的人生的基本問題,似乎都是轉化可以切入的角度。這些例子似乎表現了煩惱即是菩提的論述。

《死亡與童女之舞》裏,胡因夢的自我轉化有很多不同的方式(A至H,不同的內容。它可以是生老病死愛惡慾;可以是因為生理上的轉變,使到心理(心靈)的轉化;或是心靈的轉化,也改變了生理上的不適;甚至轉化也有主動和被動的方式出現。這展示了轉化的多元性和複雜性,通過作者對生命的回憶和故事的敘事開展,使我們可以稍微窺看轉化的其中一個面向。

那天與耕宇聊到這两年和不同的同學當室友,見到他們這两年以來的改變。耕宇便開玩笑說我把他們轉化了。我說:我不可能使你們轉化,真的有甚麼轉化的話,我也是造成轉化的其中一個因素罷了,我也有可能不知不覺得被你們轉化了。個人覺得,轉化應該是多元的,我們無論怎樣的抽絲剝繭還是不能還原轉化自身。

如果依照余德慧宗教療癒的脈絡來看,療癒是從“遇”的觸點開始。“遇”是不可掌握的,觸點不是人造的。當“遇”發生時,觸點正在進行時,我們其實是渾然不知的。觸點有可能在深淵裡,在危險中、生老病死發生。

這樣說來,我的報告似乎一開始便問錯問題了。“如何”是否事實上根本不能談論的,用語言把“如何”定格,只是論述上的便利。論述只是使我們有機會啟發我們觸點的可能性,讓我們有所參考而已。我們如果把這些都是經已發生的經歷事實,當作我們的觸點依樣畫葫蘆,將會讓我們馬上跌入另外一個深淵。(這個深淵會不會也可能是一個觸點呢?)個人覺得就像熟讀禪宗的公案的人,感覺自己有或者更加有機會悟到一樣的愚蠢。

我不知道這樣從A到H按部就班的把書的內容排列出來能否構成序列知識,而報告內容的堆疊中,是否有知識的流動,然後達到了模式知識的領域。因為沒有上這堂課,所以不能掌握其中的訣竅。但是,我隱隱約約感覺到敘事的力量彷彿在字裏行間在流動著。心裏便突然冒出一首古詩,就用這詩來結束這次報告。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题西林壁》

(源發表於2007年12月24日課堂口頭報告,文字發表於2007年12月26日慈濟大學網絡論壇)
http://kptc.4u.club.tw/religion/viewtopic.php?t=26


書籍出版資料

http://www.booklife.com.tw/asp/showbook_cart.asp?bookid=00000278




23 December 2007

真愛是甚麼?

 

克里希那穆提Krishnamurti:

恐懼不是愛,依賴不是愛,嫉妒不是愛,佔有控制不是愛,責任義務不是愛,自嘆自憐不是愛,不被人愛的痛苦不是愛,愛不是恨的反面,正如謙卑不是虛榮的反面一樣……所謂的愛是屬於完全不同次元的東西,可是你不知道如何進入那美妙的源頭,那麼你該怎麼辦?當你不知道怎麼辦時,你就甚麼都不做,不是嗎?就是這樣,甚麼都不做,然後你的心完全寂靜了,你知道這是甚麼意思嗎?這表示你不再尋找,不再渴望,不再追求了。當自我中心一消失,愛就會出現。

 

史考特‧派克醫師:

為了滋養個人和他人的心靈成長而擴大自己的意願。

 

胡因夢:

一般人的認識卻剛好相反,總認為如果兩個人的關係中沒有佔有慾和嫉妒心,就是“不在乎”對方。我們總認為愛情之中一定要有強烈的感覺,否則就不是愛情了……在兩性的關係中總是不斷立刻做抉擇,或者尋找更理想的狀態,其實這就是“自我”的慾求,基本上和“愛”是扯不上關係的。

 

摘錄自胡因夢《死亡與童女之舞》,圓神出版社,1999年

 

 

20 December 2007

中国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成立 战略储油专业化正规化

http://www.zaobao.com/zg/zg071219_504.shtml
能源(石油、水源、粮食)将会是世界权力分配的实力
朋友,你准备了没有?
=========================

中国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成立 战略储油专业化正规化

转引自联合早报网
● 于泽远(北京)(2007-12-19)

  中国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昨天正式成立。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发布消息说,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是中国石油储备管理体系中的执行层,主要负责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储备库)的建设和管理,承担战略石油储备收储、轮换和动用任务,监测国内外石油市场供求变化。

  消息说,中心的成立理顺了中国石油储备管理层级关系,拉开了中国石油储备向专业化、正规化发展的帷幕,将对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石油储备管理体系,加快战略石油储备建设,规范石油储备运作,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有关官员对本报说,中国自2003年以来开始建设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包括在浙江的镇海、舟山、山东黄岛和辽宁大连四个沿海地区建设第一批战略石油储备库,以及将在重庆万州,甘肃等内陆地区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基地。

  这名官员指出,在国际原油价居高不下的大背景下,中国加快建设石油储备体系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国内石油安全,应对突发事件,防范石油供给风险。例如,一旦“台独”势力铤而走险引发台海军事冲突,一个比较健全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将为大陆赢得战争提供有力的能源支撑。

  据报道,中国石油储备基地总共规划了三期,其储量安排大致是:第一期1000万至1200万吨;第二期2800万吨;第三期2800万吨。目前,发改委已公布了一期四座储备基地的名单,分别是镇海、舟山、大连、黄岛;二期的储备基地名单还没有完全公布。由于石油储备基地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和税收贡献料将十分巨大,中国地方政府都力争在本地建立石油储备库,因此官方在石油储备库的选址问题上比较谨慎。

  目前镇海、舟山两大石油储备基地已基本建成,分别于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开始注油,黄岛基地将在明年投入使用。

发改委:中国石油储备

不会用来操控油价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陈德铭今年9月在美国向媒体透露,目前中国战略石油储备量在200万吨至300万吨之间,2010年前将增至1200万吨,相当于中国一个月石油进口量的水平。

  陈德铭认为,国际原油价格在高位运行,不是采购储备原油的最佳时机,但未来数年内中国将逐步增加原油储备。2020年中国原油储备将和日本、美国一样,增至相当于三个月进口量的水平。
  国际能源署曾批评中国的战略储备缺乏透明度,并强调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只应限于解决供应短缺问题。国际社会也有人质疑,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可能将使中国有能力操控国际石油价格。国家发改委能源石油天然气处处长胡卫平今年9月澄清说,这种质疑是误解,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只打算在紧急情况下使用,不会用来操控油价。

  《上海证券报》引述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分析师牛犁说,且不说中国的战略储备水平还远远达不到90天的平均线,即便中国达到了这个标准,也难以影响到国际市场。

  牛犁认为,一期的四个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投入使用后,南方出现“油荒”的概率将越来越小,中国的能源安全将大有保障。

17 December 2007

疲疲挫

“疲疲挫”是台語,唸P-P-Chua,是心驚膽跳的意思。老師在談存有的時候,好像有提到存有就是疲疲挫,“挫”在那裡等。等甚麼呢?

這次父親的生病,讓我更加明白甚麼是疲疲挫?

父親在病房的時候,我們不能,也沒有在病床邊守候。晚上探完病回家時,在家里有時候心跳加速,心裡疲疲挫,不知道醫院甚麼時候會打電話來,告訴我們病情有變化。

父親從加護病房出來普通病房,尿管拔出來又插回,我疲疲挫,不知道他需要長期插尿管嗎?

有便秘的問題,我疲疲挫,不知道長期服便秘葯會有副作用嗎?甚麼時候能正常排便?

胃口不好,我疲疲挫,不知道他的胃是不是有問題?葯是不是開得太重?是不是又在出血了?

在做復健時,我疲疲挫,不知道三個星期不走路的他,能不能恢復走路的能力?

要出院回家時,我疲疲挫,不知道他體力恢復了沒有?回家會不會因此跌倒?

回家後,凌晨他不睡覺,我疲疲挫,不知道是不是氣喘又發作了?他睡覺了後,我也疲疲挫,凌晨四五點,天氣轉涼他會不會又喘了?

早上我從夢中驚醒,因為我疲疲挫,不知道他肚子餓了沒有,是不是要準備或者買早餐給他吃?

他吃不下東西時,我疲疲挫,他這樣體力不好,會不會有力氣走路?會不會跌倒?吃藥會不會出血?健康會不會影響?

味覺變差,吃粥放太多醬青,我疲疲挫,會不會太咸?會不會影響腎臟功能?以後要不要洗腎臟?

最近在看存在主義的一些理論,才知道“疲疲挫”原來在對於存有是這樣的重要。“疲疲挫”驚醒了人們日常生活中虛假的安寧,摧毀了一切粉飾的安全,把人逼入絕境裡,拋擲於世界之中。這時,本真的存有(anthentic existence)才得以開始。

而海德格有恐懼輿顫抖(fear and dread)之說,源自於齊克果的看法。看起來,我得重看一下齊克果的恐懼輿顫抖(fear and dread)了。

原載於慈大宗研所部落格

http://kptc.4u.club.tw/religion/viewtopic.php?t=16

* 陳鼓應編《存在主義》,台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

 

05 December 2007

新加坡亞力山大醫院4號病房12號床

 

 

想不到,我11月的病房筆記地點從台灣轉移到新加坡,而病人從沒有親屬關係的病人變成我的親生父親。我深深的感覺到:這才是真實的人生啊!

