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June 2010

中国著名画家吴冠中逝世


http://www.zaobao.com/zg/zg100627_104.shtml
中国著名画家吴冠中逝世
(2010-06-27)

@曾昭鹏
北京特派员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周五深夜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0岁。

  作为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学贯中西的吴冠中在中国画坛地位显赫,被视为泰斗级人物。昨早吴冠中纪念网站发布其逝世的简短消息。

  网站在介绍吴冠中生平的文字中形容他“不懈地探索东西方绘画两种艺术语言的不同美学观念”,为中国现代绘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艺术观念和绘画创作推动了中国现代绘画观念的演变和发展。此外,网站也肯定吴冠中在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官方通讯社新华社昨天引述吴冠中曾经任教的清华大学所发布的讣告,其中称吴冠中“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6月25日23时57分在北京逝世。”报道也提到,遵照吴冠中生前遗愿,将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开追悼会。有关报道也了解到,清华大学已成立吴冠中的治丧工作小组,并将在近期举行追思会。

  吴冠中在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与新加坡有深厚渊源。他早在1947年负笈法国留学途中曾经过境新加坡,后来在1988年2月间首次应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及南洋美专之邀到新加坡举行个展,之后一直和新加坡保持联系。

  吴冠中长子吴可雨定居新加坡20年,目前已是公民;孙女在新加坡长大,正在小学念书。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来访期间,他曾参观新加坡飞禽公园,被一群关在笼里的鹦鹉所吸引,当场写生创作了《鹦鹉天堂》,作品长3.1米、高1.45米, 是兼有写实写意之美的一幅大画。2005年,这幅即兴之作以人民币3025万元(约630万新元)成功拍卖,一举创下其个人画价,当时也是中国在世画家作品的最高价纪录。

  2008年9月,高龄89岁的吴冠中将个人113幅,当时价值约6600万新元的画作捐给新加坡美术馆,在中国和新加坡引起很大反响。

  这是新加坡公共博物馆收到的价值最高的一份捐献,也是吴冠中个人做出的数量最大的艺术捐献,作品包括63幅水墨画、48幅油画、两幅书法,创作年份从1957年跨度到21世纪初,全面表现了吴冠中的艺术成就以及各个时期的风格。

  目前美术馆设有永久的吴冠中展厅,每年展出他不同题材的作品。

  有感于吴冠中的慷慨与信任,新加坡新闻、通讯及艺术部在去年将“卓越文化遗产赞助荣誉奖”(Distinguished Patron of Heritage Awards)颁给了他。

  除了新加坡美术馆外,吴冠中还曾先后捐画给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香港美术馆和江苏省美术馆等。

  吴冠中生前曾先后在不同的捐赠作品的场合中,阐明其赠画立场。他说:“我希望我的作品全世界的人都能看,都是为了促进世界人民的了解和互相沟通。

  此外,他也说过,他的画不是个人遗产,家人可留几幅做纪念,但大部分要送给公共机构,让历史来检验。

  早些时他也曾将作品比作女儿,捐画是给女儿找婆家:“我有好几个女儿,嫁到不同地方,中国美术馆、香港艺术馆、上海博物馆、鲁迅博物馆都有。”

转载自新加坡联合早报
http://www.zaobao.com/zg/zg100627_104.shtml

吴冠中生平
(2010-06-27)

1919年7月: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

1942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

1946年:考取全国公费留学绘画第一名。

1947年:就读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

1950年—1970年:留学归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1970年:“文革”期间被下放到河北农村劳动。

1973年:调回北京参加宾馆画创作。

1978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办“吴冠中作品展”。

1979年:当选中国美协常务理事。

1991年:法国文化部授予其“法国文艺最高勋位”。

1992年:大英博物馆打破了只展出古代文物的惯例,首次为在世画家吴冠中举办“吴冠中——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展览,并郑重收藏了吴冠中的巨幅彩墨新作《小鸟天堂》。

1993年:法国巴黎塞纽奇博物馆举办“走向世界——吴冠中油画水墨速写展”,并颁发给他“巴黎市金勋章”。

1994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

1999年:国家文化部主办“吴冠中画展”。

2000年: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艺术家,也是法兰西学院成立近二百年来第一位亚洲人获此职位。

