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November 2007

流浪者之歌

Rating:★★★★★
Category:Books
Genre: Religion & Spirituality
Author:赫塞

《流浪者之歌》被認為是寓言小說。1922年以德語出版,1951年在美國出版,並在60年代大受歡迎。

這篇閱讀報告是從靈性的自我轉化的角度來看這篇小說。

我對於轉化的看法
=============
聖輿俗/ 意識輿潛意識/ 面具性格與陰影/ 佛輿魔/ X輿Y
這四種狀態沒有高低之分,沒有前後之分,不是因果關係。只是個別的四種狀態。
(A) 聖無關輿俗:就像小孩子的純真,還沒有學習分辨善惡是非黑白。
(B) 聖輿俗的對立:開始有了善惡是非黑白之分
(C) 聖輿俗乃一體兩面:長大了,對善惡是非黑白感到疑惑
(D) 聖輿俗互為盤饒:到現在為止,我覺得比較接近真實存有

……就像生命的意義和死亡的歸途看來彷彿是對立,但又像是緊緊的盤饒在一起,就像宗教神聖和世俗的本質一樣的。兩條矛盾的線的綑綁,正和反,善輿惡,光輿暗。它們看起來似乎是對立的,但是它們又緊緊的互相依賴著。

我們用我們的方式了解,並且想用語言把它們的概念化,分別化、對立化,但是我們卻沒有還原他們的存在狀態。還原它們那種既對立,又緊緊相扣的狀態。

──95年第2學期,臨床宗教諮詢期末報告


以這樣的脈絡看起來,存有的狀態是互相的矛盾、對立、排斥,但是又緊緊地盤饒在一起。我們轉化的目的(我們在這裡暫且假設是可以有一個終極的目的),轉化的目的是為了還原存有本真(authentic) 的狀態。

以下我嘗試做的是,以上面的架構來看這小說的轉化路程。我覺得我必須引用翻譯的原文,才能夠感所到原汁原味的內心翻騰。標題則是我看到特定的那一段的注腳,其實也是我們在研究宗教的時候,談到的一些課題,比如:自我、神我、語言之無法說、剔除自我(剔除世俗以獲得神聖)、萬法即是實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回歸(回歸母娘)、迂迴(盤饒)。


轉化的歷程
(B) 聖俗對立

逃離自我

悉達多跟那些苦行沙門學了不少東西;他學到了許多消除自我的方法……然而,這些道路雖然將他引離了自我,但是到末了它們重又將他帶回自我……〈入山苦修〉pp61

認識神我

我相信,萬法的本質裡,具有某種不可稱為學識的東西。朋友,世間只有一種學識──那就是神我──他無所不在……這種學識的最大敵人,莫過於知識份子,達到它的最大障礙,莫過於知解學問。
〈入山苦修〉pp65

語言之無法說

我認為沒有人可以從言教上得到解脫。啊,世尊,您無法用語言和言教將您在開悟的那個時候所體驗到的一切傳授於人……只有拋開一切言教,離開一切導師,自立達到目標……〈大覺世尊〉pp89

剔除自我

我想將我自己趕出這個自我之外,加以征服,我無法征服它,只能欺騙它,只能逃開它,只能躲避它。實在說來,在這個世上,佔我思緒最多的,就是這個自我……〈豁然省悟〉pp102

(C) 聖俗一體兩面

萬法即是實像

意義和實像並非隱蔽在萬無背後,就是在萬法之中,就在一切萬法的裡面。〈豁然省悟〉pp103

自我就是神識

佛的智慧輿境界不可測度,難以言传,而他曾於某個省悟時辰證得的那種境界……他(悉達多)必須親身體驗一番才行。他早就知道他的自我就是神識,輿大梵的永恆之特殊無差異……形體當然不是自我,感覺作用也不是,思維、理解也都不是,後天習得的知識或技藝更加不是,因為這些只可以用來歸納結論,並從舊有的思想編織新的思想而已。〈青樓艷妓〉pp121


