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May 2011

李光耀: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http://roll.sohu.com/20110525/n308436373.shtml
李光耀: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来源:北国网-辽宁日报 2011年05月25日05:41

  在全球享有很高声望的李光耀,与他的继任者吴作栋双双宣布退出政府内阁,不再担任资政,只保留国会议员的身份。

  这个消息来得非常突然,出乎各方意料之外。但连日来绝大多数人的反应都是支持和赞成。这也证明了一个时代的终结。

  据《新民周刊》报道,新加坡人对大选结果的热议尚未退烧,一个爆炸性新闻就接踵而至。

  李、吴隐退的直接导火索是5月7日的国会选举结果,执政人民行动党在反对党的强攻下,虽然得票率有60%,但丢失一个集选区,外长杨荣文和另一名部长陈惠华因而丢官,同区还有一名马来族外交部高级政务部长再诺也被迫离职。

  这样的结果对人民行动党而言不啻是巨大的震撼。执政党从未输过集选区,更没经历过部长打败仗的情况。然而新加坡选举前后出现在网络上的民意,一面倒地炮轰执政党,已经令人预感到山雨欲来。

  选民不满的问题,包括执政上的缺失,如头号恐怖分子从看守所脱逃,执掌内政部的副总理黄根成却没有被问责;雨季期间商业中心乌节路连番淹水,也没有部长因此受处分;同时,还伴随着房价节节攀高、物价上涨、外来移民带来的各种问题等。

  但是归结到底,选民最不满意的还是政府高官的薪水。

  新加坡部长薪金世界最高,初级部长约200万新币,资深部长三四百万,这种标准是西方若干发达国家最高行政首长的总和。

  大量选民认为,拿这么高的薪水就不该犯错,既然犯错还不认错,当然要下台。因此这次大选中民情汹涌,总理李显龙两度道歉,选民却仍不依不饶地追着问:既然错了为啥没人问责?在网络上呈现的民意与主流媒体大相径庭,新加坡执政党的形象也是一片尴尬。

  “四面楚歌”的背后

  本来在选举提名前夕,当地舆论还私下议论今年88岁的李光耀会不会继续参选,而结果显示他还想留任,这才导致最终选举结果令人诧异。因为如果他不想留任资政,根本就不必参选,难道他还想当个议员去干服务社区选民的事儿?

  直接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以这么分析:党内与他儿子同一代的成员反应前所未见,令他产生大江东去之慨。而网络民意出现的反弹与揭露,也太令他感到震撼。

  李光耀在选举期间,一如既往地对选民提出“威吓”,以强烈字眼表示选反对党的人要“忏悔”5年。选举结果却显示选民对他这一套已经不买账了。

  最令他脸上挂不住的,应该是儿子李显龙第二天马上对选民表示道歉,并且与他进行切割。而杨荣文也公开表示老人家的讲话影响了选票,更糟的是,马来部长再诺选后也公开指出,李光耀先前对马来族国民忠诚度的质疑,也影响了选票。

  “国父”接二连三被晚辈批评,这在过去的新加坡是不可想象的。甚至连政治保守的主流华文报章《联合早报》也刊登了这样的读者来信:“李资政对现在政党政治的评语是很片面和过于单元的,甚至是一种偏见”、“李资政应该借此次政治良机,鞭策党内的同志,自我提升,而非在反对党取得突破成绩时,还在固执地非议反对党,这样会使党内的更新难持客观的态度自省。 ”

  这种在过去“大逆不道”的文字出现在选后,让李光耀大有四面楚歌之感。

  新加坡网络和主流媒体连日来对杨荣文丢官表达了不舍和同情,甚至还出现了转向指责李显龙的趋势。

  大选之后,网络上开始流传“阴谋论”,指称李显龙和李光耀都不喜欢独立思考的杨荣文,虽然早知阿裕尼选情不利,却仍然要拿他当祭品。李光耀除了在杨荣文选区“恫吓”选民,更表示“输掉阿裕尼并非世界末日”。该“阴谋论”说,挺杨的吴作栋先不满杨被推入险地,后气愤老李“并非世界末日”的话,也随即公开表示选民可以拉其他犯过错的部长下马,但杨并没有犯错。