2010年:6月25日于北京医院病逝。

转载自新加坡联合早报
http://www.zaobao.com/zg/zg100627_107.shtml

吴冠中纪念官网
http://wuguanzhong.artron.net/

新加坡美术馆看吴冠中“风筝不断线”画展 20090809
http://clang13.multiply.com/notes/item/5

吴冠中和新加坡 风筝不断线
http://clang13.multiply.com/links/item/82/82

从新加坡美术馆谈起
http://clang13.multiply.com/links/item/100/100

15 comments:

  1. 范迪安:“吴冠中精神”是对中国美术的警醒
    日期:2010-06-28 11:23 来源: 东江时讯 www.fonella.net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追忆大师
    “吴冠中精神”是对中国美术的警醒

    对吴冠中先生的去世,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感到震惊。

    “虽然人老去世是自然规律,但是人们一直把吴冠中视为一种艺术精神的楷模,何况他去年的大型回顾展、最新的出版物,都让人们相信吴冠中是一个像智慧之泉一样的老人,他不断为我们整理出他的思维、他的睿智以及他对艺术的洞察。”

    “他一生坚持艺术理想”

    范迪安说,吴冠中先生最可贵的品质是他一生坚持艺术理想,坚持追求真理,坚持探索创新。“吴先生以毕生的精力探索中西绘画艺术的结合,创造了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现代艺术风格。他的艺术一方面是充满形式美的,一方面又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在经典与大众之间的联系上作出了巨大贡献。”

    范迪安说,吴冠中无论在何种条件下,他总是倡导艺术创新,大胆破除陈规,总是愤丑疾俗,敢于吐露真言。他的许多见解和呼吁,是对中国美术的提示与警醒,是一种事业为公的“吴冠中精神”。

    “他是真的为艺术而来”

    “每一个接触过吴冠中先生的人都会非常难忘与他的交往。”范迪安回忆了今年与吴先生交往的几个片段:

    吴先生今年以来身体一直不好,经常住院治疗。他为数不多的几次公开露面,就是到中国美术馆看展览、品艺术。他到场不是应酬,而是认认真真看完所有的作品,我陪在吴老身边,感动至深。

    “纯粹而彻底的奉献意识”

    2009年,180余件吴冠中艺术作品捐赠给中国美术馆等三家海内外公立美术馆。这是吴冠中先生艺术作品最大规模的一次展示。范迪安说,吴冠中对艺术的价值看得透彻。他的捐赠之举体现了纯粹而彻底的奉献意识。(据新华社)

    风筝飞得再高也不会断线

    深圳市文联主席董小明深情回忆吴冠中

    记者致电深圳市文联主席董小明时,他正准备前往北京参加华君武的追悼会。十天之内中国连失两大美术巨匠,董小明惋惜地表示:“这真是当代中国美术界的巨大损失。”

    董小明与吴冠中有近三十年的交往,并在后者的言传身教中大获裨益。他告诉记者:“吴老有一句名言:风筝不断线。意思是,艺术的风筝既要飞得高远,又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情感之线。从这句话中,我们能看到他的情怀。”

    “吴老艺术革新的思想时时鼓舞着我。”董小明说。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深圳提出“城市山水画”课题时,董小明便一直坚持都市水墨画的探索。1995年,他创作了一幅描绘深圳夜景的作品《辉煌》。吴冠中知道后非常赞许。

    自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初期以来,吴冠中便非常关心特区美术事业的发展,他曾多次来深参加活动。在世纪之交,深圳开始举办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吴老知道后非常支持。“虽然当时他由于身体原因没法前来深圳,但他多次跟我们沟通,非常关心我们学术展的学术主题和作品,还欣然担任这个展的顾问。”今年这个双年展已经走到第七届,已成为深圳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董小明满怀深情地回忆起去年见到吴老的情形。去年是吴老的90大寿。1月份吴老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个展时,董小明特意赴沪去给吴老祝寿,并给他送了90朵玫瑰花。“当时吴老的精神非常好,没想到时隔一年 他走了,他的艺术精神却会一直屹立于中国画坛之上。”

    (本文来源: 中国新闻网 )
    http://www.fonella.net/n229590c13.aspx

    ReplyDelete
  2. 【动态】著名画家吴冠中于25日晚在北京逝世 享年90岁
    发布时间: 2010-06-26 11:09:30
     
    吴冠中先生于2010年6月25日晚23点57分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0岁。

      吴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1942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随苏沸尔学校学习西洋美术史。吴冠中1950年秋返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曾出版过《吴冠中素描、色彩画选》、《吴冠中中国画选一辑》、《东寻西找集》、《吴冠中散文选》等。