(C-->D) 聖俗一體兩面開始轉化到聖輿俗互為盤饒

對於無常變化的看法──(開始剝落)

現象世界變化無常。服飾和髮式尤其變化無常。我們的頭髮就是和形體就是無常的本身……我已失去財富了,也許是財富已經失去了我了──孰是孰非,我也無法確定。高聞達,現象的輪子轉得很快。波羅門的悉達多而今安在?苦行沙門的悉達多而今安在?富人的悉達多而今安在?〈觀河聽水〉pp175-177

回歸
──這一段就總結了悉達多的經歷,算是《流浪者之歌》前半部的小結

他曾在奇怪的路上徘徊。兒童時代,我專誠於諸神和祭禮。少年時代,我致力於苦行,致志於思索和禪定……青年時代我被贖罪的觀念吸引……我學過斷食,我學過征服自己肉體的功夫,而後,我又驚訝地發現大覺者世尊的教理。我不但曾經感到人間的知識與融合像我自己的血液一樣周流我的全身,而且亦曾感到不得不離開偉大的佛陀和他的大智。我離開世尊,去向渴慕楽學習愛的藝術,向渴慕斯華學習經商賺錢的門路。我曾聚過不少的錢財,我曾耗掉大把金錢,我曾學過品嘗美味,我曾學過刺激我的感官。我得像那樣花費多年的時光,才能丟開我的機智,才能放開思索的能力,才能忘掉萬法歸一的觀念。(相對於之前“萬法即是實像”)〈觀河聽水〉pp179

想到那天耕宇說了一件故事,他和朋友一起吃飯。他們吃了一盤素食炸魷魚,他和朋友說:這魷魚的味道很像真的。朋友告訴他:我是胎裡素,從來沒有吃過真的魷魚。我反思是:如果有一個從來沒有像悉達多一樣的吃肉、賺錢、玩女人、賭博、花錢的人,告訴我這些事情是下流的,是要不得的,是碰不得的,我絕對不會信服。就像相反的如果這胎裡素的朋友跟耕宇說,這魷魚的味道很像真的魷魚的味道一樣,不能令人信服。


迂迴

我要經過那樣迂緩而又曲折的歧途,才能從一個成人變成一個童子,才能由一個思想家化成一個平常人,可不是麼?……這曾是一條多麼奇怪的道路啊!我得經歷那麼多的蠢事,那麼多的邪惡,這麼多的謬誤,那麼多的憎惡,幻滅,以及痛苦,這才能夠恢復童真而開始更生。然而這條路並沒有走錯……我得經歷絕望,我得沉入心靈的最大深處……我得重做一次愚人,才能發現我自己心中的神我。我得沉淪,才能復活。我的這條道路將把我帶向何處?這是一條愚蠢的道路,它以迂迴的方式進行,甚或只是繞著圈子轉來轉去,但不論它究竟怎麼走法,我都要依而行之,追隨到底。〈觀河聽水〉pp179-180

(D) 聖輿俗互為盤饒

染著

「你不能愛人,」她(渴慕楽)曾如此對他(悉達多)說,而他亦曾同意她的說法。那時他曾將他自己比作高空的一顆明星,而其他的人則是墬落的樹葉…他從來沒有讓他自己完全投注在另一個人身上…他從來沒有為了愛另外一個人而做出愛的愚行…而這在當時來看,似乎就是他輿一般平常人之間最大的差別。可是而今,自從他的兒子來到之後,由於煩惱的折磨,由於愛心的支使,他悉達多就變得跟一般凡夫俗子完全沒有兩樣了……由於這種激情的關係,而今他遭遇到了極度的痛苦,但從另一方面來看,他卻也因此得到了提昇和更生而感到更加富有了。〈父子冤家〉pp224-225


輪轉

(悉達多正在掙扎在想念兒子的思緒時,看到河水的倒影,他覺得自己的身影像當年身為波羅門的父親)他記起在他年輕的時候,他曾怎樣逼使他的父親讓他出家去當苦行沙門,他曾怎樣離他而去,乃至如何一去沒有回頭。他的父親當時豈不也曾有過他如今想念兒子所感到的那種痛苦?他的父親豈不是在孤獨之中死去而未能再見兒子一面?他豈不也面對過這同樣的命運?此種事物的歷程,如此在一種命定的圈子之中反覆輪轉……〈唵字真言〉pp235-236

