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98700.org/ge/pages/ge110510j.shtml
吴俊刚:阿裕尼人“牺牲”了杨荣文之后
● 吴俊刚
54.7%的阿裕尼集选区选民果真牺牲了外交部长杨荣文,选择了工人党的团队。集选区首次被反对党攻破,首先说明,反对党过去指集选区旨在为难他们的说法已不攻自破。其次,也再次印证了所有政治都是地方性的(all politics is local)这一说法。
所谓地方性不单是指阿裕尼区内的地方性课题,也指在全国层面上一般选民都感受得到的本地课题。据报道,阿裕尼集选区中的五个区,得票最低的是实龙岗区,那里早前发生过兴建外劳宿舍遭到私人住宅区居民强烈反对的风波,后来又有多层商场导致交通拥挤,引起私宅居民不快的问题。地方性课题也包括全国性的国内课题如组屋售价,物价上涨的压力等课题。种种地方性课题所引起的不满情绪,在阿裕尼找到了突破口。
个人的看法是,反对党在阿裕尼的胜利,并非选民真的理解反对党所提出的制衡论,而是选民不满的情绪找到了一个宣泄的工具。他们真正要的,是便宜的组屋,便宜的物价,较高的薪水,较不拥挤的公共交通,以及政府得听他们的话办事。简单说,还是他们的切身利益,民生问题。他们听信制衡论,主要是他们以为,这一切都是政府一意孤行的结果,有了反对党“制衡”,政府就不会“为所欲为”。这当然是过于简单的逻辑,但显然却是许多选民的感受和认知。无可否认,有人确实信奉两党制,但相信只属少数。
5月8日凌晨1点多,我从外地度假回来,在樟宜机场搭上一辆德士,司机约莫40来岁,他一面开车,一面听收音机报告各区的选举结果,还忙着接听手机和查看短讯。我没有出声,中途,他似乎按捺不住,突然说,反对党赢了后港和阿裕尼。显然,算票的情况已经传开,虽然选举官还没有宣布结果。接着,他又补了一句:“也是好啦,不然样样(东西)都起(价)。”
这是民生课题的“心声”。《联合早报》和其他报章访问后港和阿裕尼一些选民的报道,其实也很真实地传达了同样的心声。后港区一名58岁的女居民说,后港居民多是中年或年长人士,教育程度比较低,没有多少消费能力,主要还是要努力工作多赚点钱,居住环境设备是次要的,“没有电梯就爬楼梯咯,家里不美就给它不美咯”。另一名男性后港选民认为,翻新是次要的,反正大家这样生活已经有好多年。阿裕尼集选区中的加基武吉区一名60岁的男性选民表示,让国会出现更多反对党的声音,希望能够对屋价和保健开支等的持续上涨形成阻力。这样的想法看来是很有代表性的。
外劳宿舍、组屋售价、医疗开支,这些都是与选民切身利益有关的事情,是民生课题,也是地方性课题。反对党对这些课题提出了什么具体的解决方案了吗?其实没有。组屋要便宜,关键在如何压低成本,但可操作的空间是有限的,最后必然只能通过提高津贴,也就是把更多纳税人的钱拿来津贴购屋者,同时减少国库的收入(削减土地的估价)。但反对党不用谈这些,他们只需凸显选民的不满。
抑制物价上涨也不是有了更多反对党进入国会就能解决的。因为,我们的日常消费所需,绝大部分是进口的,在极大程度上价格取决于世界粮价以及原油等原产品价格。若不是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强劲的新元,问题其实会更糟糕。组屋售价方面,若不是有建屋局和政府的“居者有其屋”计划,问题也难以想象。以中国为例,屋价的飙升是惊人的,尽管政府大力调控,我们去旅游的一个三线城市,过去一年里屋价还是上升了25%。一套普通的三房式楼房售价要七八十万人民币,一般受薪阶级都只能望屋兴叹,根本就买不起住房。中国终于不得不赶快推出兴建廉价公共住房的计划。