      人物生平

      吴冠中,毕业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曾任教于国立重庆大学建筑系。

      1946年,考取全国公费留学绘画第一名。

      1947年,吴冠中就读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

      1950年,留学归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

      1953年,任清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

      1956年,任教于北京艺术学院。

      1964年,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1970年,“文革”期间被下放到河北农村劳动。

      1973年,调回北京参加宾馆画创作。

      1978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办“吴冠中作品展”。

      1979年,当选中国美协常务理事。

      1987年,香港艺术中心主办“吴冠中回顾展”。

      1991年,法国文化部授予其“法国文艺最高勋位”。

      1992年,大英博物馆打破了只展出古代文物的惯例,首次为在世画家吴冠中举办“吴冠中——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展览,并郑重收藏了吴冠中的巨幅彩墨新作《小鸟天堂》。

      1993年,法国巴黎塞纽奇博物馆举办“走向世界——吴冠中油画水墨速写展”,并颁发给他“巴黎市金勋章”。

      1994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

      1999年,国家文化部主办“吴冠中画展”。

      2000年,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艺术家,这也是法兰西学院成立近二百年来第一位亚洲人获得这一职位。

      吴冠中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他为中国现代绘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长期以来,他不懈地探索东西方绘画两种艺术语言的不同美学观念,坚韧不拔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他执著地守望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需求。吴冠中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的艺术观念和绘画创作就适应历史发展和时代的需要,推动了中国现代绘画观念的演变和发展。

      吴冠中在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多次在中国美术馆和全国十余个主要城市举办个人画展,并先后在新加坡国家博物馆、香港艺术中心、美国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伯明翰博物馆、堪萨斯大学艺术馆、纽约州圣约翰博物馆及底特律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巴黎市立塞纽奇博物馆等举办画展。已出版个人画集50余种、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生命的风景》《吴冠中文集》等十余种。


      轶事典故

      专注于该专注的

      罗列吴冠中画作价格的变化或拍卖成交率无疑会令读者厌烦。概言之,他是中国在世画家中画价最高的。毋庸讳言,大多数乐山大佛人是因为他画价的惊人而引起对他画作的兴趣。具有反讽意味的是,大众所关心的画价变化,恰恰是他最不关心的。画价价值连城,他本人却生活简朴,不尚虚华。

      在吴冠中先生眼里,艺术市场受到人际关系、利益包装、经济沉浮等人们无法回避的因素影响。市场价格高了,不一定就是好事。同样,价格低了,也没必要沮丧。艺术品的优劣,能否经受住历史的考验,后人往往更清楚,更准确。

      庄子曾谓“凡外重者内拙”。吴冠中则如是说:艺术是自然形成的,时代一定会有真诚的挽留和无情的淘汰。艺术市场是一面镜子。但上帝只会关照一心去创作的画家,而不是光照镜子的人。智者所见略同。

      一以贯之的认真

      早就听说吴冠中先生是较真儿的人:1991年9月,吴冠中整理家中藏画时,将不满意的几百幅作品全部毁掉,此番被海外人士称为“烧豪华房子”的毁画行动,目的只有一个:保留让明天的行家挑不出毛病的画!

      不久,笔者便亲身领略了吴冠中的认真劲儿。1993年初,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与香港东方艺术中心联合举办“东方杯”国际水墨画大赛,邀请吴冠中,张仃、刘迅、刘勃舒、朱乃正、邓林、袁运甫、王明明、李松为评委。评奖的当天上午,七十多岁的吴先生准时来到人民日报社,穿一身休闲的西服,脚着运动鞋。

      第一轮,淘汰不佳的作品。礼堂四壁挂满画作,有的只能放在地上。粗劣不堪的作品自然遭淘汰,但形式不错的也会有同样的命运。每每见到模仿评委画风的作品,评委们都会会心一笑:拿下!所有模仿作品一概落选。模仿妨碍艺术家的真情流露。担任评委会主任的吴冠中给大赛的题词是:“自家真情,勿效东施。”

      第二轮,评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吴先生认真地审视每一幅作品,远看近观,有时屈膝下蹲审视作品,不时在小本子上认真记录,整整忙碌了一整天。

      再后来,我们和公众一起领略了这位艺术家的认真劲儿。对簿公堂恐怕是吴冠中抗争最激烈的方式了。1993年11月,74岁的吴冠中状告两家拍卖公司拍卖假冒他名义的伪作《毛泽东炮打司令部》侵权,要求对方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同时赔偿经济损失。最终,吴冠中胜诉。

      为何眼里揉不进沙子?艺术家应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骗得了今天的人,骗不了明天的人,”吴冠中告诫人们说。

      出入与拖鞋

      中国书画之道,深不可测。历代名家非常注重处理好入与出的关系。入,方能领略前人用心处之妙;出,则能运用得透脱。

      吴先生曾经形象地概括了处理出入关系的诀窍。他曾这样为青年画家指点迷津:“你一定要穿着大师的拖鞋走一走,然后把拖鞋扔了,在穿和脱的过程中,你就会找到自己。我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哪吒太子析骨还父、析肉还母,方有自我,信然!

