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October 2009

社论:五百万人之后

http://www.zaobao.com/yl/sl090930_001.shtml
五百万人之后
(2009-09-30)

社论
2009年9月30日

新加坡统计局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新加坡总人口已经达到499万人,去年同比增加了3.1%。与2000年总人口403万相比,短短的九年间增添了近百万人。

  在不到十年里平添四分之一的人口,当然不可能依靠原有人口的自然生育率达成。从数据可以看出,截至今年6月,新加坡的公民有320万人、永久居民53万人、非居民125万人。换句话说,外来人口占了人口总数的25%强。

  政府曾经在2007年2月宣布,在对新加坡发展概念总蓝图进行中期检讨后,以650万人口为依据,为新加坡未来四五十年的土地发展和基础设施投资作出规划,以应付人口增长及各经济领域发展的需要。

  在这项宣布引发社会议论后,当局澄清说650万并非一个既定的人口目标,而是规划的依据。内阁资政李光耀在一次发言中则指出,新加坡面积不足,理想人口应介于500万至550万人之间。从近十年的人口增长趋势观察,新加坡总人口已经趋近他心目中的理想水准。

  全球金融危机暴露了新加坡过分依赖国际市场发展经济的弱点,而人口总量不足,是新加坡无法建立一个活泼成熟的内需市场的关键。大量外来人口所支撑起来的新增消费量,在给本地商家创造新商机的同时,也让市面显得更有活力。

  毋庸讳言,外来人口的急剧涌入,尤其是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猛增,对于市场的供求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必然带来剧烈的变化。以公共交通为例子,不但上班族感受到每日上下班尖峰时段的巴士、地铁拥挤不堪,连周末出行也出现了一座难求的状况。

  其他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面的变化,都让人感到生活空间紧缩的压力,小贩中心的人龙变得更长,诊疗所的等候时间变得更久……近一段时间以来,包括组屋在内的房地产价格一再飙升,不少国人相信与外来人口的住房需求不无关系。组屋的供求关系到新加坡“居者有其屋”的基本国策,因而也会对社会民心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统计局的另一个重要数据,意味着外来人口政策将不可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新加坡平均生育率只有1.28,远不到2.1的人口替代率。但是政府已经明确地表示,将调节移民流入的速度,让社会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来适应人口变化的影响。

  由于影响广泛,外来人口问题的公共讨论一时还无法摆脱情绪化的干扰,新加坡因而更需要充足的证据来作为取舍的判断标准。同样面对引入外来人口问题的澳洲,就积极为政策的制定与辩论寻求客观的依据。澳洲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从1990年代起开始研究一套计算模式,来分析人口变化所可能造成的各种影响,模式关注的重点是人口的增加以及起速度将如何影响生态环境、水与空气质量、能源供应、住房、交通、医疗等。

  根据CSIRO的人口永续性研究模式,澳洲经济在2010年可支撑5000万人口,但是模式并没有做出政策建议,只是作为施政参考,因为最后的取舍必须是一个全民的政治抉择。

  新加坡发展概念总蓝图以650万人口为依据的规划,或许可以借鉴澳洲的做法,社会只有充分掌握人口增长的长期影响,才可以在不受情绪干扰的情况下理智地做出选择。

5 comments:

  1. 如果把永久居民53万人和非居民125万人加起来,与新加坡的公民有320万人相比,人口其实有35%是外来人。

    除了经济发展得考量,社会性的问题也需要思考。有一阵子,我观察到连续一两年有几件谋杀案都是涉及中国移民(杀人或者被杀),而且都是跟感情有关(外遇或恋爱)。这不是外来移民好不好的问题,而是我们社会和外来的移民如何看待、思考和处理这些经济之外的事情。

    ReplyDelete
  2. 移民与效忠 新加坡华人参加国庆阅兵引热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12 16:11:12

      中评社北京10月12日电/来自中国的女教师张元元在新加坡成为永久居民,去年离开狮城回到中国,并成为中国国庆阅兵女民兵方队的一员。她在中国受访时说北京才是她的家,参加阅兵是报效祖国。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访问的视频和新闻在新加坡引发了热烈讨论。有人认为,新加坡对外来移民敞开胸怀,却得到这样的结果,怎么能相信外来人才,怎么平等对待他们。也有网民表示,张元元是永久居民,还保留中国公民权,有权利回自己的国家,参与庆典表达爱国心。

