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ting: | ★★★★ |
Category: | Books |
Genre: | Religion & Spirituality |
Author: | J.H. van den Berg 范丹伯,譯:石世明 |
就在他在臨終病房學習擔任志工時,遇到了一個患上鼻咽癌的男子。在生命的最後幾天,正在大家在看著病人在努力的呼吸著,不知道能做甚麼的時候,病人"側過頭來,看著我們,很緩慢地用顫抖的手,在板子上寫了歪歪斜斜的四個字:「橘子汽水」"。
"看著他如此專注,認真地吸吮著透過棉花棒送至嘴邊的橘子汽水,脖子上的血管興奮地上下起伏著,嘴唇的吮動,發出吱吱咋詐的聲音,還有他那幸福的表情,似乎已經說明了一切"。
石世明總結:“生命原來是如此”
你可能覺得很荒謬,很好笑,很無聊。我們整天在忙忙碌碌追求的生命,又是甚麼呢?我們知道生命是甚麼嗎?我們真的知道甚麼是生病嗎?這本書告訴我們看事情的另外一種方式,一種如何看待生病和病人的方式。
作者范丹伯研究從醫學,到心理學,發展到最後的現象心理學,對於現代的現象心理學的影響很大。當他看到了海德格的《存有與時間》(德:Sein und Zeit 英:Being and Time)後,對於現象學感到耽溺(intoxication),後開始進入現象心理學的研究領域。
本書就是范丹伯捨棄生理或解剖學的觀點,從病人受到病痛的打擊,生命必須面臨忽然改變來談生病這件事情。具體討論了病人的時間感、空間感、與物品的關係、身體感、生活計劃的擱置轉換、社會角色的擱置轉換、與訪客的心理視域距離、醫生在病人置身處境中的角色與價值、面對死亡的經驗,並且突顯了「病床」這個象徵病人生活世界中心的意象,詳實地把上述生病經驗的結構要素整合在「病床」這個意象當中。
參考資料
http://mythosandlogos.com/vandenBerg.html
http://www.ceps.com.tw/ec/ecjnlarticleView.aspx?jnlcattype=1&jnlptype=1&jnltype=3&jnliid=3938&issueiid=58283&atliid=988923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