 

父親他這個月在11/9已經感到不適,但是固執的他決意不要看醫生,家人也沒有辦法,至到11/12他自己要求到醫院,狀況有些危急。但是一天天的病情穩定,至到了11/19,我從女朋友口中知道他可能要出院了,心裡的大石頭放下了,卻想不到11/21卻接到他轉入加護病房的消息。

 

 

11/21

接到消息後,我想我可能需要回家一趟,雖然家裡還有三個哥哥,一個姊姊,但是因為我人在國外,而且父親是跟我住在一起,所以我想他會想他會特別想要見到我。我即使今天不回去,病情如果在一两天內沒有改善的話,我還是要會去一趟。

 

我查了往新加坡的飛機,除了我常乘搭的廉價航空捷星航空是在傍晚六點,還有早上的長榮航空和中華航空,還有下午的新加坡航空。我心裡想乘搭早班的火車離開花蓮,然後下午搭飛機。但是新加坡航空是專門給高尚的人乘搭的,我們這種貧賤的新加坡人是乘搭不起的。所以我的盤算是乘搭凌晨的火車到台北,然後轉到桃園機場,搭早上的飛機。心裡有盤算後,感覺較踏實了。回到宿舍便乘機把房間打掃一番,在外面涼乾的衣服收進來折好。

 

11/22

我平時睡覺時,手機是關機的。父親病了一星期後,我的手機一直沒有關。下午,在研究所主辦的講座開始不久,關鍵電話終於響了,女友打電話來,轉述姊姊說父親晚上在病房裡看到很多小孩子在走動。我聽了這父親看到的事物,決定馬上回來。根據民間的傳統說法,這些是陰間之物,表示病人游離在陰陽之間。我對民間的看法沒有意見,但是我自己覺得這是潛意識的世界。(另外有文章討論

http://clang13.multiply.com/journal/item/44

 

我在教室的東西還沒有收,便到研究所辦公室告訴所秘這事情,經過所秘、國際事務中心的幫忙,介紹了在台北旅行社工作的慈濟師姊接洽,終於買到了隔天早上的中華航空的機票。到國際事務中心交代完機票費用,又轉到火車站買了票後,已經是傍晚六點,終於松了一口氣。

 

晚上七點有一場關於頌缽的討論會,本來不想參加,但是想到回宿舍心情也是七上八下,倒不如到那裡放鬆心情。上了頌缽討論會後,還跟老師借了一個頌缽。我希望頌缽可能能幫父親放鬆精神。

 

回到宿舍,把要用的東西收拾好,需要交代同學的事情,交代清楚。學長小弟冒著風雨把我送到車站去,便開始我的13小時的旅程。

 

這裡我要謝謝所秘淑喻、國際事務中心的威任、在旅行社辦公的李佳慈濟師姊、學長小弟兼室友耕宇、研究所妙乘師、常昱師、宗怡師、星靜師的祝福和迴向,還有許多電話、電郵和传簡訊來關心的老師同學朋友們,還有許多在默默幫忙和祝福我的朋友。祝大家安康

 

11/23

聽說父親在昨天聽到我要回來時,精神一下子振奮起來。到新加坡,我看到父親的臉色相當的紅潤,臉色好很多,但是手上和鼻孔插滿了管子。鼻子是補充營養的營養“牛奶”,手臂上的是補充水份和抗生素的管子,還有讓他小便的尿管,而且因為在加護病房,所以他只能包著成人紙尿片,在床上解決“大問題”。我想我是回來的決定是對的,雖然在醫學上我不能幫忙甚麼,但是精神上的鼓舞是重要的。但是我也知道,這樣的精神振奮只能維持一下子。真正能幫助的是父親自己的努力。

 

11/24-25

我見了父親的主治醫生,醫生說父親的肺部已經剩下三分之一功能心臟有一條血管有些阻塞,這種狀況只會維持或惡化下去,不可能會恢復的。父親抽煙已經有很多年了,去年我離開新加坡唸書的時候,他的肺部終於出現問題。進了醫院,我還因此延遲我的班機。醫生其實有暗示表明這家醫院不是治療肺部疾病的最佳地點,而是去年他第一次住的醫院。我其實知道,但是父親比較喜歡這家醫院。上一家醫院,醫生講話沒有分寸,常常直接指責父親的抽煙習慣,而且直接嚴厲的告訴父親,他的病情只會維持或惡化下去,不可能會恢復。父親不喜歡這樣直接的方法。我則說醫生是“英文直”(福建話:Ang Mo Di),這些人就像外國的洋人一樣,完全不知道在華人(亞洲人)長輩的面前,講話要比較含蓄,不能直直的講一些東西。

 

父親這兩天依舊看到有小孩在病房裡,他還看到病床的對面有一扇無形的門,而對面的病人正在表演著四川變臉的把戲。父親的狀況除了第一天我回來之外,沒有特別的進展。

 

11/27

今天父親轉入普通病房,他的營養管子已經拆出來了,雖然這表示他病情已經好轉,但是表示今天開始要自己進食。這是他病情的另外一個階段,因為他已經兩個星期躺在床上,已經沒有自己站立和走路。加上他在醫院期間沒有胃口,進食也不多,怎樣鼓勵他吃東西成為我們的挑戰和責任。醫生也說父親需要住院多一星期左右,完成他抗生素的療程。

 

11/28

今天醫生嘗試把父親的尿管拔掉,希望他能夠自己排便。到了下午,他的膀胱已經有290ml的液體但是。所以醫生想要再把尿管裝上。我鼓勵父親再嘗試自己排尿。結果,他不但不能自己排尿,還把大便排在椅子上。我看到父親的狀況,我的眼淚不戚然的掉了下來。好好的一個人,就因為生了病,連自己基本的生活問題也成為難題。我這時不知所措,猛然想起,如果我是病房的志工,我這時候應該會怎樣做,來安慰自己?我自己在遇到問題時,希望別人怎樣對自己。除了陪伴以外,我真的沒有其他的答案。

 

11/29,11/30,

這兩天除了要怎樣哄父親吃東西是一件大事外,就是要父親下床坐在椅子上和到處走動。這是為了復建他的腿部,還有幫助他的排尿問題。為了哄父親吃東西,我和姊姊用盡了方法。

 

按摩和頌缽

忘了幾號開始,我給父親做在上課期間學的手部按摩。父親沒有排斥按摩,他也常常被按摩得睡覺了。按摩其實技巧不甚麼大不了,只是那種給人照顧和疼惜的感覺使人很放鬆。父親在醫院因為不同的原因要插管,有時是因為要滴抗生素,有時是因為要抽血。他的手經過了三個星期的蹂躪,已經變得百孔千瘡,至少有十多個洞,而且左手還有瘀血。有幾次看到爸爸讓那些比較沒有技巧的護士插管,爸爸痛苦的表情,心裡也像被針刺到一樣,跳了一下。有時,因為怕爸爸的手會痛,所以我沒有直接碰觸,我只是自己用按摩油把雙手搓熱,然後在離手部一段距離的地方幫他摀,希望能幫他減少痛苦。奇怪的是按摩好像有一種力量,讓爸爸有一種安祥的感覺。

至於頌缽,怕爸爸可能會有忌諱。所以我一直沒有拿出來。一直到他的狀況比較好時,我才在他的病床旁磨缽。他有些好奇,我才把缽放在他的手掌心上磨。我進一步想把缽放在他的胸口,他拒絕了。只好先試試放在他的手掌心。

 

 

 

02 December 2007

Jia Han's Site & Bernard's Home - Religion vs Education

http://bernhan.multiply.com/journal/item/141
依我的淺見,不墮入二元對立之說乃佛教之大事。
IMHO, avioding duality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buddhism.
============================================

jus like the dharma. it is only like a vehicle. after we use the vehicle to cross the river, we hav to leave it by the river bank. if not, the vehicle will make use cumblesom. if so, how could u say dharma (this vehicle) is a perfect system. we should say that it is good when u r in a certain situation. i think buddhim is also the same. it is good but it is not perfert in any situation. (i din say it is not perfect. i m saying it is not perfect in all situation. saying perfect or inperfect is actaully make urself in the the dulity of this world, n it also simplify the complexity of the world.)

IMHO, avioding duality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buddhism.


