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September 2009

如何计算幸福?

http://www.zaobao.com/yl/yl090926_002.shtml
如何计算幸福?
(2009-09-26)

● 叶鹏飞
听语轩

  采用传统的GDP计算方式,新加坡人的生活水准在几十年间是发生了飞跃性的变化,5万1142美元(约7万2300新元)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per capita GDP)是1960年的42倍,目前排全球第四位。然而,英国“新经济基金”8月4日公布的最新《幸福星球报告》,对全球14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的排名,新加坡却以48.2分位列第49。

经历了全球金融海啸整一年多的黑暗日子后,世界经济似乎重现曙光。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公布的数据显示,八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上升至52.9点,远高于七月份的48.9点。美国PMI指数连续19个月收缩之后重回50点以上,意味着制造业正在扩张。欧洲同时也出现类似的复苏势头。

  可是,并非所有的人都如此乐观,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9月7日发布的报告就认为靠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未来几年的经济复苏力度,要拉动全球经济回到危机前增长轨道的可能性很低。UNCTAD秘书长苏巴猜说:“我们没看到什么实质性反弹,基本经济要素也没出现增强迹象。”

  就算世界经济真的出现复苏绿芽,对许多人的命运可能也没有太大意义。《纽约时报》周二的报道说,虽然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已经走出衰退期,失业率却高居9.7%,而且未来几个月仍将继续攀升。报道说:“对于数百万户在失业及催命账单阴影下的家庭,传统经济数据所传递的好消息,显得与日常生活毫无关系。”

  普罗大众感受不到经济复苏的春意,或许跟传统的经济气象预报失准不无关系。法国总统萨科齐周一在巴黎发表演说时称:“一个重大革命正等着我们。多年来,人们都认为金融业是强大的财富创造者,但是大家已发现金融业积累了太多的风险,差点令全球陷入灾难。今次金融危机迫使我们研究其他模式。”

  萨科齐去年二月邀请包括五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内的国际专家成立了“经济表现和社会进步国际委员会”专家组,研究衡量经济表现的新方法,把国民快乐指数、生活水平及环境等因素包括在内,以改革现行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方法。萨科齐表示法国将采纳专家组呈交的改革报告中所提出的建议。

GDP以外的因素

  这份报告指出,人均GDP并不能说明谁得到了生产出来的东西。以美国为例,美国GDP过去30年不断增长,但有一半的美国人收入不是停滞不前便是下跌。换句话说,人均GDP并不能说明经济增长的品质——财富集中或贫富差距扩大等社会不平等后果。

  《纽约时报》引述专家组成员之一,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的话说:“你采用什么衡量方式决定了你的作为。如果你不衡量正确的事情,就不会做正确的事情。”

  斯蒂格利茨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的文章中,也重申这个理念:“在追求更高的GDP过程中,我们最终可能会使社会变成这个样子:大多数公民的生活状况恶化。”

  专家组因此提议在衡量经济增长时加入公民幸福指数,并在报告中主张淡化GDP及引入“国民幸福总值”,以全面衡量增长。斯蒂格利茨说:“GDP本来只是用来计算经济活动,但越来越多人却将之用作计算社会福祉水平,这不是原意。”

  报告建议计算家庭收入、财富及消费,比计算经济活动生产总值,更能反映物质生活质素,一些非市场活动(诸如清洗家居等),以及个人消闲、社交生活、个人负债等因素,亦应被计算在内。此外,收入及财富分布;教育及医疗政策普及度;国家是否过度耗用经济财富及破坏环境等,都应考虑在内。

  国民幸福指数并非象牙塔里的概念游戏,号称“全球最快乐国家”的不丹,也采用“国民总快乐度”作为施政参考。按照新的计算法,假设两国的GDP相同,工时短的国家的生活指数,将比工时长的国家的生活指数高。

  采用传统的GDP计算方式,新加坡人的生活水准在几十年间是发生了飞跃性的变化,5万1142美元(约7万2300新元)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per capita GDP)是1960年的42倍,目前排全球第四位。然而,英国“新经济基金”8月4日公布的最新《幸福星球报告》,对全球14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的排名,新加坡却以48.2分位列第49,领先韩国(68)和日本(75),但输给菲律宾(14)、印尼(16)、寮国(19)、中国(20)、马来西亚(33)、印度(35)及泰国(41)。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高达14万3000亿美元,占全球生产总值23%的美国,竟排在第114位。

  英国社会心理学者怀特(Adrian G. White)根据人们的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 Being)所做的2006年全球调查排名,新加坡是排在53位。《幸福星球报告》是以预期寿命、公民对生活的满意度及获得幸福所留下的污染痕迹为衡量标准,而主观幸福感纯粹是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整体评价。

  仔细观察,其实并不难理解其中的道理。经济增长应该是人民获取幸福生活的手段,可是就如马克思“异化”理论所分析,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却被作为手段的经济活动所奴役,经济活动喧宾夺主,成了最终的目的。虽然新加坡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越来越高,人们花在工作上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只要看看上班日中央高速公路上夜间爬行的车龙(公路电子收费闸门运作到晚上10时30分),以及每晚地铁里挤满着面无表情的下班者,便可一窥究竟。

  当时间和精力都耗在工作上,而生活的负担如车贷、房贷却日益加重,不但一般人的幸福感下滑,连人类本能的自我繁殖也随之丧失。新加坡2008年的出生率只有1.28,30%的国人选择终身单身,似乎都可以从生活节奏和压力的变快变重寻找到病源。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只会让问题雪上加霜。

  斯蒂格利茨表示,美国决策者一味注重经济增长,使得他们误以为所制定的金融政策具备道德性,因无限制地让金融机构发放房贷,最后导致消费者债台高筑,并在泡沫破灭后痛苦万分。

  金融危机引发全球性经济衰退,经济界关于“超越GDP”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美国的世界价值研究机构也开始对“幸福指数”进行研究,英国还创设了“国民发展指数”,一并考虑社会、环境代价和自然资本;日本则采用另一种更强调文化面因素的“国民幸福总值”……计算幸福,也可以有别的方式。

转载自联合早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