  诸如此类“同党相残”的话在选举期间冒出,真是令一向以为行动党高度团结的选民看傻了眼,也加剧了外界对行动党即将分裂的猜测。

  网络流言尽管不可信,也没有证据,却已经置两位老先生(前总理吴作栋也已70岁)于难堪的境地,吴作栋以前总理和资政之尊,在总理任内领军全国选举屡创佳绩,这次相隔20年又在自己的选区被挑战,却因团队中一名女新人的形象不佳,差点被选民抛弃,得票率只有56%,不可谓不惊险!

  尽管流言不可靠也不可考,但从网络舆论和当地民众的反应来看,执政党内因本次大选而出现比较激烈的内部争辩应该是有的。

  接下来,李显龙将宣布新内阁名单,各界都在关注他如何对应选举结果所展现的民意。

  如果要像网民一样浮想联翩,也可以从李光耀和吴作栋双双引退所发表的联合声明中看出蹊跷之处。令人奇怪的是,又不是两国缔约,竟然要出动联合声明,这让人联想到是不是两大佬彼此妥协,免得各自发表的内容出现“叫阵”或隐含不满的意思,又在党内产生嫌隙呢?

  两人的共同说法是要放手让李显龙完全主导内阁人事和未来的工作,其实也说明他们过去的确有影响力,李显龙并没有能够自主执政。

  原来设立资政的用意,是在辅佐总理,但选举结果却证明了另一个副作用,即两位老人家并没有在基层支持度上给总理加分,反而因为超级高的薪水,使得人民行动党长期被炮轰。

  这里顺便谈点轶事。早期有个印度裔元老退位之后,被赋予类似的顾问职位,当时按照英文叫做高级部长,到李光耀出任这职位时,当地中文界人士觉得“高级部长”庸俗了点,为了表示分外尊崇,特地学了台湾地区国民党那套,把他给“资政”了。

  强人的信仰

  李光耀干了20年资政,尽管在两任总理继承人期间,多次对外表示只充当顾问,而不过问日常决策,然而党内党外几乎都知道他长期以来一言九鼎的分量。

  年长的新加坡人都记得,在过去的选战中,执政党多次以人身攻击手段对付突出的反对党人,很可能都出自李光耀的意志。这些现象在本次大选全然不见,也说明李显龙政府更愿意光明磊落地从事民主竞争。

  至截稿为止,笔者尚不清楚李显龙的新政府名单,但从两名资政迅速退位的举动推测,这次人事布局应该更能大刀阔斧地摆脱父权意志的形象,更接近新时代的选民。

  其实公平地说,李光耀从一开始不打算退,到迅速做出退位的决定,可以反证一点,即人民行动党内部还是具有相对高的道德共识,在判断民意走向之余,能够快速做出反应。

  当然批评者还是可以说他这是为了让儿子坐稳江山,才拖着吴作栋一块儿退。也可以说新加坡太小,他又是最高领导,当然来去自如。

  不过话说回来,放开一手打下来的江山裸退,对父权思想深刻的李光耀及其他东方政治人物来说,真那么容易能在七天内做出决定吗?

  新加坡传统媒体连日来大炒李光耀的丰功伟绩,虽然人还在,但这把年纪了,离了权,大家仿佛都知道,是回不来了。

  李光耀三十几岁就从政,为底层工友百姓打官司、争福利,迅速得到支持。将近半个世纪以来,他把英国殖民时代已经相当繁荣的新加坡,建设成井井有条的花园城市,经济和外交政策的正确,使得小小岛国左右逢源,欣欣向荣。他自己也在国际社会累积了深厚的政治能量,在岛内叱咤风云,在海外风云叱咤,一生备享尊荣。

  然而他在政治上结合司法的霹雳手段,却使得新加坡在野势力几乎没有生存空间,政治改革停滞不前,所谓政坛甚至弥漫着白色恐怖。

  这是他作为强人的信仰,却明显与追求民主和更多发言权的新时代新加坡人脱节,更不能保证政策符合人们预期,最终连自己的儿子也受不了了。这何尝又不是老人家的悲哀!

