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February 2011

别找了,你不觉得这里的文娱活动,甚至整个城市,都是为外国人才而打造的吗?

http://www.zaobao.com.sg/yl/yl110206_008.shtml
周文龙:回家,像回酒店
(2011-02-06)
● 周文龙

漂流记

  到迪拜探访在那里工作的好友,他特地到机场接机。上了车后,我好奇地问他:“对了,你家住在哪里?”

  朋友不假思索地回答:“凯悦酒店。”

  “所以你的住家靠近凯悦酒店?”

  “不,我住在凯悦酒店。”

  结果我发现原来朋友过去一年来,真的住在豪华的迪拜凯悦酒店服务公寓里。

  迪拜,的确是一个无比繁华的大城市。从朋友位于23楼高的公寓住家望出去,我看到的迪拜尽是一片灯火璀璨,一座座巍峨密布的高楼大厦,霓虹灯光闪烁,与高速公路上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交相辉映,构成一幅梦幻般的夜景。

  几天在迪拜旅游,我也看到许多令人瞠目结舌的大规模建设项目。过去作为迪拜的象征性建筑——七星级帆船酒店,如今已显得一般。迪拜现在最火热的建筑是世界最高楼哈利法塔,高耸入云的建筑象征着迪拜永无止境的梦想,也洗掉一年多前迪拜主权投资公司拖延偿债带来的恶名。

  迪拜另一个建筑项目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茱美拉棕榈岛。这是一个有如棕榈树干形状的人工岛,岛上建设超过1万多所楼房,以及水上乐园和奢华酒店等。坐车游览棕榈岛,我仿佛进入一座海上城堡。

  有趣的是,在迪拜待得越久,我就越觉得迪拜和新加坡很相似。

  迪拜和新加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还是一个朴素的海滨小城市,到最近的20年,才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出现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2000年后,两国政府更雄心勃勃,迅速发展金融、贸易和休闲和旅游业,试图要成为世界级观光和金融中心。新加坡建设了滨海湾金沙和圣淘沙名胜世界综合度假胜地,举行了F1夜间赛车和新加坡双年展等活动;而迪拜则有一应俱全的娱乐设施和购物场所,有众多国际著名艺术家到此呈献各种音乐、舞蹈和娱乐演出。

  但不知为什么,面对如此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我的感觉也跟在新加坡生活一样——连连惊叹声后,却有一种格格不入的陌生感和失离感。

  直到那天,我翻看一份最新的TimeOut杂志,寻找属于当地人的文娱活动时,好友忍不住说:“别找了,你不觉得这里的文娱活动,甚至整个城市,都是为外国人才而打造的吗?”

  顿时,我恍然大悟,知道陌生和失离感从何而来。

  迪拜的崛起是个奇迹,其经济成就吸引无数外国人前来工作和居住。目前,生活在迪拜的外国人占城市人口80%以上,包括专业人才、商人、艺术家和打工者。相反地,戴头巾的迪拜原住民已很少见,据说一般老百姓受不了迪拜的奢华消费,跑到邻近酋长国居住。

  无论是对外国人或当地人而言,迪拜只是一间豪华的酒店公寓,即使有再高级的设施,再贴心的服务,大家始终没有“家”的温馨感觉,匆匆住下,第二天匆匆离去。

  所以,好友说,只要一有空,他宁愿拿假离开他的豪华公寓,花千多元和7个多小时飞回新加坡的组屋住家。他才调派迪拜一年,却已回新五六次,包括过新年。

  吊诡的是,他因寂寞回国,以为能在这里得到某种家的抚慰,回国后却发现在新加坡的失离感更大,以至才待了几天,又不禁想回迪拜。

  这让我想起前阵子本地掀起的“国家归属感”话题,工人党主席林瑞莲曾说的一句话:“有时在等交通灯时,闭上眼睛听四周的声音,我会觉得自己好像身在另一个国家。”

  到底我们打造的,是一个温馨的“家”,还是一座海市蜃楼般的豪华酒店?我的好友一来一回间,是更接近了家,还是远离了家?  (作者是本报记者)

7 comments:

  1. “别找了,你不觉得这里的文娱活动,甚至整个城市,都是为外国人才而打造的吗?”

    ReplyDelete
  2. 这篇报道道出了我心中的一些想法。

    ReplyDelete
  3. 吉隆坡虽然算变化不大,但是我那六年回家一趟的朋友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ReplyDelete
  4. 找不到回家的路?
    我的感觉是我们已经没有家。只有像旅馆似的,美美的名胜地。
    除了陌生,更可怕的是失离感。

    “身在故乡为异客”

    ReplyDelete
  5. 这里没有外国人vs本地人的对垒问题,问题不在外地人。

    问题是我们本地人有没有反思的能力与国家大方向有没有改变的决心。

    ReplyDelete
  6. 不要一切以经济利益为最高原则的决心。

    人除了经济以外,还有更加精彩的世界。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