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在台灣念宗教研究所時,恰巧有一些轉世仁波切在當時當地傳法。在台灣一般草根性較强的男性稱爲“台客”。我喜歡台客代表歌手“伍佰”,同時也在台灣做客。轉世新加坡的台客就是這樣成爲我的部落格名稱。 “世間有轉世的仁波切,我只是墮入紅塵的台客...”
09 May 2010
语言平等, 指尊严平等, 不是作用平等~~周有光先生
http://www.huayuqiao.org/articles/yuwenjianshetongxun/8304.htm
‧庆贺周有光先生百岁诞辰(四)‧
百岁稿:从“华语热”谈起
周有光
记者:汉语热, 又说华语热。新加坡把汉语说成华语。为什么?
主人:华语是全世界华人的共同语, 不包括方言。汉语可以包括方言。
记者:台湾称国语, 大陆称普通话, 新加坡称华语。为什么不一样?
主人:中国的国家共同语, 清朝称官话, 民国改称国语, 台湾沿用。1958年, 新中国改称普通话。新加坡有四种官方语言:英语是全国官方语言; 马来语是马来族的官方语言, 同时又是新加坡的国语; 塔米尔语是印度族的官方语言; 华语是华族的官方语言。新加坡的国语不同于台湾的国语, 新加坡也不习惯用普通话这个说法。
记者:国外掀起华语热的主要是华人还是洋人?
主人:国外大约有5500万华侨和华裔, 他们都鼓励子弟学华语。洋人想学华语的也越来越多, 这是国际文化交流的自然发展。
记者:外国人学习华语的目的是什么呢?
主人:首先是为了跟中国做生意, 中国是一个巨大市场。跟中国做生意, 单用英语不行, 还要兼用华语。中国有悠久而灿烂的文化, 外国学者一向重视研究中国文化。对汉学家来说, 华语热早就开始了。中国疆域辽阔, 遍地古迹, 风景优美而离奇, 是旅游的好去处。旅游要学一点华语, 提高了解, 增加兴趣。国外华人都有寻根思想, 学中文才能了解历史。这些, 就是外国人学习华语的主要目的。
记者:外国人都说中文难学, 他们能学得好吗?学到什么程度算是学好了?
主人:外国汉学家能学到极高的水平, 不过这样的专家不多。学习要求有三个层次:第一层, 生活语言, 要能谈话、看报、写信; 第二层, 工作语言, 要能用来办事; 商人要能谈生意、订合同; 教师要能讲课、写文章; 第三层, 文学语言, 要说得漂亮, 写得优美。中文难学, 可是外国有不少人知难而进。
记者:国外的华语热跟国内的教育普及有关系吗?
主人:关系极大。国内不热, 国外就热不起来。1990年代以来, 国内加速推广普通话, 制订“语言文字法”, 积极推行义务教育, 成绩超过从前任何时期。13亿人口的教育发展, 必然影响巨大。
记者:什么叫做国际共同语?是联合国规定的吗?
主人:国际共同语是全球化时代必不可少的国际通用语言。不是联合国规定的, 而是在国际交往中自然地发展起来的。
记者: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英法西俄阿中)都是国际共同语吗?
主人:国际共同语只能有一种, 不能有几种, 这是语言发展的自然限制。一战前,
法语是事实上国际共同语。一战后, 英语渐渐替代法语。二战后, 英语成为事实上的国际共同语。
记者:为什么不用世界语?
主人:世界语的作用太小。
记者:华语热, 是否意味着争夺作为国际共同语?
主人:华语是中国的共同语, 全世界华人的共同语。华语热, 发展和提高了华语的作用, 不是改变华语的国际地位。
记者: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 哪种用得多, 哪种用得少?
主人:1980年代我到纽约, 经中国驻联合国翻译员介绍, 联合国工作人员语言学会邀请我去演讲, 题目是“中国的文字改革”。学会会长一位法国女士请我吃茶点时候, 我问她六种工作语言的使用比例有无统计。她说:有, 不保密, 但也不宣传。原始文件:英语80%, 法语15%, 西班牙语4%, 俄语、阿拉伯语和华语三者合计1%。现在的新情况, 我不知道。
记者:华语人口世界第一。人口优势是否可以使华语成为国际共同语?