新加坡推行公共住房计划已经半个世纪,是世界各地的人都很艳羡的,反讽的是,组屋售价竟成了大选的一大课题。不过,这也不是前所未有的事。其实在1981年就已经发生过。那时,组屋售价因为成本大幅上涨而调高,排队等屋的人龙越来越长,也造成选民的不满,成了执政党在安顺补选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今可说是历史又重演了一次。
阿裕尼人决定“牺牲”杨荣文,说明大多数选民的眼光还是聚焦在本地课题,尤其是民生课题上。一碰上民生课题,国家外交、政府内阁的构成和执政能力、选区的发展计划、组屋翻新等,一一都得靠边站。因此,执政党主打选区发展计划,终究无法赢得这些为民生课题烦恼的选民的心。反倒是反对党看准了时机,攻心为上,引导和鼓动选民的情绪,让他们相信政府是问题的根源,从而取得了突破。事后检讨,执政党或许会得到一个结论,大意失荆州,在关心民瘼、与民沟通和争取民心方面做得不够。
无论如何,阿裕尼的选民选择了以“牺牲”杨荣文的方式来传达他们的心声,罔顾内阁和国家的重大损失,这不能说是理性的选择,令人遗憾,却噬脐莫及。执政党说它已接收到选民发出的信息,但一举失去了两个部长,一个高级政务部长和内定国会议长,以及一个可能是第四代领导核心的人选,代价也委实太惨重了,但却已无可奈何。“牺牲”了杨荣文之后,阿裕尼人能得到什么呢?行动党团队的选区发展计划泡汤了,工人党的团队选区计划则还没出炉。国会里多了五个反对党议员,其实也无法实行什么替代政策。接下来最值得关注的,还是执政党会怎样自我检讨,以及做出怎样的调整和回应,并在未来的五年里,赢回民心。
作者为前新闻工作者
转载自随笔南洋网
http://www.sgwritings.com/bbs/viewthread.php?tid=55252
原文刊于联合早报网
请尊重选民的民主选择
ReplyDelete(2011-05-16)
● 凌庆荣
新加坡大选刚落幕,一切已成定局。人民以他们手中的神圣选票,将新一届的国会重新洗牌。
在民主制度的选举中,其最根本的基石,就是人民有其不可被污辱的选择权。
很令人困扰的是,在选举过后,一些评论者在发表个人意见和感想的同时,却在有意无意之间,超越了应有的界限。对人民和选民的基本民主权利,做出不恰当的批评,甚至污辱他们的选择是不智和不该。在众目睽睽的媒体上发表这样含有谴责意味的评论,是对民主的漠视,对选民权利的公然挑战,实属不该。
近日来在《联合早报》的言论版,就刊载了一些这类的文章。5月10日前新闻工作者吴俊刚的文章《阿裕尼人“牺牲”了杨荣文之后》里,有一段是这么写的:“……无论如何,阿裕尼的选民选择了以“牺牲”杨荣文的方式来传达他们的心声,罔顾内阁和国家的重大损失,这不能说是理性的选择,令人遗憾,却噬脐莫及。”吴先生尽可以发表自己站在一边的看法和意见,但是不应就凭一己之见和片面理解,把阿裕尼选民的选择归咎于是“不理性”的。这样的说法,对选民是一种中伤,也是对他们的不敬。不但鄙视了选民的判断能力,也漠视了他们的“理性”诉求。
《联合早报》5月13日另一篇冯杰明读者的《风雨同“车”,共创辉煌》文章里,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文字和看法。他有一段写道:“……执政党这次输了阿裕尼集选区,是输在把国民照顾得太好,宠坏了大家,特别是从未吃过苦头,不懂得感恩的新一代。他们身在福中不知福,生活太安定了。”不难看出,冯先生的全篇文章始末,都是站在偏向一边的位置发出评论。他个人的意见和看法,我们给予民主尊重,不予评论。但他以甚为严厉的责备口吻称选民不懂感恩和不知福,是否语气太重了?
