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April 2012

蔡裕林:贫富差距加速不能简单归咎于市场发展的需要

http://www.zaobao.com.sg/yl/yl120425_002.shtml
蔡裕林:调节贫富差距的苦药良方
(2012-04-25)
● 蔡裕林

  自上世纪末起,环球化经济趋势的加速,世界经济迈入前所未有的发展规模。得益者成为了时代的宠儿,享受着通过无情竞争,自由搏杀得来的果实。正因为这种残酷的较量,众多国家和人民成为了被现实挤压的牺牲品。它的后遗症终于蔓延到发达国家,致使它们先后陷入贫富差距的深渊,引发社会动乱,激起严峻的反抗声浪。

  新加坡随着世界潮流,攀上了成功的阶梯,赢得了许多赞誉。不过,我们也面对着同样的困境和挑战。并且,虽同列发达国家,却因体制与社会政策的不尽相同,而出现不同的特点。

  与西方发达国家其中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从国家的层面看,新加坡的外来人口的增长速度与规模,是其他发达国家无法比拟的;新加坡没有失业救济金和养老金制度;以及新加坡的蓝领劳动者的待遇跟不上其他发达国家同行。生活水平的压力却相对快速递增;加上作为城市化的小国,益显两极分化的严重性。

  形成新加坡贫富差距的关键因素,是外来劳动力的长期过大比例。记得1985年经济危机发生时,当时的劳工部长就曾提出,要在1990年把所有外劳送走。可是,到了1990年,新加坡的外劳人数却不降反升到30万人,2000年的又上升到70万人,2010年突破100万人以上。

政府与工会责无旁贷

  新加坡因引进外劳而获益良多,是不争的事实。不过,同样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因过度依赖廉价外劳的粗放政策,忽视了底层劳动者的利益,导致贫富差距的加速。这就不能简单归咎于市场发展的需要。

  政府一路来抓大放小,强调外资的重要性,远胜于奖励本地中小企业;政联企业从事甚至包办重要行业,促使本国中小企业,在困难中求存而不易发展。高竞争成本和国内市场有限的的经商环境,更使问题积久成疾。政府和工会必须为此负起应有的责任。

  为了缩小贫富差距,也为了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袭击,新加坡政府自那时起,就着手加速推动解决贫富差距和危机引起的困境和挑战,强调培训、提供就业补助奖励等措施。2010年尚达曼财长进一步提出要通过提升生产力,在10年内让国人收入上升30%的目标。

  问题是,国人期待改变能够带来更明显的效果。被社会发展抛在后头的群体,为了应付日益高涨的生活费,正苦苦挣扎。一个公平社会的基准是否得到坚守与贯彻,成为了人民关注与热议的焦点。

  正是这种客观形势的驱使,争议纷飞,建议不穷。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林崇椰教授的“第二次经济重组”的出台。

  至今,政府方面表达不同意见的有吕德耀、李奕贤、张思乐;工会方面的有林瑞生。它们都倾向于不赞同,担心引起广泛的负面影响。不过,也有若干工会表示欢迎。学术界则有多人发表了不同的意见,较多持保留意见;财经界的见解各有见地;商界表达关注,并以持反对意见为主。

  面对着如此反应与评论,林教授先后作出解释与澄清,坚持看法,力陈理据,足见他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建议,具有强有力的论据。

  诚然,我们不能忽视1979年的经济重组计划,它的首要目标在于推进整体经济结构转型。因而,能对生产力的提升起着正面的作用。林教授所倡议的第二次经济重组,其首要目标着重于调节贫富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过渡性的对策。这应是两者的最大差异。

  在思考林教授的建议时,基于不同的国情与发展特点,不应单从商界,学界或工会的视角看问题。人们更应关注,首先从解决社会问题的角度出发,衡量建议的利与弊;然后,才在实践层面考虑不同的措施。因此,政府实在有必要跨越经济层面,更加重视从解决社会难题入手。或许,这样才能找到更好的切入点。更确切地说,政府正好通过短期的激进手法,加速提升蓝领阶层的工资,以拉平本国白领与蓝领,国内与国外相关行业薪金的差距。

  新捷运将从下月起,把新加坡籍巴士司机基本月薪从1375元提高到1600元,起薪16%,加薪幅度比林教授建议的15%还高。这一实例,至少为我们提供了可行性的参照。除了政府机关和政联企业,以及所有享有利润的公司,都应有能力落实外,其他面对各种困境的企业,政府为何不可以制定变通的对策以求解决?责无旁贷的应是政府,正如林教授所言,目前球在政府脚下。

  国人乐见各方通过脑力激荡,不断加深对问题的了解,与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案的深入探讨,这正是新加坡当前最需要的。

作者是本地政治观察者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