主人:成为国际共同语, 不仅要人口多、地域广, 还要文化高、出版多、使用便。汉字使用不便, 是一大障碍。
记者:如何使华语使用方便?
主人:例如, 利用拼音, 帮助汉字, 提倡“基础华语”。中国语文正在进行现代化。
记者:什么叫做“基础华语”?
主人:“基础华语”是:千字文+拼音。这是简易的中文, 给初学者作为入门台阶。
记者:在国际共同语的争夺战中, 俄语退出舞台, 法语攻势加强。西班牙语似乎跃跃欲试。你看前景如何?
主人:现在事实上只有法语在跟英语争霸。
记者:法国设立“英语跟屁虫奖”。谁提倡英语就给他一个“英语跟屁虫奖”, 使他成为取笑的目标。最近把这个臭奖授予法国电信公司一位总裁, 因为他给本公司的一些产品取了英语名称。欧洲议会一位会长得此臭奖, 因为他在摩洛哥举行国际会议未提供英语的法语译本。一位建议法国小学学习英语的法国教育部长也得到这个丑化大奖。
主人:教育部长也是“跟屁虫”, 可见法语的国际地位岌岌可危!
记者:法语能夺回国际共同语的桂冠吗?
主人:(摇头):法语失去了印度支那, 失去了阿尔及利亚, 正在失一大半法语非洲。国际会议大都规定使用英法两语, 事实上只用英语。这是效率的要求, 无法勉强。
记者:2004年欧盟有官方语言20种, 2007年还要增加一种, 此外众多的小语种都要翻译。欧盟为什么不能规定一种共同语?
主人:欧盟有欧元, 没有欧语, 这是法国反对英语的结果。欧盟翻译中心现有1500人, 还在增加。西班牙语100人, 希腊语95人, 葡萄牙语89人, 英德法语各有120-130人, 新成员国平均40人, 马耳他最少, 有24人。欧盟是个翻译公司。
记者:谁在大力推广英语?
主人:起初是英语国家的政府和教会, 现在是世界各地的英语学校。英语已经成为一项大生意。语言的滚雪球原理, 使英语雪球越滚越大。英国曾经是最大的帝国, 美国原来是英国最大的殖民地, 印度是人口巨大的以英语为校园语言的国家。印度一度反对这个侵略语言, 现在反过来利用这个赚钱语言。谁不学英语, 谁就吃亏, 没有人勉强, 英语不胫而走。英国出版一本《世界英语》, 详述英语在世界各国的应用情况琳琅满目。
记者:国际网络火上加油, 进一步扩大了英语的声势。
主人:英语是网络霸主, 超过90%。法语4.93%。西班牙语4.6%。打字员变为管理员, 英文中出现新词:executary (执行秘书, 是 executive 执行者和 secretary 秘书的合成)。
记者:语言平等, 如何平等?联合国有200个会员国, 只用六种工作语言。语言平等吗?
主人:语言平等, 指尊严平等, 不是作用平等。语言的作用本身不平等。史前时期世界上有15000种语言, 现在只剩6000种, 一百年后将消失十分之九, 减少到600种, 国家官方语言只有不到60种。人群由散而聚, 语言由多而少, 聚合运动是历史的自然规律, 人力无法左右。
记者:上海推广普通话, 成绩卓著。上海人向来没有方言优越感。可是最近有人提出要保护上海话。是否推普太快了。
主人:一百年来, 上海经历了大都会化, 从不到百万人口的普通城镇, 成为超过千万人口的大都会。各路移民来到上海, 多种方言和次方言相互接触, 上海话发生较快的变化。中国正在建设成为现代国家, 所有城市都要变成双语言城市, 公共活动说普通话, 私人生活可以说各人的方言。这是先进国家都已实现的建国目标。在这个历史性的发展中, 上海光荣地走在全国的前面。这是语言生活的进步, 不是方言的衰落。
记者:台湾提倡台语 (闽南语), 有排斥国语 (普通话) 的明显倾向。台湾抵制汉语拼音, 推行台湾制订的“通用拼音”, 不顾“通用拼音不通用”。将来会怎样发展下去?