须知每个国民和选民都有他们自己个别的生活体验和艰辛,也有他们自己对国家的制度和将来的想法与期望。你不是他们,你怎知他们的感受和期盼?你怎么又知道所有的人都和你一样认为都生活在福中呢?要知道,这是民主选举制度下赋予每个拥有选举权的公民的自我判断权利与投票选择权,绝不容他人指指点点,说三道四,更不能予以侮辱性的指责。
经过了那么多届几乎没有什么竞争的选举,这次的大选可谓是近乎全民都有机会表达他们多年来压抑在心中的感受、期望和表态,也是他们对要什么样的国会、政府和政治要求的一种选择。从整个选举的热烈情况和顺利完成,新加坡人民都表现得文明得体,竞选人也各自克制言论,没有相互抹黑唱衰,是一个值得称许的人民与民主胜利。不容他人无谓的指责。
大选已过,我们都看到落选人大方优雅的接受人民的选择,并表示予以绝对尊重。当事人既已宽宏以对,作为评论者,是否也应该拥有宽敞的心胸,海纳百川,在就事论事之余,不再做无谓的伤害人民权利的不公平言论与责问?
转载自联合早报网.今日观点
http://www.zaobao.com.sg/yl/yl110516_006.shtml
吴俊刚:大选可能产生的正负效应
ReplyDelete(2011-05-16)
● 吴俊刚
大选之前,政府(也可以说是执政党)做了罕见的铺垫工作,降低反对党的参选门槛,包括减少集选区的平均人数,划分出两个四人集选区,剩下两个六人集选区 ,其余都为五人区。此外,单选区也增加到12个。
这样的安排,加上好些热门课题的出现,为反对党制造了良机,竞选果然空前热烈。除了丹戎巴葛集选区,其余各区都有人角逐。选举已经尘埃落定,人们有各种解读,不足为奇。更值得观察的,或许是大选所可能产生的各种效应。
首先,除了丹戎巴葛,其他各区的选民都有了投票的机会。这当然还得感谢各反对党的“配合” ,踊跃派人参选。如此一来,那些长时间没有竞选的集选区,包括国务资政吴作栋领军的马林百列,也上演了选战。而这些选区的得票率,几乎都比执政党平均得票率来得低。对执政党的竞选团队来说,这应该有很大的警醒作用。
在多党制民主选举中,选战是所有候选人都必须接受的考验和磨炼,未经选战就顺利当选,进而平步青云,很容易产生懈怠心理,而党支部的竞选机器也很容易因为过度安逸和长时间搁置而生锈。选战犹如火的洗礼,没有经过这一实战的政治人物,既无法体验个中的况味,也无法激发体内的化学变化,由政治“菜鸟”迅速变得成熟。因此,这回的大选,应该会对执政党的各团队产生正面的效应,使他们从安逸中警醒过来。
其次,这次的选战,包括住屋、交通、医疗等民生课题被炒热,成了反对党攻击执政党的犀利武器,说明执政党也许低估了生活费上涨、贫富差距等课题在民间所引起的怨怼情绪。虽然财政部长分发了“红包”,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吸取了这回的经验,今后各部门的政策与措施,应该会更加注重与民沟通。政府的反馈机制应该会进行必要的全盘检讨,设法深入民间,了解民情,与民交心。
人协有必要进行检讨
个人的观察是,民情联系组虽然努力工作,但是,它所得到的来自基层或草根的反馈还是相当薄弱的。参与对话会的一般多是团体代表,或是一些较活跃的人士,他们未必能真正代表基层。而各基层组织现在似乎多忙于主办活动,消费人民协会每年拨给的活动经费,参与活动的一般也是同一群较活跃的居民,而不是沉默的大多数,基层组织的反馈功能或许是因此而相对荒废。因此,人协实有必要进行检讨。
其三,过去,由于反对党在国会的实力微不足道,执政党的部长们因此也很少有机会同真正有实力的反对党人就各种议题猛烈交锋,从中磨练论辩能力和说服力。他们回答的问题都是议员事先呈交的,甚少遇上反对党人临时发难的的情况。如今,国会里有了九个反对党人,加上不会只愿当花瓶的官委议员,情况应该会有所改变。我们知道,口水战很容易混淆是非,模糊民众的视线,但是,这也等于说部长们必须有更大的能耐,不只要能为自己的政策和措施辩护,还必须攻克反对党质疑问难这一关,让民众也能心悦诚服。