法就像舟,過河即棄,在陸地上舟會成為我們的累贅。我們不能說法是處處圓滿的,但是法用得恰當就好。 佛教亦是如是,佛教用在恰當處就好,佛教不可能處處圓滿的。 (我沒有說不圓滿,我是說不是處處圓滿)。說圓滿不圓滿便墮入二元對立之爭,也不符合世間的複雜與多元性。

依我的淺見,不墮入二元對立之說乃佛教之大事。


01 December 2007

再談潛意識

父親病了,我臨時放下一切趕回來,主要一個原因是因為他說他在病房看到了很多小孩,一些平常人視為不存在於世間之物。用一般民間的說法是他看到了陰間之物,我則是以潛意識來看這件事。我在上一篇文章提到潛意識,我現在補充這說法。

http://clang13.multiply.com/journal/item/38

 

先不以實證主義的理智來判斷父親看到之物是真的,或是假的。我們先要肯定這看到的經驗,這樣論述才得以開始。這些存有物是在潛意識這個介面上存在。介面是借用電腦語言的Platform。這個介面(Window XP, Window Vista)本身不能生產事物,但是可以讓其他的軟體(Window Words, Power point, excel)在這個介面上生產。所以父親看到的存有物(小孩)是在潛意識這個介面活動。用科學幻象小說家倪匡的脈絡來說,小孩像是無線電波,要靠潛意識這個收音機才能收得到。

 

我們本時因為需要處理世間的事物,所以我們大部分時間是用意識這個介面來看待、了解、分析、解決事物。但是,在睡覺、作夢、談戀愛()的時候,潛意識的介面不知不覺的替代意識。而我們的價值觀、生活經驗、回憶也存在於潛意識這個介面上。從醫學、理性上來解釋,父親卻是因為吃藥,加上沒有進食,所以有幻覺,看到別人看不到的事物。同樣的,如果兩個條件相同的人,為甚麼我們會選擇其中一個,或者對其中一個感到有好感。個人覺得這是思維在潛意識的活動。

 

如果你最後還想問這是真的,還是假的?我的答案是,在意識界裡,那些事幻覺,是假的;在潛意識界裡,這個經驗是存在的,是真的。

 

 

 

30 November 2007

Journey In Wilderness - 动乱后的缅甸人 People of Myanmar


http://chrislh2007.multiply.com/photos/album/48
Chris said that a plain religion prayer have turn into a policitical incident and the lay people was affected the most instead. So people away from Myanmar, please don't follow the crowd and do more hurt to the people within. There is more ways to help. e.g. traveling there n spend your holidays.

i say thats y i don support n forward mails regarding any anti-XXX campaign. don trust internet is the real world. don fool by the media, internet n politician. the info n news u read might nt be how u look at the real world. if u ask me wat is real world? look at urself.


“原本是一些僧侣觉得缅甸人活得很苦, 想沿街诵经为众生祈福, 没料到卻被政客利用, 演变成示威, 最终受伤害的卻是无辜的平民百姓. 那种有勇无谋的劣策, 只会造成无谓的伤害. 我希望外界人士不要跟着起哄, 设身处地为缅甸人着想, 想要帮忙还有很多方法”chris说。

“所以我常常不会转发或支持一些反对XXX的运动。不要以为网路是万能的。不要被媒体、网路、政客煽动。你看到的消息、新闻不一定是你认知的现实。你如果问我什么是真正的现实。你就要亲身去看去体会”我说。


27 November 2007

流浪者之歌

Rating:★★★★★
Category:Books
Genre: Religion & Spirituality
Author:赫塞

《流浪者之歌》被認為是寓言小說。1922年以德語出版,1951年在美國出版,並在60年代大受歡迎。

這篇閱讀報告是從靈性的自我轉化的角度來看這篇小說。

我對於轉化的看法
=============
聖輿俗/ 意識輿潛意識/ 面具性格與陰影/ 佛輿魔/ X輿Y
這四種狀態沒有高低之分,沒有前後之分,不是因果關係。只是個別的四種狀態。
(A) 聖無關輿俗:就像小孩子的純真,還沒有學習分辨善惡是非黑白。
(B) 聖輿俗的對立:開始有了善惡是非黑白之分
(C) 聖輿俗乃一體兩面:長大了,對善惡是非黑白感到疑惑
(D) 聖輿俗互為盤饒:到現在為止,我覺得比較接近真實存有

……就像生命的意義和死亡的歸途看來彷彿是對立,但又像是緊緊的盤饒在一起,就像宗教神聖和世俗的本質一樣的。兩條矛盾的線的綑綁,正和反,善輿惡,光輿暗。它們看起來似乎是對立的,但是它們又緊緊的互相依賴著。

我們用我們的方式了解,並且想用語言把它們的概念化,分別化、對立化,但是我們卻沒有還原他們的存在狀態。還原它們那種既對立,又緊緊相扣的狀態。

──95年第2學期,臨床宗教諮詢期末報告


以這樣的脈絡看起來,存有的狀態是互相的矛盾、對立、排斥,但是又緊緊地盤饒在一起。我們轉化的目的(我們在這裡暫且假設是可以有一個終極的目的),轉化的目的是為了還原存有本真(authentic) 的狀態。

以下我嘗試做的是,以上面的架構來看這小說的轉化路程。我覺得我必須引用翻譯的原文,才能夠感所到原汁原味的內心翻騰。標題則是我看到特定的那一段的注腳,其實也是我們在研究宗教的時候,談到的一些課題,比如:自我、神我、語言之無法說、剔除自我(剔除世俗以獲得神聖)、萬法即是實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回歸(回歸母娘)、迂迴(盤饒)。


轉化的歷程
(B) 聖俗對立

逃離自我

悉達多跟那些苦行沙門學了不少東西;他學到了許多消除自我的方法……然而,這些道路雖然將他引離了自我,但是到末了它們重又將他帶回自我……〈入山苦修〉pp61

認識神我

我相信,萬法的本質裡,具有某種不可稱為學識的東西。朋友,世間只有一種學識──那就是神我──他無所不在……這種學識的最大敵人,莫過於知識份子,達到它的最大障礙,莫過於知解學問。
〈入山苦修〉pp65

語言之無法說

我認為沒有人可以從言教上得到解脫。啊,世尊,您無法用語言和言教將您在開悟的那個時候所體驗到的一切傳授於人……只有拋開一切言教,離開一切導師,自立達到目標……〈大覺世尊〉pp89

剔除自我

我想將我自己趕出這個自我之外,加以征服,我無法征服它,只能欺騙它,只能逃開它,只能躲避它。實在說來,在這個世上,佔我思緒最多的,就是這個自我……〈豁然省悟〉pp102

(C) 聖俗一體兩面

萬法即是實像

意義和實像並非隱蔽在萬無背後,就是在萬法之中,就在一切萬法的裡面。〈豁然省悟〉pp103

自我就是神識

佛的智慧輿境界不可測度,難以言传,而他曾於某個省悟時辰證得的那種境界……他(悉達多)必須親身體驗一番才行。他早就知道他的自我就是神識,輿大梵的永恆之特殊無差異……形體當然不是自我,感覺作用也不是,思維、理解也都不是,後天習得的知識或技藝更加不是,因為這些只可以用來歸納結論,並從舊有的思想編織新的思想而已。〈青樓艷妓〉pp121


(C-->D) 聖俗一體兩面開始轉化到聖輿俗互為盤饒

對於無常變化的看法──(開始剝落)

現象世界變化無常。服飾和髮式尤其變化無常。我們的頭髮就是和形體就是無常的本身……我已失去財富了,也許是財富已經失去了我了──孰是孰非,我也無法確定。高聞達,現象的輪子轉得很快。波羅門的悉達多而今安在?苦行沙門的悉達多而今安在?富人的悉達多而今安在?〈觀河聽水〉pp175-177

回歸
──這一段就總結了悉達多的經歷,算是《流浪者之歌》前半部的小結

他曾在奇怪的路上徘徊。兒童時代,我專誠於諸神和祭禮。少年時代,我致力於苦行,致志於思索和禪定……青年時代我被贖罪的觀念吸引……我學過斷食,我學過征服自己肉體的功夫,而後,我又驚訝地發現大覺者世尊的教理。我不但曾經感到人間的知識與融合像我自己的血液一樣周流我的全身,而且亦曾感到不得不離開偉大的佛陀和他的大智。我離開世尊,去向渴慕楽學習愛的藝術,向渴慕斯華學習經商賺錢的門路。我曾聚過不少的錢財,我曾耗掉大把金錢,我曾學過品嘗美味,我曾學過刺激我的感官。我得像那樣花費多年的時光,才能丟開我的機智,才能放開思索的能力,才能忘掉萬法歸一的觀念。(相對於之前“萬法即是實像”)〈觀河聽水〉pp179

想到那天耕宇說了一件故事,他和朋友一起吃飯。他們吃了一盤素食炸魷魚,他和朋友說:這魷魚的味道很像真的。朋友告訴他:我是胎裡素,從來沒有吃過真的魷魚。我反思是:如果有一個從來沒有像悉達多一樣的吃肉、賺錢、玩女人、賭博、花錢的人,告訴我這些事情是下流的,是要不得的,是碰不得的,我絕對不會信服。就像相反的如果這胎裡素的朋友跟耕宇說,這魷魚的味道很像真的魷魚的味道一樣,不能令人信服。