  李光耀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仰仗他绝顶聪明的妻子柯玉枝,妻子昏迷直到两年前去世后,大家都关注他会不会被击倒。

  他没有被击倒。因为能击倒他的,只有他自己。
(责任编辑:Newshoo)

文字图片转载自搜狐滚动频道
http://roll.sohu.com/20110525/n308436373.shtml

2 comments:

  1.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2011-05-22)
    ● 叶鹏飞

      本文题目出自《诗经·大雅·文王》:“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大意是说:周文王禀受天命,昭示天下: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却在于革新。新内阁名单公布时,让人不由得想到了这句深具政治意涵的古诗句。

      对于独立还不到半个世纪的共和国,“旧邦”或许还谈不上;但对于连续执政超过半个世纪的人民行动党,本次内阁改组所展现的中兴气象,却完全可以用“其命维新”来理解和期待。“维新”的意义之所以显著,更在于政治强人李光耀先生的巨大身影,终于淡出权力中枢,让行动党下一代领导人能够走出他的影响,开创属于自己的新局。

      在其与吴作栋先生联名的声明中,李光耀先生明确地指出,“分水岭大选”是他们决定离开内阁的动机;而且他们也在字里行间,透露了对于自己在政治上可能已经成为党的负担心里有数。声明表示,年轻一代的国人,需要一支全新的年轻部长团队来联系。

      其实在很多国人眼中,两人在大选期间的言论,不但让人觉得他们与大势明显脱节,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行动党的选情,更让外界对于行动党的选举策略,甚至党内团结感到困惑。对于选情危急的阿裕尼集选区,李光耀先生一度表示,就算行动党失去了一个集选区也不是世界末日,尔后却高姿态地警告阿裕尼选民,选择工人党“必将后悔”、选民“可以用未来的五年来忏悔”。

      吴作栋先生在力挺杨荣文时竟然说,一些部长在处理住屋和交通问题方面表现不理想,也可以不投选黄根成,因为他让马士沙拉末逃脱,但杨荣文没有犯错,不应该面对选民的惩罚。在许多选民,尤其是行动党的支持者看来,这番话非但不能帮到杨荣文,反而让负责住屋的马宝山及交通的林双吉,以及被他公开点名的黄根成陷入被动尴尬的局面,同时等于把子弹送给在野党对手攻击同党参选同志,也难怪外界会对于行动党在大选的关键时刻是否党内生变,议论纷纷。

      李先生在选后毅然携吴先生手离开权力中枢,展现了惊人的政治判断力及意志力,一方面清除外界对于行动党内存在分歧的不利联想,另一方面也为秘书长李显龙总理创造了新的政治可能性。既然连位高权重的资政都可以离开,旧内阁里也就没有什么人能免于下台的命运。把黄根成、马宝山及林双吉的突然引退,拿来和两资政的离开一同审视,才能得出新内阁之所以能出现新气象的内在政治逻辑。

      李总理关于三位部长离开内阁的客套说法,当然不乏政治礼貌的考量。但从全局观之,三人所负责的部门显然是民间怨气最集中的领域;如果三人的离去与此无关,就无从表达新政府重视民意、追究政治责任、锐意改革的新形象了。民间舆论对于这个重大人事变革反应良好,更说明了这个壮士断腕之举背后的政治意涵。

      公允地说,内阁实行的是集体责任制,各部门的政策都是内阁商议后的共同决定。换言之,政策成败的最终责任归属在政府本身,而非个别部长;但是作为一种政治动作,这样大刀阔斧的交代方式,显然是较容易让社会看得懂的做法。更关键的是,它还夹带表达了政府势必改弦易辙的决心,重拾国人的信赖。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行动党强大的政治生命力。虽然长期执政多年,且还是一贯地强势领导,但当政权在新形势下面对真正的挑战及威胁时,党内领导层还是能够顺天应人,迅速地评估局势并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与改变。就此而言,在野阵营固然在大选中取得重大突破,面对一个身段依旧灵活的行动党,接下来要如何进一步扩大战绩,恐怕并没有想象中来得容易;但这对于新加坡未来民主政治的良性竞争,却是一个很好的消息。