      张元元说,没想到这件事情在新加坡引起这么大的讨论,她一开始就没有想到会在新加坡的报纸上出现。

      张元元说,“很多外国人,美国人英国人也在新加坡拿了PR,也是会回到自己的国家去。北京毕竟是我的家,这边有我的父母、有很多朋友,我两边都很喜欢,我很喜欢新加坡,也很喜欢北京。但毕竟家在这儿,爸爸妈妈在这边,要花多点时间陪父母。我很喜欢新加坡的,我离开非常舍不得的。”张元元是独生女,父母已近60岁,都已退休。

      谈到参与国庆阅兵表演,张元元说,直到现在还很兴奋。为什么会参加?“我在朝阳区所属的公司,正好是一个可以报名参加阅兵方队的公司。其实就是一个很简单的原因,我就报名了。我觉得阅兵这个东西,对每个人可能你一生才能感受一次,这个经历对我来说很重要。我觉得我很想去尝试一下,然后我就报名了。”

      张元元作为中国国庆检阅女民兵方队的唯一“海归”女生,成为当地媒体争先采访的对象。当中国媒体问及她为什么要投入这次艰苦的阅兵训练,她答覆说:“因为报效祖国是我最大的心愿。”

      新华网在9月9日的报道说,作为一名曾在海外留学5年的漂亮女孩,张元元回国后做出的第一个重大决定,就是加入国庆60周年阅兵女民兵方队。

      报道说,早在2005年,张元元就在新加坡拿到了“绿卡”。有人劝她改国籍,她说:“北京才是我的家。”2008年,她放弃了跨国公司的优厚待遇,回国进入一家收入相差10倍的国企。

      而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中国广播网则在10月1日报道,张元元是今年沙河阅兵村唯一的“海归”队员。她曾在新加坡留学、工作5年,不仅月薪2万多元人民币,还拿到了“绿卡”。报道说,去年4月,张元元不顾亲朋好友的劝阻,毅然回到祖国。当时,一家国企和一家私企都决定招聘她,她选择了前者。很多人不理解,到这家国企工作,月薪只有两千多,而那家私企试用期一个月就能拿8000元。张元元微微一笑:“到国企工作,是因为有个‘国’字!”

    转载自中国评论新闻网
    http://cn.chinareviewnews.com/doc/1011/0/1/7/101101715.html?coluid=0&kindid=0&docid=101101715&mdate=1012161112

    ReplyDelete
  3. 其实我们要真正检讨的是,新加坡有没有可能培养出这样的新加坡人?能够因为国家荣耀而回国,甚至放弃高薪加入国有企业?

    ReplyDelete
  4. 政府一直認為增加人口就會增加消費能力,就會在經濟動蕩的時候穩定下來,但是這些都會帶來社會結構的問題,而且其是社會結構是慢慢的改變。有人說微波的食物很容易致癌,問題就在吃微波食物不會馬上死,人們才沒有警覺心。

    社會有問題,政府最多建多幾間監獄,但是需要天天面對問題的是人民。

    把新加坡當“踏脚石”,然後移民到歐美的外國人聽得多,也看得多。他們對經濟的貢獻最多是買多幾件房子,然後人雖然移民不在新加坡,還是賺新加坡幣。

    是換個角度來看,世界人口流動是個世界局勢,不是我們能夠抵擋,但是我覺得新加坡的問題是在於,凡事都覺得要迅速的用錢解決,這樣的思考模式,真的要轉變。

    現在經濟衰退其實也是一個轉機,各國政府開始在想之前的自由經濟思考和經濟理論到底有沒有問題,而且也開始思考以GDP作為一個考慮國家是不是進步的看法是否有問題,而開始考慮新的衡量國家幸福的方式。

    不過一切都是要再看看在說。

    ReplyDelete
  5. 500万人口之外
    (2009-10-11)

