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October 2024

為伊朗寫一篇

德黑蘭市場中央廣場

在電視新聞看到伊朗的影像,喚起我在近一年前(2023年11月)曾到的地方,也想起曾答應自己必須要為伊朗寫一篇文章。我要寫的不是關於國際局勢,也不是政治的動蕩,更不是美景美食。就像我一直希望自己做到的,以人爲本的角度,來看看這世界。

戰亂地區

我在2023年出發前,很多人問我,爲什麽要去伊朗,那是一個戰亂的中東地區。當時以色列—哈瑪斯戰爭剛剛在10月爆發,我們的行程其實年初已定,旅行社也聯係得七七八八,訂金也付了。當地旅行社受到不同國家旅客好評,而且他們也確定戰爭與伊朗沒有關係(暫時?)。我們也就有點戰戰兢兢的前往。就像後來有過長談的伊朗人問我爲什麽我要來伊朗,我告訴他,我是新加坡人,祖輩中有中華文化的影響。我想看看一樣有古老文明的文化。

兩千年前的工程——Shushtar 舒什塔爾水利系統

落後保守?不能亂講話?

出發的時候,我們團友相繼提醒到了伊朗,因爲人生地不熟,講話要小心。隨著和導游的熟絡,漸漸地我們開始聊起同性戀、婚前性行爲,網絡管控等課題。其實因爲資訊的缺乏,我們對於伊朗的瞭解其實是有誤解的。當然因爲是回教國家,官方對於道德等問題是嚴肅的。但是在民間,其實同性戀、婚前性行爲是存在的。只是關在家裏做的事情,其實官方也沒有特別去限制。導游自己本身和他認識的年輕友人都有男女關係。

唯一比較敏感的是,和宗教有關的事務。在伊朗,包括外國的所有女性都要依照回教傳統穿戴頭巾,我們女性團友就入鄉隨俗的戴起頭巾。有團友拿著相機,拍攝并且問當地的女性問起關於不戴頭巾的問題,被導游嚴厲的斥責,說他不尊重當地的宗教文化。我們在街上也見到所謂的現代女性不帶頭巾,甚至還跟用英文我們女團員游説現代女性其實不需要戴頭巾,我們導游也馬上和他們吵架對駡。導游後來跟我們解釋說,他覺得雖然官方沒有嚴格執行法令,但是其實宗教選擇是很私人的事情。你可以選擇不戴頭巾,但是沿街勸解外國人不戴,是不能被接受的事情,況且我們團員的行爲可能會影響旅行社的聲譽和官方執照。

街景
不友善?

我們不會講當地的波斯語,也擔心伊朗人不友善,開始的時候不太敢和當地人接觸。但是漸漸地有會講英語的伊朗人會主動跟我們講話,後來甚至不講英語的也前來跟我們打招呼,要求合照。他們常說的一句話是“感謝你來我們國家旅游”。與導游和民衆瞭解後,才知道因爲美國的制裁,外國人對伊朗的瞭解十分片面,甚至只從國際政治和西方媒體的渲染來認識伊朗,所以來伊朗旅游的外國人很少。民衆其實對外國人是非常歡迎的,對於有興趣”冒險“前來瞭解他們的外國人,表示感激親自來瞭解他們的國家。我們一次到熱鬧的旅游點參觀時,還有一些民衆主動提醒我們這一帶小偷比較多,要小心自己的財物。其實我們還在途中碰到一對歐洲夫婦,帶著他們還在坐推車的小孩,駕著自己的旅游車游玩。他們也表示來伊朗自駕旅游是行得通的。我和太太因此決定有機會會回到那裏自助旅行。

與當地小朋友問好

自駕旅行一家的車子
物質落後?與世隔絕?

