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November 2013

先照顧好自己 - self care first


先照顧好自己 - self care first。這是我這星期的功課。

我在畫這副曼陀羅時,還不太清楚這是甚麼訊息。在刷牙的時候,我終於明白了。我當時發覺自己近期沒有好好的照顧自己的口腔衛生,讓自己的牙齒有問題。另外一個察覺 是最近天氣熱,我的皮膚會容易張熱痱,但是很多時候,我要等到晚上洗澡時,才發現這個問題,才驚覺我身體的不舒服,才會開始找痱子粉。我真的有點後知後覺。

我無論在工作的時候,或者照顧父親的日子。我把全副焦點放在任務上,完全忘了自己也是一個需要被自己照顧的個體眾生。我發覺我有時候需要提醒自己可以先回到自己身上照顧自己,提醒自己可以拒絕別人的要求,提醒自己可以尋求別人的協助。

對於很多人來說,我執是需要避免的。反之,如果對於自己個人事情求不加以理會,甚至忽略個人的基本生理需求,也是不中道的。比方說執著產生情緒有時候是不好,但是如果對每件事情,如果都完全沒有情緒感覺,這也是有偏差的。我覺得如果我們能夠察覺自己執著的感覺,讓自己的情緒跑完,然後才放下我們的執著,或許也是一個可行的方法吧。

當然,我知道我對於自己的需求無感的問題背後,有一個更深層的的問題要解決。現在我能做的是,提醒自己需要先照顧自己的需要,希望過後有更多的力量,改善自己,然後才能做更多的事情。

16 November 2013

延綿在無序無盡中......


上星期父親經過星期一二三的自由行動後,星期四五又開始氣喘。從可以走10-20公尺,退化到5公尺。經過一星期吃中藥與休息後,星期四五好像又慢慢可以恢復到行走20公尺的記錄,而且氣喘後狀況恢復得比較快。但是,今天一開始下雨,天氣轉變,體能又下降到5公尺了。

陪病就像是黑暗裡頭坐過山車,你不知道前面的路是往上還是降落,也不知道上下幅度是徐緩還是驟急。你甚至不知道前面路還有多長,還是多短。更糟糕的,你不知道前面是有路,還是沒有路。你急也急不來,只能做儘應該做的事情,順著時間,慢慢等待事情的無常變化,然後才能進行下一步。

那天看電影[地心引力],情節是其他太空人都喪命,電影主角獨自一人在各種狀況下,差點脫離太空站外。在太空飄蕩其實比在大海上漂流更加可怕,在海上還有可能漂流到陸地,可能被經過的船只救援。在太空飄蕩,沒有地心引力,沒有聲音,沒有空氣。即使太空裝有無限量的空氣,這樣獨自一個人的感覺也是很可怕的,是一種無限的懼怕。

哲學家齊克果用"angst”(憂懼)“dread”(怖栗)來談人們對於存在的恐懼。一般上我們對於東西恐懼是有對象性的,可以知道的,預測或者猜測的。但是對於"不存在",或者直接說"死亡"卻是沒有對象性,無法預測或猜測的。對於有對象性,我們還可以欺騙自己,不去想它,把它排斥在我們思緒之外。但是沒有對象性的,就是因為沒有對象,所以也無從下手去對它做"什麼"。甚至它是在我們不經意中,無警惕中,悄悄溜入我們的心中,默默的走入我們的夢中。

延綿在無序無盡中......