主人:他们在孤立自己, 对台湾极为不利。
记者:什么叫做母语教学?是否就是课堂用语改用方言?
主人:内地经验, 课堂用语从方言改为普通话, 对推普极为有利。相对于普通话,方言是母语。相对于英语, 普通话是母语。普通话作为课堂用语, 也是母语教学。
记者:推广普通话, 会使方言文艺衰落吗?
主人:不会。1987-1988年, 我约请方言学家和音乐家合作, 编写《苏州评弹记言记谱》,用音标记录唱词, 用五线谱记录曲谱, 改进评弹的记录技术, 结果圆满。* 希望由评弹做起, 推广到其它方言文艺。普通话和方言文艺, 二者并行不悖。
2005-11-30, 时年100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编者注:关于《苏州评弹记言记谱》, 请看本刊第77期 (2004年3月) 75-79页的介绍。
以上转载自华语桥网
http://www.huayuqiao.org/articles/yuwenjianshetongxun/8304.htm
======================
以下转载自维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zh-sg/%E5%91%A8%E6%9C%89%E5%85%89
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原名周耀平,起先“周有光”是他的笔名,“有光”后来成为他的号。生于中国江苏常州,中国语言学家、文字学家,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周有光青年和中年时期主要从事经济、金融工作,作过经济学教授,1955年,他的学术方向改变,开始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曾参加并主持拟定《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公布),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大陆的语文改革。作家沈从文是他的连襟。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黄永宏保证 教育部无意降低母语在小六会考中重要性
ReplyDelete(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0-05-09)
● 何惜薇
教育部长黄永宏医生保证教育部无意降低母语在小六会考中的重要性,也强调双语政策在新加坡起了很大作用,将继续是我国教育制度的基石。
前电台主持人、现任义安理工学院人文学院中文系媒体讲师杨君伟,昨晚在博客中贴了教育部的文告。文告说:“教育部长保证教育部无意降低母语在小六会考的重要性。他强调双语政策在新加坡起了很大作用,将继续是我国教育制度的基石。李显龙总理和部长将在来临的星期二与媒体会面,届时将提供更多详情。”
杨君伟也透露昨天早上受邀到教育部总部与黄永宏和四位官员会面,进行了有关母语教育课题的对谈。
据了解,除了杨君伟之外,同黄永宏等人进行一个多小时对谈者还包括戏剧团体戏剧盒艺术总监郭庆亮和广告界名人、推广华语理事会主席林少芬。
杨君伟在博客中说,他们在对话中传达了民间对有关“教育部考虑降低母语教育在小学会考的分数比重”这个课题的关心与担忧。
他说:“如果教育部接下来的决策是降低母语教育在小学会考的分数比重,那我们深深感到担忧,不表赞同。如果教育部决定不会降低母语教育在小学会考的分数比重,那我们希望教育部能为大家说明未来的母语教育方向。”
他也说:“部长多次在会谈中保证,教育部确定小学母语教育的重要性。他也正面证实,来临的星期二他将陪同李显龙总理一起召开记者会,针对整个事件阐明教育部的方针。”
对于黄永宏的表态,杨君伟说他“感到欣慰”。
黄永宏医生不久前接受本报和《海峡时报》专访时透露,政府正在探讨减低母语在小六会考总分中的比重。专访见报后引起各方舆论,不少公众投函到报章或者在网上论坛发表意见,还有人通过网上签名请愿表达看法。
芳林公园今天傍晚5时至7时也将有一场配合母亲节的庆祝活动,呼吁民众联署请愿,要求保留母语目前在小六会考中的比重。 相关活动的邀约信息通过电邮、网络及手机简讯广泛传播,一些邀约以“一群文化界的名人,如郭庆亮、林少芬、杨君伟等”名义发出。不过,三人前天受询时都表示,并不是活动的主办者,而是支持者。
杨君伟说,他们也向黄永宏表明,今天的聚会纯粹是让大家表达意愿与关注的活动,目的在于向教育部传达他们对母语教育的关心,他也说:“部长的回复是,大家的声音他听到了,并且表示愿意继续聆听我们的心声。”