慢慢的經過大城市和小鄉村,發現城市的繁華其實和世界的大部分城市一樣,大樓商場林立。因爲他們的樣貌酷似歐洲人,有些小鄉村和城市的商場逛到一半,都忘了自己是在伊朗,而是自己是在歐洲的某地方。

在商場閑聊
歐洲?伊朗?
對於美國的經濟制裁,對他們的生活也一點都不影響。蘋果的手機,西方的服裝鞋子,都在他們的生活中出現。街上有還很多貌似西方品牌,導游說到,東西都一樣,只是換了一個名字罷了。似乎暗示其實都是這些物品只是換了一個名字,到伊朗繼續營業,充分展現資本主義的特色。法國車牌子 Peugeot,更是因爲在伊朗製造,大街小巷都充斥著。

德黑蘭地鐵站

伊朗官方是不允許民間使用比如臉書、IG和推特(現為X)等社交媒體。我們在旅行前幾天大方的到了當地的購物中心,去當地的電信業者買VPN服務,以便我們可以聯係家人。但是後來發現,很多當地的餐廳商店,都大剌剌在店門前展示他們的IG賬號。

最妙的是有一些年紀較輕的小朋友,常常會追著我們拍照,後來才知道原來他們都迷韓國潮流,常常覺得我們就是韓國藝人,想跟我們一起合照。有一次碰到一大群學生,我看著他們像追明星的樣子衝來,我們就躲到咖啡館裏“避險”。

”被追星“
我們在大城市可以看到包紥著鼻子的男女。我們一開始以爲,這些人因爲打架傷了鼻子。後來看到越來越多人包著鼻子後,問了問導游,才知道伊朗人愛整容鼻子。我們問説我們覺得伊朗人的鼻子已經很挺很美了,爲什麽還要整容,導游聳了聳肩旁說他也不明白。他也表示其實他覺得西方的文化和社交媒體侵蝕了他們的道德文化,這可能是政府禁止社交媒體和堅持自己回教文化的原因。

在一個交通資訊溝通發達,新舊東西方文化傳統交錯的年代,我可以瞭解導游爲什麽在自己也擁抱西方文化的同時,也想要維持自己傳統的矛盾心理。像我是新加坡人,生在熱帶的南洋,傳承著一些東方文化,但是也承接英國殖民系統思維,還受到美國等西方的文化習慣的影響。如果真的要對於單一的思想文化認同,其實是蠻矛盾的。倒不如就懷抱接受這些思想文化的衝擊,挑自己愛的,剔除不喜歡的;至於別人,不需要認同他們,也不需要他們認同自己。

被遺忘的小鄉鎮

以人為本位

無論世界什麽地方的民衆,生活目的不外是三餐溫飽和安定的生活。雖然世界政治局勢動蕩,不要忘了每個地方都有兢兢業業生活的平民。況且有些政治局勢不關正義,不關自由民主,不關意識形態;只是因爲某些人的私心和自大罷了。如何讓一般老百姓過上一個安穩的生活,我覺得才是我們最需要關注的重點。
在市場廣場踢球

01 September 2024

文化寒蟬

 


在街上聽到薩斯風吹奏著 "Goodbye my love"這首歌曲。這樣的組合讓我想起喪禮上的音樂。我等待吹奏的街頭藝人休息,就和他攀談兩句。原來他真的因爲被裁員後,曾在喪禮上吹奏音樂。

這類被稱作是“紅毛鑼鼓”樂團,可能在新加坡是獨有的。“紅毛鑼鼓”其實就是在喪禮上演奏的西洋樂隊。新加坡老一輩人稱洋人為“紅毛”,我也不知道爲什麽加上“鑼鼓”就成了這類樂隊的名稱。樂隊除了大小鑼鼓外,加上小號,薩斯風,偶爾也有中號大號等。有時候是看喪家的預算,或者樂隊找不找到兼職的樂手,樂器樂手的加減都看狀況。因爲費用是看樂手的多寡,有時候也可以發現一些濫竽充數的鼓手或樂手。樂隊除了為喪禮提供娛樂外,在出殯的前夕還為隊伍開路。據説在新加坡福建人的傳統裏,女婿在丈人過世後,都需要聘請“紅毛鑼鼓”,以表心意。"Goodbye my love"這首歌曲常常就用來開路曲,所以當我一聼到這首歌曲,就知道樂手以前應該玩過“紅毛鑼鼓”。雖然這首歌曲用在喪禮有些不倫不類,但是卻相當有本土味參雜式的南洋民俗文化特色。