迂迴

我要經過那樣迂緩而又曲折的歧途,才能從一個成人變成一個童子,才能由一個思想家化成一個平常人,可不是麼?……這曾是一條多麼奇怪的道路啊!我得經歷那麼多的蠢事,那麼多的邪惡,這麼多的謬誤,那麼多的憎惡,幻滅,以及痛苦,這才能夠恢復童真而開始更生。然而這條路並沒有走錯……我得經歷絕望,我得沉入心靈的最大深處……我得重做一次愚人,才能發現我自己心中的神我。我得沉淪,才能復活。我的這條道路將把我帶向何處?這是一條愚蠢的道路,它以迂迴的方式進行,甚或只是繞著圈子轉來轉去,但不論它究竟怎麼走法,我都要依而行之,追隨到底。〈觀河聽水〉pp179-180

(D) 聖輿俗互為盤饒

染著

「你不能愛人,」她(渴慕楽)曾如此對他(悉達多)說,而他亦曾同意她的說法。那時他曾將他自己比作高空的一顆明星,而其他的人則是墬落的樹葉…他從來沒有讓他自己完全投注在另一個人身上…他從來沒有為了愛另外一個人而做出愛的愚行…而這在當時來看,似乎就是他輿一般平常人之間最大的差別。可是而今,自從他的兒子來到之後,由於煩惱的折磨,由於愛心的支使,他悉達多就變得跟一般凡夫俗子完全沒有兩樣了……由於這種激情的關係,而今他遭遇到了極度的痛苦,但從另一方面來看,他卻也因此得到了提昇和更生而感到更加富有了。〈父子冤家〉pp224-225


輪轉

(悉達多正在掙扎在想念兒子的思緒時,看到河水的倒影,他覺得自己的身影像當年身為波羅門的父親)他記起在他年輕的時候,他曾怎樣逼使他的父親讓他出家去當苦行沙門,他曾怎樣離他而去,乃至如何一去沒有回頭。他的父親當時豈不也曾有過他如今想念兒子所感到的那種痛苦?他的父親豈不是在孤獨之中死去而未能再見兒子一面?他豈不也面對過這同樣的命運?此種事物的歷程,如此在一種命定的圈子之中反覆輪轉……〈唵字真言〉pp235-236

聲音的盤饒

(悉達多和婆藪(sou3)天一起聽河的聲音)他(悉達多)不再能夠分別這些不同聲音了──他無法分別歡笑的聲音輿悲泣的聲音了,無法分別童稚的聲音輿成人的聲音。離人的悲泣聲,智者的歡笑聲,憤怒者的吼叫聲,以及垂死之人的呻吟聲──所有這些,悉皆彼此隸屬,難解難分。它們全都互相交織,彼此連鎖,以千種不同的方式糾纏在一起。而所有這一切聲音,所有這一切目標,所有這一切渴望,所有這一切煩惱,所有這一切歡樂,所有這一切善輿惡──所有這一切的一切,就是萬法之流,就是生命的樂章。當悉達多全神貫注地諦聽這條河的聲音,一心不亂地諦聽著由這聲音合成的歌聲時;當他不去諦聽悲哀或歡笑的聲音,當他不逼他的心靈去聽任何一種特別的聲音而使它專注於他的自我,而來諦聽所有的聲音,整體的聲音,融合的聲音時──那時,這由千種聲音匯合而成的大合唱,便是由一個字兒構成,而這個字便是:「唵」──它的意思是圓滿。〈唵字真言〉pp240


小結
====
我覺得本書最重要的轉化時機是,當渴慕楽帶著悉達多的兒子參訪即將涅盤的世尊,渴慕楽去世後悉達多和兒子的相處與磨難,尤其是在最後的〈父子冤家〉和〈唵字真言〉两章。這兩章悉達多的內心在翻滾,在煎熬。他一直在推翻,反駁之前的看法。

報告看起來很像在專注在細節上,但是重點是這些細節如何構成運動,聖輿俗如何互為盤饒,構成所謂的“轉化”。這裡有一種運動在發生。真正的重要的不在於推翻或反駁,而在於這運動本身。這運動的時候帶出來一種氣氛,氛圍。這運動借聖輿俗的盤饒,還原存有本真(authentic) 的狀態,達到了轉化的目的。

耕宇問我,為甚麼悉達多要找渴慕楽?為甚麼要離開世尊?這兩個不是因果關係。從已經知道結局的角度來問問題,會落入死角。我認為不是悉達多去找渴慕楽,我們應該說是他遇到渴慕楽。他沒有主動選擇要找渴慕楽,他隨順未知。離開世尊師只是隨順未知,對未知的接觸,對未知的碰撞,對未知的應對。我們順序看小說的時候,我們不可能知道接下來會發生甚麼事?這就是未知。人生很多時候亦是如此。

我們的分析是屬於事後孔明馬後砲,我們完全不能遵循悉達多的路而行,跟從他的脈絡路數而行。我們最大的收穫是啟發罷了,讓我們知道有一條路是這樣的。我們每個人最終還是要走自己的路。

你問我為甚麼我喜歡背包旅行,而不是旅行團方式,可能這就是答案。隨順未知。路途上有狀況,車子壞了,令人煩惱。但是這時候,或突然發覺好風景,或賣到好吃的小點,或和當地的居民結交上了。如果依照旅行團的語言來說它就是一種旅行的一個行程點。如果沒意外發生,那也是老天保佑。

如果你抱著途中一定有一些有趣的是發生,這也不行。因為行程中可能也沒有甚麼事發生。車子沒有壞,天氣很晴朗。這時你有會墮入另外一個煩惱中──希望發生甚麼事,但是甚麼事都不發生的疑惑。

這裡進一步可以做的,是把悉達多聽到河的聲音的心情、感想列出來,然後做一個比較,這樣可以從他和河的對話,更深的了解分析他盤饒的線索。



16 November 2007

阿嬤和小花狗

阿嬤和小花狗 (工日誌 11/13)

這星期就要交學期中的報告,我還不知道我的觀察方式和老師的要求一樣嗎?但是我還是帶著同樣的我到病房。

到病房前,我到了大學的校本部宿舍去找朋友,碰到以前在養的小花狗。它雖然是一只動物,但是它還認得我,而且和我熱情的打招呼,我還和它拍了一張照片。我之前有寫了一片關於病房陪伴和小花狗關係的志工日誌。總而言之,我很高興遇到老朋友,而且終於和它拍了一張照片。http://clang13.multiply.com/journal/item/31

到GY阿嬤的病房,阿嬤在睡覺。後來她醒了,她好像是在作夢後驚醒一樣。因為她醒來後大口大口的呼吸,就像我們做平時惡夢後醒來的樣子。我跟阿嬤說:是作夢了嗎?她沒有看我,自己慢慢地回神了。我替他作手部按摩,該死的我又忘了帶按摩精油,便用阿嬤自己的潤膚油替她按摩手部。後來,YW護士進來跟阿嬤打招呼,說她偷偷地買了跟阿嬤一樣的潤膚油,她現在身上有阿嬤的味道。這裡的護士很三八,但是她們都很賣力,早班的護士在五點應該下班,但是她們很多時候都是七八點才寫完報告回家。

後來,阿嬤的女兒來了,我就跟她聊。我問她上次CK老師有提到要跟阿嬤聊一些未解決的事情,她說有。阿嬤的女兒說阿嬤這星期對家人比較沒有情緒的反應,孫子在她的面前耍猴戲她也沒有反應。我的看法是阿嬤的情緒比較平穩了,不像先前她還會回想從前的往事,然後很激動。

後來我就到跟另外一個在花園抽煙的病人聊天,漸漸地,其他病房(非XL病房)的煙客一個一個的下來。我發覺這些煙客病人其實有自己的聯繫網絡,而在部隊的經驗告訴我,煙客聚在一起抽煙的時候,是一個重要的社交聯繫網絡。我想這可能是另外一個和病人關係的切入點。

我在離開前到阿嬤的病房巡了一下,看到阿嬤的臉絞在一起,我問阿嬤的印尼看護阿嬤怎麼了。看護說沒事情,但是我可以清楚的看到阿嬤的眉頭是緊鎖起來。看護這時請我出去,說阿嬤要換尿布。我在出去前還看到阿嬤好像是在掉眼淚。我後來等了一下阿嬤,護士又為阿嬤作其他的護理工作。我就回去了,我希望阿嬤沒事,就像希望在生病的Y老師和爸爸一樣沒事。

lee's Site - 缅甸怡情 (photographs 攝影)


http://cheeming2007.multiply.com/photos/album/13
攝影‧政局‧宗教‧佛像‧人像‧寺廟‧風景‧光影......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11 November 2007

無趣‧沒時間‧有時間

無趣 (志工日誌 10/23)

MS同學今天告訴我CK老師說有一個個案要我們稍微注意。LYS住院,太太和唸小學的兒子LGX在旁陪伴,要我們多多陪他們。孩子通常在這時候是非常需要關懷的。

我到了病房,和LYS太太和LGX打招呼,因為有提到老師,所以一下子就聊起天來。LGX小朋友塊頭雖然很大,畢竟是小孩,有些害羞。就問他在看甚麼書,他就回答他在看心理師ZY借給他的漫畫書。我看了漫畫書,我很感動,書是在講關於田鼠從出生到死亡,尤其死亡的過程,漫畫很清楚的畫出死亡後的過程,從屍體的敗壞到腐爛,小動物到蛆吃腐敗的屍體,把真實的現象畫得非常有趣味。蛆很開心的在屍體上開派對,然後最後白骨和大地融合為一體。春天一到,曾經堆著白骨的大地盛開花朵。讓我們很意像的了解到生死像回歸到大地一般的自然。這樣的漫畫,其實不但讓小孩子很容易的了解,我們這樣的成人也對死亡有更深的體會。後來,和LGX熟絡了後,他便要我和他在病房一起看電影DV,他一面用遙控快轉著情節,一面用口述告訴我電影的情節。尤其是電影滑稽的片段,他一面告訴我情節,一面在笑。其實整個過程對於我來說是相當的無趣的,但是我只是單純的想陪陪他。