林少芬昨晚受询时证实昨天与黄永宏等人会谈,同样表示希望传达民间对双语政策的关注以及他们的声音。她也说,在会谈时强调,芳林公园活动背后是很多关心母语教育的人。
芳林公园的活动今天下午依旧进行。
转载自联合早报网
http://www.zaobao.com/wencui/2010/05/zaobao100509.shtml
印尼掀起学习华文热 东爪哇一城市强制所有学校教华文
ReplyDelete(2010-05-04)
(印尼讯)随着中国崛起,过去曾排华的印尼也掀起学华文的热潮,东爪哇省的拉蒙安市甚至强制规定所有学校全面教华文,为日后年轻一代到中国经商铺路。
考察中国后认定
世界未来在中国
《国际先驱论坛报》日前以显著篇幅在头版报道,拉蒙安市长玛斯富克几年前首次随官方代表团到中国考察时,让他对中国另眼相看;中国的摩天大楼、忙碌的工厂及车水马龙的高速公路,都让他留下深刻印象。
当时他就认为,世界的未来在中国。于是在他回到总人口约150万人的拉蒙安市(Lamongan)的两年后,就下令规定所有学校从2007年起,让学生全面学华语,掌握方块字。
过去两年多来,市政府还举办了多项讲华语比赛,让学生有更多磨练华语的机会。
玛斯富克形容听到学生以流利的华语参加比赛,感觉犹如“观赏功夫片”般不可思议。
印尼前总统苏哈多在掌权时,曾在1967年至1998年禁止华文教学及宣扬中华文化,封闭了华人学校和报社。
印尼在1998年更爆发排华暴乱,导致约上千名华人死亡。
泗水大学
今年开华文班
2000年,已故瓦希德总统撤销苏哈多政府所颁限制及规范华人宗教信仰及民俗活动的政令后,华文在印尼重见天日。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崛起,拥有全球最大回教人口的印尼掀起学华文的热潮。印尼第二大城市的泗水(Surabaya)大学,也准备在今年开办华文课程。
除当地印尼华侨想学华文与自己的文化接轨外,不少土生土长的印尼人,包括在拉蒙安市的回教徒也对学华文感兴趣,希望能借此搭上中国这趟经济列车。
近年来,中国和印尼的经济关系越来越紧密,去年两国的总贸易额达284亿美元(近390亿新元)。相信中国与亚细安自由贸易区今年启动后,将带来更多商机。
拉蒙安市一名16岁学生安雷斯亚说:“我认为学习中文很重要,因为听说中国和印尼达成了自由贸易协议,以后有中国商人来印尼做生意,我就可以和他们交流。”
中国教育部去年调派了4800名华文教师到全世界110个国家执教。去年12月,它也在雅加达开办孔子学院教导华文,当局至今已在全球90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554个类似课程。
据报道,在2004年至2009年间,约有380名中国教师到印尼执教,他们签署的大多是三年合同。
一些印尼官员担心中国的经济会造成威胁,有的则乐观其成,包括玛斯富克在内。
他说:“我期待拉蒙安市和中国在贸易与投资方面有所加强。”
玛斯富克的华文政策,让他在国内成为红人,他希望在五到十年后,踏入社会的学生们能以流利华语与中国商人或投资者沟通。
去年拉蒙安市经济增长5.8%,它主要出产白米、渔货、玉蜀黍和黄豆等。
玛斯富克说,自从该市实施华文教学后,有更多中国投资商来找他洽谈,但他未进一步透露详情。
转载联合早报
http://www.zaobao.com/yx/yx100504_002.shtml
http://blog.omy.sg/dannyyeo/archives/3160
ReplyDelete17. 转世新加坡的台客 Says:
May 10th, 2010 at 2:42 am
周有光先生说:语言平等, 指尊严平等, 不是作用平等。
所以我去签名了。
周先生的访谈全文如下
http://www.huayuqiao.org/articles/yuwenjianshetongxun/8304.htm
李总理:母语小六会考比重不降
ReplyDelete教学法与考试制将更新
(2010-05-12)
● 潘星华
母语教育是新加坡教育制度的一大基石,过去如此,将来也如此。政府无意降低母语的社会地位,也无意削减母语在小六会考所占的比重。
然而,与此同时,教育部必须不断更新母语的教学法、课程内容和考试方式,以配合社会和环境的变迁。教育部不断更新母语教学和课程,就是为了加强母语教学,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学好母语,为双语政策奠下更稳固的基础。
李显龙总理昨天在谈母语教育的记者会上,针对近来民众关心的教育部探讨减少小六会考母语占分比重的课题,作出上述保证。
