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March 2008

自由地在思想裡奔走

正在在幫老師作助理的計畫,是一個探索如何讓病人在一種在無心的情況下,很舒服被照顧的方式。

我們是用畫畫和頌缽的方式進行。我們上個星期再討論的時候,突然討論畫的意義,但是MH覺得意義的流動過程,並不一定像語言敘述一樣的有邏輯性。我反而覺得我們活動的主要目的應該是提供一個讓思想自由奔走的空間。我這時有想到城市的眼睛,個人覺得城市的眼睛也應該是這樣的。只有在自由的平台上,精神生產才又發生的可能。天啊,我在講甚麼?睡覺吧!

================

紀錄1月8號的計畫活動時,看到《建築的永恆之道》和活動相關的文字。和大家分享:

●當它們實際出現之時,我們不能意識到這寶貴時光

●有意去獲得這種特質……總會有損於特質

●一個地方的所有的生活和靈魂,我們再那兒的體驗,不單單依賴於物質環境,還依賴於我們在那裡體驗的事件的模式

●建築或城市的基本特質是有那些不斷發生在那裡的事件所賦予的

=======================

老師又說:虛構可能才是人文社會科學的本質

這樣說來,真理是不是也是一種虛構,一種虛構的真實呢?

 

1 comment:

  1. 如何理解他人,其實與自我生命經驗有關。理解他的的最高形式是透過「神入」(empathy)所引發的個人「再經驗」(re-experience)狀態,進而觸發「再生(活/命)」(re-living)與再創造(re-creating)的歷程。

    --Dilthey, Wilhemlm 1992. The Understanding of Others Persons and Their Life-Experience. In The Hermeneutics Reader. Kurt Muller-Vollmer ed., New York: The Continuum Publish.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