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May 2008

身體的聲音

 

meeting的時候報告我上星期頌缽的經驗,因為是自己的經驗,meeting的內容比較可以進入討論。但是這可能要謝謝明鴻鼓勵我在meeting時多多發言。

在討論的時候,我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是被被照顧者的讚嘆所引導,把焦點放在治療的面相上,而不是缽和人之間的關係,缽如何與人的狀態。被照顧者可能會注重療效,但是身為觀察者的我們應該不被影響,把焦點轉移到缽和人之間的種種面向。

維倫老師提到,我們應該以缽為一個參照點,來觀察身體的sign,身體給我們的訊號。身體和缽之間的關係。身體在這裡不是medical body,不是生理的身體。但是這身體歸類為何,我們還在探索中。

我個人是覺得除身體,還有其他的元素。就像我和凰如之間,或者是我們和一些被照顧者間,其實有某種不知名的默契,而缽就是我們的橋樑。比方說凰如在聽了缽後,會知道我今天到底有沒有專心;或者有時候雖然我們的槌子還沒有放下,被照顧者卻會知道我們是要在那一刻是停止頌缽。這些不知名的默契,到底是甚麼?

我們在討論中曾經談過天籟、諦聽、空間、身體等。到底是甚麼?反正,我們還在行走中。

在空間中,我們到底是要抵達怎樣的身體?

15 comments:

  1. 那個缽好像是裝食物的,可能不能夠敲出聲音咧...我把我們敲出聲音的缽秀出來...


    newtonthai,你怎樣把照片放在reply裡面hah?

    ReplyDelete
  2. “缽”是出家人出去乞討食物的盛器(通常是南传的出家人),這動作就是“托缽”。在西藏也缽用來當法器或樂器。現在也有人用缽來做聲音治療,他們把這缽叫做“頌缽”。

    我在花蓮時碰巧有個有名的洋人頌缽老師來教聲音治療。我有親身讓他示範,他幫我治療完,我突然有一種“回家”的感覺。有人說我想新加坡的家,其實不是。那個“家”的感覺是比較超越的感覺,如果要稱做是宗教經驗,我覺得也可以。

    民間宗教常常有提到“回歸”,回歸母娘、太空、太家鄉。我覺得就是類似這種回歸的感覺。(只是類似,我應該沒有達到這樣高的境界)


    轉引自
    http://clang13.multiply.com/journal/item/45


    newtonthai 的照片好像是托缽裝食物的缽,我的照片是敲聲音有音樂的缽。看起來托缽的缽口有些往外彎,不知道這樣的缽能不能發出震動的聲音。上次教我們頌缽的是 hans de back ,他在台灣好像很有名。隨便goggle一下就可以找到他很多頌缽的CD。頌缽的英文叫singing bowl。下面的youtube可以聽到它的聲音。但是頌缽被洋人誇大了,說是有神奇效果。我個人是沒有這樣偉大的想法。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pw53tN6h8E

    ReplyDelete
  3. 1. 那位仁兄就在曼谷金山腳附近的橋頭打造和尚化緣用的缽,專賣遊客。聽說生意不錯,他還認識不少星馬港台藝人! 他還 很會促銷,店外貼了不少他與名人的合照。
     用金屬製作缽,應該能敲響,悅耳嗎就不曉得了! 古時的缽應該是土製的,音響應該不會理想。如果是瓷製,我想音量會好 些;若是木或者竹製,那就要看是什麼料子了!

    2. 如果你想在發佈文件中附上圖片,只要加入以下html 碼即可:

      <img src ="相片網址" width=相片寬度 >

    ReplyDelete
  4. 1. 那位仁兄就在曼谷金山腳附近的橋頭打造和尚化緣用的缽,專賣遊客。聽說生意不錯,他還認識不少星馬港台藝人! 他還 很會促銷,店外貼了不少他與名人的合照。
     用金屬製作缽,應該能敲響,悅耳嗎就不曉得了! 古時的缽應該是古製的,音響應該不會理想。如果是瓷製,我想音量會好 些;若是木或者竹製,那就要看是什麼料子了!

    2. 如果你想在發佈文件中附上圖片,只要加入以下html 碼即可:

      
      

    ReplyDelete
  5. 古製?不明白。

    網上有一些水晶製造的,聲音很脆。

    謝謝你的html 碼,我試了幾次,不行,我們這種電腦白癡比較不懂。<img src ="相片網址" width=相片寬度 >

    相片寬度是cm嗎?

    ReplyDelete
  6. 是土製的!打錯了!多謝更正。
    在電腦顯示上,我們多用pixel 或 point。譬如 800, 640, 480, 320, 240 等等都是常用的。
    例子: < img src="http://images.clang13.multiply.com/image/1/photos/upload/300x300/SC0K3QoKCrkAAHrop-o1?et=HJQQ%2CEjVLcKBh2%2BLVJ6Pig&nmid=" width=200 >

    因為html tags的問題,所以不要從例子直接拷貝貼上(copy & paste); 直接由鍵盤打入 < 和 > 符號!

    會有以下顯示:

    ReplyDelete
  7. 我沒宗教信仰,所以有不少佛教儀式我也搞不明白。不過我是覺得化緣非乞食!應該是僧人藉化緣廣結善緣吧?
    化緣渡人渡己渡眾生。缽也就發揮了它的重要使命。現今在泰國有些佛會佛寺,化緣也只是一種佛教儀式。
    不過還是有不少和尚一大清早就出去化緣。
    我在新加坡Tanah Merah 地鐵站附近就常看到一個年輕僧人,不知道大清早他托缽往何處化緣?


    ReplyDelete
  8. 從文字和意義上來看,化緣和乞食當然有不同。但是對於一個“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意思就是不執著)的修行人來說,這兩者其實也應該沒分別吧。


    在佛的時代,交通工具不方便,傳播知識與思想靠的就是人不斷的走訪各地。不說太遠,到了佛後的戰國時代的孔子,他也是周遊列國來轉播自己的思想。這樣如果不是很有錢的話(即使有錢,扛著銀兩到處走也很危險),四處行走大概都要別人的糧食贊助。


    個人覺得化緣和乞食只是主客概念上的分別,乞食:修行人乞討,施主給予。化緣:我們今天有緣見面,我把知識傳播給予你,你請我吃一頓飯。


    當然一般行文上的公共禮儀,化緣當然比乞食較為合乎禮節。


    今天的時代,傳播媒介之方便,電視、網路、DVD、VCD、CD、錄音帶、錄影帶這樣方便,還有托缽化緣的必要嗎?在泰國、緬甸、寮國東南亞已經演變成一種傳統,我完全沒有質疑在當地的習俗。但是在新加坡,我覺得沒有必要。即使是外來的修行人,也應該尊重和遵循本地的習慣。

    ReplyDelete
  9. 我不是很明白。是不是说,‘他们’也要跟上潮流的意思?

    ReplyDelete
  10. 因為newton的論點是僧人要藉化緣廣結善緣。我認為如果是單單從這個廣結善緣的角度來看,從前要周遊列國來結緣和傳播佛法。其實現代已經有很多廣結善緣的方法。

    但是如果托缽化緣只是一種傳統,我們應該尊重。

    ReplyDelete
  11. 原来是这样。明白一点了。谢谢:)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