其四,反对党能够吸引较高素质的人加入,这一趋势似乎已经出现。如果它能够持续下去,那一些反对党就有逐渐壮大的可能。当然,这当中还存有诸多的变数。1991年民主党也有过它的巅峰状态,但只是昙花一现。工人党会怎样发展,我们也只能拭目以待。为了非选区议员人选的问题,该党已出现内讧。
其五,这次的大选也应该会改变一些部长和政府部门对民间反应或反馈的态度。贸工部长林勋强对成了反对党候选人的陈如斯所提出的经济计划的回应,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大意是说他先前已经注意到陈如斯放到网上的论文,但由于当时陈只是普通市民,因此不予回应,但如今他已成了反对党候选人,因此必须做出回应。这很容易被反对党人和选民解读为:看,你只有加入反对党,政府才会听你说话;或者,只有反对党才能制衡政府。如果部长和政府相关部门能更重视民间的意见,并及时回应和解释,应可在很大程度上疏导民意,消除民怨。
对民意置若罔闻是错误的
每个政府部门其实都聘有公关人员,他们的职务就是要与民沟通,随时随地,无时无刻都留心注意市井之民发出的心声,尤其是与既定政策或措施有关的意见和反馈,并仔细研究,认真对待,及时回应,在问题的萌芽阶段就把它解决掉。对普通市民的意见置若罔闻或随便处置是错误的,因为,久而久之,问题必然会发酵,最终导致民心的巨变。所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对民意保持敏感,比防止河流决堤还得更小心翼翼,相信执政党会汲取宝贵教训,积极应变。
此次大选,执政党首次失掉一个集选区,一口气丧失几员大将,确实是内阁的惨重损失。它所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是不容低估的。执政党的这一挫折,打破了集选区比较安全的“迷思”,对落败候选人的打击固然很大,对一些原本有意参政的专业人士,也可能产生退却效应,让他们觉得从政的风险太大了,还不如待在自己安稳的专业里。这也等于说执政党今后吸引新血的工作将会更加困难。希望这样的负面效应不会出现,否则,如果仁人君子对政治敬而远之,视政途为畏途,政坛就可能逐渐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
我想,新加坡人更不愿意看到的,是我们的政治也和其他许多地方的情况一样,民粹主义抬头,民主沦为民粹,国会和好些第一世界国家的国会一样,沦为不同党派政客的表演舞台,政治领导层变得平庸,执政能力不断下滑,国势也逐渐由强转弱。相信大多数国人也不愿意看到这回的大选会成为一个不好的“分水岭”,逐渐让我们的国民分裂,甚至族群撕裂,无法再像过去一样,凝聚共识,紧密团结。真诚希望国人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弭合选战所导致的裂痕,在新政府的带领下,重新凝聚共识,把稳国家之舵,让国家之船能继续在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中稳定前行。
作者是前新闻工作者
转载自联合早报网.今日观点
http://www.zaobao.com.sg/yl/yl110516_002.shtml
吴俊刚不只是前新闻工作者,他也是代表人民行动党的马林百列集选区前国会议员(1997--2001)。
ReplyDeletehttp://www.parl.gov.sg/mp/goh-choon-kang
我不知道他发表这篇文章的时候,到底是用什么身份?前新闻工作者?前国会议员?人民行动党党员?一般老百姓?
