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October 2007

Journey In Wilderness - Discover St Joseph's Home (Episode 7)

http://chrislh2007.multiply.com/photos/album/44/Discover_St_Josephs_Home_Episode_7_
St. Joseph's Home was set up by the Catholic Welfare Services in 1978 to provide shelter, care and love for the aged and destitute, regardless of race or religion. It was the late Dr. Ee Peng Liang's vision and untiring efforts that made this possible.

10 October 2007

化蝶

20071009 志工手記(二)

回來台灣不是第一次到gy阿嬤的房間那裡去。之前,我已經去了幾回了,送了她一只在雅加達買的,羽毛做的蝴蝶。剛好上課的時候,有個作者寫到轉化就像毛毛蟲從蛹變成蝴蝶,心裡面想阿嬤甚麼時候會轉化成蝴蝶。

今天到gy阿嬤的房裡的時候,阿嬤在睡覺。接下來,又看到那個討厭的呼吸護理師了。就像一般的作業員般的,她把阿嬤叫醒,然後就幫阿嬤抽痰。雖然她的語調很甜,但是我感覺不到她的溫柔。其實,用作業員來形容她是太客氣了。我覺得她比較像工廠裡的操作員,她手下的阿嬤是一個沒有生命的產品,只要產品出來,然後生成月底的生產的報告的一個數目,甚至是小數點,一切就ok。阿嬤的感受、存有和生命脈絡彷彿人間蒸發。我沒有說話,我不知道要說甚麼,我可能被嚇壞了。我除了牽著手阿嬤的手,嘗試感受她的苦痛,我不知道要做甚麼?

呼吸護理師離開,在一切都彷彿和世界脫離的時候,我撫摸著阿嬤的額頭到鼻尖。阿嬤慢慢平靜下來,閉上眼睛。接著又張開眼睛,呆滯望著天花板,我叫她她也沒有反應。可能受到最近關於夢、畫、音計畫的影響,或者是不知道那裡來得靈感,我突然開始輕輕地哼著我知道的閩南語(台語)民謠“天黑黑”和“望春風”。

哼...哼哼哼......哼哼哼.........

阿嬤的眼睛好像有反應,我從阿嬤的眼神中,彷彿看到阿嬤回想起從前。(如果你有看過鐵達尼號的電影,你就知道電影裡阿嬤開始將故事時,鏡頭從阿嬤深邃的眼神進入她的世界,但是其實整部電影只是阿嬤瞬間的回憶罷了。對,就是這種感覺。)

這時,我感覺聲音彷彿回蕩在空氣中,宇宙間。時間和空間的感覺似乎已經不存在。像是電影的蒙太奇,阿嬤的故事、很多碎片、很多滋味在她的眼中閃過。我彷彿進入了她的世界,或亦是我潛意識的蒙太奇碎片也被勾連出來。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我的一廂情願,但是謝謝阿嬤帶給我這樣好的經驗。

歌曲結束後,阿嬤不再呆滯地望著天花板,我撫摸著阿嬤的額頭到鼻尖,她輕輕地睡著了......

 

只需要陪伴而已

20071009 志工手記(一)

今天又正式到病房了,這次是為了CK老師的課---宗教與社會福利。上兩個星期第一次上出家人的非佛學課,有點不知所措,不知道應該怎麼反應。反正我還是帶著那個我平時的那個persona就好。

看過了gy阿嬤後(見“20071009 志工手記(二)”),我開始接觸另外一個病人bz伯伯。伯伯正在在輸血,可能是太久了不耐煩了,所以要病房的護理人員把管子拆下來。護理人員請我幫忙看著伯伯。

我開始的時候還嘗試和伯伯對話,他一直不回答我的問題,就顧自的講著他喜歡講的話題,問我結婚了沒有,叫我要結婚。接著就把他的家裡頭的狀況講了出來,告訴我沒有人來探望他,他很寂寞,他的病情怎樣。但是話鋒一轉又開始講關於新加坡,外國人在台灣的狀況,哪一個醫院好,哪一個醫生好。

在我回去前,伯伯跟我謝了又謝。我想,其實他不需要安慰的話,很多事情他自己心裡是清楚明白的。我想,他們要的只是陪伴而已。

 

怡河艺坊 www.cs-gallery.com - Pulau Ubin Trip

http://soong27.multiply.com/photos/album/80/Pulau_Ubin_Trip
新加坡乌敏岛--这里的甘榜风情依旧,生态题材取之不尽
Pulau Ubin, Singapore -- My Memories...

08 October 2007

。 - 存在主义概论

http://wesleysoon.multiply.com/reviews/item/1
李天命著 <存在主义概论>台湾学生书局出版 民国64年8月初版
ISBN:957-15-0159-X