11 November 2013

皈依眾生


陪病一個月來,父親從九月開始進出醫院兩次,物理治療出院後,可以不氣喘的走二十公尺,十公尺,到現在的三五公尺。很顯然的,情況一天天的衰退。記得在當社工時,醫生提醒我們,嬰兒小時候一開始只會吃,到後來翻身,爬,走路,講話。老人家衰老情況是嬰兒學習狀況的相反。最後只剩下吃的能力。

昨天在姐姐的好說歹說之下,終於願意去看中醫。吃了兩天的草藥後,中氣比較好,父親自己也覺得安穩多,但是氣還是喘不過來。今天我決定在和父親回顧生命的同時,也要切入生死的問題。這是我覺得最難的部份。

從阿嬤的葬禮照片,我們回顧了阿嬤死亡,我們也談父親想要的葬禮儀式,雖然說父親一直不願意直接把死亡和自己連結來談,但是能夠聊到關於死亡也就是不錯的進展了了。後來問父親,他覺得人走後會到哪裡?他提到他知道像佛教有的六道輪回之說,但是最後又加了一句:但是又沒有死過的人,回來告訴我們六道輪回是真是假的?

我乘機問了一句:如果這樣,你自己覺得人走後會去哪裡?你這樣不是沒有皈依?父親說:我的皈依就是眾人。應該幫人就幫人,這就是我的皈依。

父親性格隨和,雖然不是大善翁,但是也時時隨機助人,也常常提醒我們要幫助他人。說到這裡,他懺悔的告訴我,小時候常常到家裡附近的田裡,偷採"老阿伯"的水果,最嚴重的是偷採花生。因為花生長在泥土下,當下不知道,但是隔天就會發現已經枯萎的花生田。

回到"皈依大眾"這句話。其實,我們看看佛教皈依文: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我覺得佛教皈依佛法僧三寶,其實就是就是希望能夠協助眾生,眾生其實也算是主體。對我來說,皈依眾生以至皈依大眾,都是跟佛教要倡導的方向是一致的。況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也是佛教的重要方針。父親一輩子可能沒有正式皈依,但是做人原則和佛教是一致的。

我不期然想到老師說的"智障",人聰明和智能太多,可能成為一種障礙。有時候簡單的做人原則,反而可以一生受用。


07 November 2013

我們的靈魂在哪裡?


今天參加外甥的頒獎禮。在台下的我,進入井井有條會場,看著微笑的總統蒞臨,聽著教育部長的熱情致詞,順著沒有意外的典禮進行,看著台上機械式的笑容和合影。我自已察覺我情緒越來越多。

對於工作,對於工作流程,對於人事,對於需要安排得有條不紊的世界,我感到厭倦了。厭倦不是因為討厭秩序,喜歡雜亂無章。而是覺得這有條理的世界,缺少了人的味道與氣息。我們的靈魂在哪裡?

覺得人的世界是有機( organic)的。有機不只是用在蔬菜農產品。Organic在英文其中一個意思是" close to nature",就是接近或者趨向自然的意思。

什麼是自然?自然是傷心哭泣,高興鼓掌。而不是主持人在事前,告訴你在總統來的時候一定要拍手鼓掌。當然,如果是循序漸進的暖場,那又另當別論。(主持人其實也沒有提示大家要站起來,但是大家也自動自發的站起來啊?)

部長在演講時候,我心裡在嘀咕這一定又是主辦單位為他準備的講稿。因為演講沒有靈魂,沒有激情,連隨著內容情緒的起伏都可以看出是偽裝的。

總統在頒獎,尤其中後段的時候,完全是機械式的接獎狀,握手,面對鏡頭,微笑,頒獎,發呆,下一個。我還跟姐姐開玩笑說:幹嘛每個活人,當了總統都變成機器人啊?

頒獎後,總統安排和獲獎者寒暄。這些學生大概是平時乖巧不越軌的,臨時出問題的機會比較少。

想著想著,我的情緒越來越激動。猛然發現,我幾個月前還在進行同樣的勾當,策劃同樣的典禮,寫著同樣的講稿和演講詞。

我覺得夠了,對於這個沒有靈魂的世界。我知道世間的表面虛偽還是必須的,但是我曾經有過比較人性化的生活和環境。我知道這樣的生活會比較辛苦,這樣的環境比較艱辛,但是我必須鼓勵我自己,要尋找自己的生活,要獲得自己的快樂,要找回自己的靈魂與人性。

莫忘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