重新看看吴俊刚先生发表两次言论的日期(10号和16号),不知道吴先生是早报的专栏作者,还是退而不休的“新闻工作者“。真是妙。
ReplyDelete同感,因為讀完了整篇文章,明顯感覺到他是偏向某政黨⋯⋯
ReplyDelete讀完了這篇文章,感覺上吳先生不是為執政黨在阿裕尼的落敗做出理性的分析,而是在替執政黨”辯解“ - 會輸,都是因為ABCDE⋯⋯ 的原因。但那都不是執政黨的錯,而是選民和反對黨的問題。
ReplyDelete這種”錯不在己“的思維幾乎每個政治人物都有 - 畢竟,把過錯推往他人身上很容易,要正面接受和自我檢討,相對卻顯得艱難許多 :(
吴俊刚:心净则国土净
ReplyDelete(2011-05-23)
● 吴俊刚
我不是教徒,但过去服务社区的关系,和好些宗教团体结缘,因此,至今还不时会受邀请,参加一些宗教节日的庆典,并得以聆听不同宗教经典导人以善的教诲。在刚过去的卫塞节,参加了一个佛学会的仪式,也获益匪浅,深得启发。其中,包括佛陀犹如警钟的智慧语言:心净则国土净。
这句话出自《维摩诘所说经》中的《佛国品》。“……随智慧净,则其心净;随其心净,则一切功德净。……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当然,这里所谓的国土指的是佛国净土。但引申到我们的现实国土,也未尝不可。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人,为什么看不见“净土”?感受不到快乐?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问题确实是出在人心充满了妄想、烦恼和欲念。并不是因为净土或快乐不存在,而是我们自己的心被无穷的欲望给蒙蔽了,就好像天上的日月明明是清清净净存在的,但盲人却看不到。
有人观察到,许多新加坡人经济能力不错,有房子有车子存款,每年都出国旅行好几趟,但是,旅游回来,心灵仍然一片空虚,并没有感受应有的快乐。这是为何?这只能说,他们在追求的只是欲念的满足,而欲念是永远也满足不了的。要求得快乐,这是走错了道路,必须回到心净的追求才是。
然而,我们的社会却无时无刻不在有意无意地撩动和推高人们的欲望。就以在大选中成为热门课题的组屋为例。屋子的基本功能是庇身,因此,眼见茅草屋顶被大风卷走的唐朝大诗人杜甫有这样的慨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是诗人的伟大情怀,可惜他不是生在今天的新加坡,终究没有看到广厦千万的景象。广厦千万间,至今也还是世界各国许许多多老百姓的梦想。别人很难想象,在这么一个国度,组屋售价问题却引起部分选民的怨气,还导致了主管部长马宝山的退阁。为什么?人们责怪政府没有控制住房价,连带也迁怒政府的移民政策,公共交通……其余的故事也就不必说了。
民粹主义的歧途
仔细想想,问题的根源或许是在我们把庇身房子当成了可以“不断”增值的资产,房子也成了人们炒卖的货品,许多人把组屋当成“投资”对象,利用组屋转售来赚钱。与此同时,组屋也越建越精美,成本越来越高,加上土地估价的逐年上升,要部长变戏法,维持低廉售价,可能吗?这方面的政策调整或许是必要的。与其撩动人们的欲望,不如回归到原本。如果试图满足人们无穷的欲望,不断地提高津贴,那么,我们将无可避免地往民粹主义的歧途下滑。
今日社会另一个令人担心的趋势,是孟子所说的上下交征利,也就是利益的争夺。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么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还是谈谈仁义吧。大王问‘怎样使我的国家获得利益?’大夫问,‘怎样使我的家庭获得利益?’一般老百姓问,‘怎样使我获得利益?’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
这个利字也可以广义来说,包括各种各样有形的好处,如优渥的薪酬、国家的津贴,以及无形的名利,如学校的排名,奖学金的获得等等。即使是教育,也成了非常功利的产品。
一名年轻的朋友告诉我,他的女儿今年小三,学校上国民教育课的时候,教师竟然对班上学生说,你们自己去读就好了。结果上课的时间被用来恶补其他“重要”的科目。国民教育不是会考科目,所以变成可有可无的东西。不知道这样的现象有多普遍?但它反映了学校教育的严重偏差:注重会考、排名,忽视伦理教育。这一来,学校势必变成纯粹灌输知识的工厂,教师则是灌输知识的工具,完全谈不上什么言传身教。大家交征利,把目光投注在每年会考能出产几个“状元”,而不是树立优良的校风,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连教育工作者的心都无法“净”了,试想,我们能不造就满脑子都是欲求的未来“国家栋梁”吗?