突然想起Y教授說的一句話:很多人想要知道甚麼是真理.......其實真理是很無趣的。就像很多人羨慕我當志工,像是一件很值得興奮的事情,其實這過程是很無趣的。

後來,LYS太太去買晚餐,LGX和我便陪著LYSLYS想喝LGX剛買的飲料,LGX便喂LYS,身體還很虛弱的LYS想要多喝,LGX便斥責LYS,口氣完全不像是小學生或兒子。過了一會兒,LYS指著窗外的雲彩,說像是是金黃色的一條線。我看了看,真的,我完全沒有發覺外面的景色,而且我已經很久沒有看夕陽了。

我想:在LGX面前,我們是渺小的。在LYS的面前,我們是瞎了。

 

沒時間 (志工日誌10/29)

今天早上到病房,除了因為有私人的事情外,其實是要跟CK老師討論課程進展。CK老師先帶我巡病房。老師帶我看了我常常拜訪的GY阿嬤,和有太太和孩子在照顧的LYS,後來老師又建議我可以和MX聊聊天。MX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他未娶,在生病前常常照顧她的嫂嫂和她的家庭,他很喜歡雕刻木頭。我想我待一會兒可以和他聊聊關於雕刻的事情。

CK老師是病房的宗教師,所以對於病人的家庭關係和狀況都非常了解。我想我們不過只是學生志工,對於病人的狀況沒有這樣容易了解。我們切入,還有和病人的關係沒有這樣快建立起來。我不像MC同學,因為她是出家眾,所以病人比較容易和他講一些較私秘的問題。老師也提到我們要從病人的整體的角度去看問題,而不是從我們的角度。其實有了病人的基本資料和家庭關係資料,從病人的整體才能夠較容易看清楚。像我們如果一星期只來病房一天,和病人之間的基本關係都沒有打好,從中了解病人和家人的關係更加困難。況且,有些病人很多時候是在睡覺休息著。我的觀點是我只是專注於我的志工的角色,我會集中幾個病人,跟他們建立起關係,然後定期關懷他們。至於效果和病人整體的問題,不是志工的角色能夠關切和介入的。

CK老師談到一半,在花園幫忙的SL志工要我幫忙他到小花園幫忙。我在花園裡頭忙著忙著,便沒時間去和MX聊天了。

 

有時間 (志工日誌 11/6)

今天,LYS看起來精神好多了,他還坐在床上看歌仔戲,翻報紙,並且下床走動。看他無所事事的,我便問他想不想到外面走動。他說:我是病人啊,怎麼可以到處走動。原本在LYS旁邊的MX的床不在病房裡,我沒有特別的在意。我便到GY阿嬤的病房去。護士正在和阿嬤進行護理的工作,阿嬤一直看著我,護士發現了,我開玩笑的說因為阿嬤喜歡看帥哥。

過了一陣子,我又看到LYS走到病房外面,坐在長凳子上。我想他大概是悶壞了吧,便想要建議陪他到花園散步。他搖搖手拒絕了。

我在不同的病房床穿梭著,以消除我在病房不知所措的心理。我看到彌留室裡頭有病人,我想待會兒有空就幫忙助唸佛號。

到傍晚的時候,LYS太太來了,我見到他的兒子LGX,看到他胖胖的身體,我不竟然的往他身上抱了過去,向他表示友好。他也沒有拒絕,和我摔起角來。後來,我看到LYS和太太到花園散步。我就笑LYS說道:哦….不是說不要到花園散步嗎?原來是要等太太陪你啊……

我想:我們畢竟只是志工,病人需要的事他們最親愛的家人。和病人建立起親暱的關係需要時間,我們偏偏就是沒有。

在結束前我到彌留室,才發現那病人是MX。上個星期CK老師建議我可以和MX聊聊天,當天我因為到花園幫忙,沒有時間。今天我有時間,便只能在彌留室,和師姑們一起幫他助唸。我有點難過,我想,這就是安寧病房……

 

 

07 November 2007

YunYann昀燕 - 《三个愿望》 賴建誠著

http://yunyann.multiply.com/reviews/item/57
我兒子讀國小二年級上學期末時,老師給了一項作業,要他們當小記者訪問爸爸。共有六個問題,有一大半是資料性的:在哪裡工作?負責哪一方面的事等等,其中的第5題是「爸爸的夢想是什麼?怎麼實現?」


我說「我有三個願望」,兒子用半注音半國字的方式寫下這句話,然後抬頭看著我。「第一個願望是吃得下飯」。他愣了一下,認為我在開玩笑,很鄭重地表示這項作業的分數,是其他作業成績的三倍,所以不能隨便。我說你是記者,人家怎麼說你就怎麼寫,既然不相信就不要訪問好了。他無奈地寫下「第一個願望是吃得下飯」。


「第二個願望是睡得著覺」。他這下著急了,「別人的願望都是要當科學家或是做重要的事情,你的願望連小孩子都會,你是不是想害我被老師處罰?」我又重複先前的說法:不相信就不要訪問。他急得跑去廚房向媽媽哭訴,她也同意說記者就是記錄者,不能要求受訪問者如何回答。他擦乾眼淚寫完這句之後,抬起頭失望地看著我。


「第三個願望是笑得出來」。這下子他失去控制了,「別人的父母都是在幫助子女,只有你才會存心害自己的小孩」。「要不然你照我的話寫完之後,再寫一篇〈我眼中的爸爸〉附在後面,讓老師瞭解這不是你隨便寫的,而是你爸爸的本性就是如此」。


他覺得有道理,憤恨之下很快地寫了一篇沒分段的作文,我除了把注音改為國字之外,照抄如下:

「我每次重要的問題要問我爸爸的時候,他都想騙我,可是我跟他說:這是很重要的問題,他還是繼續開玩笑,我跟他說:這可是分數最高的作業,所以我爸爸做什麼事都是隨隨便便的,每次一回家,鞋子也不脫,就看電視,而且都看摔角、相撲,都是一些無聊的電視。所以這個爸爸還要嗎?雖然他有很多缺點,但是他還是很疼我呀!我爸爸很奇怪,一下子罵人,一下子又對你好。可能我是他兒子吧!也可能是他腦筋有問題吧!老師,妳覺得呢?」


第二天我問他老師怎麼說?他有點不好意思「老師上課時叫我到前面,說我的訪問和作文寫得非常好,給我98分,是全班最高的,比班上的模範生還高,還把我的作文唸給全班聽。」「那她有沒有說為什麼?」

「她說她先生的工作最近不太順利,已經有好幾天睡不著覺,也只吃得下一點東西。你爸爸的三個願望很有意思。」「那你現在瞭解我不會害自己的兒子了吧?」他點點頭,可是還不能明白為什麼他老師把〈我眼中的爸爸〉拿去參加作文比賽,得到入選獎,對功課課平平的他,這是一大驚奇。

希望他在人生的旅程中,能比我晚許久才體會到︰『要實現這三個願望還真不太容易。』
( 2006/12/02 聯合晚報 )

摘录自 :http://yunyann.multiply.com/reviews/item/57

慢活 In Praise of Slow

Rating:★★★★
Category:Books
Genre: Other
Author:Carl Honore
english website
http://www.inpraiseofslow.com/slow/aboutthebook.php

“如果你老是慢吞吞的,就是愚蠢──這也絕非我們的目標”

“慢慢來得意思是能夠掌握自己的生活節奏。在任何情況下,你都能決定自己要多快。如果今天我想快,我就快,如果明天我想慢,我就慢。我們所要爭取的是決定自己步調的權利”

中文網站
http://www.locuspublishing.com/product.asp?book=1111FM029

26 October 2007

Journey In Wilderness - Discover St Joseph's Home (Episode 7)

http://chrislh2007.multiply.com/photos/album/44/Discover_St_Josephs_Home_Episode_7_
St. Joseph's Home was set up by the Catholic Welfare Services in 1978 to provide shelter, care and love for the aged and destitute, regardless of race or religion. It was the late Dr. Ee Peng Liang's vision and untiring efforts that made this possible.