聲音的盤饒

(悉達多和婆藪(sou3)天一起聽河的聲音)他(悉達多)不再能夠分別這些不同聲音了──他無法分別歡笑的聲音輿悲泣的聲音了,無法分別童稚的聲音輿成人的聲音。離人的悲泣聲,智者的歡笑聲,憤怒者的吼叫聲,以及垂死之人的呻吟聲──所有這些,悉皆彼此隸屬,難解難分。它們全都互相交織,彼此連鎖,以千種不同的方式糾纏在一起。而所有這一切聲音,所有這一切目標,所有這一切渴望,所有這一切煩惱,所有這一切歡樂,所有這一切善輿惡──所有這一切的一切,就是萬法之流,就是生命的樂章。當悉達多全神貫注地諦聽這條河的聲音,一心不亂地諦聽著由這聲音合成的歌聲時;當他不去諦聽悲哀或歡笑的聲音,當他不逼他的心靈去聽任何一種特別的聲音而使它專注於他的自我,而來諦聽所有的聲音,整體的聲音,融合的聲音時──那時,這由千種聲音匯合而成的大合唱,便是由一個字兒構成,而這個字便是:「唵」──它的意思是圓滿。〈唵字真言〉pp240


小結
====
我覺得本書最重要的轉化時機是,當渴慕楽帶著悉達多的兒子參訪即將涅盤的世尊,渴慕楽去世後悉達多和兒子的相處與磨難,尤其是在最後的〈父子冤家〉和〈唵字真言〉两章。這兩章悉達多的內心在翻滾,在煎熬。他一直在推翻,反駁之前的看法。

報告看起來很像在專注在細節上,但是重點是這些細節如何構成運動,聖輿俗如何互為盤饒,構成所謂的“轉化”。這裡有一種運動在發生。真正的重要的不在於推翻或反駁,而在於這運動本身。這運動的時候帶出來一種氣氛,氛圍。這運動借聖輿俗的盤饒,還原存有本真(authentic) 的狀態,達到了轉化的目的。

耕宇問我,為甚麼悉達多要找渴慕楽?為甚麼要離開世尊?這兩個不是因果關係。從已經知道結局的角度來問問題,會落入死角。我認為不是悉達多去找渴慕楽,我們應該說是他遇到渴慕楽。他沒有主動選擇要找渴慕楽,他隨順未知。離開世尊師只是隨順未知,對未知的接觸,對未知的碰撞,對未知的應對。我們順序看小說的時候,我們不可能知道接下來會發生甚麼事?這就是未知。人生很多時候亦是如此。

我們的分析是屬於事後孔明馬後砲,我們完全不能遵循悉達多的路而行,跟從他的脈絡路數而行。我們最大的收穫是啟發罷了,讓我們知道有一條路是這樣的。我們每個人最終還是要走自己的路。

你問我為甚麼我喜歡背包旅行,而不是旅行團方式,可能這就是答案。隨順未知。路途上有狀況,車子壞了,令人煩惱。但是這時候,或突然發覺好風景,或賣到好吃的小點,或和當地的居民結交上了。如果依照旅行團的語言來說它就是一種旅行的一個行程點。如果沒意外發生,那也是老天保佑。

如果你抱著途中一定有一些有趣的是發生,這也不行。因為行程中可能也沒有甚麼事發生。車子沒有壞,天氣很晴朗。這時你有會墮入另外一個煩惱中──希望發生甚麼事,但是甚麼事都不發生的疑惑。

這裡進一步可以做的,是把悉達多聽到河的聲音的心情、感想列出來,然後做一個比較,這樣可以從他和河的對話,更深的了解分析他盤饒的線索。



16 November 2007

阿嬤和小花狗

阿嬤和小花狗 (工日誌 11/13)

