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August 2010

古城遗书。关爱城市

 

乘着国庆日周末长假,和太太到马六甲、麻坡。我觉得虽然马六甲古城有很多地方很商业化,但是间中有一两间还是依稀住着当地人,或者是以传统工业/商店的形式存在着。比较新加坡的牛车水,刻意以旅游为目的的经营痕迹比较少,虽然如此当地人还是有话说。刚在马六甲买的一本《古城遗书——写给马六甲,记一城的美丽与哀愁》的书,是马来西亚星洲日报记者欧阳珊专栏摘录,记录她在在驻马六甲时候收集的资料整理和杂感。她是马六甲人,在书中她写到:“今天的马六甲人在普遍缺乏古迹认知的情况下,以‘发展’的之名装修、拆建、铲平;旅店、咖啡馆乃至采养燕窝的‘鸟屋’以渐渐蚕食的方式,‘消化’着老街的古屋群,消蚀着‘古城’”....“一个古迹可能是几百年岁月的累积,消失却可以在一瞬间,而且将永远失去、无法重来”。


对于传统古迹文化的关心保留,其实除了写书之外,摄影也是另外一种方式。《城市的眼睛》展览从现在到 30 日,假裕廊图书馆举行。《城市的眼睛》活动1999年于槟城发起,后来发展到太平、怡保、吉隆坡、马六甲和新山;2002年在新加坡由一群文化人开展。《城眼》希望从一般社会人士的角度,以摄影的方式记录社会的变迁,并集合共同的新加坡回忆。同时也希望大家在探索与观望岛国各层面的时刻,能够用心关怀社会,用眼睛记载时代的变迁。我在2003年接触参与《城眼》活动后,不久便从主办人的口中知道这活动可能结束,这时候又听到:“新加坡人没有回忆”和“身在故乡为异客”各种声音,便决定和子民兄一起扛下这个活动。我总觉事情说不如做,我们一直在讨论古迹文化的流失,如果不能够保留实体,保留收集现在可以拍摄到的影像,何尝不也是一个方式。我倒是觉得《城眼》的做法是一个比较前瞻性的做法,而且大家应该用各自的方式力量去做,不分彼此。

 

这几年办下来,碰到一些义务性质的团体组织常常碰到的问题,如赞助资金的问题、义工的去留问题、还有资料收集储存的问题,常常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加上很多团体组织,都以更高的奖金和更大型的宣传来主办类似的活动,使到活动参与人数和赞助的经费都被分散了。这些条件不是我们没有奖金、没有宣传目、没有主题的活动所能够竞争的。其实如果有其它更有组织性和资金的团体活动,能取代《城眼》的活动,我个人是乐于见到的。但是这些活动很多是为了配合一些周年庆典或者产品宣传而主办的,通常没有持续性,而且影像的收集有特定的范围目的。所以我暂时还是觉得《城眼》还是有主办下去的必要。

 

开始接手办这活动后,我常常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城眼》的定位问题。主办《城眼》常常被问到的问题就是:我们要的是什么照片,我们的选照片准则是什么?这就让我想到小学的时候,当老师作文的时候出“无题”的时候,大家你我对看得景象。我常常觉得《城眼》因当是一个“城市人为自己的城市” (For the city, by the city dwellers) 主办的一个活动,我们提供的只是一个平台给大家,至于大家想为城市留下什么,则是大家共同的决定。但是基于展览和出版书籍的经费问题,我们不得不以一百张照片为一个准则。至于那些想要有一些提示的人,我的个人意见是尽量不要选择热门的题材,或者重复性太高的地点。

 

回到一开始提到,我在国庆日到邻国旅游的事情,看起来像是有点不爱国。最近蔡依林就回应媒体报道她不孝顺的事情说:孝顺不需要别人定义,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相处模式套。所以呢?爱国的方式不需要别人定义,如果还是想不到什么方式,就来看看展览,用眼睛来爱这个城市,爱这个国家。

 

注:《城市的眼睛》展览从现在到8月 30 日,假裕廊区域图书馆举行。开放时间是早上10点到晚上9点,入场免费。


(摄于2010年8月8日,马来西亚马六甲古城)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