      基于竞争的立场,在野党对于本次内阁名单自然还是采取挑刺的态度。但是撇开朝野对立的偏见,在野阵营就新内阁的某些批评,却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他们在意的是,政策会否紧随人事变动而相应改变。李总理在介绍新内阁时强调:“我们准备一切都从零开始检视问题”,这无疑是正确的态度,也是行动党继续执政必须抱持的态度。

      古今中外,改革事业往往充满风险。行动党在选后痛定思痛,亡羊补牢,算是一个好的开始。但接下来是否能赢回那些不满的中间选民的心,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从某个意义而言,这个被李总理形容为“激进的”、“划时代的”的人事变动,反映的其实也是民心民意激进和划时代的转变。新一代国人用选票明确地表达了求新求变的心声,新内阁名单是呼应此大势的一个开端。行动党其实是在和时间赛跑——虽然至今还不算落后。

      接下来检视成败的标准,就端看政策及其制定过程的转变,是否如同人事变化一样激进,效果是否为国人所接受。政治意识及公民责任在大选中被唤醒的国人,只会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公仆履行职责,而在忍耐了五年错误政策所累积的不满后,他们的耐性恐怕有限。

      行动党的革新大业,因此面临的是一场免于被形势赶上的挑战。李总理表示,他希望第四代领导人在2020年全面接班的计划没变,2011年的维新改革,将决定这个计划的命运。

      (作者是本报评论员)

    新一代国人用选票明确地表达了求新求变的心声,新内阁名单是呼应此大势的一个开端。行动党其实是在和时间赛跑——虽然至今还不算落后。

    转载联合早报网
    http://www.zaobao.com.sg/yl/yl110522_002_1.shtml

    ReplyDelete
  2. Two Faces of Men in White by Loh Miaw Ping
    by Teo Soh Lung on Friday, 27 May 2011 at 23:48

    The May 13 Generation edited by Tan Jing Quee, Tan Kok Chiang and Hong Lysa was recently launched in Singapore, Kuala Lumpur and Penang. This book contained the above article by Loh Miaw Ping at page 227. The original article was written in Chinese. If the English version is a faithful translation, it is evident that even after nearly half a century, Loh remembers clearly her unjust incarceration by Lee Kuan Yew and is still angry at the men in white.

    Loh, a Chinese school student was first detained by Lim Yew Hock under the Preservation of Public Security Ordinance in 1956. Lee Kuan Yew, her lawyer, had then advised her stoutly that the charges were groundless and without any factual basis. She was released three years later. In September 1963, she stood for election in Havelock as a Barisan candidate. She won. But even before she could be sworn in as a member of parliament, she was arrested by the PAP government and detained for 6 long years under the Internal Security Act. According to Loh, the grounds of detention were the same as those in 1956.

    Loh was not the only member of parliament who was detained before being sworn into parliament in 1963. ST Bani and Lee Tee Tong were similarly detained. Two other members, Chan Sun Wing and Wong Soon Fong fled the country to avoid arrest. Four years later, Chia Thye Poh, a Barisan member of parliament was also arrested and detained for 27 years by the PAP.

    For anyone who wants to know how the Chinese educated were betrayed by Lee Kuan Yew, Loh's article is a good introduction. I hope that with the publication of Loh's account, more Chinese educated will write their stories. Ignorance can no longer be bliss for Singaporeans. We need to know what the PAP did to their political opponents for half a century and how they were villified. We need to know the truth, the whole truth and nothing but the truth.

    extracted from Teo Soh Lung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teo-soh-lung/two-faces-of-men-in-white-by-loh-miaw-ping/133506003390948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