存在主义即可以主观地讲,亦可以客观地讲,客观地讲可以从我们了解西方文化发展至十九世纪所表现出的病象,因而也就可以使我们了解它的时代方面的意义。主观地讲则是诉诸个人的存在的感受,以期对于最内在的真理有所觉悟。因此,这一思潮即是客观地涉及时代精神问题,亦是主观地指出向个人的精神生活如何超转之问题。
近代的文化精神是着重技术知识之增进,因此,可以了解许多现实问题,增加了人类的幸福与便利。但是这样一来,人安於享受,人被吞没於技术知识与技术处理罗网之中。知识与知识对象底机器结构浮在一切之上成了统治一切的暴君。如是,人如其为人地尊严渐渐消逝了,以至於无,罪恶之感渐渐谈薄了,以至於无。古人向幕圣贤,今人则以为圣贤是图腾之偶像;古人歌颂英雄豪杰,今人则群趋於狡猾与便给;古人品题人物,深入人性情之微,今人则媚愚众,性情日就埋没;古人重视智慧,今人则重视电脑。古人仰视俯察,薄暮蓠洛下,五更卧被之中,皆有所遇;今人则无昼无夜,匆遽忙迫,不知所忙何事,故终於忙爽发狂。这两种相反的精神一经对照,便甚显然;存在主义首先意识到了这一点,发出了反抗的呼声。这是客观地讲的一面。
但是反抗这时代的沉沦,我必须首先能存在地不沉沦,这便指向个人的精神生活之超转,真性情之清醒。人只有存在地正视其自己之遭遇,不埋没於机械的结构之中,始能透露其内部的性情之真。性情之真亦可以上下轮转。存在主义不只是要暴露那些负面的病象,那些阴暗面的腐朽与罪恶,而且还要正面地指引导如何转化这些病象而使你的生命超升,使你归於性情之争正。存在主义不应当只是现象学地揭露那存在的活动中的真实情形(real case)。真实的人(ruthetic man)不只是无颜色的泛滥的暴露,而正当我们说真实的人时,即函蕴着要归於性情之正的一个价值判断。放纵次肆,肆无忌惮,惊世骇俗,真情径性,不得谓为真实的人。这在以前中国的学问中早已分别得很清楚,而存在主义对於这一点却似乎不十分能正视。
假若真能存在地正视你的生命发展之精神,你将可以参入全部的内容真理(Intensional truth),正面的以及则面的。
但是除存在主义着眼於内容真理以外,现代哲学中还有一派是讲分析哲学的,此大体是环绕外廷真理(Extensional Truth)而用思,其重点是在观解知识(Theoretic knowledge)之明确。假若人类要想主宰其自己的命运,而且还可以继续其文化之发展,则此两派思想都有其价值。这两派思想还是代表了古希腊的两种精神:一是阿坡罗型的,一是第昂尼秀斯型的。前者重清明,而后者则重创造。
李天命君对於这两派思想作了详尽的叙述。其书分三卷:一卷是讲存在主义,一卷是讲逻辑分析,一卷是讲语言分析。这两派思想是相反的两极,是需要不同的心态来相契应的。而李君都能与之相契接而不觉有睽隔,可见其生命之健康与心思之豁达。读者读此书亦要虚心无僻执,而且不要只当作一些新鲜的知解来学着粘牙嚼舌,是要当作一种指标或轨迹,由之可以把我们的生命引归到正当的途径上来,使我们的思想归於清明,并使我们的性情归于真实。不但是内容真理要存在地去体悟去表现,即外廷真理亦要吾人存在地去思考/去分解——存在地去作[非存在的思考]。
不管时代如何暗淡,哲学总代表着人类灵魂之清醒,至少也是向往清醒而不安於晦昧,至少也是一线清光之透露。我个人无他嗜好,除自己的工作锲而不舍外,惟常慨叹於时代的晦昧而觉无可如何。希望惟在清光之不断,故见有后起之秀,则如空谷足音,无不色然而喜。是以於李君之作,愿进一言以介绍於读者之前,亦希望读者以严肃态度观之,知吾人所处之时代乃实是一衰世之时代,不可犹懵然不觉也。

中华民国六十年六月。牟宗三序於九龙

06 October 2007

西方的“Mind”和東方的“心” {"心智" of the West and "Heart? Spiritual?" of the East}

 
“雖然心理學是對心智(mind)的研究,但是以實證為宗(特別指行為主義取向)已經把心理學界定為行為的研究,將心智的活動簡化成表面可以觀察到的事物。然而,接受為更廣闊或比較正確的心理學定義,卻仍然把心智的研究限定在塵世或不是超個人的領域內。要使心理學變得完整,就必須保括超個人(trans-personal)或靈性(spiritual)的領域。”
-- 喬治‧賴爾(George S. Lair)著,蔡昌雄譯,《臨終諮商的藝術》(Counseling the Terminally Ill: Sharing The Journey),台北:心靈工坊文化,2007年9月,pp207
 
就像上文的意思一樣,如果說心智(mind)的研究少了一快東西。我覺得就是超個人(trans-personal)或靈性(spiritual)的領域,也就是關於“域外”的東西。這個領域其實在歐陸哲學界裡有一些討論。
 
個人覺得,西方的“mind”(心智)絕對不能等同於東方(或者漢人)的“心”。因為漢人的“心”應該包括心靈的部分,甚至就是單單的指心靈的部分。
 
所以個人的淺見是,用東方人的“心”,來比較西方人的“mind”,在定義上應該先做一些調和。甚至可以說這兩者的比較是較困難的。就像是比較两棵大樹,我們還要先從根部開始著手談起。
 
另外一個問題是在研究時,一開始就應該避開實證的問題,因為超個人(trans-personal)或靈性(spiritual)的領域跟實證科學根本就是两碼子的事。在東方談到“心”,我們從來不從證明甚麼是“心”開始,而是從天地開始談起的。
 

03 October 2007

意識 Vs 無意識(潛意識)


平時我們為了社會功能,用意識來處理事情,來溝通。所以,無意識不能顯露。這本來就沒有甚麼。

但是,當我們在幻想裡,在夢中發覺無意識的顯現。我們開始稱它為無明,為貪、嗔、癡,為慾望,為情色,後進而對它感到驚恐害怕。

我們嘗試用意識界的道德、倫理、文化、社會價值來判斷它、控制它、壓抑它。然後大呼:癡迷的人們呀,竟然沉淪在這物慾的世界,醒醒吧...

我們應該接受意識和無意都是存在於我們內心,認清他們是必然的。讓意識和無意自然的相互流轉,而不是壓抑。

我想再多看看榮格(C G Jung)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