优异的会考成绩是纯粹的追求,因为成绩好就能拿奖学金,大学毕业后就能平步青云。随着政府想法的改变,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越来越多,奖学金得主也越来越多,情况渐渐也改变了。同一个池塘,鱼却越来越多,每个人都能满足一样高的欲望吗?于是,不是每个奖学金得主都能像过去一样,“物以稀为贵”,人人都能如愿以偿,高官厚禄。于是,自然会产生妒忌心,怨怼心。大学生满街走,往好处想,是人人都受过良好教育,更有主见,更能判断是非。但人人自视甚高,自信心膨胀,竞争越来越激烈,也是不可避免的。在这种情形下,还允许外来人(外来人才)来抢饭碗(常见的抱怨),这不是政府的错吗!
凡此种种真是说来话长,总而言之,是导致人心越来越不净,社会上的“红眼病”盛行,不断蔓延。低下收入阶层固然有理由感到不满,中产阶级也想到说自己是“夹心阶层”,感觉日子越来越难过。这些也正是民主政治最大的内在敌人。人们可以通过选票来行使压力,相信这一来就能满足自己的欲求,这也正是今天诸多民主国家,尤其是第一世界国家都相继陷入财政困境的主要原因。但愿我们不会重蹈覆辙。我相信,政府的一些政策可以灵活调整,政府也可以做到从心出发,更好地与民沟通,但底线是:没有一个政府能满足人们无穷的欲望。欲得净土,当净其心,新加坡人应该有上进心,自强不息,但我们不应成为一座欲望之城。
作者是前新闻工作者、前国会议员
转载自联合早报网
http://www.zaobao.com.sg/yl/yl110523_001.shtml
吴先生终于认了他是前国会议员了。
ReplyDelete又:民粹主义?我不了解。
“李显龙说,国人的期望值随着国民经济生活和居住环境的变化而大幅度提高,现在对许多人来说,找个地方栖身已不再是迫切的需求,组屋已不仅仅被视为一个住所,而是更多地承担了作为人们一项重要资产的投资......如此高的期望是可以理解的......只要新加坡经济能够继续保持稳定的发展,组屋也一定能够保值,而拥u有这一重要资产的国人也一定能够从中受益 ......组屋转售价也会随市场出现一定的波动,这是正常的商业行为。"
转载自新加坡文献馆
http://www.sginsight.com/xjp/index.php?id=4174
义顺集选区议员林伟杰:“如果新闻、通讯及艺术部长年薪只有50万,当他和身价数百万的电讯公司总裁开会商讨政策问题时,可能面对一些困难。因为总裁们可能认为没有必要听取部长的意见与建议,因此合理的薪酬将有助于维持一点尊严。”
ReplyDelete转载自omy.sg
http://news.omy.sg/News/Local+News/Story/OMYStory201105251523-247913.html
有时候把两篇文字放在一起,很多自相矛盾的论点就会跑出来。
吴先生终于认了他是前国会议员了。
ReplyDelete又:民粹主义?我不了解。
“李显龙说,国人的期望值随着国民经济生活和居住环境的变化而大幅度提高,现在对许多人来说,找个地方栖身已不再是迫切的需求,组屋已不仅仅被视为一个住所,而是更多地承担了作为人们一项重要资产的投资......如此高的期望是可以理解的......只要新加坡经济能够继续保持稳定的发展,组屋也一定能够保值,而拥u有这一重要资产的国人也一定能够从中受益 ......组屋转售价也会随市场出现一定的波动,这是正常的商业行为。"
转载自新加坡文献馆
http://www.sginsight.com/xjp/index.php?id=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