這星期就要交學期中的報告,我還不知道我的觀察方式和老師的要求一樣嗎?但是我還是帶著同樣的我到病房。

到病房前,我到了大學的校本部宿舍去找朋友,碰到以前在養的小花狗。它雖然是一只動物,但是它還認得我,而且和我熱情的打招呼,我還和它拍了一張照片。我之前有寫了一片關於病房陪伴和小花狗關係的志工日誌。總而言之,我很高興遇到老朋友,而且終於和它拍了一張照片。http://clang13.multiply.com/journal/item/31

到GY阿嬤的病房,阿嬤在睡覺。後來她醒了,她好像是在作夢後驚醒一樣。因為她醒來後大口大口的呼吸,就像我們做平時惡夢後醒來的樣子。我跟阿嬤說:是作夢了嗎?她沒有看我,自己慢慢地回神了。我替他作手部按摩,該死的我又忘了帶按摩精油,便用阿嬤自己的潤膚油替她按摩手部。後來,YW護士進來跟阿嬤打招呼,說她偷偷地買了跟阿嬤一樣的潤膚油,她現在身上有阿嬤的味道。這裡的護士很三八,但是她們都很賣力,早班的護士在五點應該下班,但是她們很多時候都是七八點才寫完報告回家。

後來,阿嬤的女兒來了,我就跟她聊。我問她上次CK老師有提到要跟阿嬤聊一些未解決的事情,她說有。阿嬤的女兒說阿嬤這星期對家人比較沒有情緒的反應,孫子在她的面前耍猴戲她也沒有反應。我的看法是阿嬤的情緒比較平穩了,不像先前她還會回想從前的往事,然後很激動。

後來我就到跟另外一個在花園抽煙的病人聊天,漸漸地,其他病房(非XL病房)的煙客一個一個的下來。我發覺這些煙客病人其實有自己的聯繫網絡,而在部隊的經驗告訴我,煙客聚在一起抽煙的時候,是一個重要的社交聯繫網絡。我想這可能是另外一個和病人關係的切入點。

我在離開前到阿嬤的病房巡了一下,看到阿嬤的臉絞在一起,我問阿嬤的印尼看護阿嬤怎麼了。看護說沒事情,但是我可以清楚的看到阿嬤的眉頭是緊鎖起來。看護這時請我出去,說阿嬤要換尿布。我在出去前還看到阿嬤好像是在掉眼淚。我後來等了一下阿嬤,護士又為阿嬤作其他的護理工作。我就回去了,我希望阿嬤沒事,就像希望在生病的Y老師和爸爸一樣沒事。

lee's Site - 缅甸怡情 (photographs 攝影)


http://cheeming2007.multiply.com/photos/album/13
攝影‧政局‧宗教‧佛像‧人像‧寺廟‧風景‧光影......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11 November 2007

無趣‧沒時間‧有時間

無趣 (志工日誌 10/23)

MS同學今天告訴我CK老師說有一個個案要我們稍微注意。LYS住院,太太和唸小學的兒子LGX在旁陪伴,要我們多多陪他們。孩子通常在這時候是非常需要關懷的。

我到了病房,和LYS太太和LGX打招呼,因為有提到老師,所以一下子就聊起天來。LGX小朋友塊頭雖然很大,畢竟是小孩,有些害羞。就問他在看甚麼書,他就回答他在看心理師ZY借給他的漫畫書。我看了漫畫書,我很感動,書是在講關於田鼠從出生到死亡,尤其死亡的過程,漫畫很清楚的畫出死亡後的過程,從屍體的敗壞到腐爛,小動物到蛆吃腐敗的屍體,把真實的現象畫得非常有趣味。蛆很開心的在屍體上開派對,然後最後白骨和大地融合為一體。春天一到,曾經堆著白骨的大地盛開花朵。讓我們很意像的了解到生死像回歸到大地一般的自然。這樣的漫畫,其實不但讓小孩子很容易的了解,我們這樣的成人也對死亡有更深的體會。後來,和LGX熟絡了後,他便要我和他在病房一起看電影DV,他一面用遙控快轉著情節,一面用口述告訴我電影的情節。尤其是電影滑稽的片段,他一面告訴我情節,一面在笑。其實整個過程對於我來說是相當的無趣的,但是我只是單純的想陪陪他。