      喝茶与喝酒

      吴冠中先生曾在一次演讲中谈到,如果清朝画家虚谷活到现在的话,他很想请他喝茶。而若张大千、任伯年请他喝酒,他却不愿意去,因为跟他们没什么话好说。以笔者的粗浅理解,虚谷的灵魂在略显生拙的画作中显现了;而张大千、任伯年们却因技术的纯熟而泯灭了自我太多的东西。

      变则通,通则久

      解读吴冠中无疑是一种徒劳。画家像是一个喜欢玩捉迷藏的顽童,当所有的艺术评论家拿着绳子要把他捆个结实,却发现难以措手:他总在不断地变、动!因为结论往往产生于终点,而吴冠中的艺术追求却没有终点。所有的标签都不适用。如果勉强要下一个结论,只能说,变,不断寻觅表达内心情感的最佳手段,就是他的主线。

      吴冠中对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提出了挑战,当他的艺术观点被断章取义为“笔墨等于零”时,有的人期待吴冠中挑起全盘西化的大纛,出乎意料的是,吴冠中强调起当代水墨画与传统文化必要的联系,甚至对西方油画也产生了怀疑,他说,今天他对西洋现代美术的爱好与崇拜之心念全动摇了……

      这种变是真诚的,不是投机,是郑板桥所谓的灵苗自探的漫长过程。最终他得出结论:艺术的学习不在欧洲,不在巴黎,不在大师们的画室;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的心底……

      吴先生曾经直率地表示,他所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力量把作品创作出来,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至于是否把不跟外国人走,实行民族化,建立中国自己的面貌等作为中国人创作的标准,都不是重要的。太多的选择会带来太多的负担,无所适从才会最痛苦。他是不管用什么工具,也不会有意搞中西结合,艺术就是不择手段,百无禁忌,一切自有后人评价。真可谓大象无形,大艺无疆!

      去年,吴冠中曾在文章中写道:“从艺以来,如猎人生涯,深山追虎豹,弯弓射大雕。不获猎物则如丧家之犬,心魂失尽依托。在猎取中,亦即创造中,耗尽生命,但生命之花年年璀璨,人虽瘦,心胸是肥硕壮实的。 ”自评新作道:“反刍之草,沧桑味苦,却更接近人生真味。思往事,往往更概括,更突出了某处眉眼,画面随之而呈现简约,强调创痛,呈现无奈——人生之曲,不凭音色悦耳,当亦有未老、将老或老之知音。”吴先生曾说过“一切艺术不止于音乐,而进于诗,诗更蕴人情”。观其近作,令人不禁想起晚年的八大山人,可谓异代同心、一脉相通!

    (新闻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转载自吴冠中纪念网站
    http://wuguanzhong.artron.net/main.php?pFlag=news_2&aid=A0000076&newid=110935&columnid=2

    ReplyDelete
  3. 能像他那样的人生应该无憾了~

    ReplyDelete
  4. 他老人家算是少许我认识也敬佩的画家。

    ReplyDelete
  5. 他可以把很多人认为价值连城的自己的画作,因为没有达到自己认可的水平而撕毁.

    我喜欢他的淡泊名利和对艺术的执著,

    ReplyDelete
  6. 他用中国水墨画的笔调,画出西洋抽象画的风格。我喜欢他几副用线条画出来的山,还有柳叶为背景的中国建筑,很有动感和流线性。他的乐山大佛和青岛的建筑我也很喜欢。

    ReplyDelete
  7. 这我不是很清楚,
    只是看到他的作品都觉得很有感觉。

    ReplyDelete
  8. 语言只是要把感觉描述出来,所以语言不一定比感觉更真实。对于我来说,有感觉比什么都重要。

    ReplyDelete
  9. 没关系,反正是往自己脸上贴金罢了。

    ReplyDelete