    ● 李慧敏
    五湖四海

    对政府来说,要达到目标并不困难,但在外来移民大量涌入后,随之而来的是资源分配是否足够、新移民如何融入、国民在心理上如何接受、以及人民对国家认同感如何加强等涉及情绪方面的问题。

    当中国影视巨星巩俐和李连杰相继入籍新加坡时,中国网民痛批他们不爱国。但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里,人们对国家的观念开始改变,更多以实际因素考虑国籍的问题。一些到新加坡定居的新移民就跟巩俐一样,为出入境方便,申请了一本新加坡护照。而为了大量增加人口,新加坡政府放宽移民政策,因此一些国人认为外来移民要得到一本新加坡护照,其实并非难事。

      不过,这项宽松的外来人口政策,近来成了国人的焦点课题。其实,许多新移民和李连杰一样,为新加坡的良好治安以及完善的教育制度所吸引,希望能在这里落脚。但当土地面积仅700平方公里的小岛国挤满500万人,显然令人一时无法调适。如果你试过在闷热的天气里,在拥挤的地铁月台等上五六分钟还挤不上列车,必然会了解那种烦躁的感觉。

      正当大家在消化统计局的人口数据时,一名曾在新加坡求学工作并取得永久居留权的中国女生张元元回到了“祖国”,加入女民兵方队,参与国庆大阅兵。仍持中国护照的她,以行动表达对家园的热爱,当然没什么不妥,别忘了成为其他国家永久居民的新加坡人也大有人在。问题是:张元元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访问时,出示她的新加坡永久居留证件,自豪地向中国广大人民群众表示“报效祖国是我最大的心愿”。这一幕看在一些新加坡网民眼里,非常不是滋味。

      不过,与其说新加坡人充满排外情绪,不如说是有一些人对政府充满了怨气。当前经济低迷,新加坡政府仍不断让外国人涌入,使得国民必须在已萎缩的就业市场继续与外国人竞争。与此同时,一家房地产公司最近公布的数字显示,购买政府组屋的买家中,有四成是永久居民。加上每天乘搭的公共交通拥挤不堪,这些看似“不重要”的日常问题天天影响着我们的情绪,有谁能时刻保持心情舒畅,也真令人佩服。

      还有,新加坡人找工作时,必须和外国人竞争;买房子时,房价被外来人口炒高。于是,一些人就会认为政府把外来移民当人才、瑰宝,自己则被当成“二等公民”对待,所以看到关于张元元的新闻,心里难平。

      话说回来,来自较不发达国家的外来移民肯定也未必觉得自己被当成宝,只是他们没有管道,让我们听到他们的怨言。但这也是必然的,新加坡人本身抒发怨气的管道已经不多,更何况初来乍到者。

      尽管政府懂得与时俱进,与人民的沟通方式作出调整,然而,我们会发现,政府每做一项解释后,人们心里会产生更多的疑问。这也是强势政府所需面对的挑战:人民可以一直保持沉默,但社会结构越来越复杂,许多问题倘若无法处理好,一旦发生任何危机,人们情绪上的反弹就会越大。

      目前新加坡面临的人口急速老化,以及人才不足的挑战相当严峻。之所以如此,应该说是政府早期为控制人口增长,提倡“两个就够了”的生育政策过于成功的结果。不过,讽刺的是,当新加坡张开双手迎接大量新移民的同时,每年却有约1000名优秀的新加坡人放弃公民权,选择移居海外,这也是政府应该认真看待的问题。

      然而,现在的499万人口,对政府来说显然不多。政府要在未来20年以650万人口为依据来规划。对政府来说,要达到目标并不困难,但在外来移民大量涌入后,随之而来的是资源分配是否足够、新移民如何融入、国民在心理上如何接受、以及人民对国家认同感如何加强等涉及情绪方面的问题。这些都要比冷冰冰的数字问题更加复杂而多层次。如何处理情绪的问题、化解人民的怨气,同时又达到定下的目标,那就要看政治领袖的智慧了。

      (作者是教育工作者)

    转载自联合早报
    http://www.zaobao.com/yl/yl091011_007.shtml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