突然想起Y教授說的一句話:很多人想要知道甚麼是真理.......其實真理是很無趣的。就像很多人羨慕我當志工,像是一件很值得興奮的事情,其實這過程是很無趣的。

後來,LYS太太去買晚餐,LGX和我便陪著LYSLYS想喝LGX剛買的飲料,LGX便喂LYS,身體還很虛弱的LYS想要多喝,LGX便斥責LYS,口氣完全不像是小學生或兒子。過了一會兒,LYS指著窗外的雲彩,說像是是金黃色的一條線。我看了看,真的,我完全沒有發覺外面的景色,而且我已經很久沒有看夕陽了。

我想:在LGX面前,我們是渺小的。在LYS的面前,我們是瞎了。

 

沒時間 (志工日誌10/29)

今天早上到病房,除了因為有私人的事情外,其實是要跟CK老師討論課程進展。CK老師先帶我巡病房。老師帶我看了我常常拜訪的GY阿嬤,和有太太和孩子在照顧的LYS,後來老師又建議我可以和MX聊聊天。MX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他未娶,在生病前常常照顧她的嫂嫂和她的家庭,他很喜歡雕刻木頭。我想我待一會兒可以和他聊聊關於雕刻的事情。

CK老師是病房的宗教師,所以對於病人的家庭關係和狀況都非常了解。我想我們不過只是學生志工,對於病人的狀況沒有這樣容易了解。我們切入,還有和病人的關係沒有這樣快建立起來。我不像MC同學,因為她是出家眾,所以病人比較容易和他講一些較私秘的問題。老師也提到我們要從病人的整體的角度去看問題,而不是從我們的角度。其實有了病人的基本資料和家庭關係資料,從病人的整體才能夠較容易看清楚。像我們如果一星期只來病房一天,和病人之間的基本關係都沒有打好,從中了解病人和家人的關係更加困難。況且,有些病人很多時候是在睡覺休息著。我的觀點是我只是專注於我的志工的角色,我會集中幾個病人,跟他們建立起關係,然後定期關懷他們。至於效果和病人整體的問題,不是志工的角色能夠關切和介入的。

CK老師談到一半,在花園幫忙的SL志工要我幫忙他到小花園幫忙。我在花園裡頭忙著忙著,便沒時間去和MX聊天了。

 

有時間 (志工日誌 11/6)

今天,LYS看起來精神好多了,他還坐在床上看歌仔戲,翻報紙,並且下床走動。看他無所事事的,我便問他想不想到外面走動。他說:我是病人啊,怎麼可以到處走動。原本在LYS旁邊的MX的床不在病房裡,我沒有特別的在意。我便到GY阿嬤的病房去。護士正在和阿嬤進行護理的工作,阿嬤一直看著我,護士發現了,我開玩笑的說因為阿嬤喜歡看帥哥。

過了一陣子,我又看到LYS走到病房外面,坐在長凳子上。我想他大概是悶壞了吧,便想要建議陪他到花園散步。他搖搖手拒絕了。

我在不同的病房床穿梭著,以消除我在病房不知所措的心理。我看到彌留室裡頭有病人,我想待會兒有空就幫忙助唸佛號。

到傍晚的時候,LYS太太來了,我見到他的兒子LGX,看到他胖胖的身體,我不竟然的往他身上抱了過去,向他表示友好。他也沒有拒絕,和我摔起角來。後來,我看到LYS和太太到花園散步。我就笑LYS說道:哦….不是說不要到花園散步嗎?原來是要等太太陪你啊……