10 October 2007

化蝶

20071009 志工手記(二)

回來台灣不是第一次到gy阿嬤的房間那裡去。之前,我已經去了幾回了,送了她一只在雅加達買的,羽毛做的蝴蝶。剛好上課的時候,有個作者寫到轉化就像毛毛蟲從蛹變成蝴蝶,心裡面想阿嬤甚麼時候會轉化成蝴蝶。

今天到gy阿嬤的房裡的時候,阿嬤在睡覺。接下來,又看到那個討厭的呼吸護理師了。就像一般的作業員般的,她把阿嬤叫醒,然後就幫阿嬤抽痰。雖然她的語調很甜,但是我感覺不到她的溫柔。其實,用作業員來形容她是太客氣了。我覺得她比較像工廠裡的操作員,她手下的阿嬤是一個沒有生命的產品,只要產品出來,然後生成月底的生產的報告的一個數目,甚至是小數點,一切就ok。阿嬤的感受、存有和生命脈絡彷彿人間蒸發。我沒有說話,我不知道要說甚麼,我可能被嚇壞了。我除了牽著手阿嬤的手,嘗試感受她的苦痛,我不知道要做甚麼?

呼吸護理師離開,在一切都彷彿和世界脫離的時候,我撫摸著阿嬤的額頭到鼻尖。阿嬤慢慢平靜下來,閉上眼睛。接著又張開眼睛,呆滯望著天花板,我叫她她也沒有反應。可能受到最近關於夢、畫、音計畫的影響,或者是不知道那裡來得靈感,我突然開始輕輕地哼著我知道的閩南語(台語)民謠“天黑黑”和“望春風”。

哼...哼哼哼......哼哼哼.........

阿嬤的眼睛好像有反應,我從阿嬤的眼神中,彷彿看到阿嬤回想起從前。(如果你有看過鐵達尼號的電影,你就知道電影裡阿嬤開始將故事時,鏡頭從阿嬤深邃的眼神進入她的世界,但是其實整部電影只是阿嬤瞬間的回憶罷了。對,就是這種感覺。)

這時,我感覺聲音彷彿回蕩在空氣中,宇宙間。時間和空間的感覺似乎已經不存在。像是電影的蒙太奇,阿嬤的故事、很多碎片、很多滋味在她的眼中閃過。我彷彿進入了她的世界,或亦是我潛意識的蒙太奇碎片也被勾連出來。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我的一廂情願,但是謝謝阿嬤帶給我這樣好的經驗。

歌曲結束後,阿嬤不再呆滯地望著天花板,我撫摸著阿嬤的額頭到鼻尖,她輕輕地睡著了......

 

只需要陪伴而已

20071009 志工手記(一)

今天又正式到病房了,這次是為了CK老師的課---宗教與社會福利。上兩個星期第一次上出家人的非佛學課,有點不知所措,不知道應該怎麼反應。反正我還是帶著那個我平時的那個persona就好。

看過了gy阿嬤後(見“20071009 志工手記(二)”),我開始接觸另外一個病人bz伯伯。伯伯正在在輸血,可能是太久了不耐煩了,所以要病房的護理人員把管子拆下來。護理人員請我幫忙看著伯伯。

我開始的時候還嘗試和伯伯對話,他一直不回答我的問題,就顧自的講著他喜歡講的話題,問我結婚了沒有,叫我要結婚。接著就把他的家裡頭的狀況講了出來,告訴我沒有人來探望他,他很寂寞,他的病情怎樣。但是話鋒一轉又開始講關於新加坡,外國人在台灣的狀況,哪一個醫院好,哪一個醫生好。

在我回去前,伯伯跟我謝了又謝。我想,其實他不需要安慰的話,很多事情他自己心裡是清楚明白的。我想,他們要的只是陪伴而已。

 

怡河艺坊 www.cs-gallery.com - Pulau Ubin Trip

http://soong27.multiply.com/photos/album/80/Pulau_Ubin_Trip
新加坡乌敏岛--这里的甘榜风情依旧,生态题材取之不尽
Pulau Ubin, Singapore -- My Memories...

08 October 2007

。 - 存在主义概论

http://wesleysoon.multiply.com/reviews/item/1
李天命著 <存在主义概论>台湾学生书局出版 民国64年8月初版
ISBN:957-15-0159-X



存在主义即可以主观地讲,亦可以客观地讲,客观地讲可以从我们了解西方文化发展至十九世纪所表现出的病象,因而也就可以使我们了解它的时代方面的意义。主观地讲则是诉诸个人的存在的感受,以期对于最内在的真理有所觉悟。因此,这一思潮即是客观地涉及时代精神问题,亦是主观地指出向个人的精神生活如何超转之问题。
近代的文化精神是着重技术知识之增进,因此,可以了解许多现实问题,增加了人类的幸福与便利。但是这样一来,人安於享受,人被吞没於技术知识与技术处理罗网之中。知识与知识对象底机器结构浮在一切之上成了统治一切的暴君。如是,人如其为人地尊严渐渐消逝了,以至於无,罪恶之感渐渐谈薄了,以至於无。古人向幕圣贤,今人则以为圣贤是图腾之偶像;古人歌颂英雄豪杰,今人则群趋於狡猾与便给;古人品题人物,深入人性情之微,今人则媚愚众,性情日就埋没;古人重视智慧,今人则重视电脑。古人仰视俯察,薄暮蓠洛下,五更卧被之中,皆有所遇;今人则无昼无夜,匆遽忙迫,不知所忙何事,故终於忙爽发狂。这两种相反的精神一经对照,便甚显然;存在主义首先意识到了这一点,发出了反抗的呼声。这是客观地讲的一面。
但是反抗这时代的沉沦,我必须首先能存在地不沉沦,这便指向个人的精神生活之超转,真性情之清醒。人只有存在地正视其自己之遭遇,不埋没於机械的结构之中,始能透露其内部的性情之真。性情之真亦可以上下轮转。存在主义不只是要暴露那些负面的病象,那些阴暗面的腐朽与罪恶,而且还要正面地指引导如何转化这些病象而使你的生命超升,使你归於性情之争正。存在主义不应当只是现象学地揭露那存在的活动中的真实情形(real case)。真实的人(ruthetic man)不只是无颜色的泛滥的暴露,而正当我们说真实的人时,即函蕴着要归於性情之正的一个价值判断。放纵次肆,肆无忌惮,惊世骇俗,真情径性,不得谓为真实的人。这在以前中国的学问中早已分别得很清楚,而存在主义对於这一点却似乎不十分能正视。
假若真能存在地正视你的生命发展之精神,你将可以参入全部的内容真理(Intensional truth),正面的以及则面的。
但是除存在主义着眼於内容真理以外,现代哲学中还有一派是讲分析哲学的,此大体是环绕外廷真理(Extensional Truth)而用思,其重点是在观解知识(Theoretic knowledge)之明确。假若人类要想主宰其自己的命运,而且还可以继续其文化之发展,则此两派思想都有其价值。这两派思想还是代表了古希腊的两种精神:一是阿坡罗型的,一是第昂尼秀斯型的。前者重清明,而后者则重创造。
李天命君对於这两派思想作了详尽的叙述。其书分三卷:一卷是讲存在主义,一卷是讲逻辑分析,一卷是讲语言分析。这两派思想是相反的两极,是需要不同的心态来相契应的。而李君都能与之相契接而不觉有睽隔,可见其生命之健康与心思之豁达。读者读此书亦要虚心无僻执,而且不要只当作一些新鲜的知解来学着粘牙嚼舌,是要当作一种指标或轨迹,由之可以把我们的生命引归到正当的途径上来,使我们的思想归於清明,并使我们的性情归于真实。不但是内容真理要存在地去体悟去表现,即外廷真理亦要吾人存在地去思考/去分解——存在地去作[非存在的思考]。
不管时代如何暗淡,哲学总代表着人类灵魂之清醒,至少也是向往清醒而不安於晦昧,至少也是一线清光之透露。我个人无他嗜好,除自己的工作锲而不舍外,惟常慨叹於时代的晦昧而觉无可如何。希望惟在清光之不断,故见有后起之秀,则如空谷足音,无不色然而喜。是以於李君之作,愿进一言以介绍於读者之前,亦希望读者以严肃态度观之,知吾人所处之时代乃实是一衰世之时代,不可犹懵然不觉也。

中华民国六十年六月。牟宗三序於九龙

06 October 2007

西方的“Mind”和東方的“心” {"心智" of the West and "Heart? Spiritual?" of the East}

 
“雖然心理學是對心智(mind)的研究,但是以實證為宗(特別指行為主義取向)已經把心理學界定為行為的研究,將心智的活動簡化成表面可以觀察到的事物。然而,接受為更廣闊或比較正確的心理學定義,卻仍然把心智的研究限定在塵世或不是超個人的領域內。要使心理學變得完整,就必須保括超個人(trans-personal)或靈性(spiritual)的領域。”
-- 喬治‧賴爾(George S. Lair)著,蔡昌雄譯,《臨終諮商的藝術》(Counseling the Terminally Ill: Sharing The Journey),台北:心靈工坊文化,2007年9月,pp207
 
就像上文的意思一樣,如果說心智(mind)的研究少了一快東西。我覺得就是超個人(trans-personal)或靈性(spiritual)的領域,也就是關於“域外”的東西。這個領域其實在歐陸哲學界裡有一些討論。
 
個人覺得,西方的“mind”(心智)絕對不能等同於東方(或者漢人)的“心”。因為漢人的“心”應該包括心靈的部分,甚至就是單單的指心靈的部分。
 
所以個人的淺見是,用東方人的“心”,來比較西方人的“mind”,在定義上應該先做一些調和。甚至可以說這兩者的比較是較困難的。就像是比較两棵大樹,我們還要先從根部開始著手談起。
 
另外一個問題是在研究時,一開始就應該避開實證的問題,因為超個人(trans-personal)或靈性(spiritual)的領域跟實證科學根本就是两碼子的事。在東方談到“心”,我們從來不從證明甚麼是“心”開始,而是從天地開始談起的。
 

03 October 2007

意識 Vs 無意識(潛意識)


平時我們為了社會功能,用意識來處理事情,來溝通。所以,無意識不能顯露。這本來就沒有甚麼。

但是,當我們在幻想裡,在夢中發覺無意識的顯現。我們開始稱它為無明,為貪、嗔、癡,為慾望,為情色,後進而對它感到驚恐害怕。

我們嘗試用意識界的道德、倫理、文化、社會價值來判斷它、控制它、壓抑它。然後大呼:癡迷的人們呀,竟然沉淪在這物慾的世界,醒醒吧...