這位大叔表示,現在已經沒有機會玩“紅毛鑼鼓”了,因爲被投訴音響太大,其他樂器都被淘汰了,“紅毛鑼鼓”只剩下弦樂器和樂手。想到幾年前,印度族群的大寶森節,也被同樣的被禁聲。

大寶森節其中有一個引起外國游客和一些新加坡人感興趣的,就是有點像台灣媽祖繞境的儀式,但是這裏的繞境的不是神明,而是虔誠的信徒,爲了感謝神恩,一些是頭上頂著裝著牛奶的器皿,另外一些就背著或重或輕的裝飾,而其重量是賦予在大小的鉄支,鉄支尖銳的尾端就刺在信徒身上,從一間印度廟宇徒步走到另一間印度廟宇。在華人民間信仰的乩童或者信徒,也有類似的儀式。也不知道爲了鼓舞士氣,或者是儀式的部分,有一些信徒在游行的時候,會敲打鑼鼓。這其實增添了節日的氣氛。

前幾年,也不知道是誰投訴,這樣的鑼鼓喧嘩的繞境儀式突然被禁止,引起軒然大波。當時爲了挺這類的儀式,我還在臉書上寫了“我是華族,但是我不介意大寶森節的鑼鼓喧天。”不過今年年初,我在大寶森節時,碰巧經過小印度,也還目睹了鑼鼓的隊伍。

不知道街頭藝人大叔講的狀況確切狀況是怎樣,個人倒是在疫情後,比較少聽到以前可以在家附近聽到,不管是喪禮還是節慶的樂器聲響。無論怎樣,樂器與聲音在文化上是一個重要的因素與傳承。因爲種種原因,文化寒蟬現象的發生,都是讓人唏噓的。

(照片攝於 2024年8月,街頭藝術,勿洛廣場外)


(影像攝於 2024年1月,大寶森節,新加坡小印度)


(照片攝於 2024年7月,新加坡慈濟人文青年中心,新加坡宗教聲音景觀活動 Soundscapes of Religions in Singapore,伊斯蘭教宗教音樂)

23 July 2023

辞职停职国会议员、集选区制度和选民福利

受辞职停职影响地区范围

最近本地部长和国会议员出状况,大家沸沸扬扬的谈论涉嫌贪污和婚外情。我比较关注的倒是作为新加坡公民和选民,这些事件对于我们选民的福利和集选区制度的影响。

这次因为婚外情事件受影响的四人当中,有一位不是国会议员,所以三个集选区被影响,分别是各别有五位议员的马林百列集选区(139,738位选民,根据2020年选举,以下皆同)、淡滨尼集选区(151,708)和阿裕你集选区(150,821)。

在之前国会已经有两位辞职的议员,他们的原因分别是做出虚假指控的和预备参加总统竞选。前者服务于四位议员的盛港集选区(120,166)和后者则是在五位议员的裕廊集选区(131,234)。

现在有一位正在接受贪污调查局调查的部长议员,是来自四位议员西海岸选区(146,251)。

以上总结,本地国会现在有六位议员因为各种原因辞职或者停止职务。虽然各自政党都说明受影响的分区事物会由其他同样集选区其他分区的议员代为照顾,但是毕竟是分散了各别议员的时间和资源,受影响分区选民未免能完全被照顾。其他现有分区的选民福利自然也因为如此受到影响。要强调的是这是本地国会第一次有这样多为议员因故不能执行选民托付的责任,令我感到忧虑。

如果以这样的脉络考虑,因为以上各种原因影响的集选区和议员虽然只有六个,但是也连带影响这些集选区内有28个分区,一共 839,918 位选民。如果以 2020 年当时 2,651,435 选民来计算,受影响的选民超过总选民人数的三成。我大略绘制上图以显示受影响地区的范围。