我想:我們畢竟只是志工,病人需要的事他們最親愛的家人。和病人建立起親暱的關係需要時間,我們偏偏就是沒有。

在結束前我到彌留室,才發現那病人是MX。上個星期CK老師建議我可以和MX聊聊天,當天我因為到花園幫忙,沒有時間。今天我有時間,便只能在彌留室,和師姑們一起幫他助唸。我有點難過,我想,這就是安寧病房……

 

 

07 November 2007

YunYann昀燕 - 《三个愿望》 賴建誠著

http://yunyann.multiply.com/reviews/item/57
我兒子讀國小二年級上學期末時,老師給了一項作業,要他們當小記者訪問爸爸。共有六個問題,有一大半是資料性的:在哪裡工作?負責哪一方面的事等等,其中的第5題是「爸爸的夢想是什麼?怎麼實現?」


我說「我有三個願望」,兒子用半注音半國字的方式寫下這句話,然後抬頭看著我。「第一個願望是吃得下飯」。他愣了一下,認為我在開玩笑,很鄭重地表示這項作業的分數,是其他作業成績的三倍,所以不能隨便。我說你是記者,人家怎麼說你就怎麼寫,既然不相信就不要訪問好了。他無奈地寫下「第一個願望是吃得下飯」。


「第二個願望是睡得著覺」。他這下著急了,「別人的願望都是要當科學家或是做重要的事情,你的願望連小孩子都會,你是不是想害我被老師處罰?」我又重複先前的說法:不相信就不要訪問。他急得跑去廚房向媽媽哭訴,她也同意說記者就是記錄者,不能要求受訪問者如何回答。他擦乾眼淚寫完這句之後,抬起頭失望地看著我。


「第三個願望是笑得出來」。這下子他失去控制了,「別人的父母都是在幫助子女,只有你才會存心害自己的小孩」。「要不然你照我的話寫完之後,再寫一篇〈我眼中的爸爸〉附在後面,讓老師瞭解這不是你隨便寫的,而是你爸爸的本性就是如此」。


他覺得有道理,憤恨之下很快地寫了一篇沒分段的作文,我除了把注音改為國字之外,照抄如下:

「我每次重要的問題要問我爸爸的時候,他都想騙我,可是我跟他說:這是很重要的問題,他還是繼續開玩笑,我跟他說:這可是分數最高的作業,所以我爸爸做什麼事都是隨隨便便的,每次一回家,鞋子也不脫,就看電視,而且都看摔角、相撲,都是一些無聊的電視。所以這個爸爸還要嗎?雖然他有很多缺點,但是他還是很疼我呀!我爸爸很奇怪,一下子罵人,一下子又對你好。可能我是他兒子吧!也可能是他腦筋有問題吧!老師,妳覺得呢?」


第二天我問他老師怎麼說?他有點不好意思「老師上課時叫我到前面,說我的訪問和作文寫得非常好,給我98分,是全班最高的,比班上的模範生還高,還把我的作文唸給全班聽。」「那她有沒有說為什麼?」

「她說她先生的工作最近不太順利,已經有好幾天睡不著覺,也只吃得下一點東西。你爸爸的三個願望很有意思。」「那你現在瞭解我不會害自己的兒子了吧?」他點點頭,可是還不能明白為什麼他老師把〈我眼中的爸爸〉拿去參加作文比賽,得到入選獎,對功課課平平的他,這是一大驚奇。

希望他在人生的旅程中,能比我晚許久才體會到︰『要實現這三個願望還真不太容易。』
( 2006/12/02 聯合晚報 )

摘录自 :http://yunyann.multiply.com/reviews/item/57

慢活 In Praise of Slow

Rating:★★★★
Category:Books
Genre: Other
Author:Carl Honore
english website
http://www.inpraiseofslow.com/slow/aboutthebook.php

“如果你老是慢吞吞的,就是愚蠢──這也絕非我們的目標”

“慢慢來得意思是能夠掌握自己的生活節奏。在任何情況下,你都能決定自己要多快。如果今天我想快,我就快,如果明天我想慢,我就慢。我們所要爭取的是決定自己步調的權利”

中文網站
http://www.locuspublishing.com/product.asp?book=1111FM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