我們應該接受意識和無意都是存在於我們內心,認清他們是必然的。讓意識和無意自然的相互流轉,而不是壓抑。

我想再多看看榮格(C G Jung)的東西......

29 August 2007

天冷就回来

Rating:★★★★
Category:Other
我又再一次感受到剧场的魔力...

幕一打开,那棵横的大树干立刻让我想起郭宝昆,让我想起了《傻姑娘与怪老树》,想起了我现在依然的一些坚持...

那棵树当然也让我想到很多棵树:新加坡河旁那棵有一支横着长树干、不知道又没有被砍的树,在樟宜路被发展商砍掉、然后使到树木有罚款价格的树,还有刚刚因为挡着布莱德路(Braddel Road)、被(驾车的)人民的力量决定砍掉的树。

这些树砍掉与否,我们不能决定。但是重要的是,它们已经种在我的记忆里头,这些都是没有人能砍掉的。

我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除了孙燕姿、JJ,有没有人还记得曾经为“新遥”奋斗如水草三重唱等那一群人,他们让我们开始知道我们是可以唱我们自己的歌曲的。反正剧场打开了我的潘多拉的盒子。

这里真的只有天气,真的没有季节,但是这里有属于我们自己的回忆...

至于这剧的内容,请看看官方网站,支持我们自己的华文戏剧吧,乘它们还没有被不知名的原因砍掉之前。

天冷就回来官方网站http://www.iftherereseasons.com/
实践剧场http://www.ttp.org.sg/

22 August 2007

此岸,彼岸


http://secretsharer007.multiply.com/reviews/item/16

和一些和朋友的對話,我越讀越有趣。

我覺得這是盤饒的一種方式,開始我是反對朋友對於死亡的看法,但是在後來又有不同的看法,以他對於死亡的恐懼和心力交瘁來看死亡的問題。其實這問題沒有永久肯定的答案,如果這談論不是朋友停止,我們可能繼續下去,而且答案會一直在變。後來者想推翻前者,前者想反駁後者。因為人在變,情況在變,角度在變,時間也因為事情的發展而似乎也在變。切入點、觀點、時間、地點、角色等等都會影響答案。這裡沒有標準的答案,答案自在心中。

余老師說過我們不應該浪費時間在爭辯。如果爭辯能夠讓後人有所領悟,它的存在也無妨。謝謝老師。

不但煩惱解脫是此岸和彼岸,生死或亦是。在此岸我們感覺走向死亡,但是在彼岸卻感覺是出生的依歸。(天啊,回歸母娘...)沒有標準的答案,答案自在心中。

生死的問題,講講很容易,經歷了再說吧。

但是經歷者已經不能說出口。怎麼辦?看雲去吧...

广洽(法师)纪念馆

Rating:★★★★★
Category:Other
为纪念德高望重的广洽老和尚(1900~1994,福建南安人),新加坡佛教居士林自1998年始,在薝蔔院诸信托人的呼吁下,先后耗资百万元,对老和尚生前的驻锡地进行了全面整修,展出了广洽老和尚遗留下来的近百件珍贵艺术品,开辟了东南亚汉传佛教史上,第一间以个人收藏为主题的「广洽纪念馆」。

广洽纪念馆是一家独一无二的艺术馆。它虽以广洽法师为名,却不是以他个人的遗物为主要展出内容。是以他身为一位高僧,通过跟当世时代的顶尖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宗教高僧,的过从与师友关系,所获得的他们的精采创作,为展出内容。

纪念馆楼高三层,展品次序:
一楼是文人书画名家的创作,包括俞平伯、郁达夫、吕碧城、叶圣陶、叶恭绰、唐云、王一亭,等人的作品
二楼是书画大师的精品,如吴昌硕、徐悲鸿、齐白石、于右任、马一浮、丰子恺、赵朴初,等人的作品
三楼是高僧的心灵世界,如印光大师、弘一大师、演本法师、竺摩法师、茗山法师,的作品

纪念馆位于詹匐院内,地址:№ 8 Geylang East Avenue 1 SINGAPORE 389790。距离阿裕尼地铁站仅五分钟步程。每星期六、星期日、公共假期及佛教节日,免费向公众开放,开放时间是上午9时30分至下午4时。

http://www.amtb.org.sg/guangqia.htm
http://www.zaobao.com/special/face2face/pages/face2face061008.html

我小学念的弥陀学校,是广恰法师的龙山寺支持开办的。小的时候,常常在节庆的时候看到法师,我们能常常看到他和善的笑脸。

看了纪念馆之后,我对于法师和丰子恺之间的感情之深厚有所认识,希望对于处处以利益至上的所谓“现代文明人”应该有所提醒。我也相当惋惜这个有这样多好料的纪念馆虽然只在周末开放,而且参观的人不多。有空多多去捧场吧...

14 August 2007

Paprika 新《红辣椒》台《盜夢偵探》

Rating:★★★★
Category:Movies
Genre: Animation
想介紹一部剛剛看的動畫(卡通)電影。《盜夢偵探》Paprika

電影內容是一個心理學家發明了一個進入別人夢鄉的機器。Paprika的意思本为"红辣椒"。本片改编自日本著名科幻小说家筒井康隆的同名作品。故事描述了精神医学研究所的治疗师千叶敦子和天才科学家时田浩作,开发出一种能在病患睡眠时进入梦境并对潜意识进行监控的装置,并将其命名为"DCMINI"。

因為影評有講到關於佛洛依德,所以就去看看。後發現有夢、鏡子、莊周夢蝶的味道。反正是五味雜成。

其中一幕是現代文明大遊行(冰箱、電視、娃娃、玩具.....),有點文明想要把我們所謂的現代人消滅吞掉的味道。而遊行其中更有菩薩像下半身穿著性感的衣服,讓我聯想到《倩女幽魂》的魔王變成的如來佛那幕。我雖然相信佛教,但是卻不會因此覺得反感。這就像禪宗當頭棒喝罷了。就像許多公案裡的大師的燒佛經、毀佛像、在廟裡頭撒尿。

新加坡報章的評論
http://stars.zaobao.com/pages5/movies070805.html
http://stars.zaobao.com/pages5/paprika070726.html
http://stars.zaobao.com/pages5/paprika.html

參考連結:
http://blog.xuite.net/tuyu/MIYU/12749305
http://www.sonyclassics.com/paprika/
http://www.myspace.com/paprikamovie

09 August 2007

正统的伊斯兰教徒(回教徒)不是恐怖分子

因为工作的关系,到印尼雅加达进行十天关于宗教的田野调查。其中在伊斯兰教(回教)的习经院(学习经典学院)住了两天。深深的觉得,我们一般人实在是对伊斯兰教不太了解。

正统的伊斯兰教徒是温和的,他们绝对不是恐怖分子。他们甚至为以伊斯兰教的名义进行暴力事件而感到抱歉。下面是我摘取的一些访谈习经院学生的内容:

“恐怖分子和暴力的伊斯兰教徒不能代表世界上的伊斯兰教徒。”

 

“我非常反对暴力的伊斯兰教徒。我肯定如果这习经院的毕业生都能自己建立习经院,每间习经院有一千个学生,这一千个学生毕业后再建立自己的习经院的话,然后这样继续下去,我很乐观的认为不会有战争,生活会更美好,宗教的战争就消失了。”

 

“我希望这些极端的伊斯兰教徒消失,特别是从印尼这里消失。印尼曾经是以人民友善闻名,而不是恐怖分子和暴力的人们闻名。

 

“非信徒是那些和神对抗的人,比如不让伊斯兰教徒以伊斯兰教方式祈祷的人。我们要对抗的是这些人。相对的,那些不相信伊斯兰教但是依然尊重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教徒保持良好关系的人,我们是不允许他们被伤害的

 

“神创造了你--男性和女性、不同的种族、不同的语言,这样你们才可以学习互相认识,彼此了解。--伊斯兰教(回教)可兰经

 

(附上我关于伊斯兰教圣战的习作一篇

 

Attachment: 圣战浅谈.doc

31 July 2007

助人怪事二則

“一個沒有在意行善有沒有功德的的人,是比另外一個有在意的人較好。因為他沒有甚麼期待,所以是誠懇的。可蘭經是這麼認為的。”

