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愛的歌曲和MV
當時在台灣念宗教研究所時,恰巧有一些轉世仁波切在當時當地傳法。在台灣一般草根性較强的男性稱爲“台客”。我喜歡台客代表歌手“伍佰”,同時也在台灣做客。轉世新加坡的台客就是這樣成爲我的部落格名稱。 “世間有轉世的仁波切,我只是墮入紅塵的台客...”
因為要回家了,想買一些飾品送給太太,在網上找了很久看到滿意的。今天叫她去看看,討論了很久,她最後說她不喜歡,拉倒不買了。我其實當時是有情緒的,我告訴她我有點失望,但是也不想要買一些她不喜歡的東西。她說她也不要假假的說她很喜歡那飾品,但是她感謝我的心意。我們都把我們的感覺情緒表達出來。
在洗澡的時候,在重新想這件事情。覺得這不就是無法抵達的抵達嗎?買飾品送太太這件事情,在實際事務的操作上沒有抵達。但是在表示心意上面,我們既真實的表達了自己的心意和感激,也真實的承認我們對於欣賞品味上的差異。
其實,有時候抵達不了真的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無法抵達,有時候才是抵達了。
http://clang13.multiply.com/notes/item/4
我喜歡的是MV裡面風的意像:風的聲音、草在動、浪在打、頭髮在飄……不露痕跡但是存在著的風
很多東西都是這樣:存在,但是不露痕跡
很真實、很虛幻、很美...
最近很喜歡,而且一直在看的MV是梁文音的“最幸福的事”。除了大家都愛談論的,每個不同角色在MV最後部份,對海邊的舊公用電話講了自己關於自己最幸福的事,其實我還看到了MV關於風的意像。在MV開始梁文音在車站等巴士,風在吹她的頭髮、背景的大樹和其他草木,還有風的聲音。在MV的間中,還有綁在車站牌子的絲巾、草地的滾動、海浪在流動。
風給我有一種自由,沒有自性,沒有主體的感覺。以科學角度,風的形成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因為空氣密度、地形、溫度、緯度都有所變化造成的氣壓的不同,高氣壓氣團自然流向低氣壓氣團;二、地球的自轉。這兩個看起來風是因為外在的因素造成空氣的流動,才形成風。難怪六祖有“風在動亦是幡在動”這樣的公案。在熱熱的夏天晚上,騎上機車感覺到風的吹撫,也是件幸福的事。
成功的MV就是這樣,捕抓到別人沒有的東西。這MV的成功,絕對不只是故事、鏡頭和剪接的功夫。MV的導演很細膩,小東西小鏡頭其實常常為MV加很多分數。像在這MV裡頭有很多風的意像、電影“平民百萬富翁”片頭警察在追小孩子穿插不到三秒鐘的理髮店和小狗在睡覺的鏡頭,甚至是老師鮪魚莎拉裡頭的小檸檬皮片。但是MV畢竟不是生活,但是為什麼我們能夠感動。這MV其實拋出很多我們生活中熟悉的字眼:遺憾、寂寞、哭泣、感動、幸福,加上很多小鏡頭:小狗、酒醉的女孩、老人家、戴著棒球帽的男孩。這些都很容易讓我們勾連到我們自己的生命碎片。
我們在寫田調的時候,很多時候也像是在拍MV一樣。我們把經歷過的,經過意識的選擇、排列、詮釋,重新呈現出好像類似我們曾經經歷的,但是MV當然是比較over。我們的田調是希望越貼近經驗越好,MV只是要製造出“效果”。我們最好當然是用意識把非意識的東西寫出來,但是這樣講好像也太over了。就像維倫老師說過的,我覺得經驗和紀錄永遠是兩個軌道,我們最多要只能像MV一樣,讓人家能夠回到/貼近他們自己曾經經歷的經驗罷了。
至於風的意像是什麼?
很真實、很虛幻、很美……
寫田野調查到傍晚,看到窗外半暗不明的砂卡當山谷,突然有一種失去時間空間的失落感。窗外的景色如此的昏暗,在室內的一切卻如此的清晰,我們竟然如此習慣的生活在造做的世界裡,如同世界沒有黑夜白天一樣。
記得我小學第一次在太陽下山的時候,還沒有返家,那是在一次學校的活動。突然腦子閃過:為什麼還沒有回家?但是這念頭一閃就不理它了。我們總是想當然爾在過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