他说:“政府决定为母语教学投下更多资源,特别是聘请更多母语教师。这样做需要下政治决心,需要长期维持一贯的政策,才能够达到我们所预期的目标。”
他说,母语教育不只是教育部的问题,还是整个内阁、整个政府高层所关注的课题。今年2月,他和李光耀资政与教育部长黄永宏跟教育部所有高级官员,和负责母语教育的主要官员、特选学校校长和教师,五十多人一起开会,为了向他们表达政府对母语教育的重视和提升改善教学法的迫切性,并要让他们知道政府将给予全力支持。
他说,教育部已经委任提学司领导一个工作小组,在去年底开始探讨如何改进母语教学,这个工作目前还在进行中。按他们的初步构想,是把因材施教、活学活用等大原则,具体地贯彻到教科书、教材等一套系统内,让学生觉得母语不只是一门考试科目,而是跟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励他们多学多用。
李总理说,政府的长远目标,是要保留母语和传统文化,以彰显亚洲社会的特性,并且使母语继续成为新加坡的竞争优势,从而把握中国崛起所带来的良机,也保留新加坡在亚洲作为一个现代的、国际化的、多元的文明社会典范。
他理解近日公众通过签名请愿表达意见的行动。他说,民众的反应比政府预期的来得强,因为语言就如种族、宗教,一向是敏感的课题,这次是很具体的例子。
至于这次牵动的群众如此之广大,他认为正是母语教育政策长期的成功所致。如果母语教育政策没有成功培养出新一代精通双语的新加坡人,他相信这次不一定会有这样的反应。
很多经过双语教育制度培养的学生现在已经三四十岁,为人父母。他们知道当时自己辛苦学双语,后来深受其益,对事业有很大帮助。这些新一代的新加坡人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够把母语学好,总理认为这是非常可喜的。
但是总理指出,要求孩子学习母语并给他们施予的压力,必须是符合现实的,孩子的能力如果只能“更上一层楼”,那要孩子“更上十层楼”,就不是明智的做法。所以要怎样确立最好的方式,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攀上力所能及的最高峰,正是教育部的挑战,但不能因为它困难就放弃。大环境在改变,新加坡必须随时调整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持久保留双语制度的可行性,才能让新加坡蓬勃发展成为一个双语社会。
昨天与总理同时出席记者会的教育部长黄永宏,为三个星期前接受《联合早报》和《海峡时报》记者访问时,谈及“母语在小六会考占据太高比重”,导致公众误会教育部有意削减母语在小六会考占分比重,表示道歉。
黄永宏为所造成的错误印象道歉
他说:“教育部母语检讨委员会还没有提出任何改变小六会考计分制度的建议。我的遣词用字应该更小心,我为所造成的错误印象道歉。”
他说,新一轮有关母语教学法、课程内容和考试法的改革行动,将是一个五至十年,长期的、渐进性的计划,不会影响目前小学的在籍学生,这是家长和学生都不必忧虑的。
为了让华社宽心,昨天上午,黄永宏在记者会前,就与中华总商会会长张松声、通商中国主席蔡天宝,政府国会教育委员会主席杨莉明、华文教师总会理事长林振南以及马来文与淡米尔文教师工会代表见面,表达教育部的立场。大家对教育部无意减少小六会考母语占分比重,也不会削弱母语的重要性,表示欣慰。
蔡天宝指出,推动华文教育任重道远,他希望民间组织通过这次所激起的火花,继续燃烧对华文的热忱,以义不容辞的积极态度,推动学习华文的热潮。
芳林公园挺母语活动的召集人之一林少芬身在国外,听到这个好消息随即赞扬总理和内阁的大度,认为这是个能“纳谏如流,上善若水”的政府。她说,政府和人民都关心国家新一代的前途,虽然大家的想法、看问题角度略为不同,声音不同,只要方向一致,目标精准,最终还是殊途同归。
转载联合早报网
http://www.zaobao.com/sp/sp100512_001.shtml
总理华语演讲全文 将为母语教学投入更多资源
ReplyDelete(2010-05-12)
● 陈能端
谢燕燕
蔡添成
周殊钦
王珏琪
母语教育总理记者会
今天我和黄部长召开记者会,目的是要向人民解释政府对母语教育的立场和看法,以及我们往后所将实行的政策方针。
首先,我要谈一谈基本的目标。母语教育是我国教育制度一大基石,过去如此,将来也是一样。我们无意降低母语的社会地位,也无意削减母语在小六考试所占的比重。不过,我们必须不断更新母语的教学法,课程内容和考试制度,以配合社会和环境的变迁。我们更新母语教学和课程,为的是加强母语教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学好母语,为我们双语政策奠下更稳固的、长期的基础。
其实,过去十几年来,我们一再地更新母语教学,并且在母语教师的配合和努力之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譬如说,高级华文很受家长和学生的欢迎。过去读高级华文的学生只是百分之十。现在我们让更多学生选修高级华文。这个比例已经增加到百分之二十七,超过四分之一了,这是个好现象。双文化课程也很顺利地开展,也很受欢迎。同时我们也制定了适合较弱的学生修读的课程。所以我们一方面照顾华文能力好的学生,另一方面也要帮助华文能力比较差,或者语文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尽量学好这门科目,达到他们能够达到的实际的水平。现在,我们必须再次修改母语教学,不是为了今年或者明年打算,而是为了五年或十年后的问题做好准备。这是因为我们的语言环境正在迅速的改变。讲英语的家庭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因素。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差相当大,这是另外一个因素。所以,我们必须因材施教,放弃一刀切的做法。根据学生个别的能力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法,以激励学生更能自动自发地把母语学好。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不能够口头上说,或者只是呼吁老师多努力,或者呼吁学生跟家长多下苦功。我们需要投入更多资源,必须给我们的母语教师更多的援助,帮助他们完成这项任务。因此政府决定为母语教学投下更多资源,特别是聘请更多华文教师,更多母语教师。
这不只是教育部的问题,还是整个内阁,整个政府高层所关注的问题。所以,今年2月,我、李资政和黄部长跟教育部所有高级官员,和负责母语教育的主要官员、视学官、校长和教师,五十多人一起开会,谈了两个多小时。因为我们希望教育部,希望校长,希望老师了解我们对于这个问题重视。我们也希望他们知道提升和改善教学法的迫切性,以及知道我们会给他们全力的支持。这不只是资源上的援助,同时是政治上的支持。因为要这样做需要下政治决心,需要长期维持一贯的政策,才能够达到我们所预期的目标。
教育部已经委任提学司领导一个工作小组在去年底开始探讨如何改进母语教学,他们去年年底开始工作了。现在过了几个月,还没有得到最终的结论。不过我们知道他们初步的一些构想。他们将沿这些构想前进,他们的构想是基于因材施教和活学活用的原则。我们了解这些大原则,至于要怎样把这些原则具体地转化成一套教科书、一套教材、一整个系统、制度,这需要时间。我们应该给这小组足够的时间去探讨这些问题。
刚才我已经谈了“因材施教”,这是比较容易了解的概念,至于“活学活用”的教学概念,就比较难了解。不过,基本上我们是希望测试和培养学生掌握日常用语的能力。譬如说,我们可以把学生熟悉的日常事物,或是新闻报道作为教材,作为考题的内容,以鉴定学生的书写和口语表达的能力。我们希望做到的,是让学生觉得母语跟生活息息相关,而不只是一门考试项目,以激励他们多学多用。
当然,如果我们要改变课程的内容,也必须调整考试的方式、评分的标准。这些环节如果不连贯起来,即使添加课外内容,或灵活教导学生;或让学生参加浸濡,或让他们吸收多一些华族文化的精髓,家长,教师和学生最关注的还是考试。如果出考题的方式或评分的方式不正确,导致学生死背书,只准备考试和小范围的内容,我看这对我们提倡母语教育的大业没有帮助,反而有害。所以,调整考试是非常必要的,不过总的来说,我们不会削减母语在小六会考的比重。
所以,我们的目标是有如傅海燕部长最近报纸上所说的,是“保底不封顶”。我们要让一般学生都能达到恰当的水平,不过学业学得好的、能力强的,尽量走远一点、学得多一点。能够成为双语人才,那很好;能够成为双文化人才,那当然是最好不过了。但是不是每个人能够达到这么高的水平,这是很难做得到的。对大部分的学生来说,我们可以维持一个恰当的水平。如果我们改善教学方法,这个恰当的水平在新的环境下应该可以维持下去。如果我们不改善教学法和考试方式,我看十年后,大环境改变了,我们现行的一套,肯定会面对更大的问题。
我们长远的目标是保留母语和传统文化,以保留亚洲社会的特性,并且使母语继续成为我们的竞争优势,以把握中国崛起所带来的机会,也保留我们在亚洲作为一个现代的、国际化的、多元的,文明社会的一个典范。谢谢。
总理:确定最好方式 让每个孩子攀上力所能及最高点
记者会答问录
问:大家仍会觉得会考总成绩要好,母语就得考得好,教育部下来将探讨测试母语能力的架构,您建议检讨委员会如何改变这样的想法?
总理: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学习语言和其他方面的能力有一定的相互关系,但又不是绝对的。有些人样样精通,所以表现出色。有些人则是数理比较好。我们的目的就是协助学生,只要他有能力应付,扶持他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越远越好。我觉得观念要慢慢改变。为人父母者都知道,即便是兄弟姐妹,学习的能力和经历都可能有分别。
家长希望孩子母语成绩优秀,能提高总体考试成绩,而这肯定是个别孩子的优势。不过,如果这个孩子的母语不行,那我们要鼓励他全力以赴做到最好,能够走多远就走多远,我们会根据表现奖励他的努力。当然,这个孩子和一个母语成绩优异的学生获得的奖励不可能是同等的,不过我们会给予他公平的认可。
我觉得新加坡的教育体系应该具有伸缩性,而我们一直都在进行这样的工作,让整个系统更开放。在不同领域表现杰出的孩子可以选择多元的升学管道。如果在某个阶段,系统的评估不够精确,孩子年纪较大的时候才展露优异的表现,他们也有机会回到主要或更高的源流里。
民间反应显示
母语教育政策长期的成功
问(华语提问):对于这次教育部长提出小六会考母语比重的课题,民间有强烈的反应,不晓得总理看到这样的反应有什么感想?是否在意料之中还是在意料之外?政府现在怎么看民间的反应?
总理(华语回应):这些反应有他正面的价值。坦白说,反应比我们预料的来得强。当然我们一向知道,种族、语言与宗教都是敏感的课题。这次就是个很具体,很明显的例子。我想,这次的反应,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母语教育政策长期的成功。如果我们没有长期实行母语教育制度,而这个制度没有成功地培养出新一代双语的新加坡人,这一次不一定会有这样的反应。很多经过我们母语教育制度的学生现在已为人父母,三四十岁了,他们知道其实学两种语言是不容易的,但他们自己经历过这个过程。他们年纪大了,生活上有了经验,觉得他们在学校的时候虽然辛苦,但后来很有价值,对他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他们希望孩子也能把母语学好。
这是非常可喜的。但我们施给孩子的压力,必须合乎现实。孩子的能力如何?我们或许能推他上一层楼,但是更上十层楼不一定是明智的做法。所以要怎样确定最好的方式,使每一个孩子能攀上力所能及的最高点,这是我们的挑战,但不能因为困难我们就放弃。大环境在改变,我们必须调整我们的策略,调整我们的方式以适应这个环境。
如果我们不调整,问题会更多。如果调整的话,我看我们有机会持久地保留双语制度的可行性,也可以保留我们双语社会的蓬勃发展。
孔子说,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困难的大业,但是政府还是会很努力去把它办好。
问(华语提问):政府应对这个事件跟以往似乎有些不一样。以前有任何的误解,政府马上就会作出书面澄清或是出面解释,这次事件发酵了一两周,政府才作出正式的回应,有什么特别的用意?
总理(华语回应):我们考虑到这个问题,也很早就察觉到“发酵作用”相当大,所以觉得需要出来做澄清。但这是一个很重大的课题,所以不能简单出来说我们不减轻母语比重就了结。我们必须把整个构想、整个问题以及我们的主要考虑都准备好,把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全盘列出,让大家了解。
其实提学司领导的小组工作进展还未到成熟阶段,所以我们起初没有确定要怎样把这些初步的构想具体化。这是个牵涉到学生前途、国家长远利益的重要问题,最好花点时间把我们的思想厘清,把方针搞清楚,解释的时候才可以把整套政策,整套思想清楚地说明。其实过去两三个星期我们不是没有做事情,其实这两个星期我们都相当忙。
问:提学司的建议报告什么时候会出炉?
黄部长:以这项工作的广度而言,提学司的建议报告很可能会分阶段公布。换句话说,先列出母语教育未来的两大方针,然后在把它具体化,提出课程、考试的变革,以及在学校先测试效果。我估计提学司将在几个月后提交初步报告,之后再宣布其他细节。
问(华语提问):双语政策40年前开始时,是非常有前瞻性的。当时政府在推广双语政策时用了强制性的行政手段,具体来说,当年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英文和母语达到某个程度。45年后,双语能力在世界格局中变得更重要,可是我们要求学生掌握双语的力度似乎越来越小,总理您怎么看待我们的未来?
总理(华语回应):45年前的情况和现在有相当大的差别。第一,45年前,大部分的家长是讲华语的家长,或至少是讲方言的家长。华语在很大程度上是大部分华族学生的母语。他们来学校,外语是英语,他们从头学起。45年前,中国很落后,没有人想到中国会有今天的发展。为了保住母语在我国社会的长期重要性,政府用了很强的行政手法。可以说不是鼓励,而是向家长“施压”,使他们关注母语,推动他们鼓励孩子学母语。
这个方法当年奏效是因为新加坡的华语环境还存在。
45年后,刚好相反,或是颠倒了。新加坡讲华语的环境、用华语的机会比45年前减少,但中国比45年前强大了,所
林少芬:政府纳谏如流
ReplyDelete(2010-05-12)
目前在首尔拍片的广告界名人林少芬,一听到总理今早谈话内容大纲后,难抑兴奋之情,不断说:“太好了!太高兴了!这真是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她接着以“豁达大度、纳谏如流”来赞扬总理和内阁,认为这是个“上善若水”的政府,也彰显了小国的智慧。
她解释说,政府和人民都关心国家未来及下一代前途,虽然当中可能出现不同想法、看问题同角度不同,甚至出现不同声音,但只要大家方向一致,目标精准,最终还是会回到相同方向,回到同一目标。
针对部长为遣词用字不当导致误解道歉,林少芬认为那是很有气度的表现,很值得赞赏。她还表示,现在尘埃落定,显示部长其实把大方向看得很清楚。
语言课题对这位创意人来说至关重要,她深信掌握好语文,能让人看得远、想得深、知识摄取得广。
她也一再表示这次内阁能听取民意,重新检讨政策,是集体智慧的体现,更是一种高瞻远瞩的做法。
她说,这是集大成的结果,一方面是政府听取民意,另一方面是民众勇于表达意愿,是一次平和、冷静的交流,过程单纯、透明。她重申签名活动没有政治意图,亦没有私心。
林少芬是芳林公园签名活动召集人之一。另一名召集人郭庆亮除了希望政府继续开放对话管道,也指出新加坡用母语的环境太单薄,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去营造一个更多元化的环境。
在网上发起网签名活动的25岁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学生刘志强则表示,聘请更多母语教师是一项很好的措施,将能更好的帮助到那些程度较弱的学生。他认为通过这项措施,也能将每一班的学生人数缩小,老师能更全面地照顾到每一名学生的需要。
他也同意母语课程应该更生活化,他建议教师多利用报章、流行歌曲、电影、动画、漫画等方式来教授母语,提升学生们的兴趣。
在网上发起网签名活动的25岁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学生刘志强则表示,聘请更多母语教师是一项很好的措施,将能更好的帮助到那些程度较弱的学生。他认为通过这项措施,也能将每一班的学生人数缩小,老师能更全面地照顾到每一名学生的需要。
转载自联合早报
http://www.zaobao.com/sp/sp100512_01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