-- Habi Saggif, 莫哈默德後裔,習經院之創辦人,2007年7月7日于印尼雅加達

“達磨初化梁武帝,帝問云:朕一生造寺、度僧、佈施、設齋,有何功德?達磨言:實無功德

-- 《六祖壇經》

=========================

助人者:慈善團體的志工

當事人:憂鬱病患者,大學生

狀況:

當事人在經過一陣子忙碌之後,崩緊的精神突然放鬆,突然放聲大哭,並且投訴說自己沒有人關懷。助人者是來前慰問離鄉背井的學子的志工,這時不知所措,還忙著跟當事人說明自己已經盡力幫忙當事人,還希望在旁的人證明他們曾經有關懷過當事人。後來在旁人的提醒下,助人者才擁抱著當事人,拍拍他的肩膀安慰當事人。

我說:

當時的狀況最重要最緊急的是如何安慰當事人,而不是在計較有沒有曾經關懷當事人。助人者平時不是說他們是如何如何的受到嚴格訓練的志工嗎?怎麼在需要應付狀況時,連一個普通的安慰都需要別人提醒。

=================

助人者:去外地办學習營的志工

當事人:沒有參加學習營,但是是慈善機構照顧的的小孩

狀況:

志工在學習營結束後在吃飯,小孩是慈善機構照顧戶的小孩,所以叫他一起來吃飯。小孩語言不相通,面坐在志工大人們中間顯得不自在,正在一面吃飯,另一左顧右盼的排解心中的不自在感。

志工不但沒有發覺他的窘境,還忙著忙著指正小孩的坐姿,希望他以正確的姿勢吃飯。

我說:

希望小孩有較端莊的吃飯姿態當然是好的,但是也要注意到他當下的需要。爾不是處處以“我”為主,處處以助人者的眼光看事情。

我又說:

人們常常以我的角度,我的眼光,我的需求去看別人,看別人需要甚麼,給別人自己認為對方需要的協助,這是幫助人的一個大盲點,也是我執的表現。或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下聯,應該是“己所欲,非定適於人”吧。

 

26 July 2007

生命:輕重?嚴肅輕鬆?憂鬱歡娛?

HQ問我說我的部落格為甚麼這樣depressing(憂鬱),我們討論的最後是我的部落格因為我的研究而顯得很重很乾很枯燥。想起曾經大學的老師有一次突然告訴我,我看起來很愛鬧愛玩,其實我很嚴肅,對人生的看法很嚴肅。我想,哲學不應該只是在學院裡,這方面我比較同意馬克思,我認為焦點應該是如何去改變世界,哲學只是一個方法罷了,重要是怎樣實踐。我還是希望把哲學搞成比較有趣的東西。

 

哲学家在用不同的方法去解释世界, 而问题是如何改变世界

--卡尔·马克思 Karl Heinrich Marx(18181883年)

 

S的部落格談到尼采說的“上帝已死”。對於宗教來說,總有一個神(S的說法是Divinity),就是比一般存有物更超越的力量(it can be described as a "force" greater than most sentient beings),就是類似基督教的上帝、伊斯蘭教(回教)的阿拉(安拉)或佛教的業障/無明。“上帝已死”對我來說,好像已經跳脫宗教的範疇,進入非宗教的領域了,像是德勒玆的域外的領域。因為這是比宗教的基礎更深,或者另外一個領域(“更深”這話有些鄙視的味道,認為宗教是較淺,我比較同意是“另外一個領域”的講法)。個人感覺“上帝已死”有一種直指人心、當頭棒喝的的味道,進入一種非說的領域。但是這非說之說是甚麼,我還在混屯一片中。

 

http://secretsharer007.multiply.com/journal/item/32

 

最近在看老子道德經,女友問說老子道德經和我的研究有甚麼關係?在心蓮病房的實習和日常生活的助人經驗中,越來越覺得自己的無力感。但是奇怪的是,當事情看起來好像是沒有進展的時候,事情又像是柳暗花明的感覺。道德經剛好提到無之以為用和柔弱的力量,我的經驗剛好和它相仿,感覺無力卻像是有力。

 

道德經又提到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我在這一年學習的過程中,就有這樣的感覺。當我好像開始明白一些的時候,又似乎馬上跌入另外一個深淵中,我彷彿理解了甚麼,卻不知道其中的為何物。

 

我又聯想到域外了,這應該和我的研究有關係吧?
 
我是不是中毒太深了?
 
 

24 July 2007

遊蕩‧域外

“夜間遊蕩,有時在街上,有時在書裡,有時在這個那個頻道裡,彷彿丟失了自己,要尋尋覓覓,方能安然入眠。我發覺自己編課編得“走火入魔”……

 

我彷彿把心編入課裡,像移動城堡裡的霍爾一樣失去了心,所讀所思所想都聯繫到編課。

 

雖對世界仍有關懷,卻盲目於他人的情緒輿需要。我討厭這樣的自己。上帝曉得我多想遁入山洞裡。我要找回重視朋友尊重他人的自己,希望能讓身邊人開心。

 

我要能安然入眠,不被外在因素影響心緒;我不要因此繼續遲到又連帶有更厭惡自己;我要做個平穩成熟的人,並能對朋友關懷,對同事真誠協助。

 

這是我累積了兩年的沉鬱後,清醒的告白和決心。愿上帝幫助我一步步成為他所喜悅之人。愿上帝祝福你及你關愛的人!“

 

-- 友人HQ從新加坡簡訊來的憂鬱箴言(200706230742)

 

 

“接受自己,就像太陽照耀大地一切。擁抱自己,像微風吹撫每一個人的臉。

 

世上所謂的好壞善惡、只是時間、地點、角色、立場、思維方式的遊戲。不要隨之擺動”

 

-- 我從台灣花蓮的簡訊回答(200706231421)

 

友人HQ是我的大學同學,在這時候(生病在趕報告的時候),這個地方(離開新加坡三個小時火車,一個小時客運,另外四個小時的飛機路程,不算上下車機、等待和行政手續),我除了可以給她世間之語外,我還可以給她甚麼?

 

我想這是諮詢領域裡的一個大問題,我們應該給當事人甚麼?更進一步的說,我們能給當事人甚麼甚至是我們真的能給甚麼嗎?

 

因為工作和興趣的關係,我在家鄉新加坡工作之余,念了一年的輔導文憑班。這課程讓我接觸了輔導,亦稱之為諮商或諮詢。

 

但是,從我開始上這學期的臨床宗教諮詢這一堂課後,輔導/ 諮商/ 諮詢似乎變了一個樣,我對這世界的觀感也有改變,像腦部被外星的怪物開了腦袋,灌進了不明的物體,不知不覺的影響著我的世界。

 

當我好像開始明白一些的時候,又似乎馬上跌入另外一個深淵中,一個不可言說的深淵,一個彷彿議開口便是禁忌的世界,一個不能被語言定格的蒙太奇的碎片裡。

 

回首當年,我一直在追尋的人生的意義,我一直在不斷的進行著助人的工作,助人甚至像是我人生的歸屬。但是,我在之中困惑了。我困惑的是達到目的之中,

許多不可向人說明之事,彷彿“一將功成萬骨枯”是人生的真言,我們為了成全偉大的事業是必須犧牲的。我不在意的是自己的犧牲,但是為什麼有些時候犧牲的是我們最初像要幫助的人,我們常常流轉在人事之中而忘了我們初發的心。

 

我更加疑惑的是表述的準確性。人輿人之間的許多的誤會、矛盾衝突,對於我來說只不過是語言的傳達上的斷裂、誤認、不足。人,至少是我接觸的許多人,事實上並不一定是惡毒不堪,人事之間並不是如此複雜多變。

 

上學期的詮釋學之所以吸引我,是因為它解決了我對於表述的困惑,讓我對於語言和符碼有更深的認識。金剛經說過“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語言就像筏舟一樣,只是一個表達的工具罷了。人們執著於語言就像過了江還背著筏舟一樣的笨拙。

 

無論宗教諮商或是宗教療癒的課程,都讓我覺得這是一個疆域之內輿疆域之外的探索,這就像生命的意義和死亡的歸途看來彷彿是對立,但又像是緊緊的盤饒在一起,就像宗教神聖和世俗的本質一樣的。兩條矛盾的線的綑綁,正和反,善輿惡,光輿暗。它們看起來似乎是對立的,但是它們又緊緊的互相依賴著。

 

我們用我們的方式了解,並且想用語言把它們的概念化,分別化、對立化,但是我們卻沒有還原他們的存在狀態。還原它們那種既對立,又緊緊相扣的狀態。

 

經過這課程後,我方覺得我們在生命、存有、死亡前面之無力感,一種亞伯拉罕在上帝面前不得不臣服的無力感。我們雖然發明很多的諮商工具來解決世間的問題,但是在非世間的域外,我們是一無所知。

 

 

“謝謝。但是你的簡訊讓我深思……”

 

-- 友人HQ從新加坡回我的簡訊(200706231745)

 

 

看了友人HQ的回答,我才發現,原來無力的,才是最有力量的。雖然我依然不知道力量從那裡來……

 

2007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