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zaobao.com/yl/yl090719_006.shtml
双语政策的现实局限
(2009-07-19)
● 洪奕婷
马来西亚日前宣布废除实行了6年的英语教数理政策,并从2012年开始分阶段恢复在中小学用母语教学。邻国的最新教育安排应该会让不少新加坡年长一辈有似曾相识之感,因为那是狮城教育的来时路。
父亲就经历了那个年代的学习历程。他在数理教学均以华语进行的华侨中学完成中学和高中学业。后来父亲升上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前身——新加坡大学修读数学,却迎来了学习环境的180度转变。面对完全陌生的英语教学,他的大学第一年在听不懂又难提问的茫然状态下,辛苦地靠自修挣扎度过。在设法理解深奥的数学理论的同时,还要先跨越语言的门槛,难度可想而知。
相比之下,很庆幸自己从入学的第一天就在英语教学的环境下学习,一路直到大学毕业都习惯成自然,语言没有在半途成为障碍。
而今时今日,本地年轻一代普遍都能听能说英语(姑且不论是否说得很标准),很大程度也可归功于我国政府在整个教育体制里贯彻推行英语为主要教学语。
无可否认,我国实行了40多年的双语政策,在推广英语为国民的共通语和主要官方及商业用语方面,做得很成功。但此长彼消,母语变得处于弱势,特别是华语在本地华人家庭的地位更是逐渐为英语所取代。
或许邻国正是看到我国双语政策所留下的后遗症,所以决定接受马国社会民族主义者多年来为捍卫母语而要中小学恢复母语教数理的诉求。但可以预见的是,尽管马国下来将增加英语教学的节数,其提高学生英语掌握能力之路,未来会走得更艰辛。
这是因为无论双语政策如何落实,它始终无法周全及公平地同时满足两种语言学习上的同一个根本需要——常用性。
学习语言和其他文理科目不同,要掌握后者只需勤读多写,但要精通语言,除了通过读写,还得有听和说的锻炼。而要在听与说环节达到熟能生巧,绝不是每天课堂上区区一两个小时的学习就足够的,还必须有持续接触的环境。
简单来说,凡是亲某种语言的环境,就自然会使该语言的学习变得事半功倍。因此,这也反映了双语政策在现实中的实行是有其难以避免的局限。
任何国家或地区纵使积极推行双语政策,还是不能避免地必须选择某个语言为社会的主要用语,这也就间接形成国民更擅长该语言。好比以华语为主要用语的中国、用日语的日本、惯用粤语的香港,它们的学校教育中都有英语的教导,但人民掌握得更好的用语始终是他们更广泛接触的母语。
老实说,很难要求一个人对两种语言都达到完全同等的精通程度。就如人类生来有两只手,也同时学习运用它们,但总有其中一只手因为在一般情况下较常使用而变得较强势。所以以同理来看,在今天的新加坡,英语占得上风在所难免。
不过,有必要强调的是,尽管一个社会偏重于某个语言无可厚非,却不代表人民就有权力因此放弃第二语言,尤其当这个语言是母语。作为多元种族的新加坡无法像只有单一族群的日本和韩国将人民的母语选为主要用语,母语虽少了实际日常用途,还有情感、文化等赋予一个人真正身份的要素。这或许是老调重弹,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其实,新加坡的母语挣扎并不是世界独有的,在所有推崇双语政策的国度里,非主要用语的学习总是更为艰难,只不过鲜少有国家不将国民的母语选为主用语。
而在这共性中,有趣的是,其他国家的第二语言学习是用来结识世界,我们的第二语言学习则是要用来认识自己。再往深一层想,对年轻学子而言,若能冲破现实的局限,努力学好母语,未尝不是认识自己过程中的一大成就。
(作者是《我报》助理采访主任)
新世代看問題,比較沒有歷史文化包袱。
ReplyDelete其他和雙語有關的報導評論
http://clang13.multiply.com/links/item/75/75
虽然说英雄不问出处,
ReplyDelete但看到最后发现是“我报”的记者不禁让我想起那份被我朋友嗤之以鼻的报纸,
当中印象最深刻的要算是数目单位,
百万直接写出M来简化。
再者她根本未经历过马来西亚的教育制度,实在不该交出这份报道。
我的小学教育是纯中文为媒介的,
中学也是纯国语(马来语)为媒介的,
大学没念过,但朋友的经验是国语、英语参半,
(我倒希望大学真的能全英语化。)
所以基本上我们是三语政策的产物啊~:P
報紙為了生存,還有爭取逐漸流向新媒體的廣告收入,不得不順應新生代的中英雙文化通材(還是雙文化半桶水!?)
ReplyDelete這個是福是禍?我們又要一代人的實驗才知道。反正前面已經有例子,領導人有提到,雙語政策實行到現在,他才承認不是大部份人不能夠(像他和一樣)好好的掌握雙語。
這樣看起來,關於馬來西亞方面教育的消息,真的有不太確實的感覺。
ReplyDelete但是,文章主要論點其實是從馬來西亞教育的改變來回頭看新加坡的教育的現象,重點是在談雙語政策的問題,雖然關於馬來西亞教育可能不太確實,但是對於大部份的內容沒有很大的影響。
當然,報導深度不够和太表面化看待問題是不置可否的。
这是很无奈的事,没有人可以绝对的对!
ReplyDelete如果他们有打算待读者增加之后才把这些纠正回来当然再好不过了。
ReplyDelete我本身往往在学些一些文字时都蛮担心的,
ReplyDelete我怕我所知的只是皮毛却以为自己知道事情的全部。
但是這無奈卻影響了一兩代人的教育學習。我覺得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事,但是有些人(可能包括他的秘書)會堅持他的絕對。
ReplyDelete這是不太可能的事。(已經晚了,已經晚了...)
ReplyDelete(嘻嘻...我沒有說絕對哦)
我們永遠不可能知道事情的全部,單單看事情的視角就會遮蔽我們。請看我回应吴俊刚先生3月13日《华语方言 轻重分明》:《不同的言论有不同的脉络》
ReplyDeletehttp://clang13.multiply.com/links/item/75/75
當然,如果談話發表言論一直擔心不鉤全面,那也不是辦法。我的應對就不要太肯定我們的言論,當然要做決定的時候就沒有話說要靠邊站。如果後來真的有人指正之前自己看不到的一面,就承認自己當時沒有看到。
不過,我覺得這裡有一點要清楚的,就是事情的全部和價值判斷是有分別的。比如:他真的說謊,但是你不一定會覺得他是錯的。
这个我知道,所以我都尽量的客观的看事情。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