个人觉得三成的选民受影响其实不是一件小事,我想当时在制定集选区的政策时,大概没有想到像现在有六位议员不能服务选民的状况会发生。六位议员当中,甚至有一位议员在任期一年多辞职,需要集选区内的其他分区议员的分担下剩下的四年的任期。我想既然状况现在已经发生了,我们应该好好正视这问题。

我的觉得集选区一旦发生有集选区其中一位议员因故辞职,或者长期不能执行任务,应该举行立马进行补选。这样的话,对于选民才是有责任的做法。至于详情,应该由对国家宪法有研究的学者和政府有关部门一同讨论,并且对现在的制度做一些适当更动。

既然要进行更动,也可以进一步考虑集选区在现今新加坡的状况。

新加坡建国已经58年,经过各方的努力,各族之间和睦相处。在有效的宣导下,新加坡人无论种族宗教,基本上对于新加坡是效忠的。在教育文化上更是有很大的发展,我深信人民有足够的成熟度来面对族群问题。这几年来一些单选区,即使是委派少数民族,如印度或者欧亚族的候选人,即使在华人占大多数的单选区中,还是可以获得很好的成绩,并胜过华族的参选人。集选区制度当时要确保少数种族有国会议员代表,今天似乎已经不成问题。政府和制定政策的国会议员应当对于新加坡选民有信心,可以根据个人表现而不是种族投票。现在集选区是否还是符合现在的社会现实状况,或者应该废除集选区制是现在应该被考虑的国会讨论事项。我想如果真的恢复全国单选区的话,有议员因故不能执行选民赋予的责任,便能立马进行单选区补选,不但节省补选需要的资源负担,影响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大。

以上抛砖引玉,也望各位有识之士能提出相关的意见。

受辞职停职影响的各个集选区范围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1. 马林百列选区: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rine_Parade_Group_Representation_Constituency

2. 淡滨尼集选区:https://en.wikipedia.org/wiki/Tampines_Group_Representation_Constituency

3. 阿裕你集选区:https://en.wikipedia.org/wiki/Aljunied_Group_Representation_Constituency

4. 盛港集选区:https://en.wikipedia.org/wiki/Sengkang_Group_Representation_Constituency

5. 裕廊集选区:https://en.wikipedia.org/wiki/Jurong_Group_Representation_Constituency

6. 西海岸集选区:https://en.wikipedia.org/wiki/West_Coast_Group_Representation_Constituency

7. 新加坡国会:https://en.wikipedia.org/wiki/Parliament_of_Singapore


26 January 2023

笑談 Lunar New Year 與 Chinese New Year 之爭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六祖壇經》〈行由品‧第一〉


名詞定義

先從英文翻譯開始講起,英文“Chinese”一詞。根據網上劍橋字典,"Chinese" 指屬於中國,其人民或者語言。這裏的Chinese,是單單指中國這個國家。根據網上柯林斯 (Collins) 英语词典 ,它還把意義擴展到中國道地的中國人,和其後裔。這裏的意義就大大不同了,因爲除了中國這國家的人,也包括了移民外地的中國人的後裔,所以這些不屬於中國國籍的後裔和其語言也被稱爲 Chinese。

中國人後裔在中國之外,一般自稱或者被稱為華人、華族或者華裔。當然還有其他的稱謂,比如1949年後,中國人後裔被稱爲華僑,我這裏就簡單説到這裏。我把焦點集中在新加坡。從中國移民至新加坡的後裔,普遍自稱或者被稱為華人或華族,鮮少稱華裔。像我阿公(北方人稱爺爺)就是中國移民到新加坡,我算是第三代移民。我一般稱自己為第三代新加坡華人。

既然是從中國移民來,我們的文化習俗食物,淵源當然來自中國當地。但是隨著時間的轉移,也參雜了本土味,有時候我們也稱之為南洋文化,有時候我們也自稱南洋華人。這樣的南洋華人文化,是我自己感到自豪的。

總結,Chinese 事實上除了指稱為中國國籍的人士外,也包括了祖先為中國國籍,但是卻散落在世界各地的非中國國際後裔。所以說,Chinese 除了是中國作爲國家和其人民外,也包括了華人或華族,作爲種族的分類。Chinese 可以指中國,也可以指一般通稱的華人。重要的東西要說三遍:中國是指國家,華人是指民族。

Lunar New Year 與 Chinese New Year 之爭

我所知道的這個爭吵,有兩個脈絡。(有其他脈絡,請看官指引指教)

据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大英博物館在宣傳韓國(主辦?主題?)的農曆新年,稱之為 “Korean Lunar New Year ”,這就惹惱了中國網友,說韓國盜用文化。据其他媒體報道,中國網民甚至連韓國明星去掉 “Korean” 留下 "Lunar New Year",祝福 “Happy Lunar New Year”也不買賬,非得 “Chinese New Year” 不可。從  “Korean Lunar New Year ”,到 "Lunar New Year",到 "Chinese New Year",爭執不休。

另外一個脈絡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學會(NTU Chinese Society)主辦的活動從 “Lunar New Year" 被人(學生?)篡改成 “Chinese New Year”。(詳見上圖)

這裏要解釋一下,中文學會不是以中國國籍的學生爲主,而是本地學生為推廣華族文化而成立的。我自己在學院時就參加了中文學會。校方後來也解釋,因爲學校有各種國籍和文化的學生,這些不同國籍的學生也是在農曆慶祝新年,用 "Lunar" 比較中性,也符合新加坡種族文化相互體諒的原則。

新加坡是一個執法嚴格的地方,篡改文字可以算是塗鴉或者破壞公物,應當有適當的處置。當年美國人在新加坡被判破壞公物,被判鞭刑。即使美國總統求情完全免除,新加坡也只是禮貌性的減了一兩鞭,剩餘的鞭刑還是一樣要受。

南洋理工大學的事件本來是件小事,但是宣傳被人拍下,放上中國流行的“小紅書”,引起包括中國人的熱烈討論與爭吵。

這就是我所知道的兩個脈絡。

我的淺見

第一件事情,我基本上是無感的。鄰國本來就是會因爲一些課題,引起彼此人民的不悅而引起爭執。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之前還鬧過“鷄飯”到底是屬於哪一個國家源起而爭執,後來就不了了之。況且我是新加坡人,我們一向來尊重每個國家。既然是中國和韓國人民之間的紛爭,就讓他們兩造自己解決。有嘛也是當和事佬,不應該火上加油。

至於第二件事情,後來報道說校方臨時要求活動宣傳從 "Chinese New Year",改成 “Lunar New Year”因爲學會學生時間匆促,臨時需要重新印製宣傳,所以有點意見。學生會也覺得平時用慣 “Chinese New Year”,應該維持。至於肇事者到底是誰?筆者行文的時候還沒有消息。至於如何傳到“小紅書”,傳播者有何居心,就不得而知了。

我會在文章題目使用“笑談”一詞,基本上是覺得這本來是茶杯裏的風波。新加坡華人多年過兩個年,一是陽曆新年,一是農曆新年。我們一向來無論是 “農曆新年” (Lunar New Year),還是“華人新年” (Chinese New Year) 和中文的“新春”,甚至後來的“春節”,會任意使用,從來沒有覺得有什麽不妥,也不覺得怎樣,大家交替使用了多年都沒有重大的爭執。這幾年也不知道怎麽搞的,對這樣小事爭執,搞得像紅衛兵的鬥爭似的。

有些人還從科學的角度,引經據典的指出“農曆”這詞翻譯成“Lunar”是錯誤的。因爲農曆是根據太陽和月亮,陽曆和陰曆兩個曆法的結合來的。

以科學的角度來說,農歷翻譯成 “Lunar Calendar” 是不正確的。以語言學上,文字詞語是約定俗成的。新加坡和很多其他地方的華人很長一段時間,也把農歷稱為 “Lunar Calendar”。依照約定俗成的語言學概念,這沒有什麽問題。你總不能硬要叫我們日常生活中,喝一氧化二氫,吃薯條撒氯化鈉?或者喝H20,撒NaCl吧?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當然如果真的約定俗成的話,明年我們就稱之為 “Happy Lunisolar New Year”,“陰陽曆新年快樂”,加上“華人新年快樂”、“新春快樂”和“春節快樂”,讓節日多麽熱鬧多快樂,我覺得這樣也行。

民族的自信

一個民族要有自信,人民就要有素養。中國能夠海納百川的結合56個民族而組成强大的國家,真的令人佩服。我作爲新加坡華人,覺得應該要對自己的南洋華人文化感到自豪,同時也覺得不應該為小小的稱謂而對當事人”網絡出征”或者“擅改公告宣傳”。畢竟”網絡出征”或者“擅改公告宣傳”都不是值得鼓勵的行爲。

我希望能與全世界華人華族共勉勵,希望華人華族對本族更有自信,心胸更開闊。

文章參考:
1. 察客《下午察:Chinese还是Lunar?农历新年英译掀口水战》 2023年1月24日 10:48 PM发布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30124-1356156

2. "NTU Lunar New Year board defaced, 'Lunar' word replaced with 'Chinese'" by Ruth Chai. https://mothership.sg/2023/01/ntu-cny-board-defaced-lunar-chinese/

19 October 2022

讯息战


 最近有一部 1 分 58 秒的印度短电影《抱歉》在社交媒体流传。据说,该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短片奖。

我在网络上查证:这部电影没有得到奥斯卡最佳短片奖。指出它没有得奖不会减低电影的意义。我要指出的是网络上有很多误导性的假讯息

如果我们每天接触同样事物的一点点假讯息,时间久了就会对于这事物产生错误的印象,甚至有错误的理解和认识,在关键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有错误的判断。大家平日看讯息要注意查证。

近期大国之家的竞争也开始转向讯息方面,各国尝试在讯息上左右大家对于国际局势的看法。讯息战会不会取代传统战争,成为下一波国际竞争的主流。我们拭目以待。

最后,我又查到的另外一部英语短片《道歉》才是获得奥斯卡最佳短片奖,再继续查证才知道连这部也都不是。结论:假讯息源远流长,持续不断

03 October 2022

台客




❝「有很多人不敢面對台客這個稱呼,好像被人家叫台客,就代表俗跟土一樣,其實我們住在台灣叫台客是很自然的事情,就好像紐約客、港仔的稱呼一樣,那些不願意面對台客稱呼的人,基本上是自己的心態有問題。」—— 伍佰,2005

https://www.facebook.com/FayFluor/posts/633807354783023

27 August 2022

想一個人



和這個人相遇是一件奇妙的事情。不要誤會,不是那種浪漫的邂逅。他是個教書的。

在那個熟悉又陌生的地方,想要學習一點東西,剛好他在那裏教書。

他的門下是一群孤兒。孤不是生理上的,而是心理上的。這群人在主流社會下有著自己獨異的想法,所以在社會上顯得格格不入。因此而成爲心理上,社會脈絡的孤兒。

能夠開出一個空間,讓這群孤兒在這空間内,可以有自己舒展的地方,但是又能讓他們一起生活學習,是一件不簡單的事情。

我想沒有曠濶無垠的心胸和軟硬適中的身段,如何開展出一個偌大的空間,馴服一群異類。

很多人思念他的時候,都是在學習上的呢喃。而我,只是想念他的厨房和他煮的好料。還有他適時的進入和離開我們的生命。

人啊,如果能夠宜時宜地,扮演自己在其他人的生活裏恰好的角色,然後又適時靜默的退場。談何容易。

我希望能像他一樣,像空氣的存在著。時時刻刻安住在那裏